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婴幼儿秋季腹泻系列问答

    作者:王小衡

    秋季腹泻有何临床特征?秋季腹泻发生在每年的10~11月份,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 2012-2014年北京市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作者:赵小娟;李超;闫雪

    目的 分析怀柔区2012-2014年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为该地区病毒性腹泻防控方法 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监测医院就诊的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核酸,PCR方法检测肠道腺病毒核酸,RT-PCR检测星状病毒核酸,并对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采集便标本360份,总病毒检出率为42.47%,杯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检出率依次为:21.39%、17.78%、9.17%、4.72%,混合感染率为8.61%.各年龄组间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以1~2岁年龄组检出率高(55.81%);流行高峰为秋冬季.结论 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构成多样,以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 北京市顺义区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腹泻病原特征分析

    作者:王园园;张爽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13-2014年轮状病毒与诺如病毒腹泻的流行特征,为本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顺义区两家哨点监测医院,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259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A组)和诺如病毒.结果 轮状病毒(A组)检出率为10.03%,诺如病毒GⅠ型检出率为1.54%,诺如病毒GⅡ型检出率为16.98%.两种病毒阳性率在男女和各年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轮状病毒的检出分布在10月份到次年4月份;诺如病毒全年均有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高峰期出现在10、11月份,GⅠ型较少见,出现在2014年5-7月.结论 2013-2014年顺义区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A组)和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

  • 2011年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作者:高志勇;李锡太;严寒秋;贾蕾;李洁;吴晓娜;陈丽娟;王全意

    目的 了解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的流行特点.方法 2011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3家医院肠道门诊收集输液两次以上5岁以下腹泻患者病例604例,采集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604例标本中96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15.89%.秋冬季为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高峰,其中11月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高(55.56%,30/54).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于3~23月龄患者(93.76%,90/96).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以G3 +G9型混合感染占第一位( 37.50%,36/96),其它型别主要有G3型(28.12%,27/96),G1型(11.46%,11/96),G9型(9.38%,9/96),G2型(8.33%,8/96).P分型以P8型为主要优势株(86.46%,83/604),其次为P4型( 10.42%,10/96).常见的G/P基因型组合为G3 +G9/[P8] (36.46%,35/96),其次为G3/[P8] ( 26.04%,25/96),G1/[ P8] (11.46%,11/96),G9/[ P8] (9.38%,9/96),G2/[P4](8.33%,8/96).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北京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2011年主要流行株基因型组合为G3+ G9/P[8].

  • 表达轮状病毒VP7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免疫活性研究

    作者:曾婷;郝丽;谢逸欣;马丽;舒文杰

    目的 包装表达轮状病毒V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 RT-PCR扩增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定向克隆于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在细菌中与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将包装好的腺病毒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轮状病毒IgG抗体.结果 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携带V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在293细胞中成功包装病毒;RT-PCR和Western blot 均能特异检测VP7基因的表达;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后可诱导针对轮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结论 重组腺病毒的成功包装,为新型轮状病毒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慧英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144例轮状病毒感染急性腹泻患儿,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消旋卡多曲治疗,研究组则予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和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病毒转阴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明显,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2007-2010年河北省卢龙县婴幼儿腹泻患者A组轮状病毒感染监测

    作者:于秋丽;申悦霞;谢赟;刘京生;刘莹莹;齐顺祥

    目的 了解河北省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的感染特点及基因型别的变迁情况.方法 2007 -2010年在河北卢龙县医院和卢龙县妇幼保健院收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病例1643例的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643例标本中801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8.75%.对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2007 -2010年G3型所占比例波动于48.59% ~ 69.92%,G1型由2007年的10.59%下降至2010年的5.79%,G9型则由2007年的2.12%上升至2010年的19.74%.P分型以P[8]为常见,G/P组合以G3P[8]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要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3P[8]为河北省主要流行株,G9型有上升趋势.

  • 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实验室检查的意义探究

    作者:白小艳;贺彩玲

    目的 对病原实验室检查在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的患儿58例,和同期患有非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的患儿58例,以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资料58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正常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粪便外观和相关病毒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研究组患儿中脓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相关病毒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患儿出现脓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的情况较多,且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会异常升高.

  • 2011-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感染监测

    作者:史文凤;董梅;刘海波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腹泻病人中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集北京市两家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便标本243份,采用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一步法RT-PCR对人杯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 60份样本病毒检测阳性,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0.3%(25/243),人杯状病毒检出率为14.4%(35/243).60岁以上患者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2.1%(4/33),高于其他年龄组.12月份到次年3月份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季节,人杯状病毒腹泻的季节性特征不明显.结论 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是北京市房山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重要病原体.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表达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

    作者:李莉;杜笑颖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表达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4年12月在渭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2例作为观察对象,选择同期在儿内科检查后非轮状病毒肠炎的儿童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了血清细胞因子与心肌酶谱检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K与CKMB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2、IL-8、IL-10、IL-12含量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IL-8、CK与CKMB均为轮状病毒肠炎发病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CKMB表达与IL-2、 IL-8、IL-10、IL-1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心肌酶谱表达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多为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 南京市门诊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蒋翠莲;许烨;刘云;陈亚军

    目的 了解南京市门诊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5岁以下疑似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00份,进行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的检测,阳性标本通过普通RT-PCR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得出进一步的型别信息.结果 在收集的300份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66份,阳性率为22.0%.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之间.轮状病毒分型结果显示,共检出4种型别的G/P组合,分别为:G1P[8]、G2P[4]、G3P[8]和G9P[8].VP7和VP4基因测序比对后发现,G1与G2毒株分别属于G1-Ⅰ亚型及G2-Ⅱ亚型,G3毒株大部分属于G3-Ⅰa亚型,另有2株属于G3-Ⅰb亚型,而G9毒株均属于G9-Ⅳ亚型;P[8]型毒株主要为P[8]-Ⅱb亚型,另有8株为P[8]-Ⅱa亚型及1株为P[8]-Ⅳ亚型,2株P[4]毒株属于P[4]-Ⅴb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31例,阳性率为10.3%,在2017年9月至12月间有一个小的高峰.进一步测序结果显示,共检出4种型别的诺如病毒,均为重组毒株,分别为:GⅡ.P16/GⅡ.2、GⅡ.P7/GⅡ.6、GⅡ.P12/GⅡ.3和GⅡ.Pe/GⅡ.4-Sydney2012.结论 南京地区门诊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是重要的病原体,其中轮状病毒以G9P[8]为主,诺如病毒以GⅡ.Pe/GⅡ.4-Sydney2012为主.

  • 西咪替丁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慧;吴莹;朱航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感染的肠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用药,观察两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TNF-α均显著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均明显升高,组内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西咪替丁可通过调节轮状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011-201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吕秋艳;李龙建;王志越

    目的 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点,为门头沟区病毒性腹泻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3月选择门头沟区就诊人数较多的两家医院作为监测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轮状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杯状病毒.结果 收集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251例,检测便标本251例,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10.76%,杯状病毒阳性率为21.12%.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阳性率有显著差异(x2 =10.052,P=0.002).在年龄分布上,轮状病毒在60-69岁组阳性率高,杯状病毒0-4岁组阳性率高.在季节分布上,轮状病毒在12月份阳性率高,杯状病毒在10月份阳性率高.结论 2011-2013年门头沟区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是杯状病毒,轮状病毒也是重要病原体,病毒性腹泻人群中存在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的混合感染.

  •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的110例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海燕;杨旭东

    目的 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间病毒性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1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原学检测情况分为诺如病毒组51例及轮状病毒组59例.另取45例细菌感染所致急性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诺如病毒组患者与轮状病毒组患者在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毒均易感小于2岁的患儿,其中诺如病毒组患儿年龄在13-24个月中所占全部患儿比例为17.65%、轮状病毒组为35.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组患儿集中检出月份均为11月、12月及1月.结论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急性腹泻在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以及流行情况差异均不显著,为明确诊断,需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

  • 轮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陈军华;刘作义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的病原[1].对于RV感染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仍无确切可靠有效药物且至今未能研制出十分理想的疫苗.建立RV感染的动物模型对研究上述问题会有极大的帮助.目前用于RV感染研究的动物主要有无菌小猪、鼠、兔、小牛、猫等.下面就近几年国内外RV感染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做文献综述.

  •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研究进展

    作者:王大燕;于修平;王健伟;洪涛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因.NSP4(nonstructural protein 4)作为轮状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在病毒形态发生和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NSP4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轮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奇凤;杨学磊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波及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每年导致大约61.1万婴儿和儿童死亡,发展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RV腹泻的佳措施.对RV结构功能作深入了解及对流行病学作广泛调查是疫苗发展的基础.

  • 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和肠套叠发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方肇寅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方法.但是,在使用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的过程中,发现肠套叠的发病危险增加.本文就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与肠套叠发病关系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轮状病毒NSP5和NSP6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传印;范耀春;陈元鼎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RV基因组由11个分节段的双链RNA组成,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和6个非结构蛋白,其中第11基因片段编码NSP5和NSP6两个非结构蛋白.NSP5蛋白较大,含20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1Kd.NSP5在病毒感染细胞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是一个高度磷酸化的蛋白,可与RV其它非结构蛋白或结构蛋白相互作用,具有RNA结合活性,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主要通过与NSP2的一系列相瓦作用发挥功能.基因11编码的另一个蛋白是NSP6,大多数RV中NSP6由9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11Kd.并非所有RV毒株都有NSP6编码区,如Mc323和512C毒株.NSP6在病毒感染细胞中表达量很低.目前,关于NSP6的性质,在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NSP5和NSP6由同一基因片段编码,对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多.本文对NSP5和NSP6在RV复制过程中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 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的新趋势--G9型轮状病毒全球流行综述

    作者:童志礼;方肇寅

    轮状病毒(HRV)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因.轮状病毒腹泻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发展轮状病毒疫苗成为控制该病主要手段,而HRV疫苗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又有赖于HRV流行病学调查.本文作者分析了世界各地HRV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综述了G9型HRV在全球流行现状,展示了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的新趋势,即G9型HRV将要或已经成为全球第五个常见的流行优势株.

2061 条记录 1/104 页 « 12345678...10310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