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市2010-2013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李洁;陈丽娟;林长缨;杨扬;杜轶威;贾蕾;李锡太;钱海坤;王小莉

    目的 确定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0-2013年7月至10月在北京地区所有区县监测点收集急性结膜炎患者眼拭子标本,通过RT-PCR分别鉴定柯萨奇病毒A24变种(CVA24v)和肠道病毒70(EV70).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时间分布、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特征,利用系统发育树分析CA24v的VP1区、3Cpro区基因特征.结果 随机抽取的1144件急性结膜炎样本中,4.5%(52/1144)为CVA24v阳性,未检测到EV70.CVA24v相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9月达到高峰.各年龄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9岁年龄组发病率高.CA24v和非CA24v急性结膜炎的症状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市2007-2012年分离的CA24v株VP1、3Cpro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2%-100%和92.8%-100%.结论 2010-2013年CVA24v是引起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 2010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作者:李洁;张代涛;张新;黄芳;李锡太;贾蕾;刘园;严寒秋;黎新宇;王全意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地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市2010年7月至10月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采集患者眼拭子标本207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CoxA24v、EV70病毒核酸检测,同时使用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将获得的阳性CoxAE4v毒株进行VP1区基因全长的序列分析.结果 检测207例患者眼拭子标本,获得19例CoxA24v阳性样本,阳性率为9.2%.未检出EV70病毒核酸.使用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7个CoxA24v毒株,将7个毒株的VP1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7株毒株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95.8%~99.7%.与2007年云南毒株、2008年浙江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99.5%和95.7%~100%,与2003年和2009年中国山东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3%~94.6%和70.9%~73.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7株毒株位于3个独立的分支上.结论 北京地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CoxA24v引起,北京地区存在至少3个CoxA24v流行株的传播.

  • 2007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特征及报告标准探讨

    作者:孙立梅;郑慧贞;宋铁;林锦炎;吴德

    目的 分析2007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暴发疫情特征,探讨其暴发疫情报告标准.方法 对2007年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AHC暴发疫情报告信息及结案报告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年广东省报告AHC暴发疫情64起,主要发生在深圳、广州市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学校及工厂,高峰在9月;报告学校AHC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低于工厂,其主动报告率高于工厂;实施1周内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AHC暴发报告标准,其疫情接报时间滞后于暴发高峰时间;CoxA24变异型病毒株是AHC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结论 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所属学校、工厂是广东省AHC防控工作的重点地区及场所,8~9月是其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AHC暴发疫情,从报告、调查及处置等尚有待进一步规范,其暴发报告标准有待商榷以提高报告敏感性.

  • 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及暴发原因分析

    作者:王晓芳;赵俊伟;张顺先;司拨云;王英

    目的 分析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下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流行特征和暴发原因,为预防AHC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和文献回顾进行流行病学、病原体分析.采用系统抽样,抽取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暴发原因定性分析.结果 自1971年以来,我国AHC流行的病原体以CoX 24v为主,间有EV70、腺病毒及其他病毒.2005-2012年,AHC分别在2007、2010年出现2次发病高峰,每年8-10月为AHC高发季节,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43∶1,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湖北省.2005-2012年我国共报告AHC突发疫情428起,主要发生在学校、工厂车间等人口较密集的场所,发生原因与疾病特点、人群聚集、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学生卫生习惯差、首发病例缺乏严格的隔离治疗等有关.结论 2005-2012年AHC发病情况总体平稳,2007和2010年出现了2次发病高峰.加强我国重点地区AHC疫情监测,加强农村、学校、工厂健康教育,提高人群聚集场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防止AHC暴发流行的必要措施.

  • 2007年深圳市某企业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特征及干预

    作者:刘开钳;李奕才;王琳;薛志强;严新风;魏祖光

    目的 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特点,探讨暴发原因,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对报告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病因素开展横断面调查,并对暴发进行控制干预.结果 2007年7月20日至11月26日,深圳市某企业共报告和隔离11 118例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病例,其罹患率为2957.80/10万,显著高于2006年的433.72/10万,P<0.0001.其发病高峰在8月14日至9月4日;观澜园区职工的罹患率为5146.32/10万,明显高于龙华园区职工的2080.38/10万,P<0.0001.不同工作部门和宿舍区职工罹患率有明显的差异.行政干预措施前对病例调查发现,有37.47%的病例在发病后≥2 d未能发现和隔离;病例所在办公室和寝室开展疫点终末消毒分别为38.43%和43.22%;仅有26.42%知道本病还可通过空气传播.行政干预措施后该企业病例搜索和隔离、终末消毒,对职工开展宣传教育等各项技术性控制措施完全落实,暴发终止.结论 该企业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呈夏季发病高峰,其暴发强度大于2006年;病例发现和隔离不及时是传染源在人群中快速扩散形成暴发的重要因素;行政干预措施是保障企业自建隔离区、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等各项技术性干预措施能完全实施,暴发得以快速控制的关键.

  • 探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玉清

    目的: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与预防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7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的抗病毒和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同时给予心理及饮食护理、结膜囊清洗护理、消毒隔离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和流行扩散,治愈率为100%.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不仅能缩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治疗时间,还能有效控制该病的交叉感染以及流行扩散,临床疗效显著.

  • 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分析

    作者:王锐;倪大新

    目的 比较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1~11周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明显增加,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增加了537.22%;广东、广西、四川报告病例数居全国前3位.2008年第1~11周,全国报告病例数比去年同期增加61.3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在农民、学生中发病率较高.结论 2008年应关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发展,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 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作者:克家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收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 护理干预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作者:李荣花

    目的 分析与探究护理干预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为60.0%,干预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为93.3%,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低于干预组患者的应用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社区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估

    作者:王伟伟;吴美芳;沈晔;朱剑锋;邹海东

    目的评估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健康教育前后,对居民进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平均得分为(8.781±2.28)分,健康教育后平均得分为(10.10±1.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居民进行防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居民对本病的认识,并掌握其预防、治疗常识,为预防本病暴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 浙江省2002-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病原体CA24v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李焕;徐昌平;严菊英;卢亦愚;金青青;冯燕;莫世华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暴发疫情病原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A24v)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遗传特性.方法 选取浙江省不同年份的CA24v流行株,采用RT-PCR扩增基因序列,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全基因组及VP1、3C区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浙江省2002年和2010年CA24v全序列为7456~ 7458 bp,编码含221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2010年的Zhejiang/08/10较2002年的毒株在5’端非编码区的第97、119位各存在一个T碱基插入,Zhejiang/08/10与2002年以来的分离株各区段氨基酸同源性为94.7%~ 100.0%,与近60年来CA24流行代表株全序列中各区段氨基酸的平均差异率以2A区与3A区大,分别达8.4%和7.3%,3D区小,仅为1.9%.1987年与2002年以来的CA24v毒株在全序列上共存在38个和20个氨基酸的稳定变异.2002-2010年CA24v的组间遗传距离分析表明,3C区较VP1区更为稳定,CA24v的早年流行株Jamaica/10628/87在3D区上可能存在重组,而在近年流行株中未发现该现象.结论 CA24v以时间序列为主逐年进化,地域间虽存在差异,但影响较小.自2002年起,由CA24v引起的AHC-直在浙江省本地散在流行.

  • SIR模型在一起校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田木;刘如春;王琦琦;朱松林;谭爱春;何琼;刘鑫;胡国清

    应用易感者-感染者-移出者(SIR)模型模拟学校暴发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疫情处理提供参考.采用经典SIR模型构建数学模型,Malthusian指数递减模型估计采取干预措施后的传染率系数(β),通过疫情早期数据确定参数和设置初始值,使用Matlab 7.1软件进行疫情处理效果模拟.结果 显示在无干预措施下,疫情将经历3个阶段:(1)初期(≤5 d)疫情发展较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佳时期;(2)快速发展期(6~15 d)采取防控措施效果不甚理想;(3)中后期(≥16 d)90%以上易感者已被感染,采取措施已无较大意义.在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SIR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新发病例数迅速减少,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该结果与实际疫情发展情况基本相符.SIR模型对模拟校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具有较好效果.

  • 运用SIQR模型模拟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隔离防控效果

    作者:陈田木;刘如春

    采用动力学模型评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暴发疫情中隔离效果.结合AHC和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建立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移出(SIR)模型,由此再加入隔离措施,建立控制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隔离-移出(SIQR)模型,并以2011年长沙市某校AHC暴发疫情为例,评估AHC暴发学校隔离的防控作用.在无干预情况下,学校AHC暴发疫情的基本繁殖数(λ0)为6.80,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若不采取干预措施,在23 d内,几乎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发病,累计发病738例,罹患率高达99.73%,疫情将在9月11日达到发病高峰,当日的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26例.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力度的隔离措施,防控效果不同,越早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力度越大,发病高峰越低、累计罹患率(TAR)越小,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越好.在第6天采取δ=0.9措施时,累计患病数已经降至132例,此时TAR=17.84%.在AHC暴发疫情处置中,隔离可作为一项主要的防控措施.

  • 2010年江西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体鉴定及基因进化分析

    作者:严冬梅;熊英;张勇;杨倩;张曙霞;龚甜;祝双利;王东艳;朱晖

    为鉴定引起2010年江西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本研究采集了20份门诊AHC患者眼结膜拭子,对其进行病毒分离,随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分别检测阳性分离物中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type 70,EV70)、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Coxsackievirus A24 variant,CV-A24v)和腺病毒.并对CV A24v分离株进行VP1区和3C区全序列测定,分析其与全球流行CV A24v的基因进化关系.20份标本中有10份病毒分离阳性,PCR检测证明引起本次AHC流行的病原体为CV-A24v.基于3C区构建的基因进化树表明10株江西CV-A24v与全球2010年后分离到的其它CV-A24v同属于GenotypeⅣ基因型的Cluster 5群(GⅣ-C5),而且在GⅣ-C5内江西CV-A24v又分属于A和B两个传播链.基于VP1区构建的基因进化树将全球2000年后分离到的CV-A24v分成5组Group1~5(G1~5),江西CV-A24v属于G5,这些毒株在VP1区进化树中同样分属于A和B两个传播链.本研究表明2010年至少有两个CV-A24v传播链在江西同时流行.VP1区基因进化树对全球2000年后分离到的CV-A24v的组群划分与3C区基本一致,而且与3C区呈现同样显著的年代聚集性.

  • 山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鉴定及其柯萨奇A24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杨静;林艺;王海岩;陶泽新;李岩;陈鹏;裴耀文;纪峰;林小娟;王显军;刘尧;徐爱强

    为明确2010年引起山东省青岛市、临沂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流行的病原,采集26例患者的眼结膜拭子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检测.Real time-PCR结果显示,17份标本柯萨奇病毒A组24型(Coxsackievirus A24,CVA24)阳性,阳性率为65.39%,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EV70)和腺病毒均为阴性;使用Hep-2细胞共分离到10株病毒,通过VP1区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10株病毒均鉴定为CVA24,同源性分析显示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3%~100.0%和99.5%~100.0%,在系统进化树上聚集成一簇,本次分离的毒株与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毒株序列差异较大,分别属于5个不同的进化分支.提示CVA24可能为引起两地AHC流行的病原,且属于同一传播链.

  • 2007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与分子进化分析

    作者:丁丽新;张勇;李洁;窦相峰;严冬梅;祝双利;安洪秋;许文波

    2007年北京市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r Conjunctivitis AHC)疫情.为鉴定引起这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采集北京市门诊就诊的AHc患者眼结膜拭子标本共57份,使用PCR或RT-PCR法分别检测临床标本中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70,H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oxsac kievirusA24 variant,CVA24v)的基因,其中有38份检测结果为CVA24v阳性.阳性率为66.7%.而腺病毒和HEV70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引起本次AHC流行的病原体是CVA24v.使用HEp-2细胞共分离到9株病毒,通过分子定型均鉴定为CVA24v,对9株CVA24v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发现除0744/BJ/CHN/2007株之外,其它8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很小,同源性分别大于99.6%和100.0%,而0744/BJ/CHN/2007株与其它8株CVA24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8%~ 97.2%和99.7%.进化树图显示,2007年北京CVA24v分离株与基因群Ⅰ中的代表株聚为一簇.代表了基因群Ⅰ中的第四和第五进化分支,说明本次流行至少存在两个传播链.相对于CVA24v的3C区而言,VP1区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更为严谨的靶序列,加强对CVA24v的血清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和研究,了解CVA24v的基因特征和分子进化,对预防和控制CVA24v在中国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及研究现状

    作者:张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是一种病毒性眼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又有一定的自限性,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人肠道病毒70型和某些血清型的腺病毒引起.夏秋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特征为骤发性眼部疼痛,眼睑水肿,异物感,出疹,结膜下出血,流泪.为加强对AHC的认识,现就AHC的病原体、分子流行病学、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控制策略做简要阐述.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oxA24v病毒

    作者:李洁;黄芳;郭婧;崔淑娟;贾蕾;李锡太;黎新宇;王全意

    目的 对检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病原CoxA24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肠道病毒CoxA24v和其他几种肠道病毒,验证方法 的特异性;根据TCID50进行倍比稀释,验证该方法 的敏感性;将样品进行倍比稀释,做重复试验,验证方法 的准确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疑似AHC患者眼拭子进行检测.结果 该方法 对CoxA24v病毒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等其他肠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达0.1TCID50.用该方法 对6个不同浓度的CoxA24 v进行5次检测,获得的结果 重复性好.采用该方法 检测疑似AHC患者标本,阳性者均测序,证明是CoxA24v,未出现假阳性.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其流行概况研究进展

    作者:李洁;高志勇;窦相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本文就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2004-2011年济南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许华茹;刘欣

    目的 分析济南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4~2011年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疫情进行描述. 结果 2004~2011年济南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394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80/10万,2010年发病高(3.79/10万).市区发病高于郊县(x2=188.69,P<0.005);除2010年9月发病高峰(149例)外其他各月发病无明显波动;男、女分别发病261和133例,性别发病数比为1.96∶1;<5岁和10~24岁人群发病较多,分别为50和159例,占12.69%和40.36%;学生发病多,共145例(占36.80%). 结论 济南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建议适时开展病原学监测工作.

10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