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应用MRC联合肌功能训练矫正效果分析

    作者:沈兰花;邢北昱;陶冠男

    目的:探讨MRC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50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仅采用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SNA、SNB、ANB、前牙覆盖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联合肌功能训练矫正安氏Ⅱ类下颌后缩临床效果肯定,明显改善患者下颌后缩情况,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呼吸肌功能训练研究进展

    作者:杨琪;钦光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m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COPD由于其患病率、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舌癌术后义齿修复前肌功能训练1例

    作者:谭宇

    笔者近期为一例因舌癌行左侧舌颌颈根治术,左侧下颌体中部切除,下颌移位,咬合功能丧失的患者行肌功能训练,调整颌位关系,为下一步咬合重建,义齿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报告如下.

  • 盆底肌功能训练辅助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邹菊华;卢惠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临床常见病,给妇女生活带来严重困扰,有报道其患病率为29%~64%[1.2].近年来,随着对尿失禁认识和研究的进展,出现了多种治疗方法,非侵入性疗法成为首选.我科对15例轻度、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行盆底肌功能训练辅助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 腰椎牵引、腰屈伸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韩真;汤国强;李曦光

    采用腰椎牵引、腰屈伸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3例,男 78例,女 45例,年龄 25~ 71岁,平均 45.2岁,病程 3 d~ 21年.将 1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66例,对照组 57例,观察组采用腰椎牵引、腰屈伸肌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腰椎牵引,中央型或碎块突出到椎管型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除外.急性者卧床 2~ 7 d,采用电脑自控牵引床腰大肌姿势体位牵引,1次 /d,30 min/次,连续牵引,牵引重量自体重 50% ~ 100%,15 d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 2个疗程 ; 同时卧床 2~ 7 d后作无明显伸屈运动的腰背肌锻炼,症状有好转时,再根据腰椎曲度、骶骨前倾角大小等进行腰屈伸肌功能训练,腰屈肌训练仰卧屈膝、屈髋姿势下抬起头及肩部或仰卧位腰下垫高的姿势时抬起头及肩部至水平位,1~ 3次 /d,5~ 15 min/次 ; 腰伸肌训练时在俯卧位腹下垫高姿势时抬起头及肩部至水平位,2~ 4次 /d,10~ 20 min/次,对照组仅进行腰椎牵引,方法同上.

  •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评价

    作者:史寒梅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广泛性子宫切除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早期子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尿潴留是宫颈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2周残余尿量超过100 ml(也有以15ml计算)者可诊断为尿潴留.国外学者报道[1]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8%~21.0%,而国内学者[1报道为7.5%~44.9%.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膀胱功能锻炼预防尿潴留.

  • 口腔肌功能与开(牙合)

    作者:陈晓敏

    协调的口腔肌功能对于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为正畸矫治的顺利进行和矫治后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分析口腔肌功能异常导致开(牙合)的机制,并对开(牙合)的早期肌功能训练进行系统总结.

  • 肌功能训练和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

    作者:李娟;许桓溪;黄瑾

    口腔肌功能的平衡协调对于口腔复杂功能的正常执行至关重要。在正畸治疗中,牙弓、颌骨的位置改变必须与周围肌肉相协调,才能保证治疗的成功和疗效的稳定。本文初步分析了肌功能紊乱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机制,并就肌功能异常的检查、诊断、预防和早期矫治进行了系统总结。

  • 纠正不良舌习惯矫治前牙开(牙合)

    作者:王明锋;张海滨

    目的 研究通过纠正不良舌习惯治疗前牙开(牙合)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1例前牙开(牙合)并伴有不良吐舌习惯的患者,年龄14~25岁,平均16.4岁.其中,拔除4颗第2双尖牙2例;拔除4颗第1双尖牙1例;拔除上颌2颗第1双尖牙及下颌第2双尖牙1例;拔除2颗下颌第1磨牙1例;其余6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口腔功能训练,对于较顽固的不良舌习惯采用固定舌刺等方法破除,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前牙区的垂直牵引.结果 从矫治开始到前牙建立正常覆(牙合)所用时间短5个月,长11个月,平均7.6个月.开(牙合)矫治以前牙伸长为主.结论 纠正不良舌习惯是治疗牙性开(牙合)行之有效的方法.

  • 肌功能训练配合多曲方丝弓矫治开(牙合)的临床体会

    作者:张爱华;刘梅;胡小坤;陈文静

    目的 探讨肌功能训练配合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前牙开(牙合)疗效.方法 选择15例前牙开(牙合)患者,采用肌功能训练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15例患者开(牙合)解除,前牙均达到正常覆盖和轻度深覆(牙合)关系,后牙咬合关系良好,临床矫治效果满意.结论 正确诊断、设计的前提下,采用肌功能训练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更有针对性,系统的肌功能训练,利于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 MRC肌功能矫治器早期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彦

    目的:观察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年龄在8~11周岁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给予K1-K2系列MRC肌功能矫治器,要求患者日间戴用2h以上,晚间睡觉时间戴用,每天累计戴用时间不少于12 h;并设计相应的肌功能训练操,每4~6周复诊1次.结果:平均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明显纠正,SNB角增加,ANB角减小,下颌的生长得到释放.结论:佩戴MRC肌功能矫治器并配合肌功能训练操,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作用明显.

  • 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应用

    作者:张维琼;许红苗;陈伟仕

    目的 探讨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儿童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矫治1年,观察治疗前后覆牙合覆盖变化、语音清晰度、依从性、口腔不良习惯改善、疗效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随访6个月,前牙反牙合解除,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关系改善,语音清晰度升高,建立良好口腔习惯,面型有所改善,出现微笑美面容,依从性和疗效较好.结论 MRC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颌骨和牙弓发育,改善面型,较好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提高语音清晰度,破除口腔不良习惯,早期有效防治错牙合畸形,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潜在性开(殆)的矫治及稳定性初探

    作者:张文忠

    目的 探讨后倾曲在潜在性开(验)矫治中的作用及肌功能训练对正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潜在性开(袷)伴双颌前突女性患者1例,年龄11岁6个月,治疗时间为2.3年,内收上下前牙后,下磨牙近中弯制15°后倾曲,同时辅以前牙垂壹牵引,建立前牙区正常覆(滁)覆盖及后牙区良好咬合关系,全程进行肌功能训练,对矫治前后及保持1年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上下前牙均内收,下磨牙远中直立,L6 -PP增大6.2°,下切牙伸高,L1-PP减小1.9 mm,这是(滁)平面变平的主要原因,保持1年后咬合稳定,软组织侧貌更为美观和谐.结论 后倾曲加前牙垂直牵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潜在性开(耠)的方法,提倡辅以肌功能训练以获得正畸疗效的长期稳定性和更为美观和谐的侧貌面型.

  • 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微笑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

    作者:陆慧媛;周嫣;方志欣;黄敏方;张大灵

    目的 了解拔牙矫治及相关肌功能训练在改善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后微笑美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患者,在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技术同时,配合相关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矫治前后微笑相进行定点和测量(包括上前牙曲度、下唇曲度、颊廊、微笑宽度、微笑高度、上下前牙暴露量、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及微笑相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矫治后上前牙曲度增大,颊间隙比率和上切牙比率有所增加,下切牙暴露量减少,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理想笑弧和上唇曲度向上的例数明显增加,平坦笑弧和向下的上唇曲度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U1-SN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SN-MP角变化与颊旁间隙比率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各项微笑美指标矫治后均有所改善,其中颊廊与面下1/3高度相关,笑弧与上前牙唇倾度高度相关.

  • 固定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初步探讨

    作者:周嫣;黄敏方;方志欣;张大灵;林宝平

    目的 初步探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颅颌牙面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 ~39(24.1±5.98)岁,尖牙、磨牙完全近中关系,ANB角平均-6.46°,SN-MP角平均33.47°.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并辅助舌肌进行功能训练.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SNA角、ANB角、H角、上下唇突距差(Lip-Diff)增大,SNB角、U1-NA角、APDI及LL-Sn ⊥ FH值减少,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并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可大幅内收下牙列,有效控制下颌平面高度,协调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改善成人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牙合)异常及侧貌美观.

  • 口咽训练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Meta分析

    作者:李咏雪;谭茗丹;顾海风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口咽训练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作用.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口咽训练治疗OSAS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经质量评价后确定终文献,提取有关指标数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报道了多导睡眠图和嗜睡情况的研究,包括9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咽训练后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低于训练前,合并后均数差(MD)=14.26,95%CI(7.54,20.98),Z=4.16(P<0.01).夜间低血氧饱和度(SaO2)在训练后有显著提高,合并后MD=-3.66,95%CI(-6.06,-1.26),Z=2.99(P<0.01).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结果显示,口咽训练后评分下降,合并后MD=5.27,95%CI (1.97,8.57),Z=3.13(P=0.002).3个Me-ta分析均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论 口咽训练可减低OSAS患者的AHI指数,提高夜间SaO2和改善嗜睡等症状,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治疗方法.

  • 薄型牙槽骨的重度前牙开(牙合)病例治疗1例

    作者:卓海亚;胡洲;赵青

    本文报告1例25岁女性重度开(牙合)患者的治疗.患者Ⅲ度开(牙合),全口牙槽骨极薄,唇舌侧根型明显,采用固定矫治并配合肌功能训练,在治疗过程中上颌尖牙穿出唇侧骨皮质,将上颌双侧尖牙托槽换成HX托槽并进行龈(牙合)向反向粘接,同时减少唇肌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后,尖牙牙根重新位于骨松质中,矫治后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尖牙、磨牙达到Ⅰ类关系,咬合功能良好,面形得到改善.本病例表明非骨性重度开(牙合)病例通过固定矫治配合有效的肌功能训练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正畸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牙合患者微笑美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嫣;方志欣;黄敏方;陆慧媛;陶斯雅;张大灵

    目的:评价正畸配合相关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牙合患者微笑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骨性错牙合患者(男11例、女19例),其中安氏Ⅱ类24例(ANB角5°~8°),安氏Ⅲ类6例(ANB角0°~-6°)。年龄13~34岁,平均(21.08±6.67)岁,拔牙设计26例,非拔牙设计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正畸治疗中配合微笑美相关肌功能训练。两组矫治技术、矫治原则相同,基线条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正面微笑像以评价两组矫治前后微笑指标变化的差异。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口角高度、微笑宽度、颊廊比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矫治前后理想笑弧例数、平行笑弧例数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治前后各微笑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矫治后口角高度、上颌牙龈暴露量、下前牙平均暴露量、颊廊比例及笑弧形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同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可使骨性错牙合患者口周组织改建与正畸牙颌变化同步、协调,使骨性错牙合患者在矫治错牙合畸形的同时,微笑美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 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同时配合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分析

    作者:陶斯雅;周嫣;唐升荣;张大灵

    目的:通过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中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分析,为正畸临床探索行之有效的肌功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骨性错牙合伴口周肌功能异常患者78例(男35例,女43例),年龄16~39岁。进行相应的肌功能指导与训练,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评价表,每1~2个月正畸复诊时检查、记录患者肌功能训练的进行和配合情况,连续记录6次。结果:6次均能按要求正确、熟练进行者(依从性好)15例(占19.23%);4~5次能按要求正确进行者(依从性较好)22例(占28.21%);2~3次能按要求正确进行者(依从性较差)24例(占30.77%);仅1次能基本按要求正确进行者(依从性差)17例(占21.79%)。其中依从性好和较好者中女性27例(占62.8%),男性10例(占28.6%)。结论:①女性骨性错牙合患者正畸中肌功能训练配合度相对较好;②正畸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错牙合特点、年龄、性别采取相对个性化的方法进行正畸肌功能训练指导,从而达到提高依从性及训练目的的要求。

  • 肌功能训练配合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冬梅;钱红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安氏II类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安氏II类下颌后缩患者,每组9例.A组:肌功能训练配合FORSUS装置矫治;B组:单纯使用FORSUS装置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其中B点前移(3.35±2.37)mm,PH增加到(2.11±0.73)mm,两组间比较显示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FORSUS装置对安氏II类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