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关联性

    作者:申娴娟;王梅;鞠少卿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ing factor,BLyS/BAFF)及其受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的表达及其与NHL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成组配对试验诊断研究设计。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47例NHL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清BAFF及其受体含量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BAFF mRNA含量;并用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血清BAFF及其受体蛋白或BAFF mRNA表达水平差异,同时分析其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β2-microglobulin,β2M)间的相关性。结果NHL组PBMC中BAFF mRNA含量(0.48±0.0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5±0.02,t=17.75,P=0.000);NHL组血清BAFF及其受体TACI、BCMA、BAFF-R表达水平[(19.18±1.29) ng/ml、(212.74±7.98) pg/ml、(102.98±6.18) pg/ml、(2.95±0.19) ng/ml]也均较健康人明显增高[(10.94±1.56) ng/ml、(139.00±12.51) pg/ml、(59.66±7.06) pg/ml、(1.34±0.26) ng/ml,t值分别为7.05、8.61、7.99、8.66,P均<0.01]。NHL患者中LDH升高组[(310.96±108.00)U/L]显著高于LDH正常组[(142.65±36.00) U/L],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7,P<0.05)。LDH升高组NHL患者血清BAFF、BCMA蛋白水平、BAFF mRNA表达水平与LDH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60,7.254,6.658;P均<0.05)。但NHL组BAFF mRNA、血清BAF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与β2M、LDH含量间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6、0.014、0.127、0.001、0.003与0.201、0.093、0.015、0.031、0.169;P均>0.05)。结论NHL患者PBMC中BAFF mRNA和血清BAF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BAFF及其受体可能是参与NHL发病的因素,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 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TLR-IFN-BAFF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林崇泽;黄绥心;秦源;孙晗;李志宇;王新昌

    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NOD小鼠颌下腺组织中Toll样受体-5(TLR5)、α干扰素(IFN-α)、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此来探究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30只8周龄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羟氯喹组和中药组,每组各10只.另将10只8周龄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羟氯喹组每日给予羟氯喹75 mg/kg灌胃治疗;中药组每日给予益气养阴祛瘀中药煎剂(27.4 g/kg)灌胃治疗.饲养用药12周后,各组小鼠股动脉取血,断颈处死,摘取颌下腺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TLR5、IFN-α和BAF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NOD小鼠颌下腺组织中的TLR5、IFN-α和BAF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ICR小鼠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的TLR5、IFN-α、BAFF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羟氯喹组比较,中药组NOD小鼠的IFN-α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对SS样NOD小鼠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TLR-IFN-BAFF信号通路有关.

  • 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迪;常艳;吴育晶;魏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明确,且缺乏针对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B淋巴细胞在RA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针对B淋巴细胞上不同靶点的治疗药物推出.这些B淋巴细胞靶向生物制剂包括针对CD20分子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rituximab、ocrelizumab和ofatumumab等;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及其受体的belimumab和atacicept等以及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抗CD22单克隆抗体和B、T淋巴细胞之间CD40/CD40L共刺激反应阻断剂等.上述靶向制剂的疗效在对RA及其动物模型的治疗中得到了证实,提示将B淋巴细胞作为RA治疗靶点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效林;张小毅;李敬东;王婉玲;杨翠

    目的:探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患者57例,其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40例,另有3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记为A、B、C组.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化疗后再次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化疗后所有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LBCL、F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B-NHL (P <0.05),Ⅲ-Ⅳ期B-NH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B-NHL患者(P<0.05).结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LyS表达显著升高,且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分期的B-NHL患者体内表达水平不同,提示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体内BLyS表达水平,对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分期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IFN-γ和IL-6对多发性骨髓瘤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变化的调控研究

    作者:浦江;王跃国;倪红兵;王梅;袁宏香;鞠少卿

    目的 探讨IFN-γ和IL-6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E1.ISA及Western blot方法 分析人MM肿瘤细胞KM3在IFN-γ和IL-6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作用前后BLJy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lFN-γ和IL-6促进KM3细胞BLyS的表达水平;NF-KB抑制剂能够抑制BLyS的表达水平;NF-KB抑制剂BAY11-7082能够完全下调IFN-γ引起的BLyS表达的上调作用;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活性能够下调BLyS的表达水平.结论 MAPK与NF-KB信号通路参与了Blys的表达调节.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BlyS、抗-BlyS及其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测定研究

    作者:虞伟;韦俐;冯丽;李晓军;武建国

    目的 研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抗-BlyS(BlyS-Ab)及其特异性免疫复合物(BLyS-IC)在各种自身免疫病(AID)患者中的检出水平及其在AID中的作用.方法 优化试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lyS、BlyS-Ab及BlyS-IC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法,并进行方法学考核和临床检测.结果 优化的ELISA对BlyS的低检出量可达0.4μg/L,在3.2~4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BlyS-Ab精密度平均变异系数(CV)为7.4%,特异阻断抑制试验高抑制率达83.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AID及抗核抗体(ANA)阳性的其他内科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BlyS质量浓度、BlyS-Ab及BlyS-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NA滴度与患者血清BlyS及BlyS-Ab水平呈平行升高趋势,但未发现BlyS水平与ANA某一特定荧光核型有相关关系.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血清BlyS、BlyS-Ab及BlyS-IC的ELISA测定法,该方法敏感、特异、可靠.在SLE、RA和MCTD等患者中均有高水平的BlyS,同时伴随ANA、BlyS-Ab及BlyS-IC的升高.BlyS-Ab和BlyS-IC可能有助于AID诊断,并对阐明AID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李冬梅;李向培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分泌抗体,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起着关键性作用.Blys缺陷或过量表达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失衡,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Blys mBNA可能是SLE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Blys拮抗剂为SLE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作者:徐婷;王杰;金鸥阳;孙凌云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瘦素(Lp)和可溶性瘦素受体(sLR)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及1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p、sLR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水平.直线相关分析法研究SLE患者血清Lp、sLR与BAFF、代谢指标、SLE活动指标的相关性.16例活动期SLE患者治疗前后Lp和sLR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LE患者血清L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3 ± 0.31)nmol/L vs.(0.91 ± 0.26)nmol/L,P < 0.05],活动期显著高于稳定期[(1.26 ± 0.32)nmol/L vs.(0.98 ± 0.22)nmol/L,P < 0.01].16例SLE患者治疗前L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1.34 ± 0.34)nmol/L vs.(1.07 ± 0.28)nmol/L,P < 0.01].SLE患者血清Lp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白细胞数、血小板数、IgA及IgM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补体C4、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SLE患者血清sL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87 ± 14.89)μg/L vs.(12.41 ± 2.40)μg/L,P < 0.05].血清sLR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IgA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4呈显著负相关.SLE患者血清Lp水平与血清BAF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 0.503,P < 0.001),与血清sL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 -0.404,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清Lp和sLR水平显著升高.血清Lp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标显著相关,可作为SLE活动性的标志.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对感染的影响

    作者:宁建英;谷强;张青;盛磊

    目的 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及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51例aITP患儿及同期门诊50名健康体检儿童,分别纳入患儿组及对照组,对其BLyS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患儿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BLyS表达与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51例aITP患儿共出现4例医院感染,感染率7.8%,其中3例消化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组BLyS、血小板相关抗体及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AIgA、PAIgM、IgA及IgM总体高于正常对照组;高BLyS水平是增加患儿医院感染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ITP患儿BLyS、PAIgG及IgG显著高于标准值,显示其机体炎性反应剧烈,免疫功能受影响,而高BLyS是导致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aITP患儿早期BLyS的监测是指导临床用药、改善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 狼疮2号方对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vs的影响

    作者:万焰;刁庆春;龚娟;卢芳

    目的 研究狼疮2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IL-18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Iys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8、Blys水平明显下降,但IL-10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治疗组血清中IL-18、Blys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著.结论 狼疮2号方结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期SLE患者,能明显降低IL-6、IL-10、IL-18及Blys的水平,有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 BLyS和APRIL调节T细胞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艳;魏伟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与其受体(TACI、BCMA、BAFF-R)结合,调控B细胞的存活和活化.同时,BLyS也调节T细胞的功能,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存活,在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BLyS及其同系物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受体在调节T细胞反应和在RA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以及BLyS/APRIL靶向治疗RA药物的研究进展.

  • 糖皮质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影响

    作者:徐星铭;沈雯雯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及肾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LN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和肾内BlyS的表达水平.结果 LN患者血清及肾内Bly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 <0.001);GC治疗>2周组的LN患者肾内BIyS的表达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较未治疗组显著减少(P分别为0.012和0.005).结论 GC减轻LN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肾内BlyS水平有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京新;谢础能;杨璞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变化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9例新确诊SLE患者,治疗前及经以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后1个月留取血标本, ELISA法检测血IgG、Blys、抗ds-DNA抗体滴度;治疗前后评估疾病活动指数(SLEADI)。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SLEADI、血IgG、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正相关。免疫抑制治疗后,患者血清Blys明显下降, Blys下降程度与患者SLEADI缓解程度显著相关;活动组患者血清Blys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结论免疫抑制后SLE患者血清Blys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与SLEADI缓解呈正相关。提示血清Blys水平有望成为判断免疫抑制治疗是否敏感以及评估病情活动的指标。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药学前景

    作者:石晓娟;毛伟平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一名新成员,它与某些免疫疾病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从BlyS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入手,阐述与其相关的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淋巴瘤等免疫疾病,以及B1yS治疗性蛋白、BlyS蛋白拮抗物、放射性BlyS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不同体质MRL/lpr狼疮鼠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及蛋白质的表达

    作者:王东建;苏励;王骁;曲环汝;茅建春;顾军花;丁之江;周珺

    目的:建立MRL/lpr狼疮鼠体质的区分方法,并于不同周龄观察肾脏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AFF)、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 BAFF-R)基因及蛋白质的表达,以考察狼疮鼠体质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将12周龄MRL/lpr小鼠按体质分为寒体质、常体质及热体质,随机选取不同体质的小鼠各20只为寒体组、热体组、常体组。分别于12周龄时及20周龄时取材。通过RT-PCR、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检测肾脏 BAFF mRNA、BAFF-R mRNA 及其蛋白质表达。结果寒体质MRL/lpr狼疮鼠肾组织BAFF mRNA及蛋白质、BAFF-R蛋白质的表达均较常体质、热体质低,但各组BAFF-R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MRL/lpr狼疮鼠体质差异可能与肾脏组织BAFF mRNA及蛋白质、BAFF-R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 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翟齐西;宋双;许文龙

    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分子(TACI)对B淋巴细胞的稳态和自身免疫起负调控作用.敲除TACI基因的小鼠出现狼疮样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TACI-Fc可影响B细胞的增生和存活,抑制抗体的产生,现已作为一种生物制剂用于治疗SLE,所以对TACI的研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目前对TACI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于SLE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淑菊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成员,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主要通过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细胞成熟抗原和跨膜激活、钙调和亲环素配基相互作用因子三个受体发挥功能.干燥综合征(SS)是一个以B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BLyS过度表达与SS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BLyS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病治疗的一个靶向,阻断BLyS作用可明显改善症状,拮抗BLyS治疗可能成为SS新的治疗方法.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前景

    作者:李媛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超家族配体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也被称为B细胞刺激因子(B cell-activatingfactor,BAFF),是Ⅱ型跨膜蛋白.它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和树突细胞中表达,能特异性与B细胞结合,对B细胞的存活、增殖、发育和分化起着关键的作用[1].BlyS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它对靶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首先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引起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BAFF-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志翔;蔡小燕;林小军;许艳丽;唐莼;叶静华;秦曙光;傅君舟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BAFF-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90例SLE患者PB-MCs中Blys及其受体BAFF-R的表达,并与45例健康志愿者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Blys及BAFF-R的表达与SLE病情活动、其他实验指标及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①SEE患者PBMCs中Blys及BAFF-R的表述百分率比健康对照组高(均P<0.001).其中,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Blys和BAFF-R的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或0.01);活动期和稳定期比较,Blys的表达较高(P<0.05),而BAFF-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②SLE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正相关(r=0.728,P<0.001),与免疫球蛋白IgG、IgM里正相关(r=0.691,P<0.001和r=0.453,P<0.01),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r=-0.510,P<0.001和r=-0.312,P<0.05).③抗dsDNA抗体(+)组患者PBMCs中Blys的表达较 dsDNA抗体(-)组高(P<0.01).Clq抗体(+)组患者PBMCs中的表达也较C1q抗体(-)组高(P<0.01).结论 Blys及BAFF-R在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率升高.Blys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活动,并与自身抗体的产生相关.Blys及其特异性受体BAFF-R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国兵;李成荣;李长钢;王缨;杨军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急性ITP患儿30例,同龄正常对照儿童30名.采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BLyS和April及其受体BR3、BCMA、TACI,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IL-15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自身抗体PAIgG表达的相对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 ①急性ITP患儿单核-巨噬细胞(MC)BLyS mRNA[(8.30±2.31)×10-1]和April mRNA[(7.51±1.93)×10-3]表达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5±1.44)×10-1和(3.08±0.82)×10-3](P<0.01);②BLyS和April受体BR3、BCMA和TACI基因转录水平亦明显增高(P<0.01);③急性ITP患儿抗体类型转换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IL-15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对照组(P<0.01);④ITP患儿BLys和April表达调控因子IFN-α、I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⑤急性ITP患儿PAIgG表达的相对MFI值(67.4±28.1)高于正常对照组(19.5±8.5)(P<0.01),与BLyS和April及其受体(BR3、BCMA和TACI)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53、0.62、0.70、0.45,P值均<0.01),激素治疗后明显下降,与BLys和April及其受体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急性ITP患儿BLyS和April过表达可能是导致ITP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