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川省绵阳市成年人HBsAg与HBsAb双阴分布现况

    作者:成姝雯;肖川;王旻;王岚;王娟;任涛;王丽萍;文小华;张文豪

    目的 分析四川省绵阳市≥15岁人群HBsAg与HBsAb双阴分布情况,为制定成年人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200 929名≥1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对血清中HBsAg、HBsAb进行检测,HBsAg、HBsAb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称双阴.结果 绵阳市≥15岁人群HBsAg阳性13 903人(7.0%),HBsAb阳性93 763人(46.6%),HBsAg与HBsAb双阴93 122人(46.3%);女性双阴率为47.1%(54 333/115 462),高于男性的45.4%(38 789/85 467);双阴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15 ~ 24岁人群双阴率低,为42.9%(11 694/27 290),≥65岁人群双阴率高,为50.3%(18 448/36 702);农民的双阴率高,为51.1%(60 910/119 138),医务人员双阴率低,为24.1%(466/1 936);丧偶人群双阴率高,为51.1%(4 512/8 823),未婚人群双阴率低,为41.6%(11 482/27 595);有乙肝家族史人群双阴率为36.5%(837/2 291),无乙肝家族史人群双阴率为46.6%(91 001/195 402);汉族双阴率为46.3%(92 290/199 221),低于羌族的53.1%(473/891),高于其他民族的43.9%(359/817);农村地区人群双阴率为48.9%(55 828/114 174),高于城市人群的43.0%(37 294/86 755);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人群双阴率为47.3%(64 584/136 640),高于有接种史人群的43.7%(37 294/37 937).各年龄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乙肝家族史与乙肝疫苗接种史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绵阳市≥15岁人群HBsAg与HBsAb双阴率较高,人群对HBV普遍易感,应及时制定与实施符合当地情况的成年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

  • 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变异分析

    作者:杨松;李玥;王笑梅;欧蔚妮;邢卉春;成军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部分已知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选择ADV治疗非耐药患者70例作为对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患者HBV反转录酶区与S抗原序列.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与焦磷酸测序法明确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比较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与无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耐药相关S抗原变异、疫苗逃逸相关变异以及HBV特异性T细胞表位变异情况.结果 ADV耐药组与对照组患者人口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42例rtA181T耐药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均为sW172*.在rtA181T/sW172*变异患者体内,该变异株在病毒准种中所占平均比率为(42.6±22.1)%(12.2%~100%).与非ADV耐药组患者相比,ADV耐药组患者发生HBsAg疫苗逃逸变异(χ2=12.8736、P=0.0003)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χ2=4.8344、P=0.0279)几率显著升高.结论 我国ADV耐药患者rtA181T变异关联的HBsAg变异主要为sW172*变异,HBsAg抗原疫苗逃逸变异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变异与ADV耐药相互影响,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HBV垂直传播儿童免疫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芳;易为;张丽菊;白玉青;刘敏;曾慧慧;蔡皓东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本院妇产科和儿科门诊所收治的母婴阻断失败的患儿38例,随访其母亲的年龄、孕期情况、产前HBeAg和HBV DNA情况、核苷(酸)类药物应用,分娩方式及产后哺乳情况.结果 38例患儿母亲中HBeAg阳性37例(97.4%),HBV DNA载量为(6~7)log10拷贝/ml者35例(92.1%);38例母亲中有24例(63.15%)为剖宫产,14例(36.84%)为自然分娩;2例母亲全孕期服用拉米夫定,其中1例产生拉米夫定耐药,另1例发展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导致母婴阻断失败;随访到36例母亲的喂养方式,其中人工喂养者32例(88.9%),母乳喂养者4例(11.1%).结论 HBV DNA高载量的HBeAg阳性母亲是HBV感染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HBV-S基因变异导致病毒免疫逃逸,是疫苗免疫失败的罕见因素;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均不能降低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的几率.

  • 葡萄原花青素体内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者令;殷璐;柳富会;侯青顺;钟进义;尹衍玲

    目的 探讨葡萄原花青素体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分别取不同浓度(50 mg/L、100 mg/L和200 mg/L)的葡萄原花青素各0.25 ml,以1:1的比例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共孵育4 h后检测其HBsAg和HBeAg的含量,并以生理盐水孵育组作为对照组.体内研究选择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组(对照组)和阿德福韦酯联合葡萄原花青素治疗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失访1例).阿德福韦酯剂量为10 mg/d,葡萄原花青素剂量为100 mg/次,3次/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以及患者的肝功能,同时观察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体外3个浓度葡萄原花青素组与HBeAg阳性血清共孵育后HBsAg和HBeAg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 0.05).体内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HBs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BeAg定量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 0.05).结论葡萄原花青素对HBsAg和HBeAg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孕妇产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李庆

    目的:了解孕妇产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4项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本院待产的2352例孕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T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HBsAg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标志物,抗-HIV阳性者标本送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确认试验。结果2352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6.54%、抗-HCV阳性率0.97%、抗-HIV阳性率0.12%和抗-TP阳性率0.21%,HBV分布模式和交叉感染情况各异。结论为阻断和降低上述感染性疾病的母婴传播、避免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等,孕妇产前感染4项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HBV cccDNA、tDNA及HBV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华东;江建宁;陆晖;韩晓群;周海兰;吴霜;苏明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内HBV ccc DNA含量与肝细胞tDNA、HBsAg、HBcAg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58例(未抗病毒组)、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例(抗病毒组)的肝细胞HBV ccc DNA和tDN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表达,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tDNA、HBsAg、HBcAg间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HBV ccc DNA、HBV tDNA含量与HBsAg、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模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细胞内HBV cccDNA含量与HBV tDNA含量呈高度正相关(P<0.0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中,疗程> 2年并达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停药标准,肝细胞内ccc DNA、tDNA含量较未抗病毒组显著降低,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检出HBV ccc DNA、tDNA.结论 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与HBsAg、HBcAg在肝细胞的表达模式间无一定规律性.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2~3年并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HBV ccc DNA.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清除HBV的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张影;张勇;杨爱平;张福奎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清除HBV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HBsAg的结合及补体C2、C4在MBL-HBsAg复合物上的沉积.结果 不同浓度MBL重组蛋白相互作用后,MBL与HBsAg的结合呈剂量依赖性增加,MBL处理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而在用BSA替代HBsAg包被的阴性对照组中补体水平未增加.分别用HBSS/Ca2+,HBSS/EDTA和含2 mg/ml聚甘露糖的HBSS/Ca2+溶液稀释MBL(终浓度为10 μg/ml)作用后,与HBSS/Ca2+组相比,HBSS/EDTA组和含2 mg/ml聚甘露糖的HBSS/Ca2+组中MBL与HBsAg的结合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浓度MBL重组蛋白作用后,随着MBL与HBsAg的结合增加,MBL-HBsAg复合物上沉积的补体C2、C4水平也显著增加(P< 0.01),而平行对照组中未增加.结论 MBL以Ca2+依赖方式通过糖基识别区直接结合HBsAg,并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参与HBV的抑制与清除.

  • 3 356名在校大学生HBsAg携带现状分析

    作者:焦庆萍;焦红霞;袁力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长期携带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自然人群中病毒性乙型肝炎占10%左右[1].此类患者绝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有的甚至已进入肝硬化期[2].我们结合3 356名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进行了乙肝病毒携带情况的检查,并分析探讨HBV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特征、表现形式及病毒复制状况,为预防和扼制日趋升高的乙肝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

  • 献血者HBsAg ELISA检测与HBV DNA检测的比较分析

    作者:赵桂红;陈晓欢;邓雪莲

    目的 比较分析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乙型肝炎在血液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用这两种方法对30 561份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单独阳性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学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结果 ELISA检测阳性标本共62份,检出率为0.20%,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为36份,占0.12%,ELISA双试剂阳性为26份占0.08%.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共检出44份,检出率为0.14%.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阴性的标本共检出6份.ELISA双试剂阴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1份,经鉴别17份HBV阳性,3份阴性,1份因血清量不足未作鉴别.ELISA、核酸均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3份,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0份.结论 核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ELISA的漏检情况,降低输血相关乙型肝炎的传染,且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互补.

  • 宝鸡地区无偿献血血液质量监测指标分析

    作者:张丽;净红利;李晶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传染性指标感染状况.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为8.0%,ALT不合格率高(4.70%),其他依次为抗-HCV(1.31%)、抗-TP(1.03%)、HBsAg(0.64%)、抗-HIV(0.37%).结论 血站应尽量采集低危人群血液,提高血液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从而有效避免受血者罹患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在HepG2细胞中调节微小RNA-31的表达

    作者:雷尤春;高建

    目的 研究HBV及HBsAg对肝癌细胞HepG2中微小RNA-31(miR-3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构建哺乳动物HBsAg表达载体并转染HepG2细胞,筛选稳定过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克隆,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31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哺乳动物HBsAg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系HepG2-H2.整合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中miR-3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为0.003±0.001,与普通HepG2细胞的1.0±0.023相比,t=583.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31在稳定过表达HBsAg的HepG2-H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细胞HepG2组及阴性对照细胞HepG2-H0组,F=24.922,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epG2组与HepG2-H0组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能够抑制miR-31的表达,而HBsAg则促进miR-31的表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