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象思维下脑的生理与病理探析

    作者:武峻艳;王杰

    象思维指导着中医学五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指导着对脑的生理与病理的认识.从解剖直观下的脑结构,到仿象臆测中的脑功能,再到意象思维下的脑特性,司外揣内的象思维方法始终是认识脑之生理特性的重要指导.在对脑的病理认识上,各种不同的脑病在气化视野下总不外气化不足而正虚,气化太过而邪实,脏腑功能失调而气机紊乱,气血津液失常而神机失用.把握精、气、神三者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认识和治疗脑病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象思维 气化 中医
  • 中医心脏临床的形体基础

    作者:胡剑北

    中医对心脏的形态结构,进行过研究.但经研究发现中医有关心脏临床的形体基础除了心脏,还包括脑.心脏、脑共同成为中医心脏临床的形体基础,但以心脏为主.这从临床有关疾病认识与方药治疗的作用部位可以得到证明.但由于胃等其他形体组织与功能的病变冠以心名对中医心脏临床的影响,模糊了中医心脏的概念,对认识与深入研究中医心脏说不利.故有必要在确立中医心脏的形体基础后,尽快建立中医心脏的形体医理,以利于吸纳现代科学与西医学有益的内容和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更好地促进中医的发展.

    关键词: 形体医理学 心脏
  • 四逆汤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作者:裴卉;张宇忠;吴海燕;陈明;张银柱;任丽薇;贾旭

    目的:以内毒素休克脑损伤的研究为切入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进行分析,探求不可逆休克时微循环障碍的中枢变化过程,为急症救治技术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用体质量180-200g的6-8周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四逆汤组,每组24只.建立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TNF-a含量,分光光度法进行SOD定量测定,检测并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1、2、3、6h不同时间段的TNF-a及SOD含量.结果:①内毒素休克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TNF-a含量于6h达峰值,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段均明显升高(P<0.01),四逆汤组与模型组3、6h时间段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②内毒素休克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含量于6h达峰值,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段均明显下降(P<0.01).四逆汤组与模型组1、2、3h时间段均明显升高,6h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四逆汤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a和促进自由基清除剂SOD的合成,从而拮抗过度的全身性炎性反应而实现的.

  • 基于“督脉乃脑之经络”理论探讨脊髓损伤对大脑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的思考

    作者:刘继生;张泓;许明;张健;尹秀婷;韦天未

    长期以来,脊髓损伤(SCI)治疗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受损节段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但至今未取得满意疗效.近年研究发现,SCI可导致大脑皮质萎缩、脑部神经元凋亡及慢性炎性反应等病理变化,这可能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督脉与脑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入手,从中医理论角度初步分析并探讨了SCI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可能病机,并对中医药疗法从脑干预SCI进行了思考,认为分期辨证论治,保护患者的脑功能是中医药治疗SCI的新思路.

  • 论王清任的神明观

    作者:潘大为

    清代医家王清任的"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主张是有别于传统中医神明理论的一种独特观点.对王清任《医林改错》立论基础和论证逻辑的分析研究表明,这一主张是否定"心藏神"在逻辑上的发展,是由其人体观延伸出来的自然的和必然的结论,是他对肉眼可见证据的简单化理解的集中反映.王清任在神明问题上的主张不是孤立的观点,而是他人体观的集中的典型反映.

    关键词: 王清任 神明
  • 从“肾脑相关”看“作强之官”

    作者:武峻艳;王杰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是中医对肾的认识中颇具争议的一项功能.在对肾脑关系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认为肾的“作强”之用,是基于“肾藏精”,而总结的肾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此作用应与“肾主骨”和“肾主外”关系密切.而其“出伎巧”功能的正常发挥,则离不开脑的协同作用.机体一切官窍通利和动作发生,都依赖于肾和脑的密切相关.

  • 六味地黄汤对宫内发育迟缓胎鼠脑发育的影响

    作者:蔡光先;刘柏炎;陈奕安

    目的:观察补肾方六味地黄汤对宫内发育迟缓胎鼠脑发育的影响,反证中医"肾"与"脑"的关系.方法:采用怀孕小鼠被动吸烟复制宫内发育迟缓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蒸馏水、黄芪和六味地黄汤,于孕19天处死母鼠,计数总胚胎数、活胎数、吸收胎数、死胎数,称量活胎体质量和脑质量,观察胎鼠大脑显微结构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被动吸烟可使孕鼠死胎数、吸收胎数增加,仔鼠脑发育迟缓,脑内细胞凋亡较正常仔鼠增加;黄芪、六味地黄汤能减少死胎、吸收胎数,增加仔鼠体质量与脑质量,一定程度改善脑发育,减少凋亡细胞数,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黄芪与六味地黄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能显著促进宫内发育迟缓仔鼠脑的发育,提示"肾"通于"脑"理论的合理性.

  • 中药归经入脑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作者:宋秋英;郑国庆

    阐述中药归经入脑的证据及方法论,中医学证据主要有文献记载的相关药物、脏腑系统证据、经络系统证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归经与血脑屏障、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受体学说、环核苷酸、脑保护作用等均有密切关系,为中药归经入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 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PCR芯片动态研究

    作者:裴卉;任丽薇;张宇忠;张银柱;陈明

    目的:研究91个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在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动态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动物选用体质量180-200g的6-8周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1、2、3、6h组与模型1、2、3、6h组,每组6只.建立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首次采用PCR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1、2、3、6h不同时间段的基因表达情况,统计方法采用△△Ct.结果:①芯片实验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得到差异表达基因67个,占总基因的73.6%.差异表达基因在1、2、3、6h不同时间有动态变化.按生物学功能分类:信号转导34个,炎症应答36个,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20个,细胞凋亡11个,细胞增殖15个,趋化性33个,调控转录2个,钙离子稳态7个.②ELISA法测定IL-1α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h组明显下降(P<0.01),2h组、3h组无显著性差异,6h组明显升高(P<0.01),并且在6h时模型组IL-1α含量为4个时间段的高值,与芯片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结论:通过对大鼠脑组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谱的构建,筛查出与内毒素休克脑损伤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有趋化因子配体7(Cc17)、趋化因子配体11 (Ccl11)、趋化因子配体9(Ccl9),并且发现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有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信号转导途径.

  • 《黄帝内经》“脑”字的统计分析研究

    作者:卜凡廷;卜彦青;杜广中

    运用语言学中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的“脑”字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脑”字在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发现“脑”字当时之意与现代医学之颅腔内的中枢神经相近;并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以及与之联系的督脉和足阳明胃经与其他脏腑相联络;当时髓分为脑髓和骨髓两类,而脊髓属于骨髓之一种.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语言学
  • 补肾活血、泻下及开窍活血方药对老龄大鼠脑缺血胃肠组织自由基代谢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建生;赵君玫;郭盛典;张卫红;赵晶

    目的:从自由基代谢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方面研究益元活血丹和大黄及血栓心脉宁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20月龄以上)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大黄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胃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TNF含量变化.结果:老龄模型组胃组织MDA/SOD比值高于老龄对照组,而小肠组织的比值有增高趋势,小肠组织中TNF增高;与老龄模型组比较,用药各组胃组织和血栓心脉宁组小肠组织MDA/SOD比值及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TNF含量均降低.结论:大黄和益元活血丹及血栓心脉宁对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自由基和TNF对组织损伤有关.

  • 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

    作者:刘波;刘岘;陈俊;龙玉;陈志光;尚晓静;莫伟钊;李晓凡

    目的:观察穴区与非穴区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以探讨腧穴作用特异性的基础.方法:选择2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穴位组(12例)和非穴位组(9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双侧足三里和足三里外侧3~4 mm处,采用捻针手法,分别于针刺前、出针后25 min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以双侧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析穴位组和非穴位组脑功能连接情况.结果: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均能产生广泛的脑功能连接,穴位组与非穴位组相比,穴位组在双侧小脑扁桃体、右侧小脑齿状核、双侧小脑悬雍垂、左侧小脑山坡、右侧小脑结节、左侧额下回、双侧颞中回、双侧旁中央小叶、左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右侧前扣带回等区域与后扣带回存在功能连接增强,而穴位组双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下回与后扣带回的脑功能连接强度较非穴位组减弱.结论:穴位和非穴位所引发脑功能连接的脑区大部分相同,但穴位组在脑内的脑功能连接强度总体上高于非穴位组.

  • 子午纳支针法运用于胃经的fMRI研究

    作者:陈日

    为探讨子午流注纳支针法运用于胃经的核磁共振成像(fMRI)脑功能区状态变化情况,将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分别采集按时按穴、非时按穴和按时非穴的fMRI数据.按时按穴组于辰时(北京时间上午7:02:53-9:02:52)针刺足三里、冲阳穴,非时按穴组于申时(北京时间下午3:02-5:02)针刺足三里、冲阳穴,按时非穴组于辰时针刺足三里外1~2 cm和冲阳外1~2 cm非穴点.利用SPM5软件分析各组脑区fMRI数据,并对按时按穴、非时按穴和按时非穴的fMRI数据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分析.发现按时按穴组主要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右侧岛叶激活;非时按穴组主要表现为右侧中央前回的负激活;按时非穴组主要表现为右侧岛叶的激活.组间对比显示:3组存在不同的脑区变化情况.认为子午纳支针法运用于胃经可能引起小脑和岛叶等脑区的功能状态激活,从而对痿证和胃部疾病患者起到积极作用.

  • 中渚、阳陵泉穴与脑功能区的关系: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田丽芳;周诚;陈敏;邹明珠;杨正汉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手少阳经中渚穴和足少阳经阳陵泉穴时大脑皮层兴奋区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经络、穴位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2例健康受试者(右利手),随机分为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两组.采用fMRI技术实时动态扫描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时脑功能区的变化,终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分析其作用部位.结果:中渚穴引起的脑内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额叶、颞叶、小脑和枕叶,阳陵泉穴引起的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枕叶、小脑、额叶和颞叶.结论: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时均可以引起双侧听觉、视觉相关大脑皮质和双侧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兴奋,这可能是临床治疗相关病症的中枢作用基础.

  • 辨"心、脑"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针灸取穴思路探讨

    作者:赵振海;陈晟;常静玲;谭程;高颖;王军

    分析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心""脑"与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针灸治疗本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调理"心""脑"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针灸取穴思路.卒中后焦虑障碍属于脑器质性焦虑障碍,神机受损是其基本病机,"心""脑"共患是发生卒中后焦虑障碍重要原因.针灸治疗从"心""脑"同治的角度出发,以五脏、气街、四海、经络等理论为依据,结合针灸配穴的方法进行选穴,穴取百会、风府以调脑,取心俞、神门以调心,心脑同调,有助于缓解卒中后焦虑障碍.

  • 针刺脑功能成像的个体差异初步研究

    作者:徐春生;李传富;杨骏;鲍风;朱一芳;项高波;黄建军;卢琦

    目的:探讨个体差异因素对针刺腧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引起个体差异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6例,针刺左侧足三里,平补平泻法,采用相同的试验设计及数据采集参数进行功能数据采集,然后采用相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个体数据分析,并且剔除不符合数据分析条件的数据.对于符合条件的26例个体数据,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别随机抽取5次,分别得到A、B、C、D、E5组样本,每组抽取的样本量均为11例.采用AFNI软件对每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不同分组的脑功能激活区定位结果.结果:A、B、C、D、E5组均见不同程度脑内活动区,但不同组之间结果差异很大,C组脑内活动区表现为信号减低,D组脑内活动区表现为信号增高,A、B、E组则表现为部分区域信号减低,部分区域信号增高;D组脑内激活区与其他各组完全不同.不同组间激活区不同率为46.7%~100.0%,大多数组间差异都超过一半脑内激活区.结论:在严格控制试验设计、针刺方法、数据采集参数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前提下,同一组被试的不同随机分组得出的脑功能激活区差别巨大,说明不同个体之间的针刺脑功能激活区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有可能会明显影响针刺脑功能成像的研究结果以及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

  • "元神"乃"元始之神"——"脑为元神之府"刍议

    作者:刘保和

    李时珍所说"脑为元神之府"的"元神",到底是否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有必要加以澄清.为此详细论述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元神"的原意,并结合<内经>理论,指出此"元神"实际是"元始之神",指的是命门与脑存在的生命初始本原物质,这种物质并且决定了一切生物体的生长壮老已,而并不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 心与脑表里配合关系之探讨

    作者:蔡向红;梁昕;申霖来

    美国著名心身医学家恩格尔(G.L.Engel)于《科学》杂志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得到了WHO(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并据此提出了身心一元的“大医学观”,强调了“身”、“心”兼顾的大健康理念,这与几千年来中医对于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不谋而合.但是传统的脏腑表里体系构建了关于“身”的相对完整的理论模型,对于解决“心”的问题略显欠缺.拭去历史封尘,笔者结合相关古代学术思想及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探讨中西医关于心、脑、小肠的相互关系,提出“心与脑表里配合”模型,补充其对于解决“心病”(情志疾患)之不足.

  • 中医脑科源流初探

    作者:张稚鲲

    1奇恒之腑,《内经》定音中医脑科发端于秦汉之前,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些.《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记述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使中医零散的实践经验有了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其对脑之生理、病理的认识,为中医脑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对《内经》天癸的新认识

    作者:叶一萍

    "天癸"始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中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5640 条记录 4/282 页 « 12345678...2812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