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中医药治疗慢性胃溃疡之"顾护胃气"
慢性胃溃疡指胃黏膜被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的溃疡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存在疗程长,且效果不可靠等问题.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胃脘痛""吐酸""嘈杂"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临床常见证型为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阴亏损、瘀阻中焦等证型,多通过辨证顾护胃气以中病,临床效果良好,现就中医治疗特点论述如下,并附病案一则.
-
浅谈顾护胃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性
现今恶性肿瘤患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肿瘤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治疗所导致的体质极度下滑、胃气衰败,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现通过对胃气的释义及现代医家对顾护胃气的重视,详细阐述顾护胃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性,强调顾护胃气的思想应贯穿治疗始终,有效的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增强疗效,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
肿瘤防治中当顾护胃气
中医学认为胃气是机体气血津液等正气之源,胃气为人之生存之本.胃气的盛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防治中应着重顾护胃气,则存得一分胃气,保存一分生机.
-
门九章教授治疗消渴"肾阳虚证"临床经验撷要
消渴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内科慢性疾病,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中医消渴病与西医糖尿病的特点基本一致.门九章教授在多年临床诊疗中发现,消渴病开始可以出现阴虚燥热,但消渴病的病程漫长,久病必伤阳气,故阴虚诸证可以演变为阳虚之证,阴损及阳,加之"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消渴病后期以肾阳虚证为多见.门九章教授将历代医家对于消渴治疗的心得体会与自身临床经验相结合,逐渐形成以温补肾阳、顾护胃气、联合方组以及中西医结合等为治疗特色的针对消渴肾阳虚证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
-
伤科辨证用药宜时时顾护胃气
在中医伤科临床实践中,患者常因为伤药味道难以入口,或者服药后胃部不适而难以坚持服药,而有些患者又因为服药胃纳不佳,消化吸收不良以致营养不足从而使疗效大打折扣.中医认为这些都是由于损伤胃气所致.上海石氏伤科在理伤时注重辨证用药,顾护胃气,有其独到之处,患者常服药百剂而胃气不伤,增强了治疗的顺应性.
-
《温疫论》顾护胃气思想浅析
《温疫论》为明末吴又可论述温疫类疾病的一部专著,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温疫的致病病因--戾气,并系统地介绍了温疫的传变、辨证规律以及治疗用药特点,对后世传染性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其在论疫中强调顾护胃气的思想浅析如下.
-
《温疫论》顾护胃气思想初探
《温疫论》为明末吴又可论述温疫类疾病的一部专著,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温疫的致病病因--戾气,并系统地介绍了温疫的传变、辨证规律以及治疗用药特点,对后世各种传染性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在论疫中强调顾护胃气的思想尤为值得借鉴学习,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
胃气理论在危重病诊治中的应用
从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胃气理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胃气理论在危重病中的应用,着重探讨“顾护胃气”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在危重病中的指导作用,如治疗上可采用建中扶正助胃气,益气生津顾胃气,急下存阴保胃气,营养调理护胃气等.
-
顾护胃气至关重要
胃为十二经之海,胃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吴有性在治病过程中及病后调理中都十分重视顾护胃气,通过对原文的学习来系统的了解《温疫论》中顾护胃气的思想.
-
中药治癌要防胃气损伤
所谓"胃气",是泛指以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对正常人说来,胃气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则表现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或体质康复能力.顾护胃气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
吴良村抗癌用药注重顾护胃气的经验
在用中药抗肿瘤临床实践中,患者往往因为抗癌药味道难以入口,或服药后胃部不适,难以坚持服药,有些患者因为服药耗伤正气太过,损伤胃气,消化吸收不良,甚至呕吐腹泻。国家级名老中医吴良村主任医师在抗癌治疗时,注重辨证用药,扶正……
-
郑平东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常用对药
郑平东教授家学渊源,又系国医泰斗张伯臾先生之高足.临证既多,屡用达药.笔者曾有幸随郑老侍诊数月,受益匪浅.郑老治疗慢性肾衰竭注重脾肾二脏,顾护胃气,用药轻灵味少,治疗常以自拟之降氮汤加减(主要组成为党参、丹参、淫羊藿、制半夏、制大黄、黄连、紫苏等),温肾健脾,降浊止呕,兼有化瘀解毒之效.善用药对,配伍精当.临床收到较好疗效,可有效延缓肾病进展.现简介如下.
-
仲景制方"顾护胃气"方法初探
<伤寒杂病论>载方二百四十余首,属"经方"范畴.其"顾护胃气"的方法和特点可以综合归纳为:用药精当、中病即止、巧施甘味、相反相成、药食配合等等,此规律值得探讨和临证推广.
-
沈丕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介绍
总结沈丕安教授以养阴清热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文章从沈老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路、辨证分型以及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
高辉远教授治脾胃病用药撷要
高辉远教授为擅治瘟热疾患的名医大家,亦是补土学派的临床医家.在承高师3年学习期间,观察到高师对内科、妇科、儿科、老年病等多种疾患常从脾胃论治,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脾胃病辨治的四大法则,即补泻有法、适宜为度,升阳降逆、不可太过,药分寒热、用之勿过,药中病止、顾护胃气.现将高师对脾胃病辨治立法、用药特色归纳整理介绍如次.
-
顾护胃气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探析
心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胃部痞塞、胃痛、反酸、呃气、泄泻,往往加重病情或成为发作的诱因,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因此顾护胃气应贯穿于心血管治疗的始终.指出:在治疗心血管时,要时时注意顾护脾胃.其一,掌握适应症;其二,中病即止;其三,使用反结法.认为病人注意饮食宜忌亦相当重要.
-
仲景保胃气思想在儿科的运用体会
仲景著<伤寒论>,在其处方用药、服药方法、辨证调护中处处体现"保胃气"的思想,后世儿科医家认为小儿具有"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特点,脾胃功能薄弱,易虚易实,一旦"脾胃虚弱,百病峰起",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在治疗中以"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荆"为儿科用药原则;强调补脾益气,清热生津,切忌一味滋补,而以促发患儿自身生机为目的.总之在儿科临证中需谨记仲景之意,处处以保胃气、存胃津为要.
-
姜树民教授以“顾护胃气”思想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慢性胃炎是现代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且治疗效果一般.姜树民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将中西医治疗优势相结合,总结出“顾护胃气”是治疗该病的中心法则,并将该学术思想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针对慢性胃炎的不同病因、证型采取有针对性的用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
杨群玉教授治疗肿瘤经验
杨群玉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正虚邪实,正气虚弱,邪毒内生,积聚成块;二是饮食起居失常,毒邪外侵踞之而成积聚.治疗主张以固本扶正为本,强调顾护胃气的重要性,用药多用健脾益胃补气之品;遣方用药要根据病人体质辨证及根据肿瘤的不同阶段和病理变化辨证运用抗肿瘤中药;同时诊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情志心理的疏导,适当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品,配合饮食调理.
-
张琪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学术思想初探
通过对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CRF)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总结张老在临证时理法方药的独到之处.针对CRF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机,提出"健脾补肾、补泻兼施、泻浊解毒、顾护胃气"随证化裁的辨治思想,以供同道学而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