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溃疡性结肠炎热敏灸灸温灸感观察研究

    作者:范洪力;柯斌霞;卢淑洪;陈颖琰;方慧祺

    目的 观察纳入的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灸感形式、治疗前后温度、灸感出现时温度、灸感消失时温度、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天枢、气海、上巨虚”三组穴位,利用热敏灸治疗技术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每个疗程结束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两个疗程治疗结束:临床缓解30%,有效率60%,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症状、体征评分:两个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穴位温度:灸感出现温度与灸感消失温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灸感消失温度高于灸感出现温度.灸感形式:在所有出现的灸感中,透热感100%,扩热感96.67%,传热感83.33%,酸楚感16.67%,透凉感6.67%,局部不热远处热3.33%.结论 热敏灸灸感明显,能有效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温度是灸感的影响因素,灸量的积累引起灸感的发生.

  • 艾灸温通调脂临床研究

    作者:张会芳;王玲玲;张建斌;姜劲峰

    目的:观察不同灸温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组分、血清Ox-LDL、ET-1、NO、ET-1/NO的影响,探讨灸法以“温”促“通”效应机制。方法:将4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5℃和38℃组,各21例。两组通过调节艾火和穴位皮肤的距离及弹灰的频率控制温度,并用测温仪精确监测皮肤温度。每次每穴治疗10 min,隔日1次,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2周)后,肘静脉采血10 mL,检测患者血脂7项及血清Ox-LDL、ET-1、NO等指标。结果:45℃组调脂效应明显,降低TC、TG的作用优于38℃组(P<0.05),45℃组艾灸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Ox-LDL、ET-1、ET-1/NO均明显降低(P<0.001),45℃艾灸对Ox-LDL、NO、ET-1/NO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38℃。结论:45℃艾灸刺激调脂通脉的作用优于38℃,温度影响艾灸疗效,适宜的温度刺激是艾灸取效的关键因素,TRPV1可能介导艾灸以“温”促“通”效应机制,灼与痛之间的灸感是取效佳灸感。

  • 不同灸温的艾灸抗炎效应及TRPV1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周攀;张建斌;王玲玲;季辉;谢波

    目的:探讨不同灸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38℃艾灸组、45℃艾灸组、CPZ+ 45℃组,每组8只,以弗氏完全佐剂制备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后3组于"肾俞"、"后三里"给予每天每穴10 min治疗,控制穴区温度为(38±1)℃或(45±1)℃.CPZ+45℃组先在穴区涂抹TRPV1阻断剂辣椒平CPZ溶液,每10 min涂1次,30 min后再予45℃史灸治疗.治疗5d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的浓度.结果:模型组TNF-α、IL-1β较空白组显著升高.38℃组TNF-α较模组型降低,而IL-1β无统计学意义,45℃组TNF-α、IL-1β较模型组显著降低.45℃组TNF-α、IL-1β较38℃组明显降低.CPZ+ 45℃组TNF-α、IL-1β较45℃组明显升高.结论:灸法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灸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治疗疗效,TRPV1在感知灼痛温度(>43℃)后,参与了艾灸抗炎效应.

  • 不同温度艾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桂英;王耀帅;高建芸;苏方方;陈若暘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艾灸热刺激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TRPV1)mRNA表达的影响,验证艾灸调脂疗效与激活TRPV1相关.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作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38 ℃艾灸组和45 ℃艾灸组,每组15只.38 ℃艾灸组和45 ℃艾灸组均取"神阙"和双侧"足三里",每穴艾灸10 min/次,隔日1次,连续4周.干预结束后取血,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取背根神经节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PV1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血脂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45 ℃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45 ℃艾灸组与38 ℃艾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 ℃艾灸组较其他3组背根神经节TRPV1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艾灸调脂疗效与艾灸激活TRPV1相关.

  • 艾灸疗法中灸感、灸温、灸量与灸效关系

    作者:王桂英;王耀帅;王玲玲

    通过梳理古医籍中关于灸感、灸温、灸量及灸效的记载,探讨其相关关系,提出艾灸的温通作用与灸感、灸温、灸量、灸效等密切相关,灸感、灸量和灸温相互影响,艾灸临床要严格操作,控制好灸量、灸温、灸感,才能取得佳灸效.

    关键词: 灸感 灸温 灸量 灸效
  • 不同灸温下穴位涂抹辣椒素对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谢波;王玲玲;季辉;王旋旋;周攀;唐林海

    目的:以佐剂性关节炎为载体,研究穴位涂抹辣椒素(TRPV1激动剂)在不同灸温下对艾灸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以证实艾灸起效需要适宜的灸温,并进一步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简称TRPV1)与艾灸抗炎起效机制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38℃艾灸组、38℃实验组、45℃艾灸组、45 ℃实验组,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不予处理;45℃实验组在双侧后三里、肾俞穴局部涂抹5%辣椒素,每隔10 min涂1次,共涂3次,再用艾条灸后三里、双肾俞,灸温控制在45 ℃;38℃实验组将灸温控制在38℃;38℃、45℃艾灸组仅艾灸;1次/d,每次每穴灸10 min,连续治疗5d,治疗结束后检测患侧足趾肿胀度、血清IL-1β、TNF-α含量.结果:45 ℃艾灸组、38℃实验组、45 ℃实验组3个指标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38℃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肿胀度、儿-1β含量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8 ℃与45℃艾灸组、38℃实验组与艾灸组、45 ℃实验组与艾灸组比较,炎症指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8℃实验组与45℃艾灸组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艾灸抗炎需要适宜的灸温,其启动机制与TRPV1有关;②穴位涂抹辣椒素可降低艾灸抗炎所需的温度阈值,并能提高艾灸抗炎的疗效,其起效机制依赖于TRPV1.

  • 不同灸温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的影响

    作者:季辉;王玲玲;周攀;谢波

    目的:观察不同灸温下艾灸对于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的影响,为艾灸的局部抗炎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造模法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均造模处理,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8只。治疗1组和治疗2组均采用灸法治疗,治疗1组将施灸穴位局部温度控制在(38±1)℃,治疗2组将施灸穴位局部温度控制在(45±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 IL-1β、IL-2及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血清 IL-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血清IL-1β、IL-2及TNF-α含量与模型组和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具有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提高IL-2含量作用,且45℃灸温能够提高艾灸的作用。艾灸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提高IL-2含量来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且艾灸作用发挥需要适宜的灸温。

  • 不同灸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疗效的影响

    作者:杨柳;马海丽;葛莉;廖巧静;韩琼;叶玲

    目的:观察不同施灸温度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疗效的差异,为患者提供适宜、客观的施灸温度.方法:选取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灼感组和温感组各40例,热灼感组给予36.8~43.5C施灸,温感组给予32.8~35.8C施灸,每次施灸30 min,1次/d,5次/疗程,持续干预4个疗程.选用改良Ashworth、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定,采用意向性分析统计方法.结果:干预4个疗程末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灼感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疗程末,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干预前差值均大于相应的小临床意义变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灼感组效果更佳.结论:2种施灸温度干预脑卒中肢体痉挛患者均能有效改善肢体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热灼感组疗效优于温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 灸温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柳;马海丽;廖巧静;韩琼;叶玲

    目的 观察不同施灸温度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后期研究做好一定的基础.方法 将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灼感组(36.8~43.5℃)和温感组(32.8~35.8℃)各15例,进行分配隐藏及盲法.每次施灸30min,每日施灸1次,5次为1个疗程,共干预4个疗程.选用MAS、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分别进行评定痉挛程度、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意向性(ITT)分析.结果 干预后4个疗程与干预前组内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在时间效应与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程度在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本研究依从性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在提高脑卒中痉挛肢体功能方面,热灼感灸温与温感灸温均有一定疗效,且热灼感灸温优于温感灸温,为此类温度反应障碍的患者提供灸法客观数据指导,可适当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验证.

  • 儿童支气管哮喘阿是穴定穴灸疗30例临床研究

    作者:范洪力;柯斌霞;陈颖琰;王发荣

    目的 观察纳入标准的60例儿童支气管患者灸感现象、灸感阳性率、灸感与经络循行关系、灸感影响因素、治疗前后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肺俞、脾俞、肾俞、定喘、膏肓”五组穴位,运用悬灸技术,在上述穴位附近选择阿是穴位置进行灸疗观察.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组2个疗程治疗结束:控制33.33%,部分控制63.33%,未控制3.33%.2.症状、体征评分:2个疗程结束后,2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l).3.肺功能比较:2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灸温观察:2组灸疗时穴位体表温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1.灸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儿童慢性支气管患者的症状.2.循按探寻阿是穴进行灸疗能够加强灸疗的敏感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