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郑国珍主任从虚辨治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经验
目的 总结郑国珍主任医师从虚辨证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整理郑师从虚辨证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医案,总结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结果 郑师认为气虚失运是其主要病机,证属真虚假实,治病求本,当以补虚为要,治以益气健脾,佐以行气通腑,方选四君子汤加味.结论 从虚辨治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后,确诊需除外机械性肠梗阻;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早期肠内营养、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和外周μ受体拮抗剂.
-
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麻痹性肠梗阻是外科、妇产科术后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术后2天后,出现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症[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笔者应用高压氧结合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并与单纯应用电针治疗进行了疗效比较.
-
老年脾动脉栓塞患者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我院1996年8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脾动脉栓塞术86例,其中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11例,均经检查除外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等.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65~76岁,平均68.7岁.术前经B超或CT、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腹腔积液11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重度脾肿大4例,中度脾肿大7例;血浆白蛋白28.6~32.8 g/L.
-
术后肠胀气穿刺后腹腔脓肿1例分析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肠胀气十分常见,但一般不做穿刺诊断,如穿刺操作不慎,诊断上主观片面,易造成危害.现将我院收治1例分析如下.
-
针刺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针刺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66例与生理盐水灌肠治疗63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针刺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6.35%,灌肠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6.04%.两组愈显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表明有显著性差异,针刺治疗组优于灌肠对照组.
-
针灸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48例
我院于2004年2月~2007年1月,对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患者48例采用针灸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
择期胆囊切除术后不置胃管的临床价值
传统认为腹部手术后应留置胃管,以防止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减少腹胀、切口裂开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1].本文前瞻性的对100例胆囊切除术后放与不放置胃管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65例临床分析
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天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及X线影像学存在肠梗阻证据的一类肠梗阻.常见发病类型有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炎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四种.现就我院1998~2006年期间的65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
奥曲肽联合复方小承气汤对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复方小承气汤对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患者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以及使用抗生素和奥曲肽等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复方小承气汤经胃管注入,每天1次,连续使用7d.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胃肠减压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腹围减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奥曲肽联合复方小承气汤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可进一步缩短患者症状的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
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麻痹性肠梗阻、黄疸1例
患者,男,61岁.因吞咽时哽咽感并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时哽咽感,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无黑便,后症状逐渐加重.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其他临床病史无异常特殊情况.
-
剖宫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4例
剖官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又称Ogilvie's综合征[1],是一种罕见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它是指在无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下,结肠急剧性扩张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术后腹胀、腹痛、肛门排气停止.我院在2002-2006 年发生在剖宫产术后者共4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