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邓乐;丁长松;黄辛迪

    中医药理论具抽象、模糊的特点,其本质特性难以准确把握,因此,许多研究从方剂的药性量化探究其内在机理.目前量化研究多采用分割式研究模式,研究对象局限于中药的某种或几种性能,尚不能全面揭示其治疗机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为深度分析海量、复杂的中医药信息提供了新途径.遵循辨证论治规律,将"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功效"等多种属性作为整体,综合分析,从宏观层面研究各属性的相关关系及量化方法,是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方剂药性量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方剂药性量化的现代化和具体化提供参考.

  • 中药性味拆分与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春艳;吕邵娃;李国玉;匡海学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的核心理论之一,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支撑点.而如何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现代研究者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中药研究大多是对活性成分、有效组分等的化学研究,缺乏中药理论的指导,丧失了中医药的固有特色,因此将中药药性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研究相结合,并以中药的药性理论为指导,建立符合中药现代化特色的研究模式成为现代中药研究的重中之重.中药性味与其化学成分既紧密相关,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赋予中药化学成分以性味系统设计并开展中药性味的拆分与组合的研究,有利于整体分析中药的特色优势,对继承和发扬中药意义重大.该文对近年来中药性味的拆分及其组合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药开发与中药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中药复方性味与组分配伍药理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春艳;吕邵娃;李国玉;匡海学

    中药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药性理论,遵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实现“整体综合调节”的目标.中药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中药性味配伍是中医方药理论中具特色的层面,是方剂配伍的原始理论之一,结合病证特点,研究方剂性味配伍,有利于明确方剂的配伍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中药成分、剂量、配伍关系等的研究,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符合中药性味的药理效应人手,对性味组分的配伍效应与机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解析中医药配伍机制,用现代信息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综合探究中药性味归属与组分配伍后药理效应消长的相关性,有利于推动中药复方理论的发展.中药性味与组分配伍研究应该注重性味配伍后对组分配伍药理效应的结合,明确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更好的发扬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方式和药效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红豆杉名实与功用通考

    作者:李良松;冯仲科;刘德庆

    红豆杉是我国当前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药用植物之一.古无红豆杉之名,今人又多引用西方国家的说法,以致人们对其悠久的历史文献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本文对古代红豆杉的异名、别名进行分析考证,从<四库全书>所收录的3 503部、约10亿字的典籍文献中发掘整理红豆杉的文献史料,弥补了<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等大型工具用书的简略和不足.同时,还将红豆杉的性味与归经、功效与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改变红豆杉有药无性、归经不明、功用不规范的混乱状况,并将红豆杉治疗肿瘤的历史上溯到唐代,比西方国家用红豆杉治疗癌症的历史早了1200多年.

  • 桑白皮水煎总提物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影响

    作者:郭月婷;樊慧;徐瑞豪;杨方方;牛艳;孙亚萍;冯志毅;王小兰;郑晓珂;冯卫生

    目的:以单味中药白术和复方四君子汤为对照,研究桑白皮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影响,通过比较对同一模型的干预作用因归经不同表现出的作用差异和作用特点,为桑白皮归经的药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饮食加负重游泳复合因素法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以一般状况、自主活动、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胃泌素(GAS)、IL-1、IL-2、Ig-G、血浆生长抑素(SS)、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脾脏系数、水负荷指数等为检测指标,考察桑白皮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给药后,桑白皮、白术及四君子汤均显著升高胃排空率、D-木糖排泄率、血清GAS、Ig-G、IL-1、IL-2、血浆SP水平、脾脏系数(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浆SS和VIP水平(P<0.05或P<0.01),其中四君子汤组作用显著,白术次之;桑白皮和四君子汤显著增加大鼠尿量,显著降低水负荷指数(P <0.05或P<0.01);白术和四君子汤显著降低大鼠一般状况评分,显著升高小肠推进率(P<0.05).结论:归脾、胃经的白术显著改善脾虚大鼠的胃肠功能,符合中医的归经理论,但不及四君子汤,说明复方中各药物相互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桑白皮对脾虚大鼠胃肠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血液中紊乱的胃肠激素趋于正常水平,桑白皮亦能增强免疫功能,与本草记载的桑白皮“归脾、肺经”,“味甘”“补虚益气”性能功效相关.

  •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赵琰;屈会化;王庆国

    1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对半夏泻心汤的用药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分析时,历代医家多以辛、苦、甘五味的不同,将该方药物分为辛味药组(半夏和干姜)、苦味药组(黄芩和黄连)及甘味药组(人参、甘草和大枣).现代有人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亦将方中药物分为3类:①半夏、干姜;②黄芩、黄连;③人参、甘草、大枣[1] ,结果与传统分类法相一致,可见按药物性味的不同对半夏泻心汤的用药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分析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 山茶科药用植物性效研究

    作者:常章富;陈京荔;范冬梅;汤培玲;黄垚;卢赣鹏;宋发贤

    山茶科植物,在全世界有28属约7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以亚洲为集中.我国有15属34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经笔者初步研究表明,被我国中医、少数民族医以及民间做药用的共有9属54种.现按分属和分种的顺序,将每种的分布地区(或产地)、入药部位及性味功效主治分述于后:

  • 略论中药性为组合

    作者:明昌;黄红莲;陈雯

    中药的性质通过药味反应出来的,性味是中药有效成分的基本特征。不同性味的中药组合的方剂在人体内发生协同的药理作用,是中药临床运用的主要特色之一。

    关键词: 中药 性味 讨论
  • 小议"解毒中药"的性味

    作者:韩俊生

    目的 重新审视"解毒中药"的性味.方法 从中药典籍"解毒中药"的性味研究入手,采用分析论证法. 结果 证实了"解毒中药"的性味不仅只限于性寒凉的药物,还有"以毒攻毒"、"甘味"、"苦味"、"其他"性味的解毒药.结论 全面认识"解毒中药"的性味,对准确理解解毒中药的功效十分有益.

    关键词: 性味 解毒中药
  • 古今中药性味不统一的原因探讨

    作者:张效霞;王振国

    标示中药性能功效的性味(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苦酸咸五味),在中医文献中的记载并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水土质异、采收季节不同、名实讹误、角度不同、性味双重、前错后改、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四气 五味 性味
  • 计算机选药系统的建立

    作者:霍红;党永明

    介绍利用计算机数据库与中药学相结合而建立的中药选药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进行分类、检索、统计、分析等一套完整的中药分析服务体系,应用该系统的服务可以大大提高中药的疗效.

  • 吗丁啉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研究

    作者:张本贞;张晓林;孙喜灵

    目的研究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布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以及吗丁啉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能,即性味、归经与功效.方法用病例随机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吗丁啉在中医10个证型间的疗效分布规律.结果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高于总有效率(P均<0.01);而对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寒4个证型的疗效显著低于总有效率(P均<0.01);对胃络瘀血和寒热错杂2个证型的疗效与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关系密切,依此可初步总结出吗丁啉的西药中药概念化后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为吗丁啉的辨证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吗丁啉 性味 归经 功效
  • 关于一些西药药性的认识

    作者:顾铭印;刘灵芝

    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中药,而用中医理论研究西药,进而发现其更多的新用途,指导临床却十分少见.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一些西药的药性,以求抛砖引玉,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浅谈脾胃用药

    作者:李建良

    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手段,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掌握脾胃用药的特点,才能在临床上较好地起到调理脾胃的效果.1.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考虑用药1.1 生理上脾与胃一运一纳,共同配合完成饮食的化吸收,并由脾转输供养全身,两者共为"后天之本",所以治疗上也有共同之处.因脾与胃的气虚证与阳虚证常相互联系,相似难分.故临床常以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并称,用药也一致.

  •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及归经规律

    作者:金瑞凡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用药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和用药宜忌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按中医证治分类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2篇慢性支气管炎证治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性”进行描述统计主要是温性74.7%,对“味”进行描述以辛味为42.23%,其次是苦、甘,此三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94.6%,“归经”都以归肺经的药物为49.03%,紧随其后的是归脾、胃、心、肝经的药物,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治疗时应该注意“温”性药物的应用,注意“培土生金”培补“后天之本”、“先天之本”。

  • 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古今外用药物的文献研究

    作者:尚佩生;詹明峰;于均峰;张文娟;沈晓峰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中医外用药物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应用文献学方法、频数分析方法、中医计量学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17首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外用方剂中的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用药物性味及归经有明显规律.结论:外用药物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寒温为正,归经以肝、肺、心为主.

  • 石膏非大寒之品

    作者:贾志新;王世民;冯五金

    根据古代文献对生石膏性味的不同记载,认为生石膏非大寒之品。通过对石膏的性味、配伍、适应证、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诊疗经验,来探讨生石膏的药性与功能。电解质Na+、K+、Ca2+失衡常表现为心烦不宁、胃肠道及肺部平滑肌运动失常。石膏为性凉之品,能补充电解质,调节电解质平衡,用于治疗热病后出现的烦渴喘呕诸症。

  • 吴茱萸外用治病机理探析

    作者:孙小燕

    吴茱萸外治应用范围很广,分析其药性药理发现,本药气味俱厚,适合用于外治;性温热、局部用药可治疗寒凝气滞类病证;能引热下行,下部用药可治疗上焦火热及头面风火诸证.

    关键词: 吴茱萸 性味 功能 外治
  • 药膳中食材的性味探究

    作者:朱忠华;罗超;任德全;文寿华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针对药膳中常用食材的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药膳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同时对药膳的制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 药膳 食材 性味
  •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万军

    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药炮制 性味 功能
97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