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血解毒中药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病理形态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国菊;刘剑刚;张庆翔;张蕾;张大武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中药(赤芍总苷、黄连生物碱)组分配伍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早期心室重构的缺血心肌病理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 Wistar 大鼠,雄性,体质量180~200 g,水合氯醛腹腔麻醉,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手术成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活血组(赤芍总苷)、中药解毒组(黄连生物碱)、活血解毒组(赤芍总苷+黄连生物碱)、辛伐他汀组共5组,每组10只,术后连续给药14天。另设假手术组(结扎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接扎)10只,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末次给药后空腹16小时,然后麻醉做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测,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高敏 C-反应蛋白的炎症水平,心肌组织分别取材处理,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和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黄连生物碱组和活血解毒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高敏 C-反应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赤芍总苷组和活血解毒组治疗的心肌细胞形态较为整齐,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心肌线粒体结构较为完整;和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组大鼠的左心室面积显著缩小(P<0.05),心脏超声显示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收缩末内径减少(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赤芍总苷和黄连生物碱配伍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活血解毒组配伍能够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抑制血清炎症水平,保护缺血心肌细胞,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 方药组分配伍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作者:郑宏;邹海艳;赵晖;王蕾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中药组分配伍的研究概况. 组分配伍主要分为方剂中中药组分配伍、不同中药有效成分及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配伍. 实验通过正交、基线等比增减设计等方法对组分配伍的药效学进行了评价. 这些研究不但丰富了方剂配伍理论,还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 方药 组分配伍 综述
  • 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现状引发的思考

    作者:杨明;郑琴;万娜

    复方释药系统是当今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一般是以精制的提取物入药,设计成同步释放、均衡释放、两步定位释放或pH梯度释放,以期达到药物的协同配伍或延长效用等目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应从方剂中寻找设计依据,通过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征候、不同治疗时期的用药为目的.运用现代制剂手段使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充分表达原中药复方的组方意图和功效.

  • 活血化瘀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阶;李霁;杨戈;王师菡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纤溶活性的影响,以及纤溶活性指标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组分配伍组和血塞通组3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PAI、t-PA与CRP、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组分配伍组治疗后患者PAI水平较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低于其他2组治疗后(P<0.05),而t-PA水平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而血清PAI浓度与CRP、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相关(P<0.05).结论: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可有效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从而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而血清PAI浓度与CRP、HDL-C明显相关(P<0.05).

  • 中药组分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

    作者:许钒;王运来;彭代银

    中药组分研究是目前中药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以原方的功效主治为基础,筛选能够体现原方性质的配伍组分,即组分中药;二是在原方化学成分群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组合,筛选具有潜在临床疗效的新药物模式,即新的天然药物.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药组分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并对多元化发展中的组分中药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中药组分与组分中药的研究模式,以期发掘具有一定价值的观点,为中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成分相互作用的中药复方组分配伍研究

    作者:肖红斌;刘艳秋;王莉;王龙星

    传统中药复方是按照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成.君臣佐使与西药的加和、协同、拮抗的相互作用模式密不可分.组分配伍遵循了传统中医理论指导,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是多种组分间协同、加和、拮抗的协调统一.组分配伍模式可通过组分间直接发生化学成分变化,或影响其它组分的吸收、代谢、药效、毒性等诸多性质.通过组分间相互作用研究可从复杂体系中理清哪些成分对主要功效有协同增效和加和作用,哪些成分对毒副作用有拮抗作用,并且通过多因素、动态药理模型指导辨证施治的组分配伍及组分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组分间与靶点间的相互联系,这为阐明组分配伍机制、优化配伍组分,从而推动中药复方的现代开发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配伍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回顾配伍的现代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期望获得组分配伍现代研究的突破性启示.

  • 复方配伍研究10年进展及发展趋势

    作者:葛迎利;鲁艳柳;杨铭;宋海燕;刘平;季光

    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近10年来,研究者从药效、药代、药效药代结合等多个角度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中药效应组分复杂多样,以及在复方中的作用、在体内代谢以及组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少合理且公认的复方配伍示范方法.本文在综合复方配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复方有效组分药效-药代(PD-PK)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以期对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及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有所裨益.

  • 组分中药系统研究

    作者:梁鑫淼;徐青;薛兴亚;章飞芳;肖远胜

    编者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中科院具创新实力的高技术强所之一.该所自2004年主持承担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以来,面向我国中药研发和生产技术的重大需求,采用现代理论和技术对复方中药进行前瞻性、先导性的系统研究,在科学发现、技术突破、集成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技术储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葛根素和丹参酮ⅡA组分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27 kip1蛋白的调控作用

    作者:朱海燕;吴贤波;谢毅强;王明谊

    目的 探讨葛根素、丹参酮ⅡA组分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p27kip1表达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高剂量组(50 mg/kg,200 mg/kg)、丹参酮ⅡA低、高剂量组(10 mg/kg,40 mg/kg)、葛根素+丹参酮ⅡA低、高剂量组(葛根素50 mg/kg+丹参酮ⅡA 10 mg/kg,葛根素200 mg/kg+丹参酮ⅡA 40 mg/kg),8 周末处死大鼠,测定血糖、24 h尿量及24 h尿蛋白,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27k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葛根素+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减少尿量,减轻尿蛋白排泄,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27kip1蛋白表达(P<0.05,P<0.01),且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葛根素和丹参酮ⅡA组分配伍具有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 p27kip1的表达实现的.

  • 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对内毒素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明江;刘建勋;张鹏;杨斌;徐立;王光蕊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中药黄芩、栀子等有效组分配伍而成的注射液(TLQN注射液)对内毒素(LPS)所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开灵组(3 mL/kg )、地塞米松组(10 mg/kg )、TLQN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24、47.5、95 mg/kg)。经颈内动脉注射LPS(1 mg/kg)建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各给药组在注入LPS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造模前以及造模6h后各测量一次体温。取各组脑组织标本,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水平,HE染色后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模型组体温、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皮质及海马区存在广泛的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TLQN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体温(P<0.05),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P<0.05,0.01),改善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损伤,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P<0.05)。结论: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对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过度产生有关。

  • 生脉散饮片配伍与组分配伍对热损伤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比较

    作者:程彬彬;吕祥;李柏;岳小强;凌昌全

    目的:观察生脉散组分配伍与饮片配伍对热损伤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作用的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脉散组分配伍组和生脉散饮片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1周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复制热损伤模型,随后立即断头处死动物,收集血清,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S)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lhormone,ACTH)的浓度;放射配基法检测肝、肺、肾细胞液GR结合容量,结果采用单点分析.结果:热损伤后,大鼠肝、肺、肾细胞液GR结合容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生脉散组分配伍组及生脉散饮片组肝、肺GR结合容量均高于模型组;生脉散组分配伍组肝脏GR结合容量高于生脉散饮片组(P<0.01),但肺、肾GR结合容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生脉散饮片组及生脉散组分配伍组CS、ACT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脉散组分配伍上调热损伤大鼠GR的效果略优于饮片配伍.

  • 三七总皂苷和淫羊藿苷组分配伍对高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作者:盛华刚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和淫羊藿苷组分配伍对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5代成骨细胞进行试验,成骨细胞(OB)密度为1×105个/mL,观察葡萄糖(Glu)浓度分别为20,40,60 mmol·L-1时成骨细胞的生长情况.三七总皂苷和淫羊藿苷质量浓度为10,20,50,100 mg·L-1,采用MTT法观察单剂量药物及其配伍对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增殖抑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 mmol· L-1 Glu的高糖环境对于OB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P<0.01);三七总皂苷和淫羊藿苷在质量浓度为10,20,50 mg·L-1时对高糖引起的OB增殖抑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P <0.05,P<0.01),组分配伍比例三七总皂苷:淫羊藿苷为50 mg·L-1∶20 mg·L-1时,对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结论:从对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增殖抑制改善作用的角度证实了三七总皂苷和淫羊藿苷组分配伍的合理性.

  • 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组分抗肝癌配伍研究

    作者:毕蕾;颜晓静;杨烨;刘兴慈;陆映丹;陈卫平

    目的: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优化配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人正常肝细胞L-O2为对照,采用CCK-8法以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正常肝细胞保护作用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有效组合,确定优化配伍;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DP)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并进行时效关系考察;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经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HCS)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人参组分配伍抗肝癌SMMC-7721细胞的优化组合为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和人参多糖,其配伍剂量分别为10,10,5 mg·L-;优选的丹参-人参组分配伍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依赖性,而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对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具有潜在的特异选择性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 蛇床子素体内过程及其组分配伍和药剂学技术应用影响研究

    作者:恽菲;狄留庆;陈乐天;蔡宝昌;单进军;赵晓莉;康安

    以中药蛇床子亲脂性活性成分蛇床子素为对象,分析了蛇床子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制征等体过程,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蛇床子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组分配伍及药剂学技术应用对蛇床子素体内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难溶性中药活性成分蛇床子素膜渗透性好,但是生物利用度较低,组分配伍可影响其体内过程,改善其生物利用度.改善和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不仅可以应用药剂学技术,也可体现在中药组分合理配伍之中,对进一步开展剂型设计和生物有效性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中药组分配伍模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盛华刚

    中药组分配伍模式包括方剂组分配伍、单味药组分配伍、标准物质组分配伍,但方剂组分配伍研究中仅局限于少数组分,组分配伍多采用单个药效指标评价法来确定佳配伍比例,研究组分的层次不一致等问题急需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组分配伍的研究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对方剂中的组分进行研究,它逐步扩大到单味药中的组分配伍和标准物质的组分配伍,并且取得了不少积极的进展.中药组分配伍有可能成为中药新药研发的新方向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继承与延伸,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基础来支撑.

  •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作者:陶玲;管咏梅;陈丽华;肖芳;金晨;臧振中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基于正交试验配合多药效指标综合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有效组分配伍

    作者:徐男;时海燕;王淑玲;王亮;张成博;孙蓉

    目的:筛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有效组分及其佳配比.方法:根据原方的基本配比,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配比方案,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空腹血胰岛素(FINS),一氧化氮(NO),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的水平为评价指标,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对不同配比下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佳有效组分配伍组合为多糖组分12.95 mg·kg-1,皂苷组分9.00 mg· kg-,酚类组分14.50 mg·kg-1.结论:正交试验配合多药效指标综合评价确定有效组分配比的方法稳定可行,优选的活性组分配伍的药效优于半夏白术天麻汤原方,且服药量明显减小.

  • 附子总生物碱在阳虚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分析

    作者:李燕;彦培傲;赵梦杰;袁岸;龚小红;赵梦君;李芸霞;彭成

    目的:研究大黄蒽醌类成分与附子总生物碱组分配伍灌胃后,附子总生物碱在阳虚便秘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特征.方法:将大鼠分正常组和便秘组,后者依次灌胃附子总生物碱(19.2 mg·kg-1)和大黄蒽醌类成分(38.4 mg·kg-1),采用UHPLC-Q/TOF-MS测定7种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L· min-1,检测波长200~400 nm,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绘制药-时曲线,计算整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便秘组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的整合药动学参数药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升高,代谢加快;新乌头碱的AUC0-∞与正常大鼠相近,半衰期(t1/2)延长,其在正常大鼠体内代谢更快.结论:附子总生物碱整合药动学数据仍具有明显的药动学过程特征,且与7种生物碱类成分各自的药动学特征基本一致,可表达上述生物碱类成分整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 白术茯苓汤及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受体亲和力的影响

    作者:谢磊;贾波;罗云波;祝捷;彭成;彭腾;张丰华;欧晓红

    目的:观察白术茯苓汤及其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受体亲和力的影响.方法:以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大鼠模型,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各组VIP受体大结合容量(RT)和受体亲和常数(Kd).结果:各组RT无统计学差异;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Kd值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总多糖、络合物组Kd值呈下降趋势,白术内酯Ⅲ组Kd值呈升高趋势,但皆无统计学意义;白术茯苓汤组、组分配伍组Kd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及组分配伍组能提高VIP受体亲和力;不同组分对Kd的效应具有一定差异性,配伍则显示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伞形科辛味中药独活、蛇床子的主要成分及组合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作用

    作者:孔李婷;黄颖;王燕平;翟华强

    目的:研究伞形科辛味中药独活、蛇床子的3种主要成分蛇床子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舒张作用,探讨3种成分佳配伍组合及其作用机制,探索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实验,分别测定蛇床子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3种成分舒张血管的量效曲线.采用均匀设计法得到3种成分不同组合与血管活性的关系,优化配比得到优组合(组合药),并进行试验验证.观察组合药对大鼠胸主动脉张力的作用,记录KCl预收缩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张力变化.采用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3×10-4mol/L)、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3×10-4mol/L)、ODQ(1×10-5mol/L)、吲哚美辛(INDO,1×10-5mol/L)、四乙基硝酸铵(TEA,1×10-5mol/L)预孵后,观察组合药对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并观察其对CaCl2引起的外Ca2+内流的影响.结果:蛇床子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均对KCl预收缩离体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3种成分的优组合为蛇床子素14.25μg/mL、欧前胡素148.97μg/mL、异欧前胡素202.12μg/mL.经药效验证,组合药对KCl预收缩血管环具有舒张作用,去除内皮后,该作用显著减弱(P<0.01).预先用L-NAME、L-NNA、ODQ孵育后,组合药的舒张作用减弱,与未经抑制剂处理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药对CaCl2外Ca2+内流所致大收缩效应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蛇床子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3种成分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具有协同增效之功,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血管平滑肌上的Ca2+通道,减少细胞外Ca2+内流及抑制内皮细胞上NO途径有关.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