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作者:陶玲;管咏梅;陈丽华;肖芳;金晨;臧振中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雷公藤复方配伍对大鼠肝脏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耿姗;冯哲;袁呈晨;陆伟;朱亚梅;周学平;周玲玲

    目的:从调控代谢酶角度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轻雷公藤肝脏毒性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给药1个月筛选雷公藤的肝毒性剂量;雷公藤单药和复方分别ig给药大鼠1个月,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核受体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孕烷X受体(P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结果:雷公藤肝毒性剂量为15.6g生药/kg;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诱导CYP7A1的表达.雷公藤复方可诱导代谢酶CYP3A4,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核受体CAR,PXR,PPAR基因表达,雷公藤复方可改善雷公藤对核受体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复方配伍可影响核受体,调控代谢酶的表达,这可能进而调节内外源代谢过程,从而起到减毒作用.

  •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的雷公藤复方配伍对CYP450酶系的影响

    作者:陆艳;谢彤;张亚杰;周芙琼;阮杰;周学平

    目的:以“异类相制”理论为指导,观察雷公藤不同中药复方配伍后对雷公藤肝脏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雷公藤单药组、清络通痹复方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雷公藤+生地黄组、雷公藤+三七组、雷公藤+青风藤组、雷公藤+僵蚕组,灌胃给药30d.以生化和病理检查综合评估肝毒性,并采用“Cocktail”底物探针法评价雷公藤的不同配伍对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各亚型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单药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雷公藤+青风藤组、雷公藤+僵蚕组与空白组比较可见多项生化指标明显差异,服用清络通痹复方、配伍三七或生地黄可较单药组降低ALT、AST指标(P<0.01,P<0.05).病理检查回示,雷公藤和不同配方组合应用后,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各用药组较空白组CYP3A、CYP2C9、CYP2C19的特异性底物终浓度增高,其羟基化代谢产物终浓度下降(P<0.05,P<0.01),提示服用雷公藤可导致肝内CPY3A、CYP2C9,CPY2C19酶活性的下降.和单药组对比,雷公藤经配伍后均可改善单药对CYP3A和CYP2C19的抑制.其中,三七对改善雷公藤单药对CYP3A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P<0.05),而生地黄对改善雷公藤单药对CYP2C19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P<0.05).结论:清络通痹复方配伍可明显减轻雷公藤的肝毒性.经一一拆方与雷公藤配伍后,发现雷公藤与生地黄和三七配伍后可减轻其肝毒性,其减毒机制可能与生地黄和三七缓解了雷公藤对CYP3A和CYP2C19的抑制相关.

  • 复方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路径的探讨

    作者:冯哲;周学平

    配伍效应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于分析复方的效应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及主要研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路径进行研究,以配伍效应分析为主体研究物质构成体外与体内动态改变,判定复方配伍效应的物质基础.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配伍模型研究

    作者:宋小莉;牛欣;司银楚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调和脾胃的代表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及大枣7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的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类方生姜泻心汤为该方加生姜,减干姜用量;甘草泻心汤为在此基础上重用甘草.

  • 复方应用大黄临证发挥5例

    作者:廖金标

    先父廖文澜先生,擅长治温病,妙用大黄有心得.遗稿整理如下:热入血室,泄热通瘀<伤寒论>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之文,乃谓热人血室,热与血结,致令肝胆失其疏泄,故用小柴胡汤助其枢转为常法.

  • 双龙方配伍配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作者:梁晓萍;陈曦;王义明;梁琼麟;伍军;罗国安

    目的:验证中药双龙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通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从生理层面(心电图)、病理层面(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分子层面(细胞酶学指标CK,LDH,SOD,MDA含量变化),观察单方以及双龙方不同配比预防给药对心肌缺血的拮抗作用.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指标、降低血清中CK,LDH,SOD,MDA含量及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双龙方配伍高剂量组比其他组具有更好的效果,其中以3:7高剂量组效果优.结论:药效学筛选结果表明,按照双龙方配比3:7高剂量对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优.

  • 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b1,h提取量的影响

    作者:李军;姜华;石任兵;刘斌

    配伍是中药复方的核心,复方通过配伍针对病或证的主要病理环节产生治疗作用.通过多途径的拆方,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对有效部位、有效组分量的相关性,对全面阐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多靶点治疗作用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 药物释药系统产品市场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

    作者:冯怡;徐德生;洪燕龙;张宁;马越鸣

    作者从世界药物释药系统市场和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概况出发,提出了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采用制剂技术,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 天钩降压胶囊中天麻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凌军;闫瑞

    研究天钩降压胶囊复方配伍及不同剂量对大鼠体内天麻苷药动学的影响.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天钩降压胶囊(剂量分别相当于天麻苷8.410,16.82,33.64 mg.kg-1)及天麻提取物(剂量相当于天麻苷16.82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处理,HPLC测定天麻苷含量.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6.0分析.结果显示,天麻苷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符合一室模型,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关系,t1/2Ka与剂量无关,表明天麻苷口服体内转运符合一级速度过程;与天麻提取物比较,等剂量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Ke显著减小,t1/2Ke,V/Fc显著增加,表明复方配伍能延缓天麻苷吸收,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有促进天麻苷体内分布的趋势,但对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影响.

  • 雷公藤制剂及其配伍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作者:朱秀梅;曹永生

    雷公藤及其制剂与其它药物临床配伍较为常见,临床上用于皮肤病治疗屡见报道,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雷公藤制剂及其复方配伍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概况.

  • 延胡索伍用白芷对延胡索乙素药动学的影响

    作者:洪战英;乐健;范国荣;柴逸峰;殷学平;吴玉田

    目的 探索中药配伍对中药复方药效成分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法.结果 延胡索提取物组和延胡索白芷提取物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0.484±0.30)和(0.853±0.52)mg·L-1,AUC0-∞分别为(1.822±1.0)和(5.542±3.8)mg·h·L-1,tmax分别为(1.06±0.83)和(1.88±1.6)h,两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胡索与白芷配伍对延胡索乙素的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提示该配伍可能是导致延胡索乙素的药动学特征变化的原因.

  • 金叶败毒及其拆方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龑;闻良珍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先天性及围产期感染的重要病原,妊娠期HCMV活动性感染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导致流产、畸形、死胎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和脏器损害.HCMV围产期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国内外围产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金叶败毒是由金银花、大青叶、鱼腥草及蒲公英提取后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的纯中药制剂,近年来研究表明金叶败毒具抗HCMV作用[1].为进一步了解拆方中以哪味中药起主导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配伍的意义,本研究以HCMV体外感染人胚肺(HEL)细胞为模型,比较金叶败毒及其组分以HCMV体外感染HEL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妊娠期用药的合理性,寻找恰当的治疗妊娠期HCMV感染的方法.

  • 女贞子三萜-胡椒碱共无定型复合物的表征和体外溶出度评价

    作者:余丹妮;伍薇;祁玮玮;王如意;刘双双;李俊松

    目的 制备女贞子三萜(triterpenoids of Ligustri Lucidi Fructus,TLLF)-胡椒碱(piperine,PIP)共无定型复合物(co-amorphous complex,CAC),以提高TLLF的溶出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TLLF-PIP-CAC,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TLLF-PIP-CAC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稳定性实验考察TLLF-PIP-CAC的稳定配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LLF、PIP及TLLF-PIP-CAC中齐墩果酸(OA)和熊果酸(UA)或PIP的药物量,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优选的TLLF-PIP-CAC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其溶解和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考察,以评价制剂的形成.结果 PXRD结果表明,TLLF-PIP质量比为1:1的TLLF-PIP-CAC为稳定的CAC.SEM图谱表明TLLF-PIP-CAC粒子呈类球形.FTIR图谱提示,TLLF主要分子及PIP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溶解和体外溶出实验表明,TLLF在TLLF-PIP-CAC中的溶解和溶出均显著提高,而PIP的溶出显著降低,两者呈现伴随释放效应.结论 所制备的TLLF-PIP-CAC能显著提高TLLF的溶出度和CAC稳定性,这一制剂为促进难溶性中药组分的复方配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女贞子治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鱼波;马如风;王丽丽;刘海霞;朱如愿;施荣枫;赵丹丹;莫芳芳;高思华

    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具有滋补肝肾作用,在古代用于骨痿等症的治疗,现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也表明,女贞子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关于女贞子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概括了女贞子和女贞子复方配伍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对西药中用复方配伍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屠艳君

    中西药混用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利用中医药理论优势进行西药中用的研究,并在中医方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小剂量多味西药的复方或者中西药合方药物,可集中西医之长,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西药中用及复方配伍作一综述.

  • 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相关因素

    作者:于颖

    中药汤剂为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可随证加减,且多为复方配伍,药物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中药汤剂具有以水为溶媒、无刺激性、吸收快、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优点,使汤剂成为我国应用早、广泛的一种剂型.汤剂的制备过程是多种药物成分进行理化反应的复杂过程,由于目前对大多数汤剂尚无客观、准确的检测方法对其质量进行监控,故在中药汤剂制备中严格控制影响汤剂疗效的相关因素,对于提高中药汤剂疗效至关重要.

  •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陈海锦;陈子珺;都广礼

    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积累了大量单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理效应研究基础,关于中药复方的研究的突破与创新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传统的复方配伍理论有七情配伍和君臣佐使等,是古代医家的智慧凝练与经验汇总.而现代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复方的有效组分配伍、给药后的入血成分和仿生学筛选得到的潜在活性成分研究,药效与配伍量或是指纹图谱的关系,活性成分的药代学-药动学特征以及复方的代谢组学等层次,结合化学,药理,数据分析,代谢多角度多交叉学科,证明其内在蕴含的科学性与协同性规律.

  • 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远;吕邵娃;孙爽;郭玉岩;管庆霞;李永吉

    葛根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限制其临床应用.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了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添加助溶剂、运用新剂型、结构修饰和复方配伍等方面介绍了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的可行方法.

  • 甘草的复方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邵娃;段继新;郭玉岩;孙爽;匡海学

    甘草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之中,除本身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之外,其复方配伍也产生了不少活性,目前已探索了它与柴胡、桔梗、附子、茯苓等20余种药对的复方配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甘草在对难溶性成分增溶、提高.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以及增效减毒等方面作用显著,而且它们是相互联系和互相推动的.本文综述了以上作用机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总结和展望.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