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足阳明胃经论治面肌痉挛28例临床观察

    作者:安勇

    面肌痉挛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临床上女性多见,且多在四十岁之后发病,从足阳明经气血衰弱,不能濡养足阳明筋经所支配的目胞及面部论治,采用针刺胃经输注头面部之要穴--人迎,配合能调理足阳明经之中药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28例患者,取得较为理想之疗效.

  •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的解读与思考

    作者:王栋;常虹;刘兵;连建伟

    人迎寸口脉法是一种区别于现有辨证方法的辨脉体系,是以辨阴阳为目的的古脉法,不必直接联系脏腑、症状,直接通过人迎脉与寸口脉的对比关系,用针灸的方法来调节人迎脉与寸口脉,使之平衡,以恢复机体功能的正常状态.根据《黄帝内经》上人迎寸口脉法的记载,解读此脉法在《黄帝内经》中的本意,理清其应用的方法和思路,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丰富中医的脉法,并用此脉法指导临床应用.

  • 改良针刺单/双侧人迎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患者血浆NPY与UⅡ浓度的影响

    作者:王艳富;马朝阳;李凌霄;张婷;桂星花;陈号

    目的:观察改良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和常规针刺单/双侧人迎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对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尾加压素Ⅱ(UⅡ)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针刺双侧组、改良针刺单侧组、常规针刺双侧组、常规针刺单侧组,每组40例.改良针刺双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改良针刺单侧组采用改良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双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双侧人迎穴方法,常规针刺单侧组采用常规针刺单侧人迎穴方法.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为一疗程,间隔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和血浆NPY、UⅡ浓度,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改良针刺双侧组临床疗效[90.0%(36/40)]优于改良针刺单侧组[80.0%(32/40)]、常规针刺双侧组[77.5%(31/40)]、常规针刺单侧组[65.0%(26/40)均P<0.05];治疗后各组VA、BA的Vs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高于其他组(均P<0.01);治疗后各组ESCV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ESCV评分及改善指数均高于其他组(P<0.05,P<0.01);治疗后各组血浆NPY、UⅡ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改良针刺双侧组血浆NPY、UⅡ浓度低于其他组(均P<0.01).结论:改良针刺双侧人迎穴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大脑循环,优于单侧人迎穴.

  • 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作者:尚妍;任红;刘福兴;石钰;王佩;邸雪琴

    目的:观察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探寻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提高吞咽功能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疗法,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且变化幅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均P< 0.05);观察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治愈率为46.7%(14/30),优于对照组的26.7%(8/30,P< 0.05)和3.3%(1/30,P< 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 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郑丽军;艾雅琴;朱红霞;孟朋民;王俐红;苏心镜

    目的:比较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单纯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不定陈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对照组为单纯行SGB.两组患者均每周3次,9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治疗2个疗程,需时7周.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根据自觉症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自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症状的控制与改善显著优于单独采用SGB治疗者.

  • 针刺人迎穴为主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周围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杨松柏;梅志刚;蔡三金;孙承红;陈建华;陈玲;周创

    目的:探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较佳疗法.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穴取阳白、四白、迎香为主)、人迎针刺组(人迎穴为主针刺)以及术针组(人迎穴为主针刺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每组40例.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直接刺激诱发电位(ENoG)潜伏期和波幅,以及瞬目反射(BR)的R1值、R2值,并评定临床总疗效.结果:3组治疗均能显著缩短ENoG潜伏期,且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升高;治疗后术针组ENoG潜伏期较常规针刺组显著降低(P<0.05),人迎针刺组诱发电位波幅较其他两组升高(均P<0.05);各组治疗后R1、R2值显著缩短,人迎针刺组和术针组治疗前后R1差值、R2差值均显著大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且术针组R1差值显著大于人迎针刺组(P<0.05);术针组临床愈显率为87.5%(35/40),优于人迎针刺组的77.5%(31/40),且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的65.0%(26/40)(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比较,人迎针刺组和术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更优,且术针组较人迎针刺组能更好地恢复受损面神经的早发反射功能.

  • 古代凶险要穴人迎新用探析

    作者:朱现民;郑婕;王世威

    探讨人迎穴的特异性能、刺激方法和临证应用范围.因人迎穴处于颈部险要之处,刺激时凶险较大,历代多避其凶险而不用.近年来人迎的刺激方式主要有针刺、按压二法,针刺的关键是采用正确的进针术式和把握针刺深度、方向,按压的方法在于掌握施力的轻重和点按时间.人迎穴对头眩心悸、喘息气急、偏枯失语、脏躁癔病、急性疼痛、乳腺增生、呃逆不止、咽喉不利等病功效卓著.只要定位精准,操作细心,掌握正确的刺激方式,不但可以保障安全,而且在临证中可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人迎 凶险 针刺 按压
  • 《内经》与《脉经》人迎寸口脉法之辨析

    作者:黄英恒;李瑞

    《内经》与《脉经》均记载了人迎寸口脉法,但两者区别较大.通过分析推理《内经》《脉经》及后世医家的相关论述,发现《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既可提取盛虚紧代等脉象,亦可通过对比人迎寸口盛虚判断经脉脏腑病变;而《脉经》人迎寸口脉法实质与后世寸口脉法一致,即通过候诊寸关尺各部虚实判断脏腑经脉病变.

  •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作者:李国祥;刘洋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柩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跌阳脉口处.

  • 试论《内经》中的诊脉针刺

    作者:许倩;江钢辉

    <内经>非常强调针灸理法及脉象之诊察,其根本是重视病证病机,诊脉作为辨证的重要手段,在针刺治疗中有着特殊意义,在现代针灸治疗中也仍有其生命力.

    关键词: 诊脉 针刺 人迎 脉口
  • 人迎穴降压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丽丽;申鹏飞;张春红;赵晓峰;王舒

    探讨人迎穴定位特点及功用和针刺人迎穴降压效应的中医理论依据.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经穴,位于喉结两旁之一寸五分,针刺时应注意避开颈总动脉,人迎穴降压机制主要在于针刺人迎穴可调节血脉.

    关键词: 针刺 高血压 人迎
  • 针刺治疗更年期高血压一例

    作者:申鹏飞

    患者女,53岁。主因头晕、耳鸣、失眠2月余,于2009年12月17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既往患者发现血压波动变化已15个月余,一直服用开博通、拜新同,每日各1片。近期因家里事务繁忙而出现血压波动明显,诉下午血压升高明显,在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刻诊:神清,面容憔悴,语言流利,夜寐多梦,月经2个月1次,色黑有块,纳可,二便尚可,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查体及实验室检查:24 h动态血压检测显示:昼夜血压平均值均偏高,白昼血压平均值149/95 mm Hg,夜间130/80 mm Hg,昼夜血压节律消失。西医诊断:更年期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气滞血瘀证。治疗原则: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刺取穴:在针刺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基础上加三阴交穴。人迎直刺1.0~1.5寸,见针体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施用捻转补法,即小幅度、高频率,幅度小于90°,频率为每分钟120次以上的捻转补法1 min,留针30 min;合谷、太冲均直刺0.8~1.0寸,施用捻转泻法1 min,即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离心,留针30 min;曲池、足三里直刺1.0寸,施用捻转补法1 min,即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三阴交穴直刺1.0~1.5寸,留针30 min,30 min后测量血压,每日1次。西药:患者继续服用自备药物。治疗过程:治疗2d后,患者的治疗后即刻血压能降到130/85 mm Hg左右;10 d后血压稳定、失眠症状好转。结果:10 d后患者的血压一直维持在110~120/75~80 mm Hg水平,面色渐荣润,余无不适。随访:3个月后,患者头晕、耳鸣症状未再复发,精神状态良好。偶因情绪激动、气候变化而出现血压波动。24 h动态血压检测显示:昼夜血压平均值均正常,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0 mm Hg,夜间125/75 mm Hg,昼夜血压节律正常。

  • 不同穴位电针对老年人吞咽功能影响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贾宝辉;刘志顺;聂彬彬;赵宏;汪洋;杨德莉;潘艳霞

    目的 观察正常人在电针不同穴位后执行吞咽任务时脑部激活区的差异,研究影响吞咽功能穴位特异性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 招募1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抽签选取电针人迎穴和廉泉穴(治疗穴)或条口穴和地机穴(对照穴),电针穴位后取出电针,进行吞咽任务(包括吞咽准备及吞咽动作)扫描;3天后再选取另一组穴位电针后进行相同模式的扫描.分析治疗穴数据集和对照穴数据集,获得两组穴位电针后执行吞咽任务的差异脑功能激活区. 结果 治疗穴电针后执行吞咽准备时,脑激活区主要分布在两侧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中回、颞中回、小脑、脑干、左侧的顶下小叶、缘上回;治疗穴电针后执行吞咽动作时,脑激活区分布在两侧的中央前回、右侧的颞上回和小脑.与对照穴比较,电针后治疗穴执行吞咽准备时的差异脑激活区为顶上小叶;执行吞咽动作时差异脑激活区集中在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右侧舌回、后扣带回、楔叶.结论 电针人迎穴与廉泉穴可募集大脑对侧更多的脑区参与完成吞咽动作,提高全脑的协同性和代偿功能,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 石学敏以人迎为主穴治愈中风后视歧1例

    作者:高翔宇;张春红

    石学敏院士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在针灸领域建树颇多,尤其是在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贡献卓著.我们有幸跟随石院士学习,聆听教诲,受益良多.现将石院士治愈1例中风后视歧病例经验总结于下.1 病历介绍王某某,男,43岁,已婚,复视1个月.

  • 针刺人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作者:李骁飞

    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人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了满意疗效,同期与足三里穴位注射利他林治疗60例对照,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8~80岁;病程3 h~15日.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5~76岁;病程6 h~11日.

  • 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作者:尚妍;任红;陈强;石钰

    目的 观察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3.3%,总有效率2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可有效提高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 人迎、水突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6例

    作者:李振华;李莉莉;胡兴旺

    中风后吞咽困难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吞咽困难是中风患者的常见症状,多见于球麻痹及假性球麻痹患者.中风患者常因吞咽障碍而营养不良,呈极度消瘦,甚至因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死亡,预后不良.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人迎、水突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脉经脉诊法浅谈

    作者:郑志杰;李志刚

    《脉经》为脉学经典著作,总结了晋代之前的古代脉学文献,如《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扁鹊脉法、华佗脉法等,是中医诊脉的主流脉法.后人对其脉法各有理解.通过对《脉经》中寸关尺的定位、脏腑分部所属、人迎之辨、八纲辨证的诊疗思想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寸关尺的定位关键是关部的结论,寸部在人迎线、气口线之前,尺部在神门线之后;相表里的脏腑在同部以浮沉分阴阳;人迎在此有两种含义,一指人迎线,一指人迎穴;《脉经》体现了八纲辨证的思想,以阴阳为总纲.

  • 针刺加电针治疗暴瘖1例

    作者:神绪礼;刘立安;张炳艳

    暴瘖是指突然发生的失音,又称“卒瘖”或“急喉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症.临床表现:猝然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兼见喉痒或肿痛、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或黄稠,苔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等.病位在咽喉,所属脏腑为肺.病机多为:风寒外袭肺系,风热客肺,喉窍受阻,“金实不鸣”;或为气虚、血虚、阴虚、血瘀和痰蕴等内伤所致“金破不鸣”[1].笔者导师运用针刺加电针治疗暴瘖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暴瘖 针刺 电针 人迎
  • 针刺人迎、水突为主穴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

    作者:李振华

    目的:观察针刺以人迎、水突为主穴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脑血管病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人迎、水突穴为主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在脑血管病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吞咽 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VFSS评分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VF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人迎、水突为主穴配合功能恢复训练能明显提高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