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调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把8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两组,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中医饮食调护;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分别测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数据并记录。结果通过中医饮食调护,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起到明显效果。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合中医饮食调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患者俯卧CT检查床上,通过CT扫描精确定位,将穿刺针准确刺入靶点,单侧进针推注4~6ml骨水泥和双侧进针一侧推注2~3ml骨水泥,观察灌注情况.术后患者住院观察3~5d,卧床休息,适当下床活动,抗生素治疗.结果 460例患者中症状消失380例,明显缓解60例,不太明显20例,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微创、经济、疗效明显,是目前公认的既免除开刀又具有良好效果的治疗方法.
-
中医饮食调护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医饮食调护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根据饮食调护方法分为两组(n=31例),观察组予中医饮食调护措施,对照组予常规饮食调护措施,统计分析不同组别患者饮食调护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护理后营养指数优良率、护理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饮食营养生活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111.3±32.2) g/L、(36.2±5.1) g/L、93.5%,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饮食调护措施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中医饮食调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饮食调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40例按入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饮食调护和专科饮食护理,对照组给予专科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GB)和白蛋白(ALB)的变化,采用营养主观全面评定法评定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WBC数为(6.54±1.05)×109/L,干预后为(5.13±0.77)×109/L;对照组患者干预前WBC数为(6.60±0.95)×109/L,干预后为(5.98±0.75)×109/L.两组患者WBC数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43,2.290;P<0.01或P<0.05);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6;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前HGB为(115.65±10.75)g/L,干预后为(122.93±9.92) g/L;对照组患者干预前HGB为(112.45±15.05)g/L,干预后为(117.29±8.76) g/L.观察组患者HGB数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5;P <0.05);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ALB为(35.13±3.16) g/L,干预后为(38.6±3.52) g/L;对照组患者干预前ALB为(34.90±2.62)g/L,干预后为(36.38±3.36) g/L.观察组ALB组内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80,2.040;P<0.01或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和三头肌皮褶厚度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营养正常、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例数分别为6,11,3例;干预后分别为13,7,0例.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2,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饮食调护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中医饮食调护方法的应用效果,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中医饮食调护,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和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骨密度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单纯进行常规护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对患者的系统化中医饮食调护,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患者骨密度的基础上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
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中医饮食调护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中医饮食调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3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饮食调护,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自制的中医药膳进行饮食调护。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含量和血清白蛋白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的含量和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术后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进行中医饮食调护的效果好,可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中医饮食调护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医饮食调护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术后化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饮食调护,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饮食调护的基础上自制中医药膳调护.于患者饮食护理后,分别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PNI),同时检测2组患者饮食调护前后的血液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LB).并采用Visick分级标准分别对2组患者调护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调护后预后营养指数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为6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护后,观察组患者平均HB、AL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饮食调护后生活质量水平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为6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饮食调护能有效改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预后营养指数和血液营养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五阶梯营养治疗结合中医饮食调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影响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住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高龄老年患者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大多数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退行性变化影响其代谢功能和营养状况,致使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进食减少,因此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2].据新数据统计,我国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的比例是31.0%~70.4%[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高龄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而创伤的愈合又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从而导致不好的临床结局,如并发症增加、感染和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4].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3年间我院骨1科门诊治疗的15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指导其家属,把中医食疗的特点应用到饮食护理中.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中医饮食调护与养生
心脏瓣膜病是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位在心.对心脏瓣膜病术后的患者按照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辩证施护,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提高疗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患者的肯定.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医饮食调护教学改革探讨
《备急千金方》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自然疗法的兴起,患者乃至社区居民对中医食疗和药膳的关注度不断加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瘥"的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了适应社会和临床护理的需求,使学生能将中医饮食调护的理论和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护理过程中,我校护理学院自2009年起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中医饮食调护教学改革中,探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饮食调护教学中的意义和可行性.
-
降糖保肾汤联合耳穴贴压及中医饮食调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降糖保肾汤联合耳穴贴压及中医饮食调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降糖保肾汤联合耳穴贴压及中医饮食调护干预)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水平(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干预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及干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93%,低于观察组98.28%,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FBG、HbAlc水平相当(P>0.05),干预后FBG、HbAlc水平均一定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肾功能指标均相当,P>0.05,干预后各组肾功能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72%,低于对照组13.79%,干预满意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86.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糖保肾汤联合耳穴贴压及中医饮食调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极高,患者临床疗效提升,血糖值稳定,肾功能改善,并发症率低,满意率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中医护理课程群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目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讨科学地开展与设置中医护理相关课程,构建以中医护理为特色,培养中西医护理人才为核心的中医护理课程群教学模式.方法:确定"一个定位、三大基本措施、五方同步推进"的实施方案,通过"以专业发展定位"为中医护理课程群的建设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立、教研氛围创建"为三大基本措施,"成立管理小组、制订教学计划、形成知识模块、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五方面同步推进.结果:精选中医护理课程,实现课程群建设的创新,构建合理教学体系;注重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结合、比较,优势互补;建立教研互长、以研促教的教学模式.结论:通过中医护理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内容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形成广泛的辐射作用.
-
关于中医饮食调护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为使中医饮食调护临床应用满足患者及社区居民的需求,依据临床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以培养具备辨证施食能力的护理人员,使中医饮食调护更好地服务大众.
-
探讨中医饮食调护对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开展中医饮食调护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用在我院收治的50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参照组及护理组患者各25例,参照组实施基础性健康宣讲护理,护理组实施中医饮食调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降压有效率.结果:护理组的血压变化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的降压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开展中医饮食调护方法应用的干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
浅谈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的中医饮食调护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的中医饮食调护.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至2015年收治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53例.结论: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配饮食、补充营养,对预防骨质疏松,康复及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