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2-神经酰胺所致HT-29细胞凋亡中线粒体的变化

    作者:张晓峰;李百祥;张旸;任锐

    目的 探讨外源性C2-神经酰胺所致HT-29细胞凋亡中线粒体的变化.方法 C2-神经酰胺作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Mitochondrial Apoptosis Detection Ki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时线粒体损伤及其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C2-神经酰胺作用HT-29细胞24h,线粒体发生空泡化、变性、嵴肿胀或消失等形态学改变;此时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聚集,发出红色荧光,而正常细胞线粒体发出绿色荧光.C2-神经酰胺作用细胞6h,线粒体膜电位即开始降低,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线粒体参与C2-神经酰胺诱导HT-29细胞凋亡作用.

  •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3例临床分析

    作者:谭跃进

    目的对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3例,就其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三级医院的住院病历.结果在近13年住院病人中,共有33例经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其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7岁,病变部位以降部常见(69.7%),腺癌(90.9%)为主要病理类型,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57.58%)、黄疸(47.06%)、肠梗阻(24.24%)、出血(23.97%).检查手段以内镜检查为主.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建议对无法解释的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呕吐病人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以提高早期确诊率.

  • 高频超声诊断肠梗阻及肠肿瘤的体会

    作者:杨冬梅;于海燕;严如银

    高频超声以其高分辨率,可以清晰观察肠管的形态、蠕动、肠壁层次结构、厚度,准确诊断肠梗阻的类型以及肠肿瘤的部位,及时指导临床采取治疗方案.它因无创、方便、快捷,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优于其他检查.资料与方法2007~2009年对彩超检查的84例肠梗阻及35例肠肿瘤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手术病理诊断随访比较.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肠癌风险的关系

    作者:缪小平;杨燊;谭文;张雪梅;叶颖江;林东昕;王杉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人大肠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198 例大肠癌患者和420名健康人MTHFR 基因C677T和A1298C基因型.结果 C677T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在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人中的分布为51.3% 和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携带MTHFR 677CC基因型者比较,携带677TT基因型者罹患大肠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95% CI为1.05~2.66),而677CT基因型和MTHFR A1298C遗传变异与大肠癌患病风险无关.未发现MTHFR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转移程度相关.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我国大肠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 大便异常是痔疮还是肠肿瘤

    作者:陈兰兰

    痔疮与肠肿瘤是两种对人体健康损害程度截然不同的常见病,它们均表现有大便带血,临床上经常有肠肿瘤被误诊为痔疮,进而延误有利治疗时机的惨痛实例发生.其实,通过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的具体情况,可以将痔疮与肠肿瘤进行初步判断.便血颜色不同或可简单分辨是痔疮还是肠肿瘤痔疮:引起便血一般发生在排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痔疮引起便血的出血量多少不一,有的间断大便出血,严重者可每次大便时都出血.

  •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meta分析

    作者:张维晴;吴驻林;何力;彭立生

    目的 系统评价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图书馆,各库建库至2017年8月17日的有关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RCT研究,手工检索作为补充.依据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1篇,受试者1 879例.结果提示,试验组干预措施可改善生活质量[ OR=3.29,95% CI (2.53~4.27), P<0.01],提高近期疗效[ OR=1.79, 95% CI (1.36~2.37),P<0.01];减少胃肠道反应[OR=0.36,95% CI(0.29~0.45),P<0.01],减少骨髓抑制反应[OR=0.35,95% CI(0.27~0.44), P<0.01],减少周围神经毒性[OR=0.57,95% CI(0.41~0.78),P<0.01],改善肝功能异常[ OR=0.41,95% CI(0.26~0.65),P<0.01],改善肾功能异常[ OR=0.55, 95% CI(0.31~0.98),P=0.040].结论 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化疗,但需要更多高质量RCT结果支持研究结论.

  • 肠道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2例报告

    作者:文锦;陈德忠;杨红;徐钢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L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肠道MLP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S-P法标记进行分析.结果2例均为50余岁男性,因便血作内镜检查,巨检发现肠粘膜多处息肉样肿块,直径0.4~4cm.组织学瘤细胞为一致性小淋巴细胞与小裂细胞之间的形态,围绕滤泡中心生长,致使大部分滤泡破坏消失.肿瘤局限于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不形成淋巴上皮病损.免疫组化:CD20、CD74、CD5阳性,单轻链λ表达.结论MLP是极罕见的胃肠道淋巴瘤,属套细胞淋巴瘤,看似分化良好,却有不良的临床预后.

  •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张永胜;何林明;徐龙江;崔红霞;赵海峰;冯一中

    患者女性,43岁.突发腹痛伴发热6h人院.腹部立位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术见小肠局部扩张,近回盲瓣有一穿孔,大小2cm×l.5cm,穿孔周围质脆,触之易出血,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既往偶有腹痛,无慢性腹泻和对谷物过敏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病理检查巨检:近回盲瓣处见9 cm ×3 cm ×2 cm大小的隆起型肿块,伴穿孔;切面灰白色,质地脆硬,鱼肉状.镜检:肠上皮完全被肿瘤细胞破坏,瘤细胞弥漫生长,侵犯小肠全层.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异型性不明显,中等大小,核圆形或卵圆形深染,核分裂象较少见,少量淡染胞质,常位于胞核一侧(图1).

  • 肠道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周军;余波;何燕;吴波;张新华;周晓军;石群立

    目的 探讨肠道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4例原发于肠道的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EnVision法)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随访患者,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4例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男女之比为9∶5,中位年龄45岁.发生部位包括小肠6例、结肠6例、小肠和结肠同时受累2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占位性病变或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可伴发热、消瘦等消耗性疾病的共同特点,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或急性腹膜炎.组织学示异型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全层,细胞中等大小或多形,炎性改变背景明显,常伴有围血管破坏和凝固性坏死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CD3ε、CD43、CD56、粒酶B、穿孔素均阳性,CD20、CD79α、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Ki-67呈高表达.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均为核阳性.8例获得随访(0.5~36个月),其中5例在20个月内死亡.结论 肠道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是少见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但因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征性易导致误诊.它的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史,依据病理学形态特点及免疫指标综合判断.

  •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的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作者:杨堤;白春梅;肖雨;陈杰

    目的研究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复习32例肠道原发性NHL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按2001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标准重新进行分类. 结果 B细胞性NHL 21例,其中弥漫大B型15例,套细胞型2例,滤泡型1例,Burkitt 淋巴瘤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T细胞NHL 10例(其中肠病相关型NHL2例和非肠病相关型NHL8例),组织细胞NHL 1例.诊断时,9例为Ⅰ~Ⅱ期,23例为Ⅲ~Ⅳ期.随访4~168个月,死亡15例.B细胞NHL死亡率为7/21例(33%),T细胞NHL的死亡率为8/10.Ⅱ期死亡2例,均为T细胞NHL.Ⅲ~Ⅳ期死亡13例,占死亡数的86.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分期及肿瘤类型(分期P=0.002、肿瘤类型P=0.032). 结论肠道原发性NHL以弥漫大B型多见.以结肠多见,其次为小肠和回盲部,直肠少.就诊时65.6%为Ⅲ~Ⅳ期患者.比较同期 T、B细胞NHL,T细胞NHL预后差,死亡率高.分期越高预后越差,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度较低的淋巴瘤预后较好.

  • 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谢建兰;金妍;郑晓丹;魏雪静;朱红;郑媛媛;张淑红;张彦宁;陈光勇;周小鸽

    目的 分析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之临床特征、内镜表现、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9例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做临床、内镜和病理观察及随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行CD3、CD5、CD20、CD21、Ki-67、bcl-2、bcl-6、CD10和cyclin D1染色分析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9例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年龄5~60岁(中位年龄44岁),男女比例2∶7.5例表现为腹部无明显诱因疼痛,3例便血,1例腹胀.回盲部为常受累部位(6/9).6例内镜检查均表现为多发性息肉,基底宽,无出血及坏死.其中5例行小活检,病理学特征为:内镜活检病例的病变呈息肉状,位于黏膜层内,肿瘤细胞呈模糊的结节状,边界欠清,排列较紧密,主要由中心细胞组成,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不明显;手术切除的4例病例有3例累及肠道全层,1例局限于黏膜层内,其内均可见境界清楚的肿瘤性结节.免疫表型:9例之肿瘤性结节均强表达CD10和bcl-2,结节间及腺体周围可见散在细胞弱表达CD10.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加做化疗),3例单纯化疗,2例观察;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该组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类好发于中年女性的疾病,常见于回盲部,具有惰性临床进程,内镜表现为多发性息肉,通常在出现临床症状或疾病进展期采取干预性治疗,具有较好的预后.

  •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分析

    作者:张文燕;李甘地;刘卫平;任兴昌;徐缓

    目的了解我国肠道T细胞淋巴瘤(ITCL)的预后情况,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和EB病毒基因产物对其预后的影响,以期寻找确切的预后指标.方法收集42例ITCL,运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观察CD4、CD8、CD45RO、CD56、TIA-1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CR-γ基因重排扩增,运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收集全部42例IT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基因产物各项指标与治疗及生存率曲线的关系.结果 (1)42例ITCL中有随访结果者29例(69%).存活6例,长存活时间156个月(13年).死亡23例,其中复发4例,存活时间0.3~24.3个月,存活时间中位数3.0个月, 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22%.(2)在病灶为单发或多发,患者是否出现发热、便血、肠穿孔、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表现,肿瘤细胞是否表达CD4、CD8、CD56、LMP-1,有无TCR-γ基因重排、手术治疗后是否合并化疗或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各因素中,除TCR-γ基因重排(P=0.007 8,)和不同的治疗方法(P=0.025 0)外,其他各因素与预后不相关.(3) 没有发现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进程凶猛、预后差的特殊表现可能归因于其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细胞属性以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毒病因学的影响.

  • 结肠造口术后康复期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陈建英;方美珍

    目的:分析结肠造口术后康复期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行Mile手术的大肠癌患者86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评工具( QLICP),对86例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分别于术后、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3个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出院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14,1.932,2.386;P<0.05)。术后1,3个月与出院前共性模块 QLICP-GM 评分比较,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特异性模块 QLICP-CR 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排便情况、腹胀及腹痛、人工肛门评分分别为(8.76±3.28),(2.68±0.73),(8.74±4.30)分,较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87,2.764,3.410;P<0.05)。大肠癌肠造口患者特异性模块QLICP-CR术后1个月得分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术后3个月后特异性模块QLICP-CR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均有下降趋势,及早进行心理、生理及社会层面的护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对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饮食调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甘薇

    目的 探讨中医饮食调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40例按入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饮食调护和专科饮食护理,对照组给予专科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GB)和白蛋白(ALB)的变化,采用营养主观全面评定法评定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WBC数为(6.54±1.05)×109/L,干预后为(5.13±0.77)×109/L;对照组患者干预前WBC数为(6.60±0.95)×109/L,干预后为(5.98±0.75)×109/L.两组患者WBC数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43,2.290;P<0.01或P<0.05);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6;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前HGB为(115.65±10.75)g/L,干预后为(122.93±9.92) g/L;对照组患者干预前HGB为(112.45±15.05)g/L,干预后为(117.29±8.76) g/L.观察组患者HGB数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5;P <0.05);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ALB为(35.13±3.16) g/L,干预后为(38.6±3.52) g/L;对照组患者干预前ALB为(34.90±2.62)g/L,干预后为(36.38±3.36) g/L.观察组ALB组内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80,2.040;P<0.01或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和三头肌皮褶厚度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以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营养正常、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例数分别为6,11,3例;干预后分别为13,7,0例.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2,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饮食调护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 循环驱动仪在大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李沙沙;王立平

    目的 探讨循环驱动仪在预防大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病房大肠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循环驱动仪应用于患者下肢,每6小时1次.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19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1.7%;观察组患者有1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70,P<0.05).对照组轻度栓塞8例,中、重度11例;观察组轻度栓塞8例,中、重度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48,P<0.05).结论 在大肠癌术后患者中应用循环驱动仪可以明显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

  • 胃肠道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孙倩;王晓霞

    于2002-04~2003-10我们对胃肠道肿瘤40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其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关键词: 肠肿瘤 血小板计数
  • 小儿巨大肠系膜脂肪瘤1例

    作者:马文;张毅菊;杨丽萍

    1 病历摘要男,8月龄.因母亲宫内羊水过多,足月剖腹产.生后即发现腹部较膨隆,未予注意及特殊治疗.近来发现腹部越来越大,前来就诊.B超提示:腹内见一边界不清实质性光团,回声较强.诊断腹内实质性肿物收入院.

  • 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分析

    作者:崔力凤;迟晶

    对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8岁.于1个月余前开始出现腹胀,腹围逐渐增大,食欲减退,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无明显发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无腹痛,大便频率及性状正常,近期体重减轻约10 kg.患者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粉尘、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查体:T36.4℃,R 18次/min,P 100次/min,BP 136/86 mm 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险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理想,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水肿.

  • 小肠血管瘤并文献复习

    作者:潘一明;席时富

    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容易误诊,国外文献仅有200例报道[1].我们收治3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关键词: 小肠 肠肿瘤 血管瘤
  • 回肠系膜淋巴瘤1例

    作者:毛新清;高晓龙;吴元佐

    患者男,63岁.因"下腹部疼痛伴便秘2周"入院.查体:双侧腋窝、锁骨上及腹股沟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未见明显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未扪及腹块.血常规:红细胞3.22×1012/L,中性粒细胞77.4%,淋巴细胞10.5%,单核细胞9.4%,血小板415×109/L,血小板压积0.33.

616 条记录 1/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