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城市部分疑似先天梅毒血清学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龙福泉;王千秋;杨凭;杨立刚;彭华;张森淼;刘巧;张择榕;何玲;王海英

    目的 报告并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惠州、三亚、琼海、余杭四个城市,部分疑似先天梅毒的血清学结果并追踪观察.方法 对四地市就诊的63例疑似先天梅毒婴儿进行干预及随访,检测其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其滴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例疑似先天梅毒婴儿TPPA均阳性,RPR滴度从阴性到1:64;共有42例接受了青霉素治疗,其中18例随访3-12个月,15例显效,显效比例为88.33%;21例未做治疗,采取观察,其中9例随访3个月,显效比例为22.22%.采取"观察"者的效果不如"治疗"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出生后如能及时给予青霉素治疗,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疑似先天梅毒病例进行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应该提高随访率、随访次数和随访时间,加强对医务人员规范诊疗的培训.

    关键词: 先天梅毒 随访
  • 深圳市沙井街道2005-2006年妊娠梅毒及先天梅毒感染状况

    作者:刘和录;古婕;徐志康;罗丽燕;梁鸿

    梅毒是高度传染的性传播性疾病,孕妇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梅毒,对患儿的健康影响极大,病死率很高.为降低先天梅毒患儿的出生率,深圳市启动了孕妇梅毒控制工作,现将沙井街道2005-2006年妊娠梅毒及先天梅毒感染状况报告如下.

  • 早期先天梅毒37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明华;卞西武;于桂香

    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从1999年1月到2004年1月共诊治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37例.现总结如下.

  •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效果评价指标探讨

    作者:牟鸿江;王伟人;杨梅

    目的 探讨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效果的评价指标.方法 随机抽取贵州省26个县(市、区),对2012-2014年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的胎传梅毒个案,以及妇幼系统确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干预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26个抽样县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胎传梅毒确诊病例中,88.63%没有实验室检测依据,难以确定先天梅毒的诊断.2012-2014年,抽样县妇幼信息系统共确诊先天梅毒18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漏报9例,漏报率达50%.妇幼系统先天梅毒发生率从2012年的2.77/10万活产上升至2014年3.25/10万活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梅毒母婴传播率分别从2012年的7.84%、6.24%下降至2014年的6.10%、4.7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3年实施的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效果显著.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质量较差,不适合作为贵州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评价指标.建议采用梅毒母婴传播率作为效果评价指标.

  • 先天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

    作者:刘意;李宇;李琴;冯霞;魏虹娟;孙丽梅;唐冬松

    先天梅毒在新生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由于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抗体为IgG抗体,可由母体通过胎盘,对先天梅毒的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种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先天梅毒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就目前国内外先天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荧光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中的意义

    作者:杨梅

    目的:探讨荧光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中的运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梅毒患儿以及4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荧光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研究.结果:荧光PCR其敏感度为98%,特异性为100%,明显高于蛋白免疫印迹的84%以及85%.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荧光PCR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中较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具有更好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一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金光辉

    目的:通过对患儿的规范护理验证其效果.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皮肤护理、家长心理护理、喂养指导及预防接种工作.结果:经治疗及护理该患儿好转出院.结论:在治疗过程中,规范护理、加强宣教十分必要.

    关键词: 先天梅毒 患儿 护理
  • 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新生儿血清学随访结果分析

    作者:胥建中;李继科

    目的:分析报告我院2005年7月~2008年8月期间,经过治疗后的83例妊娠隐性梅毒患者所产84例新生儿的追踪观察.方法:对84例新生儿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实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及其滴度的检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4例新生儿出生时TPPA均阳性,RPR滴度从阴性到大于1∶8不等;其中46例(54 76%)RPR阴性未进行治疗,只进行定期观察,其余38例(45 78%)接受治疗,治疗病例中1例在随访期间出现RPR滴度从1∶2上升到1∶32,其他病例没出现可以确诊为先天梅毒的依据.结论:新生儿中疑似先天梅毒开展治疗非常有意义,但对于长期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 早期胎传梅毒2例

    作者:陈文金

    胎传梅毒又称先天梅毒,是由于胎儿由胎盘从母体获得苍白密螺旋体而感染的.本院性病门诊从1998年6月至1998年8月共发现2例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现报道如下.

  • 5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结局分析

    作者:许荣海;黄美虹

    目的 分析晋江市医院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江市医院产科2012~2014年59例住院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其中首次诊断孕周≤14周并进行规范化治疗的36例为治疗组,首次诊断孕周>14周或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23例为对照组,根据梅毒RPR滴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以RPR1:16分界,21例≥1:16的为高滴度组,38例<1:16的为低滴度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婴幼儿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围产妊娠结局发生率、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不良围产妊娠结局发生率、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早进行规范化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可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梅毒抗体高滴度是婴儿先天梅毒的高危因素.

  • TP-IgM-WB在排除早期先天梅毒中的应用

    作者:宋潇;王洪军;赵延明;杨嘉林;盖希余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在排除早期先天梅毒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本所性病门诊接诊的16例经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阳性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确定的疑似梅毒患儿,进一步检测TP-IgM-WB结果,与跟踪随访后的疑似患儿的TRUST、TPPA结果进行对比,探讨TP-IgM-WB在早期排除先天梅毒中的价值.结果 16例双阳疑似梅毒患儿中,经TRUST、TPPA随访至3、6、12月后均排除先天梅毒,与首次就诊时进行的TP-IgM-WB阴性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TP-IgM-WB可用于早期排除先天梅毒,优于常规综合试验方法,可极早期减少疑似梅毒患儿家庭的精神负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疑似先天梅毒患儿家属家庭社会支持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探讨

    作者:谭艳;田丽闪;袁军

    目的:研究疑似先天梅毒患儿家属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以我区妊娠合并梅毒成功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50例疑似先天梅毒患儿母亲纳为观察组,50例无梅毒感染儿母亲纳为对照组,应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比分析两组家庭及社会支持水平;针对家庭及社会支持现状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家属家庭支持得分(9.1±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5±1.4)分;观察组家属社会支持总分(28.4±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6.6±6.3)分。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需要开展预见性护理。结论疑似先天梅毒患儿家属家庭及社会支持均较差,临床需要重视预见性护理。

  • 妊娠期梅毒68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岚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孕期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 的不同影响.方法 68例经血清学确诊为妊娠梅毒孕产妇,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 及未治疗组( 30例),比较2 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 未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30%,治疗组足月产发生率为92.1%,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死胎、死产发生率未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组,2 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为81.8%,未治疗组为42.0%,治疗组窒息儿、低体质量儿、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2 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 妊娠梅毒孕期未治疗组不良结局高于孕期驱梅治疗组的孕妇,对女性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和对梅毒孕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其所分娩新生儿发生先天梅毒.

  • 早期先天梅毒2例报告

    作者:朱杰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性疾病的蔓延,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可大大减少后遗症,提高远期生存质量.现将我院2006年收治确诊的2例早期先天性梅毒病例报道如下……

  • 妊娠梅毒126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明钢;吴良才;范格英;何善阳;董秀芹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流行特征、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方法 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将126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孕期治疗组59例,妊娠前治疗组67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结果 ①妊娠结局:妊娠前治疗组明显好于孕期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②国产儿预后:妊娠前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例数明显多于孕期治疗组,且分娩先天梅毒儿、窒息儿、低体重儿、畸形儿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少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孕早期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尤为重要;妊娠前正规治疗后的梅毒患者所生的胎儿预后较好;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行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

  • 性传播疾病诊疗常规(一)

    作者:王千秋

    梅毒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ecies Pallidum),也称梅毒螺旋体.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根据传染途径,梅毒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胎传)梅毒.后天获得性梅毒根据感染后的病期又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以及早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树胶肿,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先天梅毒根据发病年龄(以2岁为界)和有无临床表现又分为早期先天每毒、晚期先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

  •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作者:哈俊君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为母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感染所致.先天性梅毒一发生即表现为二期梅毒,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病死率高,临床分为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发病)和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后发病)[1].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

  • 妊娠梅毒孕期内干预治疗对分娩结果的影响

    作者:任宝红;任晓玲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孕期干预治疗与分娩结果的关系,总结解决方案以降低不良分娩结果的发生率.方法 对66例经血清学筛查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孕期内接受规范治疗者为治疗组,共47例;其余19例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分娩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97.87%,围生儿先天性梅毒率为17.02%;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31.58%,围生儿先天性梅毒率31.58%.结论 梅毒是导致不良分娩结果的重要因素,是危害围生儿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可提高妊娠成功率,减少先天梅毒的发生,改善不良分娩结果.

  • 8例梅毒感染分娩期的护理

    作者:王树云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感染率不断增加,妊娠合并梅毒的病人数及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梅毒感染者分娩期的护理具有很多特殊性.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6月接收8例梅毒孕妇住院分娩,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妊娠合并梅毒4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小丽;杨卫华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的感染率也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数及先天梅毒(又叫胎传梅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为进一步了解妊娠梅毒对妊娠和围产儿的不良影响,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时间与先天梅毒儿发生的关系,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改善围产儿预后,近年来收治的48例妊娠梅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60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