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用植物南欧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宋智琴;穆淑珍;邓彬;张建新;郝小江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南欧大戟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南欧大戟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二萜和1个甾醇.分别鉴定为:2,5,9,14-tetraacetoxy-3-benzoyloxy-8,15-dihydroxy-7-isobutyroyloxyjatropha-6(17),11E-diene(1),3,5,7,15-pentaacetoxy-9-nicotinoyloxy-14-oxojatropha-6(17),11E-diene(2),2,5,7,8,14-hexaacetoxy-3-benzoyloxy9-nicotinoyloxy-15-hydroxy-jatropha-6(17),11E-diene(3)和β-谷甾醇(4).结论:上述4个化舍物均为首次从我国南欧大戟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大戟科中药古今炮制研究概述

    作者:马雪松;赵清

    总结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规律.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进行推敲,去伪存真,使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方法更适合现代临床用药的需要.对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阐述,提示本科植物的新炮制方法和新的使用途径,并揭示了大戟科药用植物还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

    关键词: 大戟科 中药 炮制
  • 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四氯化碳损伤模型与叶下珠保肝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

    作者:范适;左家哺;易诚;彭国平;杨华;石国荣;饶力群

    目的:采用大鼠原代肝细胞四氯化碳化学性损伤模型,结合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的体外药理模型,对传统中草药叶下珠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初步分离,追踪叶下珠保肝护肝的活性单体成分.方法:实验于2006-05/12在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开发及评价重点研究实验室完成.①制备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四氯化碳损伤的药理模型.②叶下珠提取物的制备:采用水、体积分数为0.95的乙醇对叶下珠活性成分进行回流提取.③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应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分步洗脱法,即体积分数为0.1~0.9的乙醇洗脱.④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通过保护率及增生指数,观察回流提取物、各萃取物及AB-8大孔树脂各洗脱部位对大鼠四氯化碳损伤原代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①正丁醇萃取物对大鼠四氯化碳损伤原代肝细胞的保护率及其增生指数高于阳性对照槲皮素及其他各萃取物(P<0.05~0.01).②正丁醇萃取物中,体积分数为0.1,0.3,0.5的乙醇洗脱部分对大鼠四氯化碳损伤原代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体积分数为0.1的乙醇洗脱部分保护作用强,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槲皮素及其他各处理组(P<0.01),体积分数为0.1乙醇洗脱部分在剂量为200 g/L时,保护率为64.43%,增生指数达到2.952.结论:叶下珠保肝护肝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萃取物中AB-8大孔吸附树脂体积分数为0.1的乙醇洗脱部分.但叶下珠中保肝的有效单体成分还没有确定,有待进一步实验证明.

  • 绿玉树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许文;李梦佳;卢芋廷;张瑞哲;徐少华;赵勇

    目的 对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L.地上部分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 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β,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3-酮(1)、16β,17-二羟基-对映-阿替森烷-3-酮(2)、1-(2,4,6-三甲氧基苯基)乙酮(3)、丁香醛(4)、丁香酸(5)、没食子酸(6)、原儿茶酸(7)、香草酸(8)、藜芦酸(9)、4-甲氧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对苯二酚-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rengyolone(12)、地芰普内酯(13)、martianian (14)、松脂醇(15)、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16).化合物类型包括二萜、黄酮、木脂素、蒽醌、酚酸等.其中,化合物11为一个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5,7 ~9,10,13 ~ 15为从绿玉树中首次分离得到.

  • 叶下珠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程艳刚;裴妙荣;孔祥鹏;李慧峰;刘艳;谭金燕

    查阅国内外有关叶下珠的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叶下珠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叶下珠主要含有黄酮类、鞣质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多种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诸多研究成果表明叶下珠的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显著,特别是近年来对其抗肿瘤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的研究显示,叶下珠具有极高的开发前景.

  • 苗药水黄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作者:姜春勇;穆淑珍;邓彬;葛永辉;张建新;郝小江

    目的 研究水黄花(Euphorbia chrysocoma Lévi.et Vant)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RP-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和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黄花地上部分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1)、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2)、大黄酚(chrysophanol,3)、大黄素甲醚(physcion,4)、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5)和七叶内酯(aesculetin,6).结论 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水黄花中分离得到.

  • 京大戟石油醚提取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姜文红;刘静;麻风华;哈莉莉;仲昭庆;张清波;戴忠;马双成

    目的:对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京大戟的石油醚提取部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Ⅰ),大戟醇(Ⅱ),甘遂甾醇(Ⅲ).结论:化合物Ⅰ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飞扬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王莉;李盈;杨梦莹;汤荣磊;臧贞;赵勇

    目的 研究飞扬草Euphorbia hirta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飞扬草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交替使用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现代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飞扬草地上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蒲公英赛酮(2)、(23E)-25-甲氧基环木菠萝烯-3-醇(3)、23-环木菠萝烯-3β,25-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5)、羊毛甾醇(6)、山柰酚-3-鼠李糖苷(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黑麦草内酯(10)、3,4-二羟基苯甲酸(11)、没食子酸(12).结论化合物3~5,10 ~ 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山乌桕茎枝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贾靓;闵知大

    目的:对广西产山乌桕茎枝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进行了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九个化合物,分别为3β-acetoxy-D-friedoolean-14-en-28-oicacid(Ⅰ),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胡萝卜苷(Ⅳ),异东莨菪素(Ⅴ),没食子酸(Ⅵ),6,7,8-三甲氧基香豆素(Ⅶ),没食子酸乙酯(Ⅷ),3,3'-二甲基鞣花酸(Ⅸ),其中,化合物Ⅴ为首次从乌桕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Ⅳ,Ⅵ-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大戟属植物芳香化合物及药理活性

    作者:王莉;倪明;尹德龙;王宇飞;臧贞;赵勇

    大戟属(Euphorbia)植物,隶属大戟科(Euphorbieceae),许多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民间用于治疗皮肤病、水肿等.近年来,已有关于大戟属植物二萜、三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综述报道,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大戟属植物中发现的161个芳香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细胞增殖等活性进行了总结,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一起小学生集体误食野果中毒的调查

    作者:杨斌

    2003年6月11日海南省儋州市发生一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根据调查证实是一些误食麻风树果实引起的中毒.现将中毒情况报告如下.

  • 白狼毒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吴起成;尤奋强;丁安伟;唐于平;段金廒

    白狼毒作为有毒中药,具有抗结核、抗癌、抗白血病、细胞毒、免疫调节等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中80多个成分的化学研究,为白狼毒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黑面神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浮光苗;余伯阳;朱丹妮

    目的:研究中草药黑面神的化学成分.方法:黑面神嫩枝和叶子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分别用氯仿、正丁醇萃取,将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进行硅胶柱层析,其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合物采用重结晶、Sephadex LH-20柱层析方法进行纯化;通过IR、UV、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解析方法以及和化合物标准品对比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黑面神氯仿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Ⅰ)、乙基-β-D-吡喃果糖苷(ethyl-β-D-fructopyranoside,Ⅱ)、阿魏酸二十四烷醇酯(tetracosylferulate,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正三十二烷醇(n-dotriacontanol,V)、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熊果苷(arbutin,Ⅶ)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Ⅷ).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浮光苗;余伯阳;朱丹妮

    目的:对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色谱和光谱方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经与标准品对照及波谱法鉴定为阿魏酸二十八酯(Octacosyl ferulate, I)、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oartanol, II)、β-谷甾醇(β-sitosterol, III)、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IV)、β-香树脂醇(β-amyrin, V)、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 VI)和蔗糖(sucrose, VII).结论:I、IV、V、VI和V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泽漆治疗乳糜尿有良效

    作者:吕丽青

    泽漆一药出自《本经》,又名猫儿眼睛草,为大戟科植物全草。性味辛苦凉,有毒。具有行水、消痰、杀虫、解毒之功。笔者近来,运用本品为主治疗丝虫病性乳糜尿,疗效较佳,现举例如下。例1:王某,男,31岁。1998年3月13日就诊。自述小便混浊如米泔水2年余,反复发作,曾连续3次查微丝蚴均为阳性。尿检:乳糜试验阳性。诊为丝虫性乳糜尿。经用西药海群生、中药萆E53C分清饮、补中益气汤等治疗,效果不佳。诊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不能泌别清浊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杀虫解毒。方用单味泽漆30g,水煎约30分钟,分3次服,连用10天,小便转清,自觉症状消失,乳糜尿试验阴性,微丝蚴检查转阴,追访2年,曾多次小便检查均正常而告愈。

  • 蓖麻子集体中毒22例抢救体会

    作者:林荣照

    蓖麻为有毒的大戟科植物,乡间田野多见.2012年11月,我院儿科短时间内接诊22名呕吐、腹痛的小学生,经详细询问病史,得知为集体食用蓖麻子所致,紧急报告院领导组织抢救.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蓖麻子中毒特点的认识,并为救治类似中毒事件提供一些参考.

  • 大戟科大戟属有毒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邱韵萦

    本文对大戟科大戟属有毒中药京大戟、甘遂、狼毒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发现同科同属的中药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为药物的临床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5种大戟科毒性中药的炮制减毒机理研究概况

    作者:张超

    对中药大戟科狼毒、甘遂、京大戟、巴豆、千金子5味毒性中药的炮制减毒原理研究情况作一概述,结果发现大戟科有毒中药炮制机理及其科学内涵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是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应在其药理、毒理研究及相应的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全面研究,揭示炮制解毒、减毒机理.

  • 红背桂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兵祥;王小玲

    目的:研究红背桂花枝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药材经95%的乙醇提取,提取物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后以硅胶、凝胶和 MCI 等柱色谱法及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baccatin、熊果酸、agallochin J、agallochin K、山奈酚、木犀草素、excolabdone A、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结论前6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 狼毒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永学;张积霞;陈正跃

    目的 研究狼毒大戟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狼毒大戟根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2)、2,4-二羟基-3-醛基-6-甲氧基苯乙酮(3)、富马酸(4)、β-谷甾醇(5).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105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