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病毒肝炎疫苗致小儿肝脾肿大1例报告

    作者:李润清

  • 贵州省长顺县白云山镇自然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美;官志忠;何燕;张婷;李毅;齐晓岚;赵艳;吴昌学;王婵娟;王晓亮;任锡麟;单可人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范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WHO统计,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HBV,其中有3.5亿多HBV携带者[1].

  • 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

    作者:郭永泽;李淑霞;葛素兰;王建华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母婴传播已成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1].尽管婴儿出生时接受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仍可导致免疫失败[2].

  • 2011年我院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状况分析

    作者:黎秋波;秦小莲;赵璐;卢昱菁

    目的 探讨该院活产新生儿出生24h内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状况.方法 统计分析2011年该院出生活产新生儿5671例出生24h内乙肝疫苗接种状况.结果 5671例活产新生儿中,乙肝疫苗接种5135例,接种率为90.55%,未接种536例,未接种率为9.45%.未接种原因依次为:早产217例(40.49%),吸入性肺炎130例(24.25%),新生儿窒息56例(10.45%),羊水Ⅲ度浑浊或胎粪样52例(9.70%),其他81例(15.11%).结论 早产是造成新生儿出生24h内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提高新生儿出生24h内乙肝疫苗接种率.

  • 某部队预防乙型肝炎综合措施及效果

    作者:高东旗;刘士敏;赵景平;杜玉萍;卞永桥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约有60%的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有10%以上的人群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也就是说我国约有HBsAg阳性携带者1.5亿,每年有200多万例的急性肝炎发生,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约35万,每年用于乙肝治疗的费用高达300~500亿元[1,2].

  • 注射卡介苗及乙肝疫苗致过敏性紫癜

    作者:赵娟;谭启明

    [病例]女,39 d.主因发现皮肤紫癜12 h入院.患儿出生顺利,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12 h前在外院注射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生产厂家及剂量不详)后哭闹不安,1 h后家长发现患儿腹部紫癜.

  • 注射乙肝疫苗致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冯志毅

    [病例] 男,26岁.7年前为预防乙肝行左三角肌下缘接种乙肝疫苗,次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发热、胀痛,1个月后发现注射部位皮下小结节,约蚕豆大小,未重视,继续按疗程接种,皮下结节渐增大,近2个月内生长速度骤增,未行特殊治疗.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关系分析

    作者:罗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某接种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200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作为A组,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 B 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分别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 DNA)。结果: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179例抗一HBs阳性儿童中抗-HBs P/N值>10者155例(86.59%)。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 DNA。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 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 DNA阳性(27.27%)。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不代表机体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性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100例分析

    作者:顾海红

    目的探讨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0例HBsAg(+)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50例,自孕妇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照组50例,不用HBVac和HBIG。母婴血清HBsAg、HBeAg和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NA用有套式PCR检测。结果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于孕期通过HBIG和HBVac免疫,可有效预防HBV母婴传播,在免疫规划中有一定有价值。

  • 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李志群;梁建华;王大虎;傅传喜;冯小娥;陈健

    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究竟哪种组合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提高广州地区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方法.方法:2003-2004年,应用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及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使用不同剂量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1489人,其中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816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673人.结果:使用各厂家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首针免疫后7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92.40%,GMT为175.39,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91.67%,GMT为174.02;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首针免疫后12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81.7%,GMT为77.02;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83.52%,GMT为76.40.有效抗体阳转率在两种疫苗中均相似.5μg、10μg、20μg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存在明显区别,结果显示免疫效果与疫苗剂量间呈正相关.结论使用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保护率达到国外同类疫苗水平,从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考虑,建议北京酵母疫苗首针免疫好使用10μg,其后两针可选择5μg或10μg;CHO疫苗首针免疫好使用20μg,其后两针可选择10μg.

  • 乙肝疫苗单用或与HBIG联用阻断配偶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马书军;张英奎;赵庆伟;沙翠

    目的探讨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配偶间传播的免疫方案.方法随机抽取全省13个市县在婚前医学检查中筛查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的255例携带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其肝功能正常且乙肝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联合免疫组、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和对照组,对各组采取不同的免疫方案,12个月后分别检测研究对象的肝功能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个月后,联合免疫组和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联合免疫组与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b阳性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HBsAb阳性率及HBsAg阳性率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除联合免疫组外,单纯乙肝疫苗免疫组和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城乡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农村被检者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结论全程单纯接种乙肝疫苗或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注射能使大多数人产生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可有效阻断HBV在配偶间的传播.HBIG在保护那些在完成免疫全程前已结婚或婚前短时间同居的配偶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无应答者进行再免疫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红娜;曹明;赵振峰;杨鸿儒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免疫无应答者获得免疫保护的方法.方法 从接种过全程乙肝疫苗的成人中,筛选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对照组单独应用乙肝疫苗10 μg肌肉注射;观察组1加量应用乙肝疫苗20 μg肌肉注射;观察组2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和乙肝疫苗.疗程结束30 d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10%、50%和90%.观察组2抗-HBs阳转率与对照组、观察组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无应答者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和乙肝疫苗可诱导或激发机体抗-HBs阳转,疗效满意.

  • 泗阳县1994~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夏新芹;施秀芸

    多年来,泗阳县采取预防接种肝炎疫苗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流行,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及其型别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及时改进和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我们对泗阳县前10年发生的病毒性肝炎进行了分析.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谢新宝;朱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相关性疾病仍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孕妇体内HBV高复制状态是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HBV自然突变或在拉米夫定以及主、被动免疫选择压力下发生突变可能是母婴传播、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型肝炎疫苗主、被动联合免疫,含有HBV前S2的新型乙型肝炎疫苗应用以及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母乳喂养未必会增加HBV母婴传播的危险.

  • 孕妇产前进行免疫阻断与新生儿乙型肝炎基因疫苗免疫效果关系的研究

    作者:马宁生;朱敏;应红华;林益平

    目的探讨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5例HBV标志物阳性孕妇于产前28周、32周和36周分别给予HBIG 200IU免疫阻断作为阻断组;31例HBV标志物阳性孕妇未给予HBIG免疫阻断作为未阻断组;同期选择HBV标志物阴性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新生儿分别给予乙肝基因疫苗的免疫接种,并分别于1个月、2个月、7个月和12个月龄采集外周血检测HBV标志物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阻断组、未阻断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3%(48/55)、77.4%(24/31)和97.6%(41/42);未阻断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大三阳"孕妇的阻断效果好,新生儿抗HBs阳转率从33.3%上升到71.4%.结论对HBV感染孕妇采用HBIG免疫阻断,可以降低宫内感染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分娩时孕妇HBV感染状态对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小儿肝硬化

    作者:王中林;朱启镕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源于希腊语Kirros,初指黄色或橙色,后演变为黄色或硬变的肝脏,并逐渐演变为cirrhosis.它现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组织炎症、坏死后发生的肝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在我国,成人肝硬化发病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1%左右,在儿童,一般认为发病较少,尤其是在广泛接种肝炎疫苗之后.但根据近年来报道,并不少见,且因其危害大,预后差,故对其发病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文思敏;王崇;潘雨辰;赵丹;王川;孔菲;牛俊奇;姜晶

    目的 探索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HepB)后发生免疫低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了2012年7月-2015年7月参加HBV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的1152例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剔除了96例后,共1056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包含HBsAg阳性/HBeAg阴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714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342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和HBsAg阳性/HBe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采用不同剂量的免疫接种方案,分别在其出生后2 h内注射10μg或20μg重组酵母HepB,并联合100 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1月龄及6月龄时再分别注射一剂10μg或20μg的HepB.采集末次免疫后1个月的静脉血检测HBsAg及抗-HBs水平.抗-HBs水平<100 mIU/ml为低应答者,抗-HBs水平≥100 mIU/ml为高应答者.对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来分析新生儿HepB免疫低应答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的抗-HBs水平.结果 10μg方案组的免疫低应答率高于20μg方案组(5.7%vs2.0%,χ2=7.278,P=0.007);10μg方案组母体HBVDNA载量及母亲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均低于20μg方案组[(2.90±1.50)log10 IU/ml vs(7.73±1.07)log10 IU/ml,t=-50.297,P<0.001;0.7%vs 7.0%,χ2=34.552,P<0.001];10μg方案组新生儿的早产率高于20μg方案组(3.2%vs 1.2%,χ2=3.907,P=0.048).10μg方案组新生儿人工喂养的比例低于20μg方案组(37.8%vs 66.4%,χ2=75.703,P<0.001).在10μg方案组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比值比=3.31,95%可信区间:1.05~10.40)和人工喂养(比值比=2.67,95%可信区间:1.38~5.07)是新生儿HepB免疫低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抗-HBs水平较低(P=0.004);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相比,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抗-HBs水平较低(P=0.001).在20μg方案组中,母体因素及新生儿的各项资料与HepB的免疫应答水平没有关系(P值均>0.05).结论 早产及人工喂养是新生儿HepB免疫低应答的危险因素,识别具有免疫低应答风险的新生儿可以为制订个体化HepB接种方案提供依据.

  • 启东地区2006-2014年高考生血清HBsAg携带状况分析

    作者:倪正平;陈陶阳;沈蓉;陆玲玲;薛学峰;黄飞;施平凡

    目的 了解启东青年一代血清HBsAg携带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启东市内三所中学2006-2014年连续9届高三学生(高考组),共15 534人,其中有部分学生在出生时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选择来自2007-2013年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成人组),共1208人,被确认未在出生时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两组对象以ELISA法进行血清HBsAg检测,观察其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高考组的HBsAg携带率分别为4.2% (75/1794)、4.3%(77/1797) 、4.4%(82/1858)、4.3%(82/1903)、3.4%(56/1627)、2.6%(46/1768) 、1.6%(29/1778)、1.6%(27/1642)和1.8%(24/1367),平均3.2%(498/15534),显著低于成人组的平均7.1%(86/1208)(x2=59.986,P<0.001).高考组男性HBsAg携带率(3.7%,266/7236)高于女性(2.8%,229/8298) (x2=10.521,P=0.001);成人组男性HBsAg携带率(8.8%,66/750)也显著高于女性(4.4%,20/458) (x2=8.452,P=0.004).成人组男性的HBsAg携带率是高考组男性的2.4倍;成人组女性的HBsAg携带率是高考组女性的1.6倍.结论 2006-2014年高考生的HBsAg携带率持续下降,至2014年已超前达到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将<5岁人群HBsAg携带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作者:陆全银

    HB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泛,其中我国HBV感染者高达9300万,约占总人口的7.18%[1].据文献报道,约30%~50% 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所导致[2-3].因此,切断HBV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是当前疾控工作者重要且急迫的任务.根据濮阳市相关文件要求,自2012年开始,台前县HB-sAg阳性孕产妇所产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h内免费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 100 IU,同时联合使用乙型肝炎疫苗以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

  • 预防HBV母婴传播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中华肝脏病杂志社;临床肝胆病杂志社;《肝脏》杂志社

    母婴传播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高地方性流行地区.婴儿出生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并随后完成全程接种,可预防约95% HBsAg阳性母亲将HBV传播给其婴儿,但仍可有5%~10%高水平病毒血症母亲的婴儿为免疫预防失败.现已证明,在孕晚期给予高病毒载量孕妇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本文讨论了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标准,包括孕妇HBV DNA的阈值、开始治疗时间、停药时间、用药种类,以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途径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40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