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万继峰;陆尤;郝丽梅;任歆;徐云燕;常素杰;周卫东

    目的 探讨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客观判断疗效的方法.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糖及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潜伏期均缩短,波幅均增高,传导速度均增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神经的潜伏期缩短更明显,波幅增加更增高,传导速度更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神经传导速度(NCV)明显改善.

  • 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丰化微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分析10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结果:8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9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2例腓总神经、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2例正中神经MCV未引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5例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未引出,2例正中神经SCV未引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研究

    作者:谢瑛

    目的: 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30例正常成人进行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单位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神经速度异常者126例(检出率63.0%),2型糖尿病组的MCV,SCV,CAMP,SNAP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SCV的异常率(56.3%)高于MCV(50.6%),下肢NCV的异常率(56.9%)高于上肢异常率(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 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姚朝亚;丁新生;沈鸣九;李晓波;王杏英

    目的:考察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60例DPN患者分hNGF治疗组30例,给予hNGF 4mL·d-1(1 000U)肌内注射,对照组30例给予安慰剂4mL肌内注射,2组疗程均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为神经体征(密西根糖尿病神经评分,MDNS),辅助观察指标为神经症状(自觉感觉异常)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84d后2组中度和重度患者的MDNS评分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4d和168d,治疗组NCV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00% vs 72.67%,P<0.01;39.23% vs 62.86%,P<0.01).治疗组疗效确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NGF治疗DPN安全有效,其疗效和NCV的改善与hNGF治疗开始时间、疗程长短、DPN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 51例低浓度二硫化碳中毒神经传导速度与皮肤交感反射监测分析

    作者:李晶玉;杨颖;王红艳;李威

    目的 探讨低浓度CS2中毒对51例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与皮肤交感反射的影响.方法 选51例长期低浓度CS2接触者,并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CS2中毒且无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糖尿病,无其他中毒史者,采用丹迪Keyp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NOV与SSR检测.结果 NCV检测结果:运动神经潜伏期(DML)的阳性率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OV)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25).DML检测:CS2的接触史小于等于10年与大于10年者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NOV检测:CS2的接触史小于等于10年与大于10年者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BSR检测结果CS2的接触史小于等于10年DML的检测阳性率与8SR的检测阳性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5).CS2的接触史小于等于10年SNCV的检测结果与SSR的检测结果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低浓度的CS2中毒者的周围神经损害,运动神经远端的DML的损要比SNOV损害的范围广,即运动神经要比感觉神经更易受损.并且随着接触史的延长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损害均加重.而接触史小于等于10年者中自主神经的损害要重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损害.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相关电生理检查分析

    作者:许晓微;李玉红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肌电图检测CAPN患者18例和对照者26例.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的NCV和BAEP测定.结果:CAPN组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波间潜伏期均延长,其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CAPN组的NCV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NCV及BAEP检测可作为CAPN的检测手段之一.

  •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作者:王玉;孙晓进

    目的:研究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10例正常成人进行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F波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速度异常者126例(检出率63.0%),2型糖尿病组的MCV,SCV,cAMP,SNAJP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均<0.05),SCv的异常率(56.3%)高于McV(50.6%),下肢NCV的异常率(56.9%)高于上肢异常率(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F波的异常率高于NCV的异常率.结论: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和F波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及电生理观察

    作者:杨晏清;邹春颖;杨晓玉

    目的:观察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临床评价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末端潜伏期测定.结果:hNGF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病人的肢体麻木、疼痛及发凉等临床症状;正中、尺、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也有明显的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是安全有效的.

  • 振动感觉阈值(VPT)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沈娟;曾辉;李连喜;包玉倩;刘芳

    目的 探讨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为主联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足外观、温度觉、痛觉及触觉5种简易检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DNS,同时行足外观检查、VPT、温度觉、痛觉、半定量音叉、10g尼龙丝检查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ng velocity,NCV)测定.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3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87),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和代谢指标.计算5种联合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以及Kappa值(κ值),与NCV检查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VPT值有显著差异,DPN组明显高于无DPN组(P<0.05).VPT与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ng velocity,MCV)、尺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感觉性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ng velocity,SCV)、胫神经MCV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5种联合检查方法与NCV检查的秩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PT联合DNS检查与NCV的相关性好(r=0.799).VPT联合DNS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4.4%、100%、89.9%,与NCV检查高度一致(κ值为0.780).结论 VPT联合DNS是准确筛查和诊断DPN的适用方法.

  • 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钱冬梅;李彦玲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单用 a-硫辛酸注射液0.3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 一日1次静滴;治疗组44例,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2周为1疗程,2周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2%),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 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与神经电生理关系研究

    作者:邵思思;项协隆;陈春;任丽雯;黄建平;董飞侠;黄蔚霞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初步探讨各证型与神经电生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将纳入的80例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型、湿浊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各20例.所有患者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结果:4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病程长,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低于脾肾气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高于湿浊组、血瘀组、脾肾阳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低于血瘀组、湿浊组、脾肾气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CMAP波幅减小程度大,脾肾气虚组减少程度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低于睥肾气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湿浊组腓神经CMAP波幅高于血瘀组(P<0.05).脾肾气虚组SNAP波幅减少程度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SN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存在统计学差异,神经电生理是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该疾病中医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 皮肤交感反应在小纤维神经病测定中的应用

    作者:陈香葵;尚媛媛;肖艳

    目的:观察和分析皮肤交感反应(SSR)在小纤维神经病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接受神经传导速度(NCV )检测正常的患者30例(观察组),均存在小纤维损害症状,并选择同时期45例健康人员(对照组)进行比较,刺激强度为35mA,脉宽为0.2ms,刺激右侧正中神经,并详细记录波形变化、潜伏期、波幅等情况,对其SSR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SSR引出率为97%;足部潜伏期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受检者手部SSR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CV正常患者的足部SSR存在长度依赖性损害表现,可能会患有交感节后C类小纤维损害,SSR为临床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

  • 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作者:曾文双;童晓欣;苏曼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早期诊断及疾病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5例SCD患者,分别进行脊髓MRI、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正中神经S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比较上述检查阳性率的差异,探讨不同检查的诊断敏感性及其对应神经结构受累的时序差别.结果:本组30例SCD患者接受脊髓MRI检查,其中有12例(40%)发现异常,35例接受胫后神经SEP、正中神经SEP、VEP、NCV检查,分别有32例(91%)、23例(66%)、7例(20%)和15例(43%)发现异常.PT-SEP与脊髓MRI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T-SEP、MN-SEP、VEP、NCV的阳性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神经电生理检查在SCD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SC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②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反映SCD神经结构受累的范围及时序,对SCD的疾病预后判定有一定帮助.

  • 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 NCV 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靳宏举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 )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NCV变化。结果: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5%(χ2=3.960,P<0.05);临床症状:观察组下肢与足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3.245~5.638, P<0.05);NCV :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SCV均明显快于对照组(t=4.126~7.325, P<0.05)。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MCV和SCV的恢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观察

    作者:尹凤琼;唐一平;朱榆红;熊静;韩剑虹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经(四肢及面部),168条感觉神经,84次F波,141块肌肉(四肢及面部)的EMG,1个月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入院时和1个月后EMG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测上、下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者占所检运动神经的71%,M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59%,运动神经波幅降低者占37%,S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所检感觉神经的54%,F波异常者占90%,EMG为神经原性损害者占所检肌肉的35%.第二次复查神经电生理完全恢复正常者占7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在病程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就可以有阳性发现,但后期其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特别是合并有轴索损伤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MEP、NCV、FW在突眼性甲状腺肿中的应用

    作者:黄沚荷;罗映晖;林少达;郭美云

    目的:了解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感觉传入神经以及运动传出通路(包括运动中枢、脊髓、神经根和远、近端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方法:对44例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表面电极法常规顺向检测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共88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末端潜伏期(DL)及波幅,F波(FW)潜伏期及出现率.并在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从中枢至外周传出通路不同部位予以磁刺激,分别在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分别测定各段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88条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中有16条(18%)SCV减慢或波幅降低,12条(14%)ML延长或波幅降低.4条FW潜伏期延长,4条FW出现率降低.88条尺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中有34条(39%)波幅降低,各节段潜伏期和CMCT均未见异常.结论:NCV、FW、MEP联合检测对判断突眼性甲状腺肿是否合并神经病变具有较重要作用.

  • 腰椎间盘突出症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的肌电图评价

    作者:谢来芬;李华;张明广;黄富强;李振梅;马俊;胡边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对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0例PLI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臭氧组:12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并用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远端潜伏期(DL)变化来客观地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臭氧组120例中,优76例(63.3%),良27例(22.5%),中13例(10.8%),差4例(3.3%),总有效116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80例中,优35例(43.8%),良23例(28.8%),中9例(11.3%),差13例(16.3%),总有效67例,有效率为83.5%.两组患者治疗前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DL延长.经治疗后,两组NCV均增快,DL缩短,但臭氧组变化更显著,且接近于正常值.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120例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NCV以及DL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可使PLID患者NCV增快,DL明显缩短,从而客观地说明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改善.

  • 肘管传导速度测定对早期肘管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刘桂成;张晏光;何颖

    目的:探讨肘管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对早期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 的诊断价值.方法: ①对42例早期CuTS患者的肘部上、下各5 cm(共10 cm)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进行测定,计算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的检测结果比较,确认肘管内嵌压部位;②对尺神经进行顺向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③对前臂肌与手内肌进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帮助判定尺神经损害.结果: CuTS患者肘管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及NCV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采用微移法逐点测定,均能找到具体嵌压部位;尺神经SCV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前臂肌与手内肌,提示尺神经受损而不累及其他神经.结论: 肘管NCV测定对早期CuTS患者的诊断快捷、简便,可提供客观依据,为CuTS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定量感觉检查

    作者:宋玉强;邹宏丽;阎文静;李培媛;李成乾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查(QST)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ST仪检测118名正常人与136例DPN病人的冷觉(CS)、热觉(WS)和振动觉(VS)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DPN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指和足背QST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CS、WS、VS阈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和单纯DM组之间比较手指和足背不同部位的CS、WS、VS阈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DPN组CS、WS、VS的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异常率(P<0.05),CS、WS的异常率高于VS的异常率(P<0.05);DPN组患者的MCV、SCV、CS、WS和VS异常率均高于单纯DM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程>5年组的MCV、SCV、CS、WS和VS的异常率均高于病程≤5年组的异常率,其间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HbAlC正常组和HbAlC异常组MCV、SCV、CS、WS和VS异常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ST能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是常规NCV检查的必要补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