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CE和CYP11B2基因多态性联合分析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的相关研究

    作者:骆杰伟;陈慧;李德育;林慧中;陈燕;吴小盈;庄文锦;邓玉莲;伍严安;阮诗玮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EH-PA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EH-PAS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年龄±3岁、居住地)的无中风先兆的高血压组(EH-non-PAS组)、对照组(Control)各116例的CYP11B2-344T/C基因型,用PCR法检测ACE(I/D)基因型.结果:X2分割后EH-PAS组ACE-DD型频率(25.00%)显著高于EH-non-PAS组(13.79%)和Control组(12.93%)(X2=7.341,P=0.007),基因联合分析DD+TC/CC型频率分布(13.79%)高于EH-non-PAS组(3.45%)和Control组(3.45%)(X2=12.88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混杂因素后,以EH-non-PAS组为参照系,DD型患EH-PAS的OR值为2.303(95%CI,1.130~4.694,P=0.022),以Ⅱ/ID+TT型为参比基线,DD+TC/CC型OR值为4.519(95%CI,1.368~14.928,P=0.013),OR值大.结论:携带ACE-DD型与ACE-DD+CYP-TC/CC基因型与EH-PAS有关联,两种基因在EH-PAS发病中有协同作用.

  • 对于"眩运者,中风之渐也"的理论研究

    作者:李桂文;陈少玫

    众所周知,眩晕症是中风病常见的先兆症状之一,由于中风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因此,重视眩晕症候在早期防范中风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朱丹溪提出的"眩运者,中风之渐也"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分析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阐述其深刻含蕴,为中风先兆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为临床防治中风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朱丹溪
  • 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的Meta分析

    作者:徐谦;陈新林;沈耿;莫传伟;李先涛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20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高质量的研究论著、提取有效数据,终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4.44,95%CI(2.52,7.83)];补阳还五汤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比黏度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个试验的高切全血黏度-0.69,95% CI(-0.79,-0.58),低切全血黏度-1.17,95% CI(-1.37,-0.96),血浆比黏度-0.18,95% CI(-0.23,-0.14)].结论:Meta分析初步证实补阳还五汤能有效干预中风先兆证.

  • 醛固酮合成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中风先兆证的关系

    作者:骆杰伟;陈慧;林慧中;陈燕;李德育;吴小盈;庄文锦;邓玉莲;伍严安;阮诗玮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EH)中风先兆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16例 EH 中风先兆证患者和与之1:1相匹配(按性别、年龄4±3岁、居住地)的正常对照组CYP11B2-344T/C基因型,同时用PCR法检测ACE(I/D)基因型.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EH中风先兆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11B2-TT基因型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筛选出荤食、急躁易怒及 ACE-DD 基因型为主要危险因素,而 ACE-DD 型 OR 为2.834(95%CI,1.232-6.51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 EH 中风先兆证显著关联,此关系在调整了中医传统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并提示在发病的过程中是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中风先兆证的早期认识与防治

    作者:焦玉梅;杨金生

    1 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关于中风先兆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素问.调经论>有"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1]的记载,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这是对现代中风先兆证临床表现的早期认识,也是中风病内风致病从气血的早论述.宋.方勺的<泊它编>:"风淫未疾,谓四肢……悉归手足故也,而病情有轻重,故病轻者俗称小中",这远比西方医学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先兆要早得多[2].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防治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临床观察

    作者:宋云娟;张玉红;贾云;段莹

    中风是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本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未发病之前又多有先兆,因此,预防中风病,应及早认识、预防和诊治中风先兆证,从而减少、控制中风病的发生.

  • 中医在中风康复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徐伟珺

    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以及新药开发研制、预防康复护理诸方面,对中风病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述评.近十年来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中风病证名称统一及病位、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中风病症、舌、脉等症状学观察及辨治规律的探讨,并相应制订出全国统一的诊疗标准;在治疗方法上,人们开始重视综合动用中医药各种治疗措施;在预防工作中,致力于中风先兆证流行病学调查;在康复方面,中风疾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中风病实验研究逐步深入,且增加了投入.

  • 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及其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作者:侯键;李明富;余朝骏

    目的:通过对5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头颅CT影像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检查研究,探索中风先兆证的CT影像规律性及相关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3例中医诊断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双盲法CT影像研究,观察其病变性质、部位、大小范围、脑实质弥漫性病变与陈旧病变等情况,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的观测.结果: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血液流变学也有相应的变化,但具体各证候之间缺乏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颅CT扫描可以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提供一定的辨证、辨期客观依据.

  • 中风先兆证病因病机及防治的初步探讨

    作者:邹忆怀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一些病人可发展为中风病,但大部分病人经治疗、调养,可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

  • 中蒙医药治疗中风先兆证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和楚鲁

    对中蒙医药对大白兔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同时与中药补阳还五汤、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盐水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药加减补阳还五汤和蒙药能有效保护大白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也改变血液流变性,能为中蒙医药治疗中风先兆证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 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先涛;尹立群;于春泉;王泓午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结论]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香丹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冯丽伟;计高荣;陈宝生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随机分验证组52例(静滴香丹注射液)和对照组51例(静滴红花注射液).观察药物对患者临床积分疗效及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小板膜表面黏附因子(CD62P)等参数的干预效果.结果:验证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为60.80%(P<0.05).给药后验证组ET-1、NO、CD62P分别为(81.28±19.56) ng/L、(89.41±12.35) mmol/L和(1.32±0.04)%,均较给药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 ),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香丹注射液不仅能明显改善中风先兆证症状,且可显著改变患者血管内皮、血小板活化功能.

  • 明清以前中风先兆证认识与防治

    作者:焦玉梅;杨金生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病发病前的一系列症候群,历代医家均有研究.本文通过整理明清以前部分文献,试对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进行归纳探讨.1 中风先兆证的相关概念关于中风先兆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素问·调经论》有“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日微风”[1]的记载,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这是对现代中风先兆证临床表现的早期认识,也是中风病内风致病从气血的早论述.宋·方勺的《泊它编》:“风淫未疾,谓四肢,……悉归手足故也,而病情有轻重,故病轻者俗称小中”,这远比西方医学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先兆要早的多[2].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记载“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3],首先明确提出了中风先兆的概念,中风先兆之名由此确立.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防治
  • 蒙医药对防治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和实验研究

    作者:图门巴雅尔;韩雪梅;麻春杰;王滨

    目的:初步探讨蒙医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和蒙药防治的效果.方法:文献研究角度对中风先兆证提出初步认识.实验采用家兔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盐水)组、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交替使用)组,按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的药效学试验指标进行脑含水量及脑指数测定、脑组织形态的影响、对血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蒙药组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灌注引起的脑水肿及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对血流变性的影响比较明显,能抑制血流变学多项指标异常.结论:中风先兆证属蒙医萨病(中风病)范畴,实属中风之轻症,它与中风有相同的病因、病理基础,是中风的基础和前提.额尔敦-乌日勒、嗄日迪-13具有防治中风和中风先兆证作用.

  • 中风先兆证相关证型血液流变学测定与其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

    作者:刁丽梅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在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发病进程中的检测及与其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关系.方法:观察16例痰瘀阻络型和1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风先兆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中风先兆证的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观察等方面指导意义不大.

  • 中风先兆证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泽颖;吴坤;王法德

    中风先兆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以眩晕、肢麻、瘫软、语涩、昏厥为主要临床表现.若能在中风先兆阶段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中风先兆证相关名称及防治的文献探源

    作者:李红香

    <黄帝内经>中已有中风先兆症状的描述,称为"微风",其后历代经典均有中风先兆相关名称记载,中络、小中、中风先兆、小中风等.关于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文献中论述颇多,历代医家均有心得.<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针刺疗法,孙思邈利用针、灸、药相结合的方法,金医家张子和提出吐法预防中风.清·叶天士详细论述中风先兆症状以及治则治法,至此中风先兆防治理论基本完善,为后世诸多医家所认同.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亚利;何佳澄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因出现中风先兆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共70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的过程中,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

  • 中风先兆证ET-1水平150例分析

    作者:徐蕾;张钟爱;奚智蕾;于庆滨

    2000年6月~2003年7月,笔者对150例中风先兆证患者作了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测定,发现中风先兆证的ET-1水平升高,现报告如下.

  • 中风先兆证初探

    作者:孙建;曹奕

    该文从古代文献整理和现代研究进展两方面,对中风先兆证的病名、症状、病机、治疗及与中风病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对中风先兆证的初步探讨,提示其对中风预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预防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