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歇性跛行的鉴别诊断

    作者:郭世杰;王少波

    间歇性跛行是脊柱外科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分为神经源性及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两大类.其症状有许多类似之处,但病因却完全不同,尤其是神经源性中的马尾性与脊髓性间歇性跛行在临床上极易导致误诊,使治疗走入歧途.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病理基础及详细的临床检查,结合一定的辅助检查,并结合了数年来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可以有效地做出鉴别诊断,使治疗得以及时、正确.

  • 芪术糖脉康颗粒加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王思明;姜群群;马彦;袁晶晶;张玉好

    目的:观察芪术糖脉康颗粒合并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间歇性跛行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纳入的8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用芪术糖脉康合并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组40例用西洛他唑治疗。结果:治疗组不仅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益气解毒活血通络为治则组成的芪术糖脉康颗粒合并西洛他唑,临床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间歇性跛行。

  • 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理学诊断的探讨

    作者:郑联合;马保安;范清宇;沈万安;王育才;汤国良;尚保生

    目的:探讨老年性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学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从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SLRT)阳性、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IC)阳性及直腿抬高试验和间歇性跛行同时阳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14.06%,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67.19%;单纯间歇性跛行阳性率32.82%,总阳性率85.9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同时阳性率53.12%,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总阳性率100%.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存在,因此间歇性跛行和直腿抬高试验是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诊断方法.

  • 腰椎管狭窄症下肢微循环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秦德安;张佐伦;李晓芳;刘峰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下肢微循环在不同情况下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50例患者,用WX-6型微循环诊断仪,在术前、术后7~10 d和3~6个月检测足(足母)趾循环,结果与30例健康者比较,做均数q检验;病例组术前按跛行距离分0~100 m和300~400 m 2组,比较2组微循环指标,做均数t检验.[结果]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10 d和3~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血液流态改变灵敏.[结论]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致下肢微循环障碍是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原因之一,术后下肢微循环及症状改善明显,微循环检测可作为腰椎管狭窄症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价的客观手段.

  • 盐酸丁咯地尔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袁洪雨;董旭

    当今全球有成千上万的人受着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的困扰,由于该病症状不明显,治疗容易被忽视,往往后导致间歇性跛行.丁咯地尔作为周围血管扩张药,是治疗间歇性跛行的有效药物.近有研究发现丁咯地尔对糖尿病的并发症亦有积极治疗作用.本文主要报道了丁咯地尔的临床用途和其他新的适应症.

  • 周围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

    作者:张玉传;李宗清;王东

    周围动脉疾病(PAD)是指心、脑动脉以外的主动脉和其分支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PAD与冠心病同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可表现为四肢(上、下肢)、腹腔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缺血性改变.其病理机制一致,危险因素也相似,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龄及家族史等.下肢动脉疾病是目前在治疗上成熟的PAD,但临床上往往治疗了冠心病,而忽略了下肢动脉疾病的情况.有证据显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肌梗死危险增加20%~60%,冠心病事件导致死亡危险增加2~6倍[1].

  • 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机制

    作者:王福德;郭秀红;陆建中

    临床上间歇性跛行症状十分常见,病人主要分布在骨科、神经科、血管外科及内科等领域,主要有三大类,即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和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其发生机制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较复杂,有时容易误诊误治.为了便于对此类疾病的掌握,及时正确地进行病因诊断和恰当有效的治疗,现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等综述如下.

  • 腰椎管狭窄症致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世民;刘亚;刘儒森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两组均予1%水合氯醛 (0.35 ml/kg) 腹腔注射麻醉,沿后正中切口切开显露L3~L6椎体,其后对照组缝合切口;观察组则将两个硅胶条分别置入L3 和L5椎体对应的硬膜外腔后缝合切口制作腰椎管狭窄症(LSCS)模型.14 d后,用微创阻血夹阻断下腔静脉血流60 s后松开,记录钳夹前后及钳夹过程中腓总神经的放电活动.结果 钳夹下腔静脉前观察组腓总神经基础放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钳夹后对照组腓总神经电活动无明显变化,观察组8例出现异常放电.推测静脉淤血可能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发生的主要原因.

  • 间歇性跛行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高徽;胡伟

    间歇性跛行不但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症状,也是全身动脉硬化的提示信号,而且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增加有关[1-2].目前,对于间歇性跛行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临床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等方面研究不多.

  • 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行走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王洁;崔焱;莫永珍;卞茸文;陈玲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间歇性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行走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以中文版行走受损问卷(WIQ)、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39例2型糖尿病无间歇性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其6分钟行走距离.结果 糖尿病患者6分钟行走距离低于同龄老年人(P<0.01),其SF-36评分低于常模(P<0.05,P<0.01);WIQ评分、6分钟行走距离与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无间歇性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行走能力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尚需重视2型糖尿病无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者的行走能力,并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 辛伐他汀治疗对间歇性跛行患者踝臂指数和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作者:刘凡;何文锦;李术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40 mg/d短期(24周)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引起的间歇性跛行患者踝臂指数(ABI)和6 min步行试验(6-MWT)改变情况.方法:将62例外周动脉疾病下肢跛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和辛伐他汀组(31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ABI和6-MWT.结果:辛伐他汀组血脂、ABI和6-MW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40 mg/d对ABI低于0.9的间歇性跛行患者短期(24周)治疗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的ABI值,能增加患者6-MWT步行距离,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 穴位注射自体周血干细胞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作者:徐海萍;黄爱丽;王亚丽;张峻;程莉萍;王海林;戚新;王林;刘钊;冯蕴慧;王梅;韩义;杨晓光

    目的:研究中医经络理论与自体周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并发现闭塞血管的部位及程度,测量大血流速度,所有病例移植前均接受过药物治疗:盐酸丁咯地尔,西洛他唑,前列地尔,阿斯匹林,肝素等2个疗程以上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干细胞采集量68~82 ml,MNC(0.98~5.60)×108/kg;CD34+细胞(1.2~4.8)×106/kg,沿中医经络: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走行进行下肢肌肉内穴位注射术.结果:治疗后患者间歇性跛行,无痛行走距离,皮肤溃疡愈合,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血流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恶性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医穴位注射与自体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相结合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疗效确切,并有着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作用,且安全、可行.

  • 贝前列素钠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仑;王昭昭;黄葵;凃玲;张存秦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组,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2组踝臂指数(ABI)、6 min步行试验(6-MWT),无痛行走距离、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能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6-MWT和无痛行走距离,降低HsCRP的表达(P<0.05),但对ABI影响不大(P>0.05).而贝前列素钠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无痛行走距离,降低HsCRP的表达(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可以进一步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并降低HsCRP的表达.

  • 软脉灵治疗间歇性跛行伴眩晕23例报告

    作者:陆曦;陈金雄;李智文;赵桦

    目的:应用中成药软脉灵对23例间歇性跛行伴眩晕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经脑MRA发现的一侧椎动脉细小或缺如的间歇性跛行伴眩晕患者23例,采用软脉灵治疗,每30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d.于第5个疗程结束后(约185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3例中有20例间歇性跛行伴眩晕等症状消失,另3例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结论:椎基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不仅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而且可伴下肢沉重无力,间歇性跛行.软脉灵具有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功能,对改善椎基动脉系统的血供有较好效果.

  • 三七粉和水蛭粉3∶1配制胶囊治疗间歇性跛行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李连江;马晓玲

    目的:观察三七粉和水蛭粉3∶1配制胶囊治疗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8例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4例.对照组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患者服用三七粉和水蛭粉3∶1配制胶囊.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患者踝臂指数(ABI)值;测定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研究组治疗后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6-MWT、ABI值显著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除ABI外,研究组治疗后TC、LDL-C以及6-MWT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90.48%,对照组53.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粉和水蛭粉3∶1配制胶囊治疗间歇性跛行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丹参葛根胶囊辅助治疗外周血管病伴间歇性跛行——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

    作者:甄秉言;续平;徐嘉林;郑蔼华;官志文;冯国培;区伟俊;郑景辉;梁秉中

    目的 评估加用丹参葛根辅助治疗外周动脉性疾病伴间歇性跛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对符合入选标准的98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口服丹参葛根胶囊或安慰剂,为期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大行走距离(maximal walking distances,MWD)及无痛行走距离(pain-free walking distances,PFWD)的变化.结果 丹参葛根胶囊组治疗24周后IMT与治疗前比较降低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6);安慰剂组24周后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丹参葛根胶囊组MWD比治疗前增加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慰剂组MWD比治疗前增加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结论 丹参葛根能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增加患者MWD步行距离,改善患者日常步行能力.

  • 步行负荷试验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

    作者:钟远鸣;宁运乾;李智斐;伍亮;张家立;许建文;韦家鼎

    目的 探讨步行负荷试验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体征不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进行步行负荷试验后的腰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等定位体征检查,及其疼痛性质和部位的观察,行X线、CT、MRI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析步行负荷试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的符合率.结果 步行负荷试验阳性26例(86.7%),影像学检查腰椎管狭窄阳性间隙为30例(100%).其中有24例临床症状体征(80%)与影像学相符,有3例(10%)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不相符.影像学检查累及间隙与步行负荷试验阳性神经根行卡方检验结果示:L2-3步行负荷实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 2),L3-4、L4-5、L5/S1步行负荷试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3-4 P=0.000 1,L4-5 P=0.000 1,L5/S1 P=0.000 0).结论 对于部分体征不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步行负荷试验可以将本没有的体征诱发出来,给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信息.腰椎管狭窄症需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

  • 万爽力改善Fontain Ⅰ~Ⅱ期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

    作者:谭保平;王红

    目的:观察万爽力对有间歇性跛行的Fontain Ⅰ ~Ⅱ期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Fontain 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和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e index,ABI)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8.4%和30.3%,ABI分别为0.81±0.09和0.75±0.0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曲美他嗪治疗后,ABI由0.75±0.12提高至0.81±0.0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万爽力治疗Fontain Ⅰ~Ⅱ期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内科治疗证据

    作者:关璐;田浩明

    目的:评价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几种内科治疗手段的疗效.方法:检索MEDLINE和Cochrane Database,以内科治疗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外周血管病变的Meta分析为基础,加以综述.结果:检索到13项结果,共评估了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抗血小板药物,运动疗法,以及控制危险因素(吸烟,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对治疗伴或不伴糖尿病的外周血管病变的有效性.结论:西洛他唑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间歇性跛行, 阿司匹林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有一级预防作用, 己酮可可碱和运动治疗可增加间歇性跛行患者的行走能力,控制危险因素(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和戒烟)对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腰突症继发椎管狭窄合并右下肢动脉硬化致间歇性跛行1例

    作者:王鹏;应晓明;丁贤

    IC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IC分为: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及脊髓源性,神经源性所造成的IC常见,单致病因素致病较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导致患IC的病例,鲜有报道.本文通过介绍一例腰突症继发椎管狭窄合并右下肢动脉硬化致IC的女性老年病例的诊治过程,为临床诊断治疗间歇性跛行提出了新思考.

66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