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分析

    作者:张红;张恒端;彭志强;李剑森;肖建鹏;林立丰;温亮;赵彤言

    本文探讨了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收集整理中国各省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监测数据,应用ArcGIS 9.0软件建立地理信息库,利用SaTScan7.0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确定登革热疫情发生的时空热点区域,再对该热点区域进一步进行疫情分析.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一级时空聚类区为广东省2014年10月;存在2个二级聚类区,一个是云南省2015年10月,另一个是江西、福建省2014年9月.登革热的热点区域广东省2013-2015年的时空聚类分析显示,一级聚类区为广州市、东莞市和佛山市,聚类时段为2014年9-10月;二级聚类区为广东省东部的潮州市,聚类时间为2015年9月.我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区域(以广东省为主)、西南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主).广东省2013-2014年登革发疫情主要聚集于该省的中部地区,2015年高发聚集区东移至该省东部.

  • 基于回顾性重排扫描统计量的急性血吸虫病时空聚集性分析

    作者:张利娟;高风华;徐志敏;郑浩;朱蓉;许静;李石柱

    目的 应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2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特征,探索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在急性血吸虫病聚集性探测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09~2012年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个案资料,建立个案和空间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采用SaTScan 9.1.1和ArcGIS 9.3等软件)对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09~2012年全国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例136例,病例数自2009年以来急剧减少,并在2011年减少至历史低点(3例),2012年略有增多;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以第30~42周较多,集中在湖区四省,感染者以学生(30.88%)、农民(26.47%)和渔船民(16.91%)居多,男女比例为9.46∶1;时空聚集性分析共发现3个主要聚集区域:2009年6~10月江西省的鄱阳湖区域和安徽省的长江流域(LLR=11.18,RR=3.33),2010年7~8月安徽省的长江流域(LLR=11.53,RR=7.68)和2010年6~11月湖南洞庭湖区域(LLR=5.61,RR=3.06).结论 全国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可用于揭示急性血吸虫病时空聚集性分布的特征,并为急性血吸虫的防控提供依据.

  • 广东省2003-2012年登革热本地病例时空分析

    作者:桑少伟;刘起勇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本地病例高发区域及高发时间.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将2003-2012年广东省登革热本地病例进行分解,探寻登革热高发时间;采用SaTScan中单纯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登革热高发区域.结果 广东省登革热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本地病例高发于9、10月;本地病例发生具有明显地域异质性,登革热本地病例第一聚集区为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海珠区、天河区、番禺区和佛山市禅城区.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本地病例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登革热防控应提前并将有限卫生资源向高发区域合理倾斜.

  • 2014年中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种群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陆润泽;刘起勇;吴海霞;郭玉红

    目的 根据2014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网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监测数据,依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该蚊种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地理区划该蚊种的分布规律,为蚊虫监测和防制提供依据,同时用以验证中国动物地理分区的划分合理性.方法 2014年全国41个蚊媒生物国家级监测点用诱蚊灯在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生境开展监测,获得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数据信息,依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构成比、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生境分布及不同生境分布规律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年平均密度为1.20只/(灯·h),7月达到峰值为3.45只/(灯·h),1-2月和11-12月密度较低.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在华北区、华南区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蚊总数的81.97%和64.37%,华北区该蚊种年平均密度高,为2.31只/(灯·h);华南区次之,为1.58只/(灯·h);蒙新区未监测到该蚊种.不同地理区划的年平均蚊密度值差异(F=3.977,P=0.004)及所占比例差异(x2=62 628.20,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季节消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484,P=0.013).5种不同生境类型中该蚊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9,P=0.001),其中牲畜棚的年平均密度相对较高,为1.92只/(灯·h).结论 我国不同地理区划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构成比、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合理性,建议不同地理区划的蚊虫监测及防制制定相应的方案.

  • 广州市2006-2015年恙虫病疫情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刘艳慧;李乔玄;景钦隆;李铁钢;任红艳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广州市恙虫病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疫情预报预警和防控提供时空线索支持.方法 搜集并整理广州市2006-2015年恙虫病病例数据,对该数据进行性别、职业和年龄分组频数统计分析,并计算其发病率,描述广州市恙虫病发病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运用ArcGIS 10.3软件将该病发病率用地图形式加以展现,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5年广州市恙虫病年平均发病率为4.42/10万,发病月份集中在6-11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4.6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0~岁年龄组,广州市城市外缘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中心区.结论 广州市恙虫病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已形成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应加强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及防控.

  • 灭鼠毒饵性能现场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何烈;赵勇;陈传金;杨作成;张勤业

    灭鼠毒饵性能现场评价,是制定鼠害防制技术规程的基础性工作.为探索可靠、易行又能获得必须数据的评价方法,在分析历年灭鼠毒饵现场试验资料后,总结出一套工作程序和评价方法,可获得:(1)可靠的鼠群数量估计;(2)比较确切的灭效估计;(3)鼠群时空分布态势;(4 )鼠群对毒饵接受性能的客观评价;(5)灭鼠组织工作、毒饵毒性、应用性能、投置技巧等客观评价.

  • 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时空分布

    作者:姚立炜;冯世庆;孔晓红;张亮;王奇;张彬;张衍军

    目的:观察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表达及分布变化,探讨SDF-1α在脊髓损伤后脊髓中的时空分布特点.方法: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n=10),假手术组(单纯椎板切除,n=10)和损伤组(n=70).损伤组根据损伤后取材时间点不同分为1、2、3、4、7、14、28d组.损伤组按改良的Impactor modelⅡ法,暴露T10脊髓节段,将10g条形重物从2.5cm高度垂直打击该段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按设定的时间点将大鼠在多聚甲醛灌注下取以T10为中心的2cm脊髓组织,取离损伤中心2mm和7mm处脊髓组织横断切片,使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脊髓形态学变化和SDF-1α表达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脊髓形态结构完整,损伤组中灰质神经元数量减少,白质纤维结构紊乱.免疫组化染色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的脊髓中均匀分布少量SDF-1α,损伤组脊髓损伤中心近端(2mm)和远端(7mm)SDF-1α表达量都明显上升,损伤近端的SDF-1α阳性细胞数量增幅远多于远端;脊髓灰质中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白质(P<0.05).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d脊髓组织中的SDF-1α阳性细胞数量开始上升,到损伤后2d时脊髓灰质中SDF-1α阳性细胞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损伤后7d时损伤近端SDF-1 α阳性细胞数量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远端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到损伤后14d和28d时近端和远端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DF-1α在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表达活跃,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

  • 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致癎模型中钙离子的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进;肖波;李国良;杨晓苏;吴志国;谢光洁

    以往的研究证实,癫(疒间)发作中存在神经元内钙离子(Ca2+)超载现象,这种异常的Ca2+内流是神经元同步化放电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触发神经元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可塑性的改变.我们利用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致(疒间)模型,对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Ca2+]i)的时空分布和动力学进行研究,以探讨[Ca2+]i在NFDA4性活动中的作用.

  • 2012-2014年我国复方地芬诺酯滥用的时空分布

    作者:靳媛媛;刘志民;贾忠伟

    目的:了解我国药物滥用人群中复方地芬诺酯的滥用现状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方法:基于2012-2014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的复方地芬诺酯滥用数据,利用Moran I和Get G*等空间统计分析模型,探索复方地芬诺酯滥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热点地区.结果:2012-2014三年复方地芬诺酯滥用平均上报率2.73%,其中,滥用者的平均年龄38.08岁左右,以男性(87.60%),汉族(79.30%),初中文化水平(52.6%)的滥用者为主.空间分析提示,2012-2014年,大部分省市复方地芬诺酯的滥用率呈下降趋势,滥用热点稳定在青海、甘肃、宁夏三个省.结论:我国复方地芬诺酯的滥用热点稳定分布在西北三省,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地区的地芬诺酯滥用情况.

  • 疟疾防控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作者:王丽萍;方立群;曾令佳;王晓风;李言飞;马家奇

    系统主要采用国内领先的GIs应用快速定制技术,整合多年全国疟疾历史发病、气象遥感、社会经济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可视化,率先实现基于WEB方式的传染病时空聚类和传播风险评估等功能.它将方便我国各级用户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综合分析辖区疟疾发病及相关各类监测数据,开展疟疾时空分布和传播风险预测研究,以更好地为区域疟疾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为典型传染病防控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 半胱氨蛋白水解酶的激活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杨渊;张苏明;方思羽;张旻;江红;许康;常履华

    本研究观察半胱氨蛋白水解酶(caspase-3)在缺血脑组织中表达的时空分布和caspase-3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凋亡的关系,并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对决定缺血神经细胞生与死的命运中所起的作用.

  • 近五十年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作者:李宜霏;倪伟;丁国永;高璐;姜宝法

    洪涝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不仅对受灾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物质财产造成威胁,而且对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该文综述了近50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发现洪涝发生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存在周期规律,且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地区分布也发生了改变.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洪涝除使传染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外,对慢性病也有影响.传染病的爆发性增长主要与当地的卫生条件有关,而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增多主要与社会支持有关.为降低洪涝带来的损失,在洪涝易发地区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和基础卫生体系建设,灾后对暴露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北京市恙虫病发病时空扫描分析及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张立芹;宋卫萍;曲宏宇;张丽丽;张华岗;王全意;黎新宇;孙玉兰;吕燕宁

    目的 分析北京市恙虫病感染高危人群——农民在秋季农业劳作中的感染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调整防控措施.方法 对病例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北京农民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时空扫描分析了解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病聚集性热点区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初步探讨患者的感染来源.结果 2008-2014年北京市累计报告330名农民恙虫病病例,病例潜伏期内主要接触了玉米(46.97%,155/330)、桃(35.45%,117/330)、豆角(10.00%,33/330)等农作物时空扫描结果显示,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10月份,病例可能聚集区域为平谷区平谷镇、东高村镇、大兴庄镇和兴谷街道、滨河街道.结论 北京市恙虫病病例多为农民,农民在发病前21天内接触的农作物种类居前3位的分别为玉米、桃和豆角.在做好病例监测的基础上,可考虑流行期内在疾病高发区域,在农民活动较多的作物地及周边布点,采集恙虫,做媒介监测和病原携带状况检测,明确疫情形势和变化趋势.

  • 1950-2014年我国麻疹数据时刻特征分析及ARIMA模型预测

    作者:别凤赛;王晴;刘立煌;张英;严晓玲;孟月莉;李静;李树峰;别艳敏

    目的 掌握1950-2014年中国麻疹时刻流行特征并预测麻疹发病趋势,为探索下一步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50-2014年我国麻疹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1950-2014年的麻疹发病数据建立ARIMA模型,预测麻疹发病趋势.结果 我国麻疹30年以来以及10年以来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东北部和西北部一直是麻疹高发地区,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则发病率相对较小.得到模型ARIMA(2,1,0),并预测2015-2025年的发病率.结论 我国麻疹发病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地区是麻疹防控重点区域;经ARIMA模型预测,我国未来10年没有大型麻疹流行趋势.

  • 江苏省泰州市2745例住院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杨海玉;马智龙;丁雯;查杰

    目的 对泰州市2015年住院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该市住院肺炎的监测和诊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在每月采集监测哨点住院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咽拭子样本12份,提取核酸,进行多种病原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描述病原谱分布特征.结果 泰州市2015年共报告住院肺炎病例2 745例,占相应科室住院病例总数的17.8%;年龄构成以0~5岁组为主,占65.5%.1月和12月为全年发病高峰;核酸检测样品144份,共检出阳性样品33份,阳性病原体45次,检出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流感病毒5.6%、肺炎链球菌4.9%和人肠道病毒4.2%.结论 泰州市2015年住院肺炎病例呈现季节性和多病原交替特征,需根据病原谱和病原流行的人群及时空分布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2011年瑶海区感染性腹泻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大顺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病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阐述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发病人数与影响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年感染性腹泻5~10月份高发,城乡结合部高发,气象因素中的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降雨量和托幼机构地区分布数与感染性腹泻发病呈正相关,而气象因素中的气压与发病呈负相关.高危因素电话调查问卷显示辖区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原因主要以不洁饮食、受凉、卫生习惯差和慢性疾病等为主.结论:轮状病毒为儿童腹泻病主要致病因素,故降低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是降低婴幼儿腹泻发病的关键,5岁以下儿童仍是预防腹泻的重点人群.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与月平均气温、平均高气温、平均低气温、平均气压和降水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说明感染性腹泻也是受气象因素等综合条件影响的传染性疾病.高危因素调查提示不洁饮食、受凉、卫生习惯差和慢性疾病等导致感染性腹泻高发,实践证明,坚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重点加强对水源及食品的监控与管理,完全可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

  • 南京市大气花粉垂直时空分布的观察

    作者:李劲松;孙润桥;鹿建春;孙振海;胡庆轩;徐秀芝;陈梅玲

    花粉是大气生物气溶胶的组成成分之一.为了探索大气中花粉的污染、输送和衰变的过程,用JWL-1型空气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在南京大学的50m高塔上,进行了5个高度、4个时间点的采样观察.结果表明,3月份一天内花粉的平均浓度是100~128粒/m3,高浓度点在13:00的10m处为175粒/m3,低浓度点在19:00的50m处,为60粒/m3.花粉种类有6种.7月份一天内花粉平均浓度474粒/m3,高浓度点在19:00的30m处为795粒/m3,低浓度点在13:00的30m处,为200粒/m3.花粉种类有23种.7月份一日花粉平均浓度比3月份的高出4~6倍.不同月份一天内花粉浓度及种类在垂直时空上的变化与季节、植物开花时间和气象变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北京和南京两地大气真菌的分析与鉴定

    作者:翟俊辉;崔红;陈梅玲;徐秀芝;孙振海;胡庆轩;孙润桥

    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一些烈性传染病就是由于空气中传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而引起人呼吸道过敏症的主要是空气中的花粉,另外一部分则来自于真菌孢子。所以对大气中的真菌进行分析鉴定对于查明大气本底、疾病预防和病因探讨等均有一定的意义[1]。本实验利用FA~Ⅱ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北京和南京两地的大气真菌进行了采样和鉴定。结果表明两地大气中的真菌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北京地区真菌数目远远大于南京地区,表明在空气微生物这一项上北京空气质量较差。在1天的时空分布上,可以看出确有一低峰存在,即下午1点钟,表明温度和光照对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 温州市2006-2015年男男性行为HIV/AIDS病例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张鹤美;王大勇;赵丽娜;叶振淼;苏德华;陈向阳;汪若秋

    目的 分析温州市男男性行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人口学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15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现住址"为温州市的男男性行为HIV/AIDS病例,采用ArcGIS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地图绘制及结果可视化.SatScan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6 -2015年,温州市男男性行为 HIV/AIDS病例所占比例由3. 77%上升至35. 86%.全局空间相关分析显示,温州市男男性行为HIV/AIDS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 26,Z=13. 96,P<0. 01)."热点"区分布以城区街道为中心,并向周边县区的街道扩散.时空扫描侦测出一类聚集区,位于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及瑞安市,时间跨度2013-2015年(RR=4. 19,LLR=168. 89,P<0. 01).结论 温州市男男性行为HIV/AIDS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均有聚集性.

  • 上海市浦东新区PM2.5污染水平及其主要成分的分布特征

    作者:杨敏娟;沈惠平;黄云彪;赵宜静;王文朋;胡燕;张珏;郝莉鹏;孙乔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PM2.5污染水平及其主要成分的分布特征. [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置5个监测点,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共采集有效PM2.5样品409件,并对其中15种多环芳烃和21种重金属进行含量分析. [结果]研究期间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80.98μg/m3,超标率44.3%,高超标倍数3.5倍;15种优控多环芳烃在PM2.5中均有检出,总体平均质量浓度为(9.694±10.012)ng/m3,含量高为苯并[g,h,i]芘(1.836 ng/m3),低为蒽(0.046 ng/m3);21种重金属总平均浓度为1540.397 ng/m3,含量高为铁(671.0ng/m3),含量低为铍(0.035 ng/m3);PM2.5污染水平及其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成分均存在季节差异(P<0.01),即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各监测点之间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PM2.5污染水平较高,PM2.5质量浓度及其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成分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不同监测点之间未见差异.

69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