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7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曹弟勇;周歧新;凌保东

    目的 了解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细菌耐药性的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收集我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78株,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的低抑菌浓度(MIC),敏感、中介、耐药的判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结果与结论 7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分别为37.2%和1.3%,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孟多、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氯霉素、四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达62.8%-96.2%.

  • 110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健

    目的 了解临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与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痰中检出率高(90%);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28.2%),其次是呼吸科(15.2%);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仍有较高的敏感性(87.6%),对其它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均大于70%.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振茹;凌保东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21种药物(包括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7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E、npmA),RT-PCR检测甲基化酶基因arm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在58.2%~83.8%之间,且MIC值多在512.0 μg/mL以上.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100%,其余药物耐药率在43.6%~93.6%之间.armA基因检出率为36.4%(40株),其余基因未检出.RT-PCR结果显示,armA基因在高水平耐氨基糖苷菌株中有mRNA的表达.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张驰;贾旭;杨羚;修文博;邹家齐;凌保东

    目的 比较5种中药单体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探讨替加环素与中药单体联合用药的增敏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检测中药单体白花丹醌、二氢丹参酮、葫芦素、盐酸小檗碱和紫胡皂苷d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用棋盘法测定白花丹醌联合替加环素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值(FICI).选取CCCP、PAβN及白花丹醌作为外排泵抑制剂,观察外排抑制试验结果.结果 临床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其中,有8株替加环素耐药菌.5种中药单体中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抑菌活性佳,MIC值范围是16~32 μg/mL.白花丹醌和替加环素联合试验中,白花丹醌可逆转部分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75%(6/8)表现为相加作用,25%(2/8)表现为无关作用.外排抑制试验中,CCCP、PAβN及白花丹醌均显示对替加环素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结论 在体外环境下,白花丹醌对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一定抑菌活性,联合替加环素可降低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其增加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外排泵抑制有关.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系统评价

    作者:廖光荣;李娜;黄艳芳;李帆;孙鸿燕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文献.将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5篇文献,在有效率方面: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的有效率高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组[OR=4.52,95%CI(3.14~6.49),P<0.001];也高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运用组[OR=3.32,95%CI(1.88~5.86),P<0.001].在细菌清除率方面: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组[OR=3.19,95%CI(2.31~4.41),P<0.001];也高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运用组[OR=4.04,95%CI(1.98~8.27),P<0.001].在不良反应方面: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其他抗菌药物组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CI(0.51~1.55),P=0.68].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优于其他抗菌药物组,且安全性较好.

  • 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曲俊彦;吕晓菊

    目的 了解长期抗菌药物压力及常用紫外线消毒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及替加环素(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在群体中存续的能力.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TGC敏感鲍曼不动杆菌3株,分别采用多步法及紫外线照射体外诱导耐药,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低抑菌浓度(MIC)变化.选取临床分离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在空白MHA平板中反复传代,测定其MIC值.后选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TGC耐药株适应度代价研究.结果 应用多步法成功诱导出TGC耐药株;紫外线照射虽然对TGC耐药性未发生影响,但其MIC值有上升趋势.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代40代后菌株MIC值无明显变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相同条件下培养,体外单独培养时耐药株达到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的时间均较敏感株长;混合培养时,随着连续传代,耐药株菌落数量较敏感株迅速减少,甚至耐药株被清除.结论 TGC可诱导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耐药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GC耐药株较敏感株适应性下降.

  • 携带blaoXA-58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克隆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晓辉;宗志勇;吕晓菊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8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菌株克隆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制定恰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的鉴定通过recA基因测序鉴定.PCR检测菌株的固有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1/66和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8.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ERIC-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对blaOXA-58阳性的菌株进行克隆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recA和blaOXA51/66检测证实有1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9株对亚胺培南敏感性下降[小抑菌浓度(MIC)≥2 mg/L]的菌株携带有blaOXA-58,占7.8%.其ERIC-PCR指纹图谱相似.MLST分型结果显示有8株菌属于ST-95型,1株菌属于ST-75型.8株ST-95型鲍曼不动杆菌的PFGE图谱显示为同一个克隆,分属于两个差异很小的亚型.结论 我院部分对碳青霉烯敏感性下降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携带有获得性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8.blaoXA-58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主要以克隆性播散为主.

  •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与OXA-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作者:杜蓉;冯萍;陈慧莉;俞汝佳;高燕渝;史映红;孙菡;王亚娟

    目的 研究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OXA-碳青霉烯酶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临床分离出的共1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根据耐药表型对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blaOXA-24的PCR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12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IMP的耐药率低于50%(44.4%).多重耐药常见,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者达91.67%.对IMP耐药的5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PCR检测13株阳性,序列分析证实均为blaOXA-23;未发现blaOXA-24. 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常见,blaOXA-23是主要的OXA-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可能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基因型.

  • 乳化异氟醚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伟义;罗林;李羽

    目的 在体外条件下观察乳化异氟醚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作用,以指导后期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42支无菌注射器随机分为7组,每组6支,分别加入预先培养的鲍曼不动菌(ATCC19606)菌液10 mL.第1组至第4组内分别加入不同量的乳化异氟醚,使得终浓度分别达到30 μg/mL、60 μg/mL、90 μg/mL、120 μg/mL,振荡50 s使乳化异氟醚与菌液混匀;第5组不加任何药物;第6组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终浓度2,μg/mL;第7组加入30%脂肪乳150 μL.将所有试管放入37℃震荡培养箱中孵育,在6、12、18h分别取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各管在570 nm处的光密度值(OD570nm值),比较各组细菌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乳化异氟醚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在不同浓度的乳化异氟醚作用下,OD570nm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随着时间变化,120 μg/mL组乳化异氟醚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结论 体外条件下,30~120 μg/mL乳化异氟醚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

  • 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作者:刘原;韩新鹏;谭湘淑;耿燕

    目的 明确西安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研究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改良三维试验进行表型确认,对表型检测阳性及阴性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 共有84株产ESBLs,其中有45株产PER-1型ESBLs,58株产TEM-1型ESBLs,19株同时产PER和TEM两型ESBLs,未扩增出SHV型ESBLs.改良三维试验阳性菌株有4株未扩增出ESBLs,改良三维试验阴性菌株有13株扩增出ESBLs.结论 西安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至少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ESBLs,基因型分别为PER-1、TEM-1,且同一质粒携带2种或2种以上ESBLs编码基因在西安地区有流行的趋势.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ESBLs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张金平;周英顺;王光西;曾静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为阐明其耐药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临床不同科室分离鉴定共得到87株鲍曼不动杆菌,经MIC法检测其耐药表型,以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为依据定义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应用MLST方法对其进行分型,检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ESBLS基因型(blaCTX-M、blaSHV、blaTEM).结果:8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71株为耐碳青霉烯菌株,MLST分为5个型别:ST195(60)、ST172(4)、ST191(3)、ST368(3)和ST794(1);ESBLs基因型主要为blaTEM (67,94.37%).结论:87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81.6%,且多数为多重耐药性菌株,ESBLs耐药基因型主要为blaTEM.

  • 替加环素体外抗菌活性检测方法的分析评价

    作者:舒玲;邓劲;吴思颖;康梅

    目的 通过纸片扩散(KB)法、小抑菌浓度检测试纸条(MTS)及Vitek 2 Compact系统检测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对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的体外敏感性,从而评价3种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5年3月分离的140株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不含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119株,肠杆菌科21株.采用KB法、Vitek2法和MTS法检测替加环素的小抑菌浓度值,并将Vitek2法和KB法的结果与MTS法进行比较.结果 MTS法、KB法和Vitek 2法检测1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分别为90.8%、88.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21株肠杆菌科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分别为81.0%、76.2%、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以外的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是不同的检测方法敏感率有所不同,均存在差异.对于鲍曼不动杆菌,KB法优于Vitek2法;对于肠杆菌科菌,Vitek2法检测结果优于KB法.

  •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彭蓉;章瑀颖;龙君;朱卫国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培养出19株,2010年29株(多重耐药菌株1株),2011年35株(多重耐药菌株2株),并对其分布的标本类型、科室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在痰中检出率高;科室分布依次为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该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5%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其地区、医院新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病情、高龄、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多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加以控制.

  • 107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资料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杜蓉;冯萍;陈慧莉;俞汝佳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临床分离的共107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同时对相应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07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分离自痰液,主要来自于ICU病房;且91.59%的患者同时存在2种以上基础疾病.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率高,为89.72%,依次是头孢西丁(87.85%),头孢哌酮(76.64%)、哌拉西林(69.16%)、头孢噻肟(65.42%)、环丙沙星(65.42%)、阿米卡星(56.07%)、头孢他定(55.14%)等. 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治疗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次可选用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状况及护理对策

    作者:李星渝;石艳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状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且被诊断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感染部位、相关侵入性操作、患者主管护师能级等情况进行分析,寻求可能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31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人群主要为老年患者(≥60岁),感染发病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其危险因素可能为年龄、侵入性操作、照顾患者的护士工作能力.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患者易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做好患者管道护理,并加强护士规范化专科培训.

  • 妇女儿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作者:李娟;母丽媛;邓建军;李萍

    目的 了解某妇女儿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送检全部标本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K-B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新折点判读结果.统计学分析用WHONET 5.6版本软件.结果3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67株.新生儿科检出多,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6.0%),主要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 25%.结论该妇女儿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较好,但连续3年数据仍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升高,应该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落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手卫生宣教等,减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 2008年-2012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桂婷;糜琛蓉;李文慧;张祎博;龚政枫;倪语星;王群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住院患者的各种送检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判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数据分析使用Excel和SAS软件.结果 5年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 139株,来自2 013例患者;分离数量前3位的科室为灼伤科、重症监护病房以及胸外科病区;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标本,占48.4%.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5%以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抗菌作用优于其单药成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相对较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其耐药性存在医院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应及时进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季度性耐药规律分析

    作者:邓杰伦;敖科萍;王远芳;戴仲秋;肖玉玲;何超;康梅;谢轶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从时间角度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规律变化,可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196株(研究组),铜绿假单胞菌6656株(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按季度为时间单位,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规律.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随季度变化而改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第一季度高(27.6% ~86.2%),第三季度低(18.3% ~60.0%).第一季度耐药率和第三季度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无季度变化规律.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耐药率存在明显的季度性变化规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可能与季节气温气压有关.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邓正华;杨建波;刘靳波;彭瑛;杨再国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耐药性及对β-内酰胺酶基因的耐药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分离我院自2012年至2013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53株,用Walkway96SI细菌鉴定系统检测其耐药性及敏感性,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等相关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对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中,亚胺培南为54.7%,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均达到了86.8%,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53株Ab菌进行基因检测结果为:43.4%的菌株OXA-23阳性(23/53),9.5%的菌株OXA-58阳性(5/53),3.8%的菌株IMP阳性(2/53),18.8%的菌株VIM阳性(10/53),OXA-24全部为阴性。结论 OXA-23阳性时对抗生素耐药及其对抗生素的MIC分布有重要关系,泛耐药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导致其对所有常用药物均耐药的重要原因。

  • 鲍曼不动杆菌致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与防控对策

    作者:龙成琴;付虹;黄英

    目的 了解COPD患者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0例COPD患者继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60例COPD患者均患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CRP、血肌酐升高者比例高,治愈率低.结论 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2758 条记录 127/138 页 « 12...124125126127128129130...1371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