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及细胞外基质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岳;苗维纳;赵铁建;黎桂玉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的作用,观察该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分泌细胞外基质和金属蛋白酶功能的影响.方法:HSC-LX2与药物孵育48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MP-1和MMP-13表达的部位和面积.结果:白花丹醌低、中、高浓度均可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分泌水平,并增加其分泌MMP-1及MMP-13的能力.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上述的作用比秋水仙碱强.结论:白花丹醌具有抑制HSC-LX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并增加纤维蛋白降解酶分泌水平的能力,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上述能力均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组的干预能力强于秋水仙碱.

  • 白花丹醌对TGF-β1刺激人肝星状细胞α-SM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成芳;李勇文;钟毓娟;李丽;熊美丽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plumbagi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随机设立空白组,TGF-β1刺激的模型组,TGF-β1+白花丹醌2.0 μmol·L-高剂量组,TGF-β1+白花丹醌1.5 μmol·L-1中剂量组和TGF-β1+白花丹醌1.0 μmol·L-低剂量组,各药物与细胞孵育72 h后,采用RT-PCR检测各组HSC-LX2 α-SMA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检测HSC-LX2中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花丹醌作用72 h后,高、中剂量组HSC-LX2细胞中α-SMA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白花丹醌高、中剂量组对HSC-LX2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地抑制作用(P<0.05),尤以高剂量组更明显(P<0.叭).结论:白花丹醌能抑制HSC-LX2的活化和增殖,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α-SMA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 白花丹炮制工艺考察

    作者:刘鼎;钟鸣;余胜民;陈勇

    目的:优化白花丹炮制工艺,为该药材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花丹醌、香草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炮制时间、白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对白花丹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白花丹醌及香草酸含量,流动相甲醇-0.1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结果:佳酒炙炮制工艺为白酒用量0.2 mL·g-1,炮制时间45 min,乙醇体积分数12%.白花丹醌、香草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013 0%,0.019 3%.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方法简便,可用于白花丹的质量控制与酒炙品制备.

  • RP-HPLC测定民族药材白花丹不同药用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

    作者:刘圆;邓放;刘超;孟庆艳;高泽文

    目的:建立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白花丹不同药用部位中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4.6 mm×200mm,5 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3 nm,流速1mL·min-1.结果:白花丹醌在0.020 8~0.104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4.29+9 138.9 X,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白花丹各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根0.394%,茎0.050%,叶0.03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质量.

  • 紫金莲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爱民;王永林;李勇军;苏红;赵平

    目的:建立紫金莲药材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LC法,以紫金莲对照药材和白花丹醌对照品鉴别紫金莲药材;以HPLC测定白花丹醌含量.结果: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供试品色谱中白花丹醌分离良好,白花丹醌进样量在33.6~313.6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RSD 1.9%.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紫金莲药材TLC和HPLC质量控制方法.

  • 白花丹醌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效应

    作者:赵艳丽;陆道培

    根据作者已往的临床经验,中草药白花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有效,但至今尚无关于白花丹对APL疗效方面的系统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NB4细胞体外观察白花丹提取物白花丹醌(plumbagin)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花丹醌对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DNA凝胶电泳及annexin V/PI双染实验测定检测细胞凋亡;DNA PI染色法检测细胞亚二倍体峰及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在2-15μmol/L浓度范围内能够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1);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白花丹醌诱导细胞出现DNA梯形条带,annexin V+/PI-凋亡细胞及亚二倍体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细胞比例与白花丹醌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白花丹醌能够抑制APL细胞系NB4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 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韦燕飞;钟振国;黄仁彬;彭岳;谢海源;段雪琳;赵铁建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Leptin)刺激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LX2,将其分为以下几组:空白对照组、Leptin对照组、秋水仙碱组、2、8、16 μmol/L白花丹醌组.瘦素刺激24 h,药物与细胞共孵育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Ailnexin/PI双染方法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HSC-LX2凋亡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C-LX2凋亡基因p53、Bax、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细胞流式术结果显示,白花丹醌作用HSC-LX2 24 h,HSC凋亡率明显增加,白花丹醌8、16 μmol/L组和秋水仙碱组HSC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Leptin对照组(5.21%±0.41%,8.10%±0.63%,10.1%±1.08% vs 1.40%±0.13%,2.85%±0.21%,均P<0.01).透射电镜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形态清晰,细胞膜、核膜完整,胞质内细胞器清晰,染色质均匀,细胞表面微绒毛;药物组可见少量坏死细胞和许多不同程度的凋亡细胞,体积变小,核膜消失,胞质浓缩,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可见核碎裂,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受Leptin刺激后HSC-LX2胞质内表达少量的Bax、Bcl-2、P53,可见少量的棕黄色颗粒,经白花丹醌2、8、16 μmol/L干预后,HSC-LX2促凋亡基因Bax、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Leptin刺激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x:85.24±1.08,86.35±1.12,91.13±1.13 vs 56.63±0.94:P53:25.32±0.6,38.14±0.71,41.19±0.72 vs 19.25±0.46;Bcl-2:32.12±0.43,27.71±0.38,21.46±0.46 vs 44.51±0.56,P<0.05或0.01).结论:白花丹醌能够促进活化的HSC-LX2凋亡,其促HSC-LX2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P53、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有关.

  •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含量

    作者:刘圆;刘超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3 nm,流速:1 mL·min-1.结果 白花丹醌在0.010 4~0.332 8 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2.32+9 527.9X,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7%.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质量.

  • 不同栽培条件下白花丹根、茎、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测定

    作者:戴先芝;李艳丹;黄艳菲;丁玲;张吉仲;任朝琴;刘圆

    目的 对家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白花丹药材根、茎、叶中的白花丹醌进行含量测定,为建立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种药材根、茎、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结果 在熟土和黏土中生长的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高于沙土、生土;施加K肥和N肥的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高于施加P肥的药材,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药材白花丹醌含量高;不同繁殖方式中,根、茎和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 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表明,白花丹醌为白花丹药材抗癌和抗炎等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从白花丹醌含量的角度考虑,白花丹药材的佳栽培条件为:土壤为黏土,采用扦插苗,生长过程中施加一定的N肥和K肥,光照条件为全光照,在此条件下可获得优质高产的白花丹药材.

  • 白花丹醌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芳;伍钢;何远桥;李振宇;彭纲;任精华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花丹醌对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RT-PCR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白花丹酯对HepG2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2、8、32、128μmol/L)和作用时间(24、48、72 h)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白花丹醌对HepG2细胞克隆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RT-PCR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均显示随白花丹醌药物浓度增高.HepG2细胞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克隆形成及VEGF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 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人肝星状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韦燕飞;李景强;张志伟;张园;王玖恒;赵铁建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ELISA法检测HSC-LX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自分泌瘦素水平.将HSC-LX2细胞分成对照组,瘦素组,白花丹醌2、8 μmol/L组,秋水仙碱6.25 μg/mL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用瘦素100 μg/mL刺激24 h、再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LX2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E1、p21的表达.结果 HSC-LX2细胞自分泌瘦素的浓度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24h达到低谷值,48h后又升至6h水平,每个时间点分泌的瘦素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瘦素组HSC-LX2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白花丹醌2、8μmol/L干预HSC-LX2细胞后,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呈明显的浓度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瘦素组HSC-LX2细胞经瘦素刺激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的量显著增加,p21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白花丹醌2、8μmol/L和秋水仙碱明显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 白花丹醌可明显抑制瘦素诱导的HSC-LX2细胞增殖,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变而产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yclin D1、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加p21蛋白表达相关.

  • 白花丹醌传递体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作者:马闪闪;张志锋;吕露阳;张吉仲

    目的 制备白花丹醌传递体(PBG-T)凝胶,考察其经皮给药的渗透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PBG-T,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PBG-T处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PBG-T凝胶的处方;垂直式Franz扩散池考察PBG-T凝胶体外透皮扩散效果.结果 PBG-T的优处方工艺为白花丹醌(PBG) 10.0 mg,磷脂700.0 mg,聚山梨酯-80 91.5 mg,超声时间13 min;PBG-T凝胶的优处方为卡波姆1%,甘油5%;以优处方制得的PBG-T的包封率为(79.88±2.26)%,平均粒径为(125.64±4.54) nm,Zeta电位为(-30.97±1.13)mV;PBG-T凝胶12 h的累积渗透率为70.0%.结论 PBG-T凝胶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且可以减缓PBG的体外释放,增加其累积渗透率.

  • 傣药红花丹中白花丹醌的含量测定

    作者:彭霞;刘云芳

    目的:建立红花丹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3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白花丹醌为标准品.结果:白花丹醌的线性范围为5.1~25.5μg/ml,相关系数γ=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0%,RSD=1.630%,样品中白花丹醌的含量为0.3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 瑶药白花丹炮制前后白花丹醌含量测定及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作者:赵湘培;陈少锋;余胜民;钟鸣

    目的:比较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的白花丹醌含量及急性毒性大小,为探讨白花丹炮制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测定半数致死量的方法对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中的白花丹醌的含量.结果: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的LD50分别为88.7 g/kg、99.5 g/kg,其白花丹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36%、0.0041%.结论:白花丹炮制后急性毒性显著降低,表明用炮制能减少白花丹醌的含量,降低白花丹的毒性.

  • HPLC测定不同采收途径及不同部位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含量

    作者:韦燕飞;张园;李景强;赵铁建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途径及不同部位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寻找富集白花丹醌的药用部位和白花丹的佳采收途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途径白花丹和不同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25cm×4.6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3nm,柱温30℃.结果:白花丹醌在0.01μg ~0.32μg含量范围呈线性关系,Y=18211600X+10434.57758,r=0.99946,RSD=1.28% (n=6);新鲜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26%、0.006%和0.014%;干燥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324%、0.082%和0.174%;枯萎的白花丹茎部、叶及穗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02%、0.001%和0.003%.结论:干燥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高于新鲜组和枯萎组,白花丹根部的白花丹醌含量高,其次是穗,叶、茎.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的质量.

  • 白花丹醌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玖恒;李景强;彭岳;张园;谭乐诚;赵铁建

    近年来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白花丹的提取物——白花丹醌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及其他领域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之一.近的研究表明白花丹醌在癌症治疗方面是理想的重药,鉴于其用途极大,为了进一步临床前制剂开发研究,就白花丹醌的提取、药理作用以及综合利用作如下述说.

  • 白花丹醌对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株增殖和凋亡影响

    作者:曾新生;姚微微;邱梅园;范才文;丁芝祥;文中华;彭燕一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株增殖和凋亡作用,探讨其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实验研究.于2013年1~7月在桂林医学院科技实验中心应用白花丹醌孵育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株48 h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 白花丹醌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70 μmol/L白发丹醌对SRA细胞的抑制率达(35.90±2.00)%,并诱导(9.83±0.35)%的SRA细胞凋亡.结论 白花丹醌抑制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具有潜在的抗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作用.

  •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通过调控VEGF/VEGFR2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奕璇

    目的 探究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结肠癌血管生成和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只裸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裸鼠建立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造模3d后肉眼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贝伐单抗组(5 mg/kg)、白花丹醌低剂量组(2 mg/kg)、白花丹醌中剂量组(4 mg/kg)、白花丹醌高剂量组(6 mg/kg).所有大鼠均行腹腔注射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周后,比较6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组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蚕白免疫印迹(WB)检测移植瘤中VEGF和VEGFR2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裸鼠右前肢腋下可见米粒样移植瘤,提示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治疗4周后,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及MVD、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白花丹醌高剂量组比较,白花丹醌低、中剂量组移植瘤的体积减小,MVD及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通过调控VEGF/VEGFR2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移植瘤裸鼠血管生成.

  • 维药白花丹的质量标准

    作者:孙宇;卿德刚;张娟;倪慧;贾晓光

    目的 改进维药白花丹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TLC法对维药白花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量.结果 建立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图清晰;水分低于9.0%;总灰分不超过9.0%;醇溶性浸出物在10.0%以上;白花丹醌在0.028 6~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15%,12批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量为0.007 1% ~0.052 2%.结论 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

  • 白花丹醌对人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曹晓淬;王卉;张红梅;刘怡雯;卢忠心

    背景与目的:白花丹醌是中药白花丹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花丹醌对人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应用MTS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观察白花丹醌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通过RT-PCR检测白花丹醌对p21、MMP-2及MMP-9的mRNA表达影响。结果:白花丹醌能够明显抑制肝癌SK-hep-1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率为22.04μ mol/L。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白花丹醌处理后S期细胞数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并且白花丹醌能够抑制SK-hep-1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转移。RT-PCR结果显示白花丹醌能够促进p21表达,而抑制MMP-2及MMP-9的表达。结论:白花丹醌可能是通过上调p21及下调MMP-2/MMP-9的表达水平,抑制人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和侵袭。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