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王学斌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肾上腺GN均单侧发病,其中5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边缘均清楚;CT平扫5例均匀低密度,1例病灶见小囊变区,1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后6例病灶均呈轻度强化,其中3例出现延迟性强化;肿瘤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性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绕穿行于肿物之中或受压移位,呈现特征性表现。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2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江;杨长海;李黎明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2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分泌检查等临床资料.9例腰部不适,4例阵发性头晕乏力(其中1例高血压),1例向心性肥胖,7例为体格检查发现.5例术前诊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其余诊为肾上腺占位病变.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随访1~7年,1例仍有头晕,血压150/95 mm Hg(20.0/12.6 kPa),余患者均康复.提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

  • 少见的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腺瘤

    作者:金杰畑;于丹凤;杨智云;李智

    研究背景 发生于垂体的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腺瘤临床罕见,由于其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是术前诊断鞍区肿瘤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1例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生长激素垂体腺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对此类临床少见垂体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2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头痛伴视物模糊8月余,以及肢端肥大和闭经表现.头部CT和MRI显示鞍内和鞍上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底部.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分为两部分结构,一部分为不规则簇状排列的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分布于神经纤维背景中,另一部分为片状排列或局部乳头状结构的圆形和卵圆形细胞,两部分结构相互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区域肿瘤细胞胞质突触素(Syn)呈弥漫性强阳性,腺垂体激素呈阴性;圆形细胞区域肿瘤细胞胞质Syn呈弥漫性阳性,约30%肿瘤细胞生长激素呈阳性,其余神经垂体激素呈阴性.终病理诊断为(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生长激素垂体腺瘤(WHOⅠ级).术后未予放射治疗,随访1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未复发.结论 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腺瘤临床罕见,鉴于目前大多支持该肿瘤是起源于垂体干/祖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双向分化的独立肿瘤实体,故建议采用“伴神经节细胞分化的垂体腺瘤”的诊断术语,应注意与两种独立肿瘤形成的碰撞瘤相鉴别.

  • 颈部非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马军

    颈部非结节性病变并非少见,多表现为囊性,它们起源于多种组织,常见的有源于鳃器的、源于甲状腺的(异位甲状腺、甲状舌管囊肿和甲状腺肿大)、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瘤)、源于血管的、肌肉的(去神经支配和代偿性增生、颈纤维瘤病)、脂肪瘤、感染、多种多样的囊性肿块(坏死的淋巴结转移、喉囊肿、Zenker咽食管憩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胸腺囊肿、涎腺囊肿).如表1所示.

  • 增生性肌炎冷冻切片误诊一例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病例]男,65岁.因右下腹壁正中无痛性包块半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腹壁正中可触及一7 cm×6 cm×6 cm大小的包块,质中,活动可.拟诊为右下腹壁肿物,性质待定?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包块位于右下腹直肌旁,与周围组织有少许粘连,行包块单纯切除并冰冻活检.术中送检肿物约6 cm ×5cm×4 cm大小,似有薄层包膜,切面呈灰白、淡黄相间的实性均质状,湿润、质细.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韦国强;陈娟;王印国;罗小春;韩瑞璋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以单侧小脑皮质缓慢进展的占位性病变为特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病临床罕见,极易误诊.笔者收治1例被误诊的LDD经手术治疗后随访近4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女,78岁.因眩晕、恶心、呕吐2个月入院.发病次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小脑梗死,予保守治疗无效,因出现梗阻性脑积水转另一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小脑梗死、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稍好转,因症状再次加重入我院.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3例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作者:王琦;张雪峰;王亮;李俊林

    目的 分析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例均为女性,发生在左侧小脑半球2例,发生在右侧小脑半球和四叠体池区1例,MRI表现为长T1WI、长T2WI信号,其内见条纹状等T1WI、等T2WI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中2例伴发脑积水,1例合并瘤内出血,结论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典型表现者术前可作出定性诊断.

  • 外周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特点分析

    作者:袁媛;沈海林;杜红娣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病变部位、大小、边界、钙化、强化特点)。结果7例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后纵隔者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者2例,位于右侧肾上腺、左侧咽旁间隙及盆腔内者各1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表现为肿瘤呈均匀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1例;伴有斑点状及砂粒样钙化3例;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强化3例、不强化4例。结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雷鸣峰;金汉葵;王新正;童三龙;张凯

    目的 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60例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18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患者24例,转移瘤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患者10例,共64个病灶.采用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其病灶行平扫及随后30 s、70 s、3 min动态增强扫描,并将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肾上腺节细胞瘤形态上大多表现为卵圆形,边界模糊,密度均匀,有明显的桃尖征,病变部位多以右侧为主,可又钙化的情况出现;②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在同一扫描或时间点的CT平均值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扫时表现出密度高于无功能腺瘤,而低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而在增强扫描各时间点其密度则表现出明显低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其他各类型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相比,其MSCT表现在其病变形态、边界清晰度、肿瘤内钙化、发病部位与平扫CT平均值及增强扫描各时间点CT平均值均有明显的差异性,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并对其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

    作者:杨蕊梦;江新青;魏新华;吴梅

    目的:提高对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Posterior mediastinal ganglioneuroma,PMGN)的认识.材料和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MGN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并对其CT、MR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影像学上,PMGN瘤体上下径大于前后径及左右径,且紧贴脊椎生长.我们将本组PMGN根据其是否累及邻近的椎管分为椎管相关性节细胞神经瘤(GN)(n=1)和非椎管相关性GN(n=9),另外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又分为单侧型(n=7)和跨中线型(n=3).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1例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1例内可见片絮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表现为无强化或轻中度不均匀或均匀强化.MR上,T1WI病灶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1例表现为不均匀混杂强化,其余表现为无强化.结论:PMGN在CT及MR上具有一定特点,对其特征性表现提高认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 Lhermitte-Duclos病的MRI、MRS及DWI表现1例

    作者:章梦薇;高思佳;李松柏;佟志勇;邱雪杉

    病例男,49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太阳穴"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近2年来头痛次数增多,伴恶心呕吐,并出现走路不稳,双上肢麻木感.查体:头围60.8cm,左耳听力比右耳差,四肢肌力Ⅴ级,BCR、TCR、PSR、ASR(L+,R++),Hoffman征阳性,Babinski征阴性.眼底检查:双视乳头水肿.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患者奶奶和姥姥为亲姐妹.

  • 颈部、纵隔及左侧胸壁多发性节细胞神经瘤1例

    作者:何萍霞;刘东红;刘影;毕纯龙

    病例女,18岁,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肿物,在当地医院诊断甲状腺肿,治疗无效,后收入我院心胸外科治疗.病程中有头痛、左眼黑蒙及左手麻木.

  • 颞顶叶神经节细胞瘤1例

    作者:全冠民;袁涛;耿丽娜;尚华;高国栋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脑内神经细胞来源肿瘤,现报告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顶叶神经节细胞瘤1例.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例

    作者:唐浩;谭辉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目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病例 男,38岁,因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肿物2年入院.自述既往健康,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胸片及心电图正常.

  • 颈椎、胸椎及腰椎椎间孔多发节细胞神经瘤1例

    作者:韩学芳;耿左军;常瑞亭

    病例 男,21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持物坠落,伴左下肢持续性疼痛,症状加重15d入院.入院后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不清症状.颈椎MRI平扫(图1)示:寰椎水平脊髓两侧、上颈后部肌间、片中所见T4及T5椎间孔内、胸椎前方及两侧血管间隙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寰椎水平病变累及双侧C1~C2椎间孔,邻近颈髓明显受压,呈哑铃状改变.颈椎MRI增强(图2)示:病变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作者:许守利;马永华;孙晓峰;孙建刚;刘华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回顾性分析其CT与MRI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位于右侧肾上腺者7例,左侧肾上腺者4例,大者约为7.5cm×9.3cm,小者约为2.1cm×3.3cm.边缘清楚,呈圆形、类圆形.CT平扫呈低密度,边缘清楚,CT值约为15~35.6HU,平均约为23.3HU.增强后动脉期约为18.6~37.8HU,平均25.3HU.静脉期约为23.6~42.6HU,平均约为27.5HU.3例延迟2min后扫描约为28.6~47.9HU,平均约为32.7HU.有2例发现散在斑点状钙化,2例肿块包绕下腔静脉并显示"伪足征"1例.4例MRI检查病例中,T1WI呈略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均低于肝及肾,高于脾脏,T2WI呈高信号3例,等高混杂信号1例.注入Gd-DTPA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边缘略强化1例,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逐渐略均质强化3例,不均质强化1例.结论: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很好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

    作者:唐文兵;李辉;皮厚山;陈自谦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本病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临床、MRI影像及手术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均为单发,共13个病灶.位于椎管颈段5例,胸段1例,腰或腰骶段7例.13个病灶以实性为主,边缘清楚.5例呈类圆形,8例跨椎间孔生长,呈哑铃形.病灶大小从0.8 cm×0.8 cm到7.4 cm×3.5 cm.病灶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5例信号均匀,8例信号不均,3例病灶内可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扫描11例病灶见强化,2例病灶强化不明显.结论: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掌握本病MRI特征,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 磁共振成像在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阿樱;崔英哲;滕坤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1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分析病变MRI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右侧肾上腺病灶9例,左侧肾上腺病灶6例,病灶平均大小3.9 cm×4.2 cm×6.5 cm,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肿瘤可呈葫芦样的特征,良性病灶不侵犯血管.结论 MRI是诊断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较好方法,有助于与肾上腺其它病变的鉴别.

  • 肾上腺副节瘤与神经节瘤影像特点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静;王培军;袁小东;赵江民;毛新清;邵志宏

    目的 分析肾上腺副节瘤及神经节瘤的影像特点,探讨两者表现的异同,提高对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肾上腺副节瘤及13例肾上腺神经节瘤的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副节瘤:右侧肾上腺病灶10例,左侧肾上腺病灶5例,病灶平均大小4.3 cm×5.2 cm,CT平扫肿瘤多数为低密度,少数可为等密度,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而密度往往不均匀,1例肿瘤出现钙化,MR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病灶内可出现纤维分隔,2例肿瘤为恶性病变,包绕并侵犯邻近的血管;神经节瘤:右侧肾上腺病灶7例,左侧肾上腺病灶6例,病灶平均大小3.5 cm×4.5 cm,CT平扫为低密度,MR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延迟后进行性增强,肿瘤可有漩涡征及包绕血管,但不侵犯血管等征象,3例肿瘤内出现钙化.结论 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副节瘤、神经节瘤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两者及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1例

    作者:王秀荣;邢荣格;王传苓;张俊明;郭效忠;高远

    患者女性,37岁,进行性阵发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及双下肢无力1年余,近1个月明显加重,并出现面肌痉挛,阵发性抽搐,药物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既往偶有轻度头痛、抽搐发作史.查体:患者神清合作,语言流利,两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右上肢指鼻试验阳性. CT检查:右小脑半球肿胀,T1WI为黑色,T2WI为白色,其内呈高低条状交替带,第四脑室无受压移位,静脉注入Gd-DTPA后病变未见强化.印象:右小脑半球神经节细胞瘤.术中切开硬膜,距皮层0.5 cm处见瘤体,呈灰白色,较韧,界限不清,分块切除瘤体.

78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