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甘草素与光甘草定抗肿瘤转移作用比较

    作者:刘亮亮;陈姬;张波;郑秋生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比较2种药物的抗肿瘤转移能力.方法:以20,40,60,80,100,120μmol·L-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干预48 h,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评价B16F1和ECV304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明胶酶电泳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和表达量,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管腔样结构形成实验评价血管新生能力.结果: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均能显著抑制B16F1细胞和ECV304细胞增殖,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但光甘草定对B16F1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异甘草素.80 μmol·L-时,异甘草素与光甘草定的愈合面积分别为19.1%和27.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 P-2)分泌与表达,药物组能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光甘草定对B16F1细胞迁移,MMP-2分泌与表达,以及对ECV304细胞官腔形成的抑制能力低于异甘草素.结论: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都均具有抗肿瘤转移活性,80μmol·L-时,光甘草定抗肿瘤转移作用弱于异甘草素.

  • 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体外抗肿瘤转移作用

    作者:郭丹丹;陈姬;于拔萃;张波;郑秋生

    目的 比较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体外抗肿瘤转移作用.方法 白藜芦醇和紫檀芪5~50 μmol·L-1分别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 F1和内皮细胞ECV304作用48 h,再分别用磺基罗丹明B染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 μmol· L-1与细胞作用48 h,用划痕实验评价B16F1和ECV304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用明胶酶电泳和ELISA测定B16F1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和含量.用重建基底膜法观察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 μmol· L-1作用24 h对ECV304细胞拟管腔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作用48 h均能显著抑制B16F1和ECV304细胞增殖,抑制B16F1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119.7 μmol·L-1和37.3 μmoI·L-1,抑制ECV304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72.2 μmol·L-1和37.2 μmol·L-1.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 μmol·L-1作用48 h,B16F1细胞愈合率分别为58.0%和36.8%,ECV304细胞愈合率分别为61.8%和28.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7.7%和88.4%(P<0.01),而且紫檀芪组明显低于白藜芦醇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 μmo·L-1作用48 h使B16F1细胞MMP-2蛋白表达分别降低7.4%和13.9%(P<0.01),MMP-2活性分别降低19.3%和78.9%(P<0.01).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作用24 h均可使ECV304细胞管腔样结构破坏,且紫檀芪的作用较白藜芦醇更加明显.结论 白藜芦醇和紫檀芪均具有抑制B16F1和ECV304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并能抑制ECV304细胞拟管腔形成;浓度为10 μmol· L-1时紫檀芪的抑制作用强于白藜芦醇.

  • 维泰醇和紫杉醇抗肿瘤转移作用比较

    作者:陈姬;陈娜;陈小宇;张波;田卉;郑秋生

    目的 观察维泰醇和紫杉醇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对它们的抗肿瘤转移能力进行比较,以证实维泰醇的抗肿瘤血管新生及抗肿瘤转移作用.方法 采用SRB法,划痕试验,明胶酶谱法、ELISA、AO/EB染色法以及管腔样结构形成试验等方法观察比较维泰醇与紫杉醇的抗肿瘤转移能力.结果 维泰醇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生长抑制率和致死率低于紫杉醇,维泰醇对黑色素瘤细胞迁移、MMP-2表达和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管腔形成的抑制能力略低于紫杉醇.结论 维泰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转移活性,虽然其抗转移能力弱于紫杉醇,但其低细胞毒特性依然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黑色素瘤细胞作瘤苗的研究

    作者:刘金辉;Glenn Larsen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B16F1细胞作为瘤苗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阳离子脂质体复合mGMCSF DNA转染B16F1细胞,ELISA法检测mGMCSF在B16F1中的表达.[3HTdR]掺入法分析B16F1分泌的mGMCSF生物活性.γ射线照射灭活基因修饰的B16F1细胞皮下免疫小鼠,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mGMCSF水平.7d后免疫鼠皮下攻击未修饰的B16F1细胞以检测瘤苗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51Cr释放实验检测免疫鼠抗B16F1的特异CTL反应.结果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mGMCSF基因转染B16F1细胞后,未经阳性克隆筛选,mGMCSF得到特异且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表达.但表达逐步下降由第1天的(135.5±21.1)μg/L下降到第5d的(47.8±5.3)μg/L.随γ射线照射剂量的增加,mGMCSF的表达逐步降低,但仍具有生物学活性.γ射线照射的5×105基因修饰B16F1接种小鼠后,鼠血清中的mGMCSF水平在4h时为(198.4±23.1)ng/L,攻击的B16F1细胞在接种瘤苗的小鼠体内的生长完全被抑制,51Cr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该瘤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了特异的CTL反应.结论 本研究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介导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黑色素瘤B16F1细胞,作为瘤苗在小鼠体内可有效地激发抗肿瘤免疫.

  • 抑制整合素α9基因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的生长和肺转移的影响

    作者:孙思文;王海明;康世钧;罗荣城

    目的 观察shRNA干扰整合素α9(ITGA9)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的生长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用RNA干扰技术下调B16F1中ITGA9的表达,建立小鼠皮下成瘤和肺转移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计数肺转移灶数量.结果 ITGA9-shRNA转染组的肿瘤生长速度减慢(P<0.05),实验终点,该组肿瘤平均体积与scramble-shRNA组相比下降36%;肺转移灶数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下调ITGA9的表达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F1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和肺转移.ITGA9可能成为黑色素瘤的治疗靶点.

  •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染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谢群;万榕;林旭;林建银

    背景与目的:本实验室已证明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 sv-cystatin)具有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探讨sv-cystatin基因转染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分别将pcrDNA3.1/sv-cystatin及空载体pcDNA3.1转染B16Fl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B16Fl/sv-cystatin及B16F1/pcDNA3.1细胞株,提取总mRNA.应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半定量RT-PCR法分别验证5个上调和5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B16F1细胞经转染sv-cystatin后.共检测了1218个基因,其中有45个差异表达基因,21个基因表达上调(Ratio>3),24个基因表达下调(Ratio<0.5),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细胞粘附迁移、细胞免疫调节、增殖分化与凋亡、基因转录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等方面.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相符.结论:Sv-cystatin不仅具有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细胞免疫调节、增殖分化与凋亡、基因转录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