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降压贴膜中藜芦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隶书;程东岩;程东红

    目的:建立降压贴膜中藜芦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以苯-氯仿-异丙醇(5:5:1.25)为展开剂,显色方法: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结果:线性范围0.5~4.0μg,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2.22%.结论:方法准确、可靠,为控制降压贴膜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天目藜芦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作者:赵伟杰;孟庆伟;王世盛

    天目藜芦Veratrum schinedleri Loes.,亦称邢氏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省,与黑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蒜藜芦、小藜芦等统称为中药藜芦入药应用.赵国举等曾对其含有的总生物碱进行过降血压研究[1],朱任宏等的化学研究曾提出天目藜芦碱甲和天目藜芦碱乙的化学组成,但是未鉴定分子结构[2].

  • 苯妥英与加巴喷丁对藜芦碱致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的不同影响

    作者:雷革胜;王文挺;李柱一;胡三觉

    目的 观察治疗剂量的苯妥英与加巴喷丁对小剂量(0.5μmol/L)藜芦碱诱发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通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胞外灌流0.5μmol/L藜芦碱,制作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如果在灌流30min内出现振荡样放电[长簇(bursting)放电],即认为造模成功.分别在电压钳模式下观察25、5、10、15μnol/L苯妥英和2.5、5、10μmol/L加巴喷丁对这种癫痫活动的影响;测定藜芦碱灌流后CA1锥体神经元Ih电流的变化规律.结果 藜芦碱(0.5μmol/L)灌流9~16min后,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出现节律性巨大慢波振荡,100~200Hz的连续高频放电骑跨其上,类似于癫痫生理学中的阵发性去极化漂移(PDS)现象,证明造模成功.苯妥英可阻断藜芦碱诱发的癫痫样活动,且随浓度递增,簇放电间期逐渐延长,但单个簇放电持续时间并不缩短.在藜芦碱致痫过程中,Ih电流并无增大反而明显减小.加巴喷丁不能阻断藜芦碱引起的癫痫样活动.结论 在藜芦碱致海马CA1神经元癫痫样活动模型中,苯妥英对藜芦碱致痫的阻断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能通过抑制持续性钠电流的产生而消除癫痫活动.加巴喷丁不能阻断藜芦碱诱发的癫痫样活动,其机制可能与加巴喷丁对持续性钠电流没有作用和藜芦碱致痫并不增加Ih电流有关.

  • 小剂量藜芦碱致大鼠海马癫痫样活动的细胞学研究

    作者:雷革胜;王文挺;李柱一;胡三觉

    目的 观察小剂量藜芦碱(Ver)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并对其诱发产生癫痫样放电的离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小剂量(0.3~0.8μmol/L)Ver灌流后SD大鼠(2~3周龄,共30只)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放电特征.通过Schaffer侧支突触前刺激,观察突触受体阻断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5μmol/L)、2-氨基-5-磷酸基戊酸(AP-5,12.5μmol/L)、牡丹荷包碱(Bic,10μmol/L)以及钠通道阻断剂河鲀毒素(TTX,40~80nmol/L)对藜芦碱致痫的影响,绘制I-V曲线,探讨Ver诱发放电的电生理机制.结果 小剂量Ver灌流后随着膜电位的超极化,大鼠CA1锥体神经元产生模式相对固定的慢波样癫痫样活动.这种放电不被突触阻断剂CNQX+AP-5+Bic阻断,但能被小剂量TTX阻断.Ver诱发癫痫样活动后,I-V关系非线性化,去极化矫正增强,小剂量TTX可逆转此改变.Ver灌流可增强TTX敏感的阈下持续性钠电流,并与膜电位水平有关.结论 小剂量Ver可明显改变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放电模式,诱发慢波样癫痫电活动.这种癫痫样放电的产生不受突触传递阻断剂的影响,但与持续性钠电流明显相关.

  • 藜芦碱对 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苍龙;王宇光;马增春;梁乾德;肖成荣;谭洪玲;汤响林;高月

    目的:研究藜芦碱对人肝癌HepG2的细胞毒作用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藜芦碱0.1~0.6 g·L-1作用于HepG2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值;藜芦碱0.1~0.5 g·L-1作用于HepG2细胞24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的生成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结果藜芦碱0.1~0.6 g·L-1作用于HepG2细胞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5,P<0.01),IC50值为0.4 g·L-1,95%的可信限为0.2558~0.6965 g·L-1。藜芦碱0.1,0.2,0.3,0.4和0.5 g·L-1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H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P<0.01),ROS 的生成量显著增大(P<0.05,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凋亡相关基因p53、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藜芦碱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损伤细胞膜和线粒体进而启动凋亡基因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终导致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藜芦中的藜芦碱

    作者:张年田

    藜芦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含有甾体生物碱,是发现较早的降压活性成分,其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时,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心力衰竭所致的心动过速,有利于缓解心脏负荷过重,中医应用藜芦根及根茎入草的历史可上朔到《神农本草经》,通常认为藜芦有涌吐风痰、杀疔去疮的功效,可治疗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痈、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泻痢、头痛、喉痹、疥癣、恶疮。藜芦主要成分甾体生物碱具有显著降压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开展了关于白藜芦醇在人体内代谢的研究[1],藜芦碱是藜芦中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是藜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课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藜芦中的藜芦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 藜芦混碱对离体心泵功能的效应及其与洋地黄类药物的对比

    作者:赵录英;赵画晨;吴博威

    利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观测了钠通道激动剂芦混碱(veratrine)对心功能的效应,并与哇巴因的强心作用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4.0~40.0mg/L的浓度范围内,藜芦混碱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了心功能各项指标,且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发生.与哇巴因相比,其提高收缩功能的作用相近,但对舒张功能的改善略强.可认为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强心药.

  • 小剂量藜芦碱诱发大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异常放电癫痫脑片模型的特征

    作者:雷革胜;朱俊玲;万业宏;王文挺;胡三觉

    背景:阵发性去极化漂移是癫痫活动的脑神经元的细胞学特征,过去认为其产生与突触传递异常有关.近年来,阵发性去极化漂移的内因机制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目的:观察小剂量藜芦碱诱发大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活动的特征,探讨其可能的离子机制.设计:探索性观察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10/2004-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出生后14 d的健康SD大鼠40只,所需试剂购自天津市医药公司和Sigma公司.干预:大鼠经腹腔麻醉后取脑切片,通过0.5 μmol/L藜芦碱诱发癫痫样活动.在6张脑片上诱发产生阵发性去极化飘移样放电后,灌流液中加入80 nmol/L河豚毒素,在另外5张脑片上,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5μmol/L)替换河豚毒素,观察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放电模式.②电压钳模式下通过细胞Ⅰ-Ⅴ反应计算河豚毒素敏感性持续性钠电流的大小.结果:小剂量藜芦碱细胞外灌流后,随着神经元膜的超极化,大鼠CA1区锥体细胞表现出固定模式的阵发性去极化漂移串样放电,这种电活动可被小剂量(80 nmol/L)河豚毒素或(5 μmol/L)苯妥英所阻断.电压钳模式下测量阈下河豚毒素敏感性钠电流,在膜电位-55,-60,-65mV范围内,癫痫放电神经元测值明显增大,表明小剂量藜芦碱可增强持续性钠电流,并具有电压依赖性.结论:小剂量藜芦碱可在大鼠脑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上诱发出阵发性去极化漂移样癫痫活动.小剂量河豚毒素或苯妥英可阻断这种癫痫活动,其离子机制可能与持续性钠电流的增强有关.

  • 藜芦碱和乌头碱在受损背根节神经元诱发不同的放电模式

    作者:段建红;邢俊玲;杨晶;胡三觉

    为了研究钠通道失活门阻断后受损背根节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变化特征,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模型上采用单纤维技术记录A类神经元的自发放电.藜芦碱和乌头碱是钠通道失活门的抑制剂,但二者作用于不同的位点,前者结合于D2-S6,后者结合于D3-S6.我们比较了这两种试剂引发的放电模式.结果发现,在同一神经元,藜芦碱(1.5~5.0 μmol/L)可以引起放电峰峰间期的慢波振荡,即峰峰间期由大逐渐减小,然后又逐渐增大,形成重复的振荡波形,每个振荡持续约数十秒至数分钟;而乌头碱(10~200 μmol/L)则引起强直性放电,即峰峰间期逐渐减小,然后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两种不同的放电模式不因背景放电或试剂浓度的不同而发生明显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藜芦碱和乌头碱在受损的背根节神经元可以引发不同的放电模式,这可能与它们结合于钠通道上不同位点的抑制作用有关.

  • 藜芦碱致使大鼠背根神经节A类神经元产生触发性振荡

    作者:段建红;段玉斌;邢俊玲;胡三觉

    在大鼠L5背根节浸浴钠通道失活门阻断剂藜芦碱(veratridine), 记录该背根节神经元A类单纤维传入放电.发现: 浸浴藜芦碱(1.8~3 μmol/L)10 min后, 触压皮肤感受野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部分静息纤维产生高频放电, 其放电峰峰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 ISI)形成 U字形等型式的振荡, 称之为触发性振荡.刺激脉冲的间隔越大, 触发该振荡所需要的刺激脉冲数也就越多; 不同时程和形式的刺激引起触发性振荡的形式无明显差异; 触发性振荡的后抑制时期一般为30~90 s.另外, 实验还观察到该触发性振荡可由同一神经刺激引起的传入冲动触发.上述结果表明, 用藜芦碱处理可使初级感觉神经元产生一种触发性振荡, 该振 荡机制可能与触发痛的发作有关.

  • HPLC-ELSD法测定黑藜芦主根、须根及地上茎叶残基中藜芦碱的含量

    作者:王隶书;赵大庆;陶华明;刘永宏

    目的:用HPLC-ELSD方法测定藜芦主根、须根及地上茎叶残基中藜芦碱的含量.方法:岛津ODS-C18柱(4.6 mm ×250 mm,4 μm)色谱柱,柱温30℃,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0℃,气体流速2.3 L·ml-1.结果:藜芦碱线性范围为0.36~3.6μg;藜芦主根、须根及地上茎叶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9%,99.6%,99.5%,RSD分别为2.2%,1.7%,2.0%.藜芦主根中藜芦碱含量远远高于须根及地上茎叶残基中藜芦碱的含量.结论:方法可靠,简单可行,为科学使用藜芦不同部位提供了实验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