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滋肾调冲法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与VEGF、bFGF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孙艳明;刘晓帆;李广斌;宋春敬;李海霞;陈坤;李瑞环;王玲

    目的:观察滋肾调冲法代表方功血宁Ⅱ号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相关性,探讨该法对骨髓PCs的动员机制.方法:建立骨髓移植假孕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孕对照组、移植对照组、功血宁Ⅱ号组和乌鸡白凤丸组.在黄体早、中、晚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bFGF平,并对EPCs数量和VEGF、bFGF的水平以及VEGF、bFGF之间水平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黄体早期外周血EPCs、VEGF、bFGF水平高,中期略有下降,晚期明显减少(P<0.01,P<0.05).功血宁Ⅱ号组:黄体各期EPCs数目较假孕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早期较移植对照组和乌鸡白凤丸组显著增多(P< 0.05);黄体早、中期VEGF、bFGF水平较假孕对照组、移植对照组和乌鸡白凤丸组显著升高(P< 0.01,P<0.05);黄体早期EPCs数量和VEGF、bFGF以及VEGF与bFGF之间水平变化均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滋肾调冲法动员骨髓EPCs的作用与其上调血清VEGF、bFG水平密切相关.

  • 滋肾调冲法对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黄体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李广斌;孙艳明;宋春敬;刘晓帆;陈坤;李海霞;李瑞环;王玲

    目的:观察滋肾调冲法代表方功血宁Ⅱ号方对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促进黄体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该法健全黄体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骨髓移植假孕模型,随机分为移植对照组、功血宁Ⅱ号组和乌鸡白凤丸组,另取未骨髓移植大鼠为假孕对照组.在黄体早中晚期,各组处理相应数目动物,摘取卵巢.采用PCR法检测黄体中供体雄鼠来源的Sry基因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Sry基因阳性细胞;原位杂交合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EP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黄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骨髓移植各组的黄体中均检测到Sry基因和双标记阳性细胞,假孕对照组未见;Sry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孕对照组(P<0.01);功血宁Ⅱ号组显著升高(P<0.05).黄体MVD各组早期较少,中期显著增多,晚期明显减少(P<0.01);功血宁Ⅱ号组黄体中期MVD显著增多(P<0.01).结论:滋肾调冲法能够将骨髓EPCs归巢于黄体,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使黄体MVD增加,促进黄体的血管新生,从而达到健全黄体功能的作用.

  • 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量及骨代谢的相关性

    作者:林上进;毕波;范永前;林伟龙;黄东辉;朱岳峰;程群

    目的: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骨髓中抽取内皮祖细胞,研究分析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与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并比较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11例股骨颈脆性骨折和8例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用箱型骨刀在股骨颈截骨平面截取松质骨骨块,体外培养液冲洗得到骨髓混悬液,分离骨髓内皮祖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等临床参数,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关系。结果两组老人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脆性骨折组的骨髓内皮祖细胞总数量及成熟的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骨关节炎组(0.48±0.35 vs.1.80±1.01, P=0.001和52.28±21.20 vs.77.13±19.15, P=0.042),且前者的股骨颈、全髋骨密度(0.54±0.14 g/cm2 vs.0.76±0.21 g/cm2, P=0.021和0.65±0.14 g/cm2 vs.0.84±0.15 g/cm2, P=0.026)和血25羟维生素D (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4.50±1.56 ng/mL vs.23.80±2.88 ng/mL, P=0.033)明显低于后者,而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水平(73.60±1.84 ng/L vs.32.20±0.98 ng/L, P=0.035)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r=-0.594, P=0.015),而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成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r=0.847, P=0.008和r=0.925, P=0.034),全髋骨密度与骨髓分化早期内皮祖细胞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 =-0.817, P=0.047)。结论老年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成熟分化与骨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骨髓内皮祖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骨组织新陈代谢而影响老年人的骨量。

  • 骨髓内皮祖细胞在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作者:孙慧燕;鲁茁壮;刘玉和;王立生

    新的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人骨髓中含有内皮祖细胞,骨髓内皮祖细胞通过不同的机制动员进入血液循环,并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深入研究骨髓内皮祖细胞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措施.

  • 兔骨髓内皮祖细胞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川;辛毅;李京倖;张帆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血管组织工程构建过程中的功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培养鉴定为EPCs后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FN)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上,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同时设置未包被纤维连接蛋白及未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方法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10 d后,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鉴定分析.分离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吞噬功能鉴定为内皮祖细胞;种植细胞10 d后结果显示:加入纤维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支架可见细胞种植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血管内腔面较为完整的覆盖内皮细胞.HE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在血管支架上成活并较为均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并表达VEGFR-2、vWF、CD34.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组合更有利于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支架上增殖和分化,为人工血管制备创造了条件.

  • 骨髓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的研究

    作者:张喜成;何延政;陈一尘;刘勇;李跃武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肢体缺血模型,采用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移植于缺血肢体,观察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的价值.

  • 低氧作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代红;李芙蓉;侯卫坪;程悦;袁发焕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丢失和低氧是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的共同通路,因此,重建间质毛细血管,改善间质低氧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又一重要途经~([1]).内皮祖细胞(EPC)具有强大的成血管能力~([2]).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与EPC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重建小管周毛细血管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拟在体外研究低氧作用下的RTEC对EPC的归巢、成血管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 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广斌;孙艳明;宋春静;王玲

    目的 观察骨髓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假孕大鼠黄体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EPC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大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尾静脉移植雄性大鼠骨髓EPC行造血重建,然后制备假孕模型为移植假孕组;分别于假孕第3、7、11、15天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黄体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黄体VEGF、bF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黄体微血管密度.结果 假孕对照组(输注等量培养液)及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天达到高;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均高于第3天组水平(P<0.01);移植假孕组VEGF、bFGF表达在第7、11天均高于同期假孕对照组(P<0.05),且黄体微血管密度在第7、11天较同期假孕对照组高(P<0.05).结论 骨髓EPC移植后黄体VEGF、bF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进假孕大鼠黄体血管新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