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汗法之运用
汗法非发热恶寒之外感表证的专利.程国彭论八法谓"汗者,散也"[1].辛以散之,开腠理,散邪气也.<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外,理者,为皮肤脏腑之纹理"[2].非只皮肤有腠理,五脏六腑尽皆有腠理,是真气流通、邪气相传的通路[3].<儒门事亲>中虽有"凡在表者皆可汗式十五"篇,但在"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十三"篇中先已指出"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
吴茱萸的炮制与非正品鉴别
吴茱萸供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的记载.现中国药典2005年版也有收载.
-
麻黄的内科应用新进展
麻黄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功效为:"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积聚."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功能开腠理,透毛窍,外能发散风寒,内能开宣肺气,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又可下输膀胱,也为宣肺利尿之要药.同时,取麻黄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
《素问》"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之辨
"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以下简称"九字文")见于<素问>2个章节中.<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
7种病,试试“出汗疗法”
风寒感冒病因起因通常是劳累,或没休息好,再加上受风或受凉,使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通俗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着凉感冒.症状发热,恶寒,头痛或骨节酸痛,或自汗,恶风,脉浮.代表方剂 麻黄汤和桂枝汤.麻黄汤为汗之峻剂.方中麻黄辛温,开腠理而发汗,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以解表邪,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平喘,甘草和中.四药配合,以收开腠发汗、宣肺定喘之效.桂枝汤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温振阳气;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补阴液.此方是在轻补阴阳的基础上,加生姜辛散,加甘草、大枣培中,扶正祛邪,用于正虚之外感.
-
麻黄功用心悟
麻黄,本是常用中药之一,由于对其功效似是而非的理解,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有人说麻黄辛温性强,容易动火而导致出血;有人说麻黄发汗力强,用量一大,则会致汗出过多,甚至于亡阳丢命.总之,是能不用时且不用,否则,引起医疗纠纷可了不得.
-
浑身是宝为茯苓
说起茯苓,我们并不陌生,如北京特产茯苓饼,还有茯苓酸奶、茯苓酒等,都有添加茯苓.但茯苓究竟有些什么功用,却很少有人说得清.全身是宝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主要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的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茯苓从外到内、由上至下皆是宝贝.茯苓皮:茯苓黑色的外皮部分即为“茯苓皮”.《本草纲目》中记载茯苓皮有治疗“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之效,说的就是茯苓皮有利水消肿作用.
-
葛根临床应用体会
葛根是一味常用药,<本经>记载:"葛根气味甘辛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别录>指出:"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汉*张仲景善用葛根,<伤寒论>中或用其清热解痉,或用其升清止痢,配伍精密,独具匠心.后世<千金方>载张仲景用葛根治疗中风,也颇有特色.在临床中,我们也经常使用葛根配伍它药,治疗各种疾病,收效显著.如用葛根与升麻配伍,疗小儿麻疹透发不畅;葛根配麦冬、天花粉治疗热病津伤等.现择其几例,简介于后.
-
浅论《金匮》治疗咳喘之法的临床意义
《金匮》对咳嗽、喘证、痰饮的治疗,分别在《肺痿·论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和《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两篇中论述详。其治疗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温化痰饮法 《金匮》对痰和饮的治疗,常用温药以振肺之阳气,通调水道,固卫气以抗邪,助脾阳以运水湿,奋肾阳以化水气,使痰和饮无留滞之弊。温化痰饮法,即《金匮》谓“温药和之”之法。具有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的作用。根据脏腑病变之异.又分温通阳气、温补肾阳、温肺复气等法,来调整脾肾肺三脏的气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