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ASL和PWI技术探讨通督调神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陈四芳;韩为;孙善斌;张国庆;张玲

    目的:通过动脉自旋标记(ASL)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技术观察通督调神针刺与西药对缺血性脑卒中(CIS)高危患者脑血流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小卒中(MIS)患者随机分成针刺1组、针刺2组和药物组,每组60例.针刺1组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法",穴取百会、风府、哑门、大椎、身柱、至阳、命门、腰阳关、颈夹脊,每天针刺1次;针刺2组取穴同针剌1组,隔天针刺1次;药物组予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 mg,早中晚各1片.3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行ASL、PWI(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ASL正常灌注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均P<0.01),针刺1组正常灌注例数多于针刺2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rCBV、rCB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rMTT、rTT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刺1组治疗后rCBV、rCBF高于针刺2组,rMTT、rTTP低于针刺2组(均P<0.05);针刺1组与药物组相比,治疗后PWI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1组、针刺2组和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8.3%(53/60)、73.3%(44/60)与90.0%(54/60),针刺1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2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干预能有效改善CIS高危患者脑血流低灌注情况,降低严重CIS的发病率,且针刺每天1次优于隔天1次.

  • 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对比研究

    作者:冼明健;雷建明;袁莉;江先娣

    目的 对比研究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3例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60岁)随机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一般措施及安慰剂治疗,抗凝组加用华法林,抗血小板组加用阿司匹林.分别在发病后1.3、6个月时比较各组卒中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1、3、6月时卒中复发率为21.57%,29.42%,37.2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分别为3.92%、9.80%、13.73和5.88%、11.77%、19.6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复发患者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须及早进行二级预防,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确切,且安全.

  • 前移二级预防的关口,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卒中

    作者:王伊龙;许杰;王拥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急性缺血性小卒中,均属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由于其"非致残性"的特点,TIA或小卒中处于一种易被公众和医生忽视的状态.但TIA和小卒中患者恰恰是复发性卒中的高危个体,其急性期复发风险高.

  • 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小飞;张为艳;王建红;刘玉婷;王珺;西颖;郝菲;吴江;窦勇

    目的 探讨脑血管狭窄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短期内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113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在发病后7 d、30 d、90 d内卒中的复发率,并通过脑CT血管成像(CTA)评估血管狭窄情况,分析脑血管狭窄的程度与卒中复发率的关系.结果小卒中患者发病后7 d、30 d、90 d内的卒中复发率依次为:7.08%、9.73%、11.50%.71例患者接受了CTA检查,其中血管正常组28例,7 d、30 d、90 d内卒中发病率分别为0、1例(3.57%)、1例(3.57%);血管轻度狭窄者19例,7 d、30 d、90 d内发生卒中率分别为0、1例(5.26%)、2例(10.53%);血管中度狭窄者13例,7 d、30 d、90 d内发生卒中数分别为2例(15.38%)、2例(15.38%)、3例(23.08%);血管重度狭窄和闭塞者11例,7 d、30 d、90 d内发生卒中为4例(36.36%)、4例(36.36%)、5例(45.45%).脑血管狭窄组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脑卒中复发率较脑血管正常者明显增高(P<0.001).不同程度脑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病后90 d内卒中复发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5[95%CI(0.29,13.03),P=0.36]、6.46[95%CI(0.74,16.34),P=0.09]、10.77[95%CI(1.40,18.14),P=0.02].结论 卒中复发事件多见于病后1周内,复发性缺血事件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减少.合并中重度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较脑血管无明显狭窄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大,脑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短期内复发的危险因素.

  • 基于PWI技术探讨通督调神针刺预处理对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脑血流影响

    作者:陈四芳;韩为;储浩然;王颖;柳刚;孙道东;张国庆;张玲

    目的:基于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技术探讨通督调神针刺预处理对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28例)和药物组(28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预处理,主穴腰阳关、命门、至阳、神道、大椎、风府、百会等,每天针刺1次,每周7次.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片,30 mg,每天晚上口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28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并应用PWI技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和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9.3%和92.3%.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分值显著降低(P<0川);治疗后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分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治疗前后PWI各参数(rCBV、rCBF、rMTT、rTTP)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组PWI各参数(rCBV、rCBF、rMTT、rTTP)结果与药物组比较,数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预处理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对改善其脑血流灌注情况与药物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降低严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 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结果及颅内梗死灶分析

    作者:游文霞;钟剑萍;欧阳基鹏;黎宏庄;杨少民;胡秋根

    目的 观察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SSS-TOAST分型情况,并分析颅内梗死灶的特点.方法 缺血性小卒中患者516例,进行SSS-TOAST分型,观察颅内梗死灶情况.收集患者年龄、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R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颈部血管检查等资料,并在不同SSS-TOAST分型间进行比较.结果 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74例(33.72%)、心源性脑栓塞型39例(7.56%)、小动脉闭塞型229例(44.38%)、其他原因11例(2.13%)、原因不明63例(12.21%),主要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大动脉狭窄、90 d mRS评分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P均<0.05).357例(69.19%)颅内梗死灶为孤立性病灶,其中231例(64.71%)病灶在皮层下、深部白质、基底节等常见位置;159例(30.81%)为多发病灶.282例(54.65%)患者颅内梗死灶直径(或之和)<20 mm,234例(45.35%)直径(或之和)≥20 mm.本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梗死灶多为孤立性病灶,多数病灶大小<20 mm,孤立性病灶多位于常见位置(P均<0.05).结论 缺血性小卒中患者SSS-TOAST分型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前者合并大动脉狭窄和预后不良比例更高;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颅内梗死灶多为常见位置的孤立性病灶,但部分患者颅内梗死灶直径≥20 mm,多发梗死灶者也占一定比例.

  • 短程双抗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雪;陈亚平;陈旭

    目的:探讨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72例缺血性小卒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2组均采用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 m g 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采用波立维(帅泰)首次300 mg ,负荷计量,次日75 mg联合拜阿司匹林100 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后对2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缺血性小卒中,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缺血性小卒中复发及复发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区腾飞;潘速跃;杨洁;李艳秋;李永鸿;李荣;王金良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卒中复发及复发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跟踪随访我院神经内科284例首次住院并确诊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尚未复发组和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比较,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酗酒史、冠心病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未复发大卒中组和复发大卒中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高血压病、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亚型、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颅内动脉狭窄、PAD等因素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针对高血压病、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PAD等独立危险因素,做好缺血性小卒中二级预防。

  • 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30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郑明;涂明义;郭宏伟;刘迪;皇甫留杰

    目的 探讨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用波立维75 mg联合拜阿司匹林100 mg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小卒中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龙飞;杨庆;刘春燕;曾莉钧;李林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60例(观察组)及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高血压患者6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比较两组年龄、心率、合并症、SCOPA-AUT及HAM-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抑郁症发生率、SCOPA-AUT、及HAM-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D>8[标准偏回归系数(β)=0.142,比值比(OR)=3.251,P=0.009]和年龄>60岁(β=0.180,OR=1.972,P=0.003),是观察组SCOPA-AUT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缺血性小卒中后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发生与卒中后抑郁症和高龄有关.

  • 缺血性小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改变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鹏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病灶部位的关系,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MRI证实为小卒中脑梗死患者42例的病灶部位,根据病灶部位分组;通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简,明智力测验(MMSE),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组成,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各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病灶位于左大脑半球者在语言方面成绩均低于右大脑半球病灶组及双侧大脑半球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7,<0.05);双侧大脑半球病灶者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均低于左大脑半球病灶组及右侧大脑半球病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5,=3.145,=4.173,<0.05)。结论病灶位于位于双侧大脑半球者影响视空间、注意力及执行功能,优势半球的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主要影响语言和语言有关的认知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