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穴贴压辅助全麻妇科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万赖思琪;李万山;李万瑶;李国才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全麻手术对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耳穴1组:于术前一晚在双耳的神门、肺、脾、胃、大肠、肾上腺、内分泌、子宫、盆腔穴贴压磁珠;耳穴2组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安慰组在双耳的相应穴位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3组麻醉方式相同,评定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术中麻醉性镇痛药舒芬太尼用量耳穴1组(22.08±7.11)μg、耳穴2组(20.19±7.21)μg,均较安慰组(26.13±9.04)μg减少(均P<0.05);麻醉剂异丙酚用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耳穴1组、耳穴2组(1.77±1.65,1.80±1.96)均比安慰组(2.62±1.46)低(均P<0.05);术前血清β内啡肽(β-EP)耳穴1组(198.8±124.1)pg/mL、耳穴2组(207.2±102.7)pg/mL明显较安慰组(143.6±87.1)pg/mL高(均P<0.05),而耳穴1组与耳穴2组比较,上述诸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以减少麻醉剂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而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的效果没有明显加强.

  • 全麻术中咽喉镜直视下安置胃管的体会

    作者:钱卫玲;邓汉妹

    有些全麻手术病人因害怕在术前清醒状态下安置胃管或术中胃肠胀气、术式改变,常需在术中留置胃管,但按常规操作程序安置胃管,常感困难,且容易失败,也可因反复多次插管造成口腔、鼻咽部粘膜损伤及喉头水肿等并发症,还可耽搁手术时间.1999年7月~2001年7月,笔者对40例全麻状态下术中需安置胃管的患者行胃管置入,其中实验组20例在咽喉镜直视下安置胃管,传统组20例按常规方法给患者插胃管,两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组.

  • 全麻术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严淑玲

    目的:探讨全麻术下鼻内镜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6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行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治愈42例(91%),好转3例(6%),无效1例(2%),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预见性的气道护理能使全麻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鼻内镜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

  • 氯胺酮复合倍他米松喷喉预防全麻术后咽喉痛的研究

    作者:郑建宇

    目的:探究采用氯胺酮联合倍他米松注射液喷喉对全麻术后患者咽喉痛的预防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全麻术的240例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分组和治疗组2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喷喉的方法,治疗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倍他米松喷喉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治疗组的在拔管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经24小时后疼痛发生率为29.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倍他米松喷喉预防全麻术后咽喉痛的效果显著、可靠性高。

  • 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吴炜

    目的 探讨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造成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医院2006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5938例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别对患者的既往、术前状况、麻醉及气管导管类型、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病例共5938例,术后肺部感染共786例,占13.24%;组间比较年龄、麻醉时间、导管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细菌学检查分离病原菌128株,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非发酵菌分别占37.5%、18.8%、14.8%、12.5%、7.0%、9.4%.结论 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与年龄、麻醉时间、气管导管类型有关,对患者术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慎重选择气管导管及侵入性操作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

  •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崔乃荣;贾珍;王建民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实施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630例,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53.97%;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且>3 h为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共分离出79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63株占58.61%。结论引发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引起注意,针对性预防,降低感染率。

  • 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清波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全麻术后苏醒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术中采用全麻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中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全麻术中使用舒芬太尼能够快速镇痛,同时麻醉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使用。

  • 丙泊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麻醉在肥胖患者消化内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杜威;冯泽国

    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中采用无痛麻醉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肥胖患者由于肥胖和自身气道的因素使其麻醉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在静脉全麻术中肥胖患者较正常体重者的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发生率明显增多[1].建立合理的麻醉方案对于肥胖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尤为重要.对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门诊100例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肥胖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全麻术后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赵春华;由海遐

    全麻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伤口疼痛及各种导管刺激,病人常出现意识模糊、谵妄、烦躁不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缺血、伤口渗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充分认识术后躁动的可能原因及诱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是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我院麻醉恢复室20016年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321例全麻病人,其中13例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经及时处理及精心护理,均平稳渡过苏醒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全麻术 躁动
  • 全麻术后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赵春华;由海遐

    全麻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伤口疼痛及各种导管刺激,病人常出现意识模糊、谵妄、烦躁不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缺血、伤口渗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充分认识术后躁动的可能原因及诱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是围术期的重要措施.我院麻醉恢复室20016年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321例全麻病人,其中13例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经及时处理及精心护理,均平稳渡过苏醒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全麻术 躁动
  • 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

    作者:林海洁;余季辉;丁红;肖敏仪

    目的 探讨苏醒期专项护理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月行静吸复合全麻术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在苏醒期,实验组采取专项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时间,躁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5.38%和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46%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醒期专项护理应用于全麻术患者能明显改善其麻醉效果,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 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麻术后入住ICU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晗晖;廖巧玲

    目的:总结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麻术后入住ICU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入住ICU的8例因各种原因需要接受全麻手术且合并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该类患者实施护理的要点。结果8例患者无非计划拔管、坠床、自残、伤人、暴力事件发生,均在入ICU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结论对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麻术后入ICU患者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 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临床对照观察

    作者:韩春红

    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选择呼吸内科接受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患者800人,按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湿化组(400例)和非湿化组(400),记录每组患者吸氧后的呼吸道症状、细菌检出情况及不适症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39例(9.75%),未湿化组为52例(13.0%),χ2=1.156,P>0.05;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4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71例(17.75%),未湿化组为103例(25.75%),χ2=0.274,P>0.05;说明两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患者呼吸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应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结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 组合药液湿化吸氧用于全麻术后呼吸道管理体会

    作者:左君;王连华

    全麻气管插管病人术后常因插管刺激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痰液湿化不够,术后切口疼痛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从而继发或加重肺部感染.我们将组合药液(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氟美松)溶入吸氧湿化瓶内持续吸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全麻术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监护与诊疗体会

    作者:张参军;张敏思;姚双吉;展锐;薛海霞;张丽平

    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可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简称左心衰),但临床症状多缺如,需经系统监护及详细的体查方可确诊,应引起临床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利多卡因静脉复合维持全麻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文林;陈立新;林文萍

    静脉复合普鲁卡因的全麻效能究竟如何,至今虽仍无确切定论,但其麻醉、镇痛性能较利多卡因为弱却已得到实验性肯定[1],笔者现就选用利多卡因与琥珀胆碱的复合液静脉滴注维持全麻,气管插管管理全麻术中呼吸的麻醉手术258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 小儿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导管脱出原因分析

    作者:郑膨

    我院近年来在小儿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发生气管导管脱出2例,报道如下.

  • 腰麻病人下肢手术时异丙酚、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的靶控浓度

    作者:朱永萍;王国林

    非全麻手术中病人清醒,各种不良刺激引起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导致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因此非全麻术中适度镇静是必要的.靶控输注(TCI)技术是静脉麻醉给药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将微机技术和药理学相结合,避免了间断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使麻醉更可控平稳.目前临床上应用于TCI清醒镇静的药物主要有异丙酚、咪达唑仑.本研究拟探讨腰麻病人下肢手术时异丙酚、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的靶控浓度.

  • 全麻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的小儿喉罩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钟进财;肖建芳;吴桂寿

    目的 探讨小儿喉罩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在全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12月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麻手术患儿50例,50例患儿均应用小儿喉罩麻醉保留自主呼吸实施全麻术进行治疗,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放置小儿喉罩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血流动力学、呼吸末二氧化碳(PET CO2)变化情况.结果 50例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行盲探置管,其中48例患儿一次置管成功,2例患儿二次置管成功.50例患儿均未见反流、误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50例患儿置入喉罩后即刻的SpO2明显较置入喉罩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时患儿的SpO2一直处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且患儿术中的PET CO2也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儿置入喉罩后即刻的HR、SBP、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置入喉罩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置入喉罩后患儿的HR、SBP、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一直处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未发生较为明显的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儿喉罩实施全麻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可实现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改善术中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等问题的应用效果,从而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 全麻术中气道急性梗阻的处理(附4例报告)

    作者:徐顺才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急性气道梗阻一般发生在麻醉诱导期,由于气管插管而诱发喉痉挛、气管痉挛而致急性气道梗阻.而麻醉维持中发生急性气道梗阻未见报道.近几年本人在临床麻醉中,发现4例分别因肿瘤组织脱落、气道分泌物等阻塞气管而发生急性气道梗阻.现将临床处理经过报道如下.

8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