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期虐待经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高翠青;戴伏英;刘华平

    目的 了解儿童期虐待经历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进行儿童虐待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共301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杳.结果 301名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躯体虐待)调查中:在童年期曾经被人猛地摇晃身体占55.5%;曾经被人用手或其他硬物打过身体部位占62.1%;曾经被人用手掐或/和捏(如耳朵、胳膊等)占61.4%.在情感虐待调杏中,曾经被人说过伤害、羞辱或谩骂的话占71.4%.调杳对象心理健康状况,对人焦虑占23.9%;孤独倾向占9%;自责倾向占69.4%;过敏倾向占57.8%.对性别与躯体虐待、性虐待进行χ<'2>检验,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性别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χ<'2>检验,与在大家面前或被老师提问时会脸红、受到批评和心情不愉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期虐待经历发生率较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在我国应建立评价体系、方法和指标,并通过多部门、多学科的大力协同与合作,制订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 儿童忽视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潘建平;李玉凤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7年曾指出:儿童虐待与忽视是一个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所有的时间里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1984年,Wolock & Horowitz提出"Neglect of Neglect"(对忽视的忽视)的警告,并指出"对儿童忽视的不重视是制约儿童健康和幸福的重要问题".但时至今日,儿童忽视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对儿童忽视的研究仍然处于"受冷落"的局面[1].

  • 非故意的儿童忽视:文献综述和观察研究

    作者:杨武悦

    美国每年有600万儿童遭受虐待,其中78%为儿童忽视.尽管如此,儿童忽视问题仍不明了,某一程度上是由于儿童忽视尚未有一致、公认的定义.一些研究者认为儿童忽视和儿童虐待是一样的,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它们在概念上就是不同的.

  • 受虐待小学生人格的外向性特质

    作者:高海燕;朱相华

    目的 分析高年级小学生人格的外向性特质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和一般情况问卷,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①女生的合群因子分数高于男生(39.4±4.9 vs 36.6±6.7,F=7.883,P<0.01);性别和年级在活跃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F=4.403,P<0.05);受虐待者与未受虐待者的外向性特质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诙谐因子与性虐待呈正相关(r=0.240,P<0.01),而外向性特质的其它因子与虐待呈负相关(r=-0.151~-0.216,P<0.05);③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对外向性特质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性虐待对诙谐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女性对合群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小学生人格的外向性特质存在性别差异,外向性特质的形成可能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 受虐待小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分析

    作者:杨永杰;朱相华

    目的 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和一般情况问卷,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1女生的敏感分高于男生(16.20±2.82 vs 14.25±3.67,P<0.01),急躁和悲观分低于男生(急躁7.68±3.17 vs 9.66±3.71,P<0.01;悲观8.23±3.25 vs 9.62±3.31,P<0.01).2性虐待与情绪性维度无相关性,情绪性总分与儿童虐待无相关性,敏感与儿童虐待呈负相关(r=-0.177~-0.228,P<0.05),急躁和悲观与儿童虐待呈正相关(r=0.170~0.260,P<0.05).3情感虐待和性别对敏感、急躁和悲观具有预测作用(Beta鲍对值=0.178~0.280,t绝对值=2.394~3.900,P<0.05),性虐待仅对敏感因子具有较弱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80,t=2.510,P<0.05).结论 小学生人格的情绪性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 小学儿童虐待及自尊的城乡差异

    作者:沙晶莹;刘爱书

    目的 探讨城乡儿童虐待、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的差异状况.方法 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和生日数字偏爱测验,对168名城市儿童和177名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农村小学儿童中,男生的躯体虐待(t=2.561,P=0.011)、躯体忽视(t=2.377,P=0.019)和情感忽视(t=2.474,P=0.014)情况均比女生严重.城市男生与女生间没有差别;②城市四年级儿童的情感虐待现象比五年级儿童严重(F=3.574,P=0.034).农村各年级儿童间的虐待现象没有差别,但四年级儿童的外显自尊比五、六年级儿童高(F=3.597,P=0.029);③生源地与性别会共同影响儿童的躯体忽视情况,生源地与性别、年级会共同影响儿童的性虐待情况;④性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能反向预测农村儿童的外显自尊,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能反向预测城市儿童的外显自尊;⑤外显自尊与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关系密切,内隐自尊与性虐待、躯体忽视之间关系密切.结论 生源地不同时,不同年级及不同性别儿童的虐待和自尊情况有所不同,并且城乡儿童外显自尊的预测指标也有不同.

  • 儿童期虐待对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影响

    作者:魏贤玉;朱相华;李娇;杨永杰;田玉湘

    目的 研究受虐待小学生的社会能力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元虐待:总分[(15.56±3.64)分与(17.70±3.72)分,t=3.73,P<0.001],11~12岁年龄组的学校情况因子分低于9~10岁组[(4.94±0.76)分与(5.17±0.63)分,t=2.19,P<0.05].除性虐待外,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和总分呈负相关(r=-0.159~-0.410,P<0.05或P<0.01).躯体虐待对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61~-0.201,t=-2.124~-2.433,P<0.05);情感虐待对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9~-0.207,t=-2.141~-2.723,P<0.05或P<0.01).忽视和性虐待对学校情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0~-0.273,t=-2.236~-3.441,P<0.05和P<0.001).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可显著预测个体的社会能力.

  • 小学生的"小七"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

    作者:李翔;朱相华;李娇

    目的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女生的才干、善良和人际关系分数高于男生,才干79.5±11.8分和73.1±13.8分(P<0.05);善良77.6±8.8分和69.9±12.6分(P<0.001);人际关系59.24±7.6分和53.9±8.4分(P<0.01).受虐待者的善良和行事风格分数低于未受虐待者,善良71.2±12.7分和75.5±10.4分(P<0.05);行事风格33.5±6.5分和35.4±5.5分(P<0.05).虐待与外向性、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和行事风格呈负相关(r=-0.151~-0.338,P<0.05),与处世态度呈正相关(r=0.174~0.196,P<0.05).虐待对外向性、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8~-0.427,t=-2.023~-4.623,P<0.05),对处世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96,t=2.661,P<0.05);性别对才干,善良、人际关系和行事风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176~0.317,t=2.330~4.607,P<0.05).结论 小学生的人格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 对儿童虐待的认知量表在大学生群体的修订

    作者:刘天牧;刘爱书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对儿童虐待的认知量表(PCM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为测量大学生对儿童虐待的认知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方法:选取555名大学生,将其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n =277)用于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n =278)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与内部一致性检验;以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为效标检验效标效度;2周后随机选取其中57名被试进行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剩余28个条目,分为心理虐待、躯体虐待、童工、忽视及性虐待5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结构拟合良好(x2/df=1.63,CFI=0.912,TLI=0.901,RMSEA=0.048,SRMR =0.059).CTQ-SF的心理虐待、躯体虐待和忽视3个维度得分分别与PCMS的心理虐待、躯体虐待和忽视3个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 =0.12 ~0.15,均P<0.05).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92,5个维度的α系数为0.55 ~0.84;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5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76 ~0.91.结论:修订的对儿童虐待的认知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作为测量儿童虐待认知的工具.

  • 受虐儿童个性特征初探

    作者: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

    目的:探讨受虐儿童的个性特征,以期减少儿童受虐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对随机抽取的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282名学生施测.结果:1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共86名,未曾遭受虐待者196名;受虐组的N分(情绪不稳)高于非受虐组(55.62±10.60/52.65±10.98,P<0.05),L分("掩饰")低于非受虐组(42.21±9.87/46.04±9.20,P<0.05);男性儿童中受虐组的P分高于非受虐组、L分低于非受虐组(P均<0.05),两组女性儿童的EPQ分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受虐可能与儿童个性因素有一定关系.

  • 受虐待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

    作者:刘爱书;于锐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受虐待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方法:采取方便取样,选取哈尔滨市不同地区的4所普通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学生共820人,回收有效问卷775份,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施测,筛选出从未受虐待的儿童41人为对照组,并设定3个实验组,即情感虐待伴忽视组(EN组)34人,躯体虐待伴忽视组(PN组)4O人和躯体情感虐待伴忽视组(EPN组)43人.对4组受试施测社会信息加工结构访谈,以分别测量在同伴情景(同伴加入、同伴激惹)和成人情景(权威、家庭)的清晰和模糊情况下,4组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过程的编码、解释(意图归因)、反应生成(生成反应的数目、性质)、反应评估(人际效能感、工具效能感)各阶段特点.结果:4组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的编码阶段和反应评估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解释阶段和生成反应阶段4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模糊同伴激惹情景下,EPN儿童(55.8%)较正常儿童(22.0%)更多将人物意图归因为敌意(P=0.001);在清晰权威情景下,3个虐待组儿童生成反应的数目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88±0.91),(1.58±0.75),(l.90±0.97)vs.(2.29±0.87),P<0.01].结论:受虐待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存在缺陷,受多种类型虐待的儿童更为严重.

  • 儿童遭受情感虐待的风险因素及其危害

    作者:孙海婷;汪萍;孙新

    儿童虐待是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情感虐待作为当前儿童虐待的一种常见、易被忽视的形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儿童情感虐待的风险因素及其危害有助于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干预提供依据,对保护儿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儿童虐待的流行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岳崇;代倩倩;王瑞凤;张世成;庄婧誉;周勇;陈素芬;王佳;张慧颖

    随着儿童虐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儿童虐待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儿童虐待不仅对儿童造成身体伤害,还会导致诸如沮丧、焦虑、创伤后压力等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心理疾病,严重者出现自杀状况,其影响常常是隐藏并且持续的,有的甚至伴随受害者一生,因此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了儿童虐待的流行现状,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期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儿童虐待 心理健康
  • 加强校园安全教育,预防校园性虐待

    作者:石文惠;高欣;施小明

    儿童虐待指对儿童有抚养、监管义务及有操纵权的人作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或)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对其进行经济性剥削[1].儿童虐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虐待现象通常伴随数种虐待类型共存,导致儿童青少年心身危害,如焦虑、抑郁、自卑、性格举止改变、躯体伤害,乃至少女怀孕,感染性病,自杀、严重的药物滥用、饮食异常[2];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性行为异常、过早的性行为等等.其不良影响可持续到成年期,影响成年后的生活、正常人际关系,给婚姻带来不幸,甚至孩子抚养出问题[1].

  • 儿童虐待——儿科护理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作者:王虹;郑显兰

    儿童虐待是儿童期意外伤害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我国儿童虐待及受害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晶琦

    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一个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重要问题,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伴随受害者一生.

  • 儿童虐待问题不可忽视

    作者:静进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虐待儿童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虐待(child abuse)是指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和性暴力,造成儿童躯体与情感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或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护、医疗和教育的忽视(neglect)现象[1].儿童虐待的类型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对儿童虐待方式的概括,亦是一个古老话题.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育婴堂内养育的私生子约80%夭折.

  • 第15届国际防止虐待忽视儿童会议介绍

    作者:焦富勇

    第15届国际防止虐待忽视儿童会议,于2004年9月18~22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来自世界85个国家的15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主题为"共同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助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Kul Chandra Gautam先生专程赴澳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全球儿童虐待伤害、艾滋病、营养不良、流浪儿、难民儿童等方面的报告.大会从身体、情感、性虐待及忽视的诊断、治疗、流调、社会福利、家庭及学校暴力、儿童权利、法律、教育、忽视、网络、体罚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 第18届国际防止虐待与忽视儿童会议介绍

    作者:焦富勇

    第18届国际防止虐待忽视儿童会议,于2010年9月26-29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大会主题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庭,多元文化".来自世界五大洲800多名儿科、心理-精神科、法医学专家、律师及社会工作者出席了大会.大会分会场共12个,96个主题共490篇论文进行了交流,交流主要内容有:儿童虐待的医学鉴定,受虐儿童的医学处理及心理创伤的治疗、康复,忽视儿童牙齿健康的问题,儿童死亡案例分析等.

  • 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现况及需求评估

    作者:马亚婷;陈晶琦;王付曼;肖晚晴;张曼;张文静;段桂琴;李景壹;罗晓玲

    目的:了解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的现况及需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某市1394名城乡小学生家长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亲职教育技能(parenting scale)、亲职教育需求评估、亲子互动态度问卷(parent-to-child interaction attitudes)、社会支持度、童年期受虐经历等方面的横断面调查.结果:目前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的获取途径,除“电视/电影/广播”外,农村家长对其余各种途径的利用率均低于城市家长,城乡家长对亲职教育有较高的需求度.家长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是亲职教育技能的危险因素,家长的积极亲子互动态度和高社会支持度是亲职教育技能的保护因素.母亲、男孩家长、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较差、对亲子互动态度积极的家长,其亲职技能需求度更大.结论: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人际传播等方式满足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对亲职教育的需求;亲职教育应将童年期有虐待经历、低社会支持度、消极亲子互动态度的家长作为重点干预人群.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