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都地区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研究

    作者:张开友;黄来荣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成都市10所医院的9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艾滋病应对能力平均总分(73.41±8.26)分,处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与医院是否诊疗过艾滋病患者、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是否需要接受培训、是否有专职部门处理职业暴露、既往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否知道医院配备的防护用品、知道医院配备的防护用品及使用情况、所在医院是否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都地区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尤为重要。

  • 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樊丽平;赵庆华;肖明朝;任洪艳;刘丽萍;周发春;杨荣刚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应急准备和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40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普查.结果:(1)应急人员准备方面:70.3%的医院可以确保相应人员储备,75.4%的医院使用临时雇员或志愿者等解决人力资源的不足.(2)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方面:67.2%的医院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相应的应急医疗设备,24.8%的医院有储存和处置用过的净化用品/有害废物的方法.(3)应急物资储备方面:72.8%的医院有备用的应急资源;36.8%的医院有药品优先分配方案.(4)应急方法与制度方面:全部医院均制定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69.6%的医院有成批收治病人的能力.(5)院际间应急沟通协作方面:86.4%以上的医院与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其它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三级医院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优于二级医院(P<0.05),综合医院间沟通协作优于非综合医院(P<0.05),教学医院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方法与制度方面优于于非教学医院(P<0.05).结论: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应对能力及应急准备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在应急人员准备、设备供给及消毒净化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及院际间沟通协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 团体心理辅导对武警新战士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

    作者:黄美珍;曾为群;王妍

    目的 调查团体心理辅导对武警新战士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战区武警新战士进行为期4周的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及辅导后3个月均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自尊量表(SES)及自编主观问卷(SSQ)进行测评.结果 4周后SCL-90总分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的应激量较实验前有显著下降、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的积极应对方式及自尊量表(SES)的自尊状况均较实验前有显著提高、小组成员自编主观问卷(SSQ)每人均有2条以上的躯体、情绪、观念等方面的积极体验.辅导后3个月上述量表均较实验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促进官兵的心理应对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长期效应.

  • 灾害医学应急救援专业救护分析

    作者:袁志芳;刘筑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的频繁发生,国际减灾、救灾、消灾形势日益严峻,灾害应对和灾害救援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灾害频发背景下,灾害应急救援护理工作对护士人员配置、能力培养、组织训练提出更高要求[1]。本文综合国内外灾害医学教育、灾害医学学科建设、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和灾害医学护理救援实践经验,提出灾害医学应急救援行动中护理专业技术模块需求,以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满足国家部队建设和灾害医学应急救援需要。

  • 三甲综合医院应对地震灾害批量后送伤病员的收治流程构建

    作者:王钰姝;陈俊国;孙溦;刘明华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既往几次重大的地震灾害均造成大量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医疗应对系统作为承灾体,除受灾难直接打击外,还须承受灾难所致医疗需求激增的冲击,大大超出了受影响地区仅凭自身资源的应对能力[1]。通过实践检验,后方综合医院作为伤病员后送收治的诊疗机构,在历次抗震救灾医学救援任务中充分发挥了医疗资源和技术条件的综合优势,是整个救援工程中的重要一环[2]。探讨进一步优化和构建医院接收和处置伤病员的流程,对于降低伤病员致死致残率,提高救援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家庭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王玲

    患者因病情危重而住院,会使家庭产生一种危机感,此时,患者及整个家庭往往陷入盲目状态,表现为生活秩序混乱,忧郁不安,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及家庭对疾病的应对能力,针对其应对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家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作者:周丽萍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如何识别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事前监控、改进应对措施,对提高应对能力,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作者:朱明霞

    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以及偶然和意外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各种因素,而医疗护理行为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作为急诊护士正确识别风险因素,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工作环节中的风险监控,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应对能力,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医疗机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能力与潜力调查

    作者:程慧健;袁辉;宗俊;罗利群;潘欢弘;胡建国;周炳华;唐松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能力.[方法]采用查阅资料、个人访谈、现场观察的方法在南昌市城区调查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各1所.[结果]该省医院接诊呼吸道感染疾病医生42人(占8.8%),护士44人(占8%),病床97张(占6%),每人每日大诊治病人数达70人~80人.实际工作时闻7~8 h;全院病床使用率为103%.该市医院接诊呼吸道感染疾病医生42名(占16%),护士69名(占20%),病床84张(占15%),每人每日大诊治病人数30~40人,实际工作时间6~7 h;全院病床使用率为80%.2所医院ICU病床占全院病床的比例偏低(均为1.1%),无ICU负压隔离病房;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不规范,医护人员不戴口罩,不规范进行手部卫生.[结论]目前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能力和潜力有限.

  • SARS后北京市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状况调查

    作者:刘军秀;黄建始;张慧

    [目的]了解SARS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现状.[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对北京市2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采用评分法和数据标准化法来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对能力.[结果]北京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应急反应能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好于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对能力由高到低为城区、城乡结合区、远郊区县,但整体应对能力存在不足,尤其是险情通报与卫生信息发布的能力,房山和燕山疾控中心的应对能力也不高.[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系统,其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断努力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妇产科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及诊疗态度现状分析

    作者:易隽;万绍平;闵丽华;彭玉娇;黄敏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妇产科医务人员掌握艾滋病知识的现状、培训现状及诊疗态度.方法 采用自制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调查问卷,于2015-12在全省范围内从各级医疗机构便利抽取203名妇产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妇产科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评分(72.12±7.02)分;各维度评分中排列后4名的是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艾滋病治疗药物、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艾滋病病毒灭活处理;各维度评分排序前3的是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职业暴露源及暴露途径、艾滋病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86.7%的妇产科医务人员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培训,93.10%的妇产科医务人员认为仍需接受此类培训;85.71%的妇产科医务人员知晓医院配备有防护用品,且仅有60.34%的医务人员使用过;被调查对象中仅有66.01%的妇产科医务人员愿意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88.67%的妇产科医务人员认为为艾滋病患者诊疗会增加感染风险.结论 经过各级培训,妇产科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知识掌握不全面;医院培训应持续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妇产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诊疗态度仍需不断转变,才有利于艾滋病的诊治和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防护.

  • 四川省乡镇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与培训调查

    作者:彭玉娇;张开友;易隽;万绍平

    目的 调查和分析乡镇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和培训现状及关系,为提高乡镇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问卷于2015-11/2016-01对四川省281名乡镇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乡镇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平均评分为(72.64±6.42),得分较低的4个维度是: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艾滋病治疗药物和艾滋病病毒灭活处理;医院培训项目中,所在医院是否诊疗过艾滋病患者、所在医院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是否有专职部门处理职业暴露、既往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否愿意为艾滋病患者诊疗、是否知道医院配备的防护用品对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对乡镇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应依据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的知识掌握程度制定,并建立相应和考核和监督机制.

  • 医护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对比研究

    作者:易隽;张杰;彭玉娇;闵丽华;万绍平;雍正平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况,为提高临床护士和医生艾滋病应对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问卷对四川省571名护士和476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和医生的艾滋病应对能能力评分分别为(72.59±8.88)分和(73.87±6.68)分.其中护士的艾滋病应对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应对能力知识除暴露源、暴露途径、政策方面护士与医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知识条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医护人员掌握较差、知晓率较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点开展强化培训,并针对不同岗位分层开展艾滋病应对能力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 急诊科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张杰;彭玉娇;万绍平;易隽;闵丽华;黄敏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省急诊科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培训现状及需求.方法 采用自制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调查问卷,于2016-03在全省范围内从各级医疗机构便利抽取331名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评分(71.45±8.71)分;各维度评分中排列后4名的是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艾滋病治疗药物;艾滋病病毒灭活、血液、体液处理;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各维度评分排序前3的是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艾滋病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国家政策及医院规章制度.88.5%的急诊科医务人员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培训,94.9%的急诊科医务人员认为仍需接受此类培训;75.2%的急诊科医务人员知晓医院配备有防护用品,仅有45%的医务人员使用过;被调查对象中有83.1%的急诊科医务人员愿意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82.5%的急诊科医务人员认为为艾滋病患者诊疗会增加感染风险.结论 通过调查可知急诊科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医院应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提升培训覆盖率及培训效果;通过培训转变急诊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诊疗态度,使到急诊就诊的艾滋病患者的获得平等诊治机会并保障急诊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

  • 医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作者:贺生;甘启英;冯燎;范双凤;向俊蓓;杨一挥

    目的 了解培训前后,医学生在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专业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上的差异,为开展医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编著《医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制作配套多媒体课件并进行培训试点,在培训前后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在培训前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测试中,研究对象平均得分为8.25分、知晓率为89.6%;培训后的平均得分和知晓率上升至9.64分和99.0%,培训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能大幅度提高研究对象在艾滋病综合防治和专业职业防护知识方面(例如: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播方式、PLWHA权益保护、HIV基本知识、检测咨询、关怀与歧视、职业防护)的正确率,两者在培训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生应对艾滋病的能力亟待加强;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势在必行;医学院校应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与技能纳入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加强培训力度.

  • 现代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申井强;徐勇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危机应对能力建设及有效应对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阐述评价指标体系的涵义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的特征和城市突发事件应对的主要方面,初步构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天津市农村地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对能力评估

    作者:王撷秀;冯利红;曾强;张文生;张之伦;刘洪亮

    目的:掌握天津市农村基层医疗部门的基本条件、准备情况及相关人员情况,了解家禽养殖人员的禽流感防治和认知能力等,为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面对面调查和自填调查表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天津市有农村地区的所有12个区县的基层医疗部门的基本条件、准备情况及相关人员情况.结果:天津市农村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控禽流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如已经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贮备了一定的防控物质等,对禽流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在如对村医务室缺少冷链冰箱等方面准备不足.结论:适当增加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应对禽流感的能力.

  • 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与对策

    作者:易隽;闵丽华;彭玉娇;万绍平;张杰;周玲玉

    目的:了解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防护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四川省三家三级甲等医院326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四川省三家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总分(70.77±7.32)分;得分排列后5名的是艾滋病治疗药物、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艾滋病病毒灭活处理、国家政策及医院规章制度、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不同科室、岗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既往是否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四川省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及院感部门应加强艾滋病应对能力薄弱板块的培训,加大宣传,建立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职业防护机制,以全面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

  • 产程中的胎儿监护

    作者:马玉燕;王琳琳

    产程中胎儿窘迫仍然是围生儿死亡和远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并合理地处理胎儿窘迫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孕期宫腔环境稳定的情况下,胎儿处于良好的状态,当孕妇发动宫缩进入产程后,子宫胎盘血流发生变化,对胎儿是一种应急状况,胎儿对产程中宫缩的应对能力取决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和胎盘的贮备功能.产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有助于发现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缺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预防对围生儿造成永久性损害或死亡.

  •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作者:赵秀荣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年龄更年轻化,成为威胁女性生命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乳腺癌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患侧乳腺的切除,并非仅仅意味着身体某一部分的丧失,而且更意味着自身形象和女性特征的丧失,使自我价值和自尊感降低.加之与惧怕癌症有关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困扰,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术后身体康复.因此,做好乳腺癌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时提供有关疾病、治疗、预后、自我护理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信息,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要,给予情感支持,将有助其克服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困难,提高病人的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251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