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聚类和降维分析
目的: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探讨糖尿病中医辨证因子证候学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8月间我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4例,对预设的50个中医辨证因子进行量化评分,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析出糖尿病中医主要证候信息、辨证分型,统计各型构成比.结果:①主成分分析显示,三多一少、乏力、脉沉涩包含了糖尿病中医证候学的绝大部分信息;②R型聚类显示,在适当位置截取糖尿病可分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肺胃燥热、瘀血阻络、痰湿中阻5个证型;③各证型构成比依次是气阴两虚33.07%,瘀血阻络20.97%,阴阳两虚19.36%,肺胃热盛14.52%,痰湿中阻12.10%.结论:糖尿病诊治应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明辨主症,合理干预.
-
SARS后股骨头坏死的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案优化研究(下)
(接上)3结果3.1 SARS后股骨头坏死证候频数、主成分及聚类分析3.1.1证候频数以定性评分计算113例各辨证因子出现频率,根据上表统计发现,发病早期关节局部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关节疼痛、沉重、酸楚、关节作冷;而整体证候则以心悸、腰膝酸软、体倦乏力、晨僵、气短、头重如裹、口渴咽干、小便黄、头晕目眩、食少纳呆、食后腹胀、自汗为多见,其中,女性患者多见有月经量少、色淡、延期;舌象多见苔薄白和舌暗、淡胖,腻苔;脉象以弦滑、沉细弱为主.
-
81项辨证因子归纳及其在糖尿病辨证中的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核心.中医临床与科研中存在的实验结论缺乏可重复性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医证候诊断缺乏严格的标准.四诊的客观化与证的标准化研究已深为中医药学者重视,证候诊断已颁布有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也对常见病的证候诊断作出了规定,已成为临床中医药证候诊断和疗效观测的一个国家标准被广泛应用.这些国家标准对中医行业的规范化及中医学术水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不适用的情况.
-
寒证辨证因子等级量化操作标准的研究
中医理论源于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是根据医生与病人的感觉来认识、诊断疾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确切性和易变性.
-
肾阳虚证14例的辨证因子与证候诊断分析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临床很多疾病与肾阳虚相关,故肾阳虚证的研究对于疾病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于四川彭州大保乡卫生院义诊时,从165例患者中筛选出14例肾阳虚证患者(肾阳虚组),男:女为3:11;年龄(41.45±12.37)岁.同期选择10例正常人(对照组),男:女为8:2;年龄(49.80±13.91)岁.对上述正常人和肾阳虚患者分别以肾阳虚证的评分标准[1]为依据进行评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辨证因子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
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规律初探
目的探讨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分布规律.方法在临床上,以肾阳虚证量表为基础,从定性、定量角度收集资料.以定性评分计算各辨证因子的出现频率,用定量评分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畏寒、肢冷、夜尿、腰背发冷等辨证因子出现频率高,聚类分析提示肾阳虚主证、舌象、脉象分布较有规律.结论根据数理统计结果对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进行初步筛选,为肾阳虚证的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肾阳虚辨证因子的聚类分析探讨
目的用聚类分析法研究肾阳虚证辨证因子客观化、标准化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通过肾阳虚评分量表收集300例肾阳虚证病例,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对出现率较高的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寻找对肾阳虚证候诊断的贡献度.结果临床调查发现肾阳虚证辨证因子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筛选出25项频率高的辨证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舌、脉、主症聚类有明显规律.修订了原量表中的主症,终确定为:畏寒、肢冷、腰背发冷、腰膝酸痛.结论发现对肾阳虚辨证贡献度较大的25项辨证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证实舌象、脉象及主症聚类关系为密切,与文献资料结合,对肾阳虚证的主症进行了修订,为实现肾阳虚证的客观化、标准化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
衰老的辨证因子评判操作标准研究
人的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自然周期,现代医学称之为"生命钟",衰老是生命钟内的固定程序.尽管衰老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但它的进程可以延缓,所以人类一直企图延缓其发生、发展.中医药在养生防老领域占有很大优势,且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抗衰老天然药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十分丰富,有关著述浩如烟海,但严格而言其中绝大部分为养生学思想.目前,中医学对衰老辨证的认识有主虚说、主虚实说.衰老源于虚已得到公认,但虚在何脏?虚中是否挟实?实有哪些?均有待于深入研究.也只有认识衰老的机理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抗衰防老.
-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辨证因子初探
目的:初步筛选与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联系因子,为提高银屑病血热证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集对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202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筛选与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相关的辨证因子,并按联系数大小排序.结果:鳞屑积分>2.04,红斑积分>2.34,年龄≥50岁,面积积分>2.07,口干、脉滑、苔黄、脉濡、大便干结为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汗出减少、失眠、脉数、任何程度的浸润、皮损发于任何部位、舌红、精神抑郁、病程在1~360月之间、年龄<50岁、脉弦、苔薄、面积积分≤2.07、苔白、舌紫、鳞屑积分≤2.04、舌淡为血热证次要辨证因子.结论:通过相关系数法结合集对分析法得到银屑病血热证的主要辨证因子与次要辨证因子符合临床实际,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因子的分级量化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的代谢性疾病,尽管中医药防治经验丰富,但目前其中医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缺乏规范的辨证因子分级量化标准,导致痛风病情和疗效难以评估.本文从分级量化的现状、辨证因子的筛选、评分细则的制定原则3个方面论述,从主症、次症的角度确定了该病的22个辨证因子,并制定出轻、中、重度3个等级的评分细则,以期为痛风的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提供初步参考.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辨证因子的分级量化研究
目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量化体系亟待完善,为此从量化分级的必要性、辨证因子的选取、分级量化的制定原则,从定性、定位、主症、次症等角度确定了该病的24个辨证因子,拟定出轻、中、重3个等级的评分细则,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病情与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
产后风湿症中医辨证因子分级量化研究
产后风湿作为妇女产后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但缺乏规范的辨证因子分级量化标准,导致临床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难以客观化.随着现代中医临床及科研的发展,辨证因子逐渐由定性向定量化转变.因此,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出发,拟定23个产后风湿辨证因子及其分级量化细则,将为其临床及科研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