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究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医学价值

    作者:白艳红;高静;秦艳霞;谢雪丽

    目的 探究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模式的医学价值.方法 在2017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骨科病房中选取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应用预防护理模式将其分为探究组与常规组.探究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入预防护理措施,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探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病房中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黄金英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就诊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8例,平均分成两组,各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并对两组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率100%),统计两组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对上述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P<0.05).结论 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也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压力抗栓泵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作者:赵希月

    目的 探讨压力抗栓泵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压力抗栓泵.护理结束后,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后2、4、6、8周小腿围周径差值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后2、4、6、8周的股静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抗栓泵能预防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

  • 早期运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淑霞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根据护理方法将20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运动干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详细记录和对比分析两组脑出血后第1天和第7天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管径,以及检测和对比两组下肢DVT的情况.结果 脑出血后第1天,两组下肢血流速度及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7天,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脉管径明显粗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运动干预可提高患者下肢静脉血液流速,防止下肢静脉瘀堵管径增粗,有效防止DVT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邓佩玲;侯俊丽

    目的 旨在全面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探讨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2016.05~2018.05本院接收7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将入选7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均为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并将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56%、12.82%,P<0.05.结论 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而言,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物理疗法与运动训练对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月雯;邓瑛瑛;王晓燕;夏纯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与运动训练对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针对 DVT 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DVT 物理疗法与运动训练干预。结果研究组神经外科监护室留置期间 DVT 的发生率为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P <0.05)。研究组干预7d 后股静脉血流峰速与平均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外科监护室患者下肢 DVT 采取物理疗法与运动训练能够有效降低下肢 DVT 的发生率,利于预防康复,适于临床推广。

  • D -二聚体变化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会仓

    目的:研究 D -二聚体变化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所诊治的下肢 DVT 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 D -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治疗第1天 D -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后 D -二聚体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经过治疗后 D -二聚体水平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D -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急性 DVT 的诊断特异性指标,监测 D -二聚体的变化能够指导医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积极意义。

  •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曹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医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状况并做好记录。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4.4%,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评价

    作者:付琼枝

    目的 观察和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护理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没有采取预防血栓治疗和常规护理.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1例,通过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患者均康复,并且没有发生肺栓塞.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例,发生肺栓塞2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并配合护理干预,积极妥善地进行术前术后治疗,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 深静脉血栓评估护理单在预防 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陈惠瑶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深静脉血栓(DVT)评估护理单对危重症患者下肢 DVT 形成进行风险评估,落实护理措施,有效预防 DVT。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的住院患者968例,应用 DVT 评估护理单筛选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968例患者中评估高危的有275例(占28.4%),经 B 超确诊为 DVT的共16例,占高危患者5.8%,其中 DVT 仅发生在左下肢8例,右下肢3例,双下肢并发的5例,经早期手术、抗凝治疗,13例痊愈,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死亡,1例家属强烈要求出院,劝说无效,转归不详;余259例患者经早期的干预护理,无 DVT 的发生。结论我科自行设计的 DVT 评估护理单能有效评估危重症患者的 DVT 高危情况,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有效预防 DVT 的发生发展。

  • 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作者:王招英;域春莺;洪群慧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中的一种.据研究显示,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本研究探讨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设定其中38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设定另外38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中PT与APPT明显少于手术前(P<0.05).术后两组对比,观察组PT、APP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踝泵运动可以改善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作者:王招英;域春莺;洪群慧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中的一种。据研究显示,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本研究探讨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设定其中38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设定另外38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中PT与APPT明显少于手术前(P<0.05)。术后两组对比,观察组PT、APP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踝泵运动可以改善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围产期护理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作者:杨玲

    目的 探讨围产期护理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围产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干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血栓症状积分为(4.02±2.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围产期全程干预护理可提高剖宫产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产妇快速恢复.

  • 骨科术后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

    作者:刘莉萍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骨科术后十分常见,尤其下肢 DVT 占深静脉血栓的90%以上。本研究旨在讨论下肢 DVT 的高危因素以及如何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从而指导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凝血功能变化对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作者:叶文娟

    目的 对凝血功能变化在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预后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2例(A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2例(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d抽取其空腹时静脉血,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在PT、TT及APTT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D-dimer与FIB水平分别为(13.57±2.37)g/L与(5.37±1.32)g/L,上升幅度显著高于B组的(3.53±1.14)g/L与(3.82±1.13)g/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盆腔术治疗的患者应检查术前与术后早期凝血功能,特别是D-dimer与FIB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降低盆腔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不同节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郝小东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同节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不同阶段下肢静脉血栓的检出率.结果 48例患者共检测出124条不同节段静脉血栓,其中急性、亚急性期静脉血栓17例,慢性期静脉血栓31例;混合型28例,周围型16例,中央型4例;不同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灵敏性不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静脉血栓准确率较高,并且对不同节段静脉血栓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

    作者:吕晓霞

    目的 探讨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促进骨折愈合中的效果.方法 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感染预防及抗凝处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活血止痛熏洗剂),各8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4、28 d,观察组的ATPP、PT明显延长,FIB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改善骨折部位血凝状态,预防DVT形成,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 1例半肝切除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晓宁

    本文选取2015年3月3日我科收治的1例“腹腔镜下右侧附件肿瘤切除,开腹右半肝切除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后常规护理、患肢的护理、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以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总结护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论述围手术期患者及危重患者预防DVT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 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对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

    作者:张巧红;王薇;卢思羽

    目的 探讨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对脊柱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脊柱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结合功能锻炼预防DVT,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口服利伐沙班和系统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及预防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DVT预防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脊柱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术后患者在口服利伐沙班和功能锻炼中,采用规范的方法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张建玲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1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上实施针对性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后,其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1.18%、患者满意度为60.30%;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实施优质护理后,其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0.00%,患者满意度为90.30%;观察组患者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可降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802 条记录 4/191 页 « 12345678...19019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