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建勤;张晶;季宇;胡逢来;杨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15例,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据此分为A组(CIMT≥0.9 mm,伴或不伴斑块)和B组(CIMT<0.9 mm),比较两组间血压、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的差别,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均高于B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034 95% CI: 1.015~1.066 P=0.038)、颈围(OR=1.118 95% CI: 1.088~1.172,P=0.001)、腰围(OR=1.276 95% CI: 1.064~1.185,P=0.001)、收缩压(OR=1.022 95% CI:1.006~1.047,P=0.044)、糖化血红蛋白(OR=1.058 95% CI: 1.026~1.084,P=0.008)、总胆固醇(OR=1.046 95% CI: 1.028~1.076P=0.023)、皿.尿酸(OR=1.124 95% CI: 1.062~1.185,P=0.001)、高密度脂蛋白(OR=0.725 95% CI:0.508~0.924,P=0.00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结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的良好控制有利于延缓其发生、发展.

  •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王薇;王守刚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1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32±0.23)mm,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66±0.21)mm,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较为敏感的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清晰观察管腔、管壁情况,对早期诊治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燕

    本文通过将受试者分为三组进行检查的方式,利用统计学对这些受试者的FBG(空腹血糖)、TC(总胆固醇)、HDL-c及LDL-c(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进行测定,并按照统计学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采用VVI技术(速度向量成像)及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房颤患者的劲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征、长轴管壁的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并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心房颤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关系及意义.

  • 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与药理分析

    作者:彭涵智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用药方案分组:对照组(n =37例)行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n=37例)行瑞舒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半年,评估疗效.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积极作用,副作用少且程度轻,值得借鉴.

  • 96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分析

    作者:王亚慧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2015至2016年度到我院就诊的96例脑梗塞患者和96例非脑梗塞患者,将其分为脑梗塞患者组和非脑梗塞患者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测定检查,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概率和血脂水平.结果:相比较非脑梗塞患者而言,脑梗塞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概率更高,且血脂水平较高.P<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上升,会增加患者患有脑梗塞的概率,在临床检查中,如果发现患者存在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上升现象,需要对其进行脑梗塞预防.

  • 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

    作者:韩静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构成比以及相对危险度.结果:采用中医辩证分型后显示出7个证候,但是两组患者对比发现,两组在阴虚证、实热证以及血瘀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证组合高,占比为44.09%,以痰浊血淤证为基础占比为41.46%,合并阴虚证9例(52.94%).单证中血瘀证、阴虚证、痰浊证对患者疾病的危险度分别为4.32、3.29、2.18.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基本证候为阴虚或气虚+痰浊或淤血,防治危险因素包括痰浊证、阴虚证以及血瘀证.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惠加谋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52名患者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就诊并经CT检查诊断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检查内容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分叉部;二维超声检查包括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是否存在血管斑块和狭窄;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包括血管腔内彩色血流灌注和血液流动的方向;脉冲多普勒包括血流频谱的形态,峰值的血液流动速度,平均血液流动速度,血液流量,并且超声波束需要与血液流动的方向之间的角度为小于60度.结果: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经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7例为异常,异常率占90.3%;单纯性的内膜-中膜增厚和粗糙者为19例,占40.4%.33例有内膜-中膜增厚、粗糙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70.2%,其中13例为轻度狭窄,16例为管腔狭窄者,2例检查有中度狭窄,2例有严重狭窄.在30健例康对照组中,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异常,占21.2%,5例为单纯内膜-中膜增厚粗糙者,2例已发现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没有引起血管狭窄.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显著(<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关系的探讨

    作者:庄瑞玲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脑梗塞患者与非脑梗塞者各80例,应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80例脑梗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59例(74%),而80例非脑梗者(对照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10例(13%),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塞间密切相关.彩超诊断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锐;李学林;唐以银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选择93例EISH患者,分为1、2、3级ISH 3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多谱勒对其双侧颅外段颈总动脉(CCA)进行超声检查,测量斑块检出率,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1、2、3级ISH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54.2%、53.1%、86.5%,1、2、3级ISH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18.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ISH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

  • 地黄饮子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陆一;冯润芬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地黄饮子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0例,与对照组舒降之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CCAD、IMT、SV、DV、RI、PI、斑块体积和性质、血NO、SOD、MDA、CRP的情况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后,病人颈动脉斑块体积缩小或消失,总有效率为88%.CCAD增加、IMT变薄、SV增加、DV增加、RI减少、PI增加,NO、SOD明显升高,MDA、CRP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舒降之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黄饮子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尿酸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宏鸣;樊济海;顾秀莲;卢静;郑继红;王玲

    目的通过对136例脑梗塞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尿酸测定的观察,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分别用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136例)及对照组(96例)的颈动脉变化和测定血中尿酸及血脂各参数.结果 136例脑梗塞患者中95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发病率为69.84%.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酸、血脂的有关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0.01.结论尿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颈动脉超声是检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

  •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

    作者:牟丽英

    目的 观察并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2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人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病情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数量具有相关性,在进行脑梗塞患者临床诊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分析

    作者:印美财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同期的另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20mg的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TC、TG、LDL-C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防止患者动脉硬化,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观察瑞舒伐他汀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具体效果

    作者:沈苏君

    目的 探讨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的血脂、颈动脉斑块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22例)与瑞舒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23例)对患者的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TG与HDL-C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TC与LDL-C则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时,可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TC及LDL-C水平,且可减小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有着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楠;邹连瑞

    目的 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50例脑血管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颈动脉左侧IMT为(1.51±0.1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0.82±0.0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右侧IMT为(1.48±0.20)与(0.8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探讨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吕杰

    目的 研究探讨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7.4月~2018.4月我院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患当中按照盲选的方法选择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使用彩色的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检查结果.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彩超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小于0.05).结论 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患进行彩超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跟缺血性的脑血管会呈现出线性的管理,使用彩超能够对该类型的病患进行早期的确诊,从而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和无创影像学的对比性探讨

    作者:綦芳

    目的 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无创影像学检查时斑块增强强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方法 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在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资料,均在术前行无颈动脉斑块无创影像学与术后斑块组织病理学分析.采用肉眼半定量与定量分析影像学检测到的颈动脉斑块中造影剂增强强度,斑块中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结果 入组研究的76例患者中,17例斑块显影为0级、36为1级、22例为2级.斑块影像学检查显影强度和斑块中新生血管数目、密度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74、0.75,均P<0.05).结论 无创影像学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发现斑块显影强度和其内新生血管数目、密切存在相关性.

  • 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静

    目的 探究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诊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实施相关手术诊治处理,手术诊治处理前对全部患者应用超声检查处理,并依据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斑块分型情况,手术诊治处理后对患者斑块作病理检查处理,并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斑块分型情况,探究超声诊断处理及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经超声检查可见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存在斑块情形共计87块,其中稳定性及不稳定型斑块对应的数目分别为54块、33块.对病理检查结果展开观察可知稳定性及不稳定型斑块数目之比为53∶34,在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及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中斑块数目分别为50块、37块,在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中,稳定性及不稳定型斑块数目之比为39∶11,在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中,稳定性及不稳定型斑块数目之比为13∶24.结论 超声检查处理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判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霍晓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56例象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观察组左侧、右侧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种斑块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颈总动脉等部位斑块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多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可颈动脉粥样情况加以明确,从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

  • 从病因病机谈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脾肾亏虚的关系

    作者:张雅琪;尚晓玲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它的发病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包括了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学说以及炎症学说等.祖国医学中没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对应的病名,凭证其临床表现归属到"瘀血"、"痰浊"、"脉痹"、"眩晕"等范筹.很多学者认为该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这与现代医学对CAS的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则重点从病因病机阐述脾肾亏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898 条记录 140/145 页 « 12...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