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圣曲红曲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平;王星初;施兵

    目的 研究圣曲红曲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圣曲红曲胶囊4粒/次,3次/d,连续服用24周;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d,连续服用24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第12周)检测血脂数据及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治疗后(第24周)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IMT.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12周数据与治疗前比较,三酰甘油(TG)分别降低55.60%和47.62%,总胆固醇(TC)分别降低27.13%和23.9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降低28.18%和28.70%,以上三项数据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第12周数据与治疗前比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46.79%,对照组HDL-C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oxLDL和IM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圣曲红曲胶囊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减轻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并逆转斑块的作用,逆转斑块的作用与辛伐他汀相当.

  •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析

    作者:于玫;霍虹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和无脑卒中病史者进行对照观察.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49%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狭窄程度大于50%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是对照组的4.3倍.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越大,发生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性越大.

  • 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国勤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8例接受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MT与OX-LD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7,t=5.783;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2,t=5.184,t=5.291;P<0.05);③随访5年内,观察组患者发生血管闭塞、斑块脱落及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7, x2=5.894,x2=5.937;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以有效减少IMT,降低OX-LDL及优化炎症因子水平,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王淑清;龚丽娜;颜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医院收治的初次住院且确诊为脑梗死的85例患者资料,将其纳入脑梗死组,另选84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TCD联合检查,比较两组颈部动脉狭窄情况、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形成情况以及颅内动脉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异常率显著升高,其中出现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率均显著升高、颈动脉闭塞患者率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87,x2=8.298,x2=4.048;P<0.0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右侧颈总动脉-IMT(RCCA-IMT)、右侧颈内动脉-IMT(RICA-IMT)、左侧颈总动脉-IMT(LCCA-IMT)和左侧颈内动脉-IMT(LICA-IMT)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t=2.204,t=2.227,t=2.700;P<0.01),且颈动脉IMT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84,x2=21.346;P<0.01).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狭窄率高达91.76%,其中颅内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的颅内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6,x2=22.621,x2=12.765;P<0.01).脑梗死组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TCD联合检查示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率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狭窄阳性率(x2=2.306,P<0.05),而颈动脉斑块形成或颅内动脉狭窄阳性率明显高于颈动脉斑块形成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5,P<0.05).结论: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TCD联合检查能清楚的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动脉动力学改变情况,联合使用两种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患者提供可靠依据.

  • 如何应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

    编辑同志: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多发斑块形成患者持续上升,当患者得知“斑块脱落有可能会引起脑梗塞”时,常常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类患者会因此产生焦虑,天天担心斑块脱落造成脑梗,而盲目相信各种广告,寄希望于保健品或药品,认为这样可以彻底清除斑块;而另一类患者或许看到周围检查的人都有斑块,就自我安慰说.“年龄大了都会有斑块,医生说它会引起脑梗塞是危言耸听”,从而不管不查任其发展.请问我们该如何理性对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呢?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赵云华;于健;赵林岩;隋怡;郭妮娜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其中,梗死组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三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狭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全部人群Treg水平.结果:①颈动脉狭窄组Treg百分比低于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Treg百分比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reg百分比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hs-CPR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颈动脉狭窄组hs-CPR水平高于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hs-CPR水平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周血Treg与hs-CP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Treg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映的标志物之一,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 瑞舒伐他汀在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朱平辉;王红联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57例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及斑块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好,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还能够改善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

    作者:玛依拉?哈拜提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并探究脑梗死复发与个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得分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颈动脉狭窄越重脑梗死复发率越高,且溃疡斑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软斑、硬斑以及扁平斑,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医护人员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结合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合理干预,从而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 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潘龙云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进展性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100例,用超声对入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明显多于非进展组。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进展明显相关。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林

    目的::探讨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合并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5例.选择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针对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的位置、斑块形态以及斑块大小等进行评价,选择非条件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的方法对 CAS 危险因素同患者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165例患者中,共有142例患者临床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 CAS 情况,所占百分比为86.06%;针对 CAS 疾病,其疾病的病变特点主要体现为斑块形式.经过分析发现,患者出现CAS 概率同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患者患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出的 CAS 病变主要体现为斑块的形式,患者出现 CAS 情况同患者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 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刘英惠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主要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多年以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及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显著升高。临床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减少脑缺血性疾病发病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壁内中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征[1]。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大医学临床工作者认为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其检测的研究重点多为评估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现就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确诊的12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天水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住院患者诊疗现状调查

    作者:刘洋;王莉霞

    目的:调查天水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构成及诊疗现状.方法:分析4350例住院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析本地区患病构成情况;随机选取50例不稳定性斑块患者,对比评价治疗前、治疗3月、6月后效果.结果:1.4350例患者中无内膜增厚及斑块8.3%,仅单纯内膜增厚18.2%,斑块73.5%.斑块致血管狭窄分别为狭窄率<50%者3050例、50%-69%者69例、70%-99%者34例、闭塞者20例,分别占斑块患者的95.4%、2.9%、1.1%、0.6%;2.不稳定性斑块患者2029例、稳定性斑块患者1167例,分别占斑块患者的63.5%、36.5%;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治疗6月后不稳定性斑块的积分及转归情况,F=4.73,P<0.05;x2=22.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市住院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例大,不稳定性斑块多,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明显有效,但常规3个月的治疗周期效果不明显,要达到理想的疗效,应坚持6个月及以上的治疗.

  • 中西药合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作者:连东辉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脉降脂汤治疗.比较两组斑块体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观察组斑块体积、颈动脉IMT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DL-C、TG、T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CAS斑块可改善血脂,降低颈动脉IMT,缩小斑块体积.

  • 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敏毓;张琪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单味药物的研究主要运用于动物实验,证实中药在调血脂,抗氧化,抗血小板粘附聚集及抗血栓等方面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环节发挥了作用.到目前为止国内进行的多组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均显示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疗效,同时相对西药治疗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现综述如下.

  • 脑脉通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陆一;冯润芬;邱仁斌;罗玫;杨焕斌;陈鹏毅

    目的:观察脑脉通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脑脉通,对照组60例用舒降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斑块体积明显减少、CCAD增加、IMT变薄、SV增加、DV增加、RI减少、PI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脉通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明显.

  • 高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光抑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苏勇;刘明;郭施余;龙佑玲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原因与机体代谢异常有关,常因伴有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造成老年人多个器官的病变.肾动脉的硬化是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的重要原因.颈动脉超声检测可重复好,通过对颈动脉超声检测,可间接了解肾动脉情况,本文对高龄老年人血糖、血清光抑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比较,从而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肾动脉的硬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云霞;罗晓惠;周莉

    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形成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超声检查颈动脉具有无创、快捷、方便等特点.本文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探讨颈动脉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

  • 128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慧仙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与冠心病

    作者:杜亚娟;杨源;刘蓉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而冠心病(CHD)是AS导致器官病变受损的常见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 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武霞;李耀扬;宋军平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mg口服,1次/d,治疗期为6个月.两组均随访1年,通过对颈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厚度(Tmax)、横切面大面积(Smax),斑块个数、斑块体积、斑块积分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少于对照组.结论 脑心通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898 条记录 139/145 页 « 12...136137138139140141142...1441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