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QT离散度的研究

    作者:杨俊娟;吴林;袁俊强;黄晓萍;汪琦;霍勇;张钧华

    目的为研究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35例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管径狭窄≥70%而成功进行PTCA的患者术前,术后第1、第2、第3天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与PTCA术前相比,术后第1、第2、第3天QT离散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校正QT离散度也明显降低(P<0.05),而术前、术后心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PTCA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从而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衍平;李玉华;王东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尤其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电脑心电图采样,测定56例AMI患者与54例健康者体表心电图的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结果 (1)AMI组QTd各项指标显著延长(P<0.01),经溶栓治疗后显著缩短(P<0.01).(2)32例AMI患者经静脉溶栓再通后,QTd指标显著缩短(P<0.01).(3)AMI患者QTd>60 ms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QTd是无创测量AMI后恢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可用于协助判断溶栓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状态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李拥军;丁文惠;齐丽彤;洪涛;陈明;高炜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再灌注治疗成功的AMI患者308例,再灌注治疗后1 h按照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下移幅度分为A和B两组.A组为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共221例;B组为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共87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治疗后1 h和24 h心电图的QTd,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K、CK-MB峰值均明显小于B组(P<0.05),分别为(3 155±2 046)vs(4 253±2 762);(129±80)vs(181±94).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57% vs 47%,P<0.05),左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7.5% vs 10.4%;4.6% vs 8.3%).A组再灌注治疗后1 h、24 h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B组(P<0.05),分别为(40±14)vs(46±12);(37±13)vs(45±15).结论 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及QTd有相关性,QTd和心电图ST段回落速度是判断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的简易实用指标.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邱原刚;王利宏;陈君柱;朱建华;胡晓晟;张芙荣;陈瑶;陶谦民;郑良荣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44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通者纳入研究.术前一周内及术后48 h内分别记录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QTc离散度(QTcd).为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QTd及QTcd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还测量了同期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及QTcd.结果 (1)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及其亚组(术前QTd延长组、正常组, QTcd延长组、正常组,单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手术前后QTd及QTcd差异均无显著性;(2)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手术前后QTd差异也无显著性,但QTcd却从术前的(58.9±33.3)ms缩短至术后的(47.6±20.9)ms (P<0.05).亚组分析表明:术前QTd延长组(75.4±25.2)ms术后明显缩短(47.5±19.6)ms,P<0.01;术前QTcd延长组(95.3±30.3) ms术后也明显改善(52.5±25.6)ms,P<0.01;单支病变组手术后QTd(41.6±16.9)ms及QTcd(44.3±18.2)ms均较术前[QTd及QTcd分别为(55.5±26.4)ms及(60.3±31.1)ms]明显缩短(P均<0.05);而术前QTc或QTcd正常组、二支病变组手术后QTc及QTcd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及支架术可明显缩短QTcd;术前QTd或QTcd延长者手术后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者QTd及QTcd在手术后明显缩短.

  • 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丽;姚恒臣;吕金兰;孔祥泉;马龙乐;高航;胡晓东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进一步明确QTd与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90例高血压患者经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后分为左室肥厚组38例,左室正常组52例,另38例健康人作对照组,测量各组QTd并相互比较;统计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作比较.结果(1)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QTd 69.21±12.82)与高血压病左室正常组(QTd 41.54±13.63)及正常对照组(QTd 36.84±13.71)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高血压左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3.16%)高于左室正常组(1.92%),差别有显著性.结论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之一.

  •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陈立颖;吕树铮;刘文娴;陈韵岱;柳弘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2~4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AMI恢复期的患者,分别记录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1 d,术后1 h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8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AMI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大QT间期(QTmax),小QT间期(QTmin),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前壁与下壁AMI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QTmax,QTmin,QTd及QTcd比术前明显缩短,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结论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而AMI恢复期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使增加的QTd及QTcd显著缩短,从而减低A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杨力;熊颖;那开宪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47例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根据监护检出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为三组:Ⅰ组: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Ⅱ组:有潜在恶性室性心律正常;Ⅲ组:无室性心律失常.比较QTd、QTcd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QTd、QTcd在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67.7±18.7)ms和(68.4±12.8)ms;(42.4±13.2)ms和(50.8±11.8)ms;(39.5±16.8)ms和(46.6±15.1)ms.三组间差异极为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林守学;林德奇;黄开健;郑育斌

    目的 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ACS患者按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QTd和HRV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心功能QTd、H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上述指标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尤为明显,与临床疗效相对应(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株红景天可明显改善ACS患者心功能及QTQ和HRV.

  • 平板运动试验中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及ST段下移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健;刘磊;田文

    ms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较高(68.25% vs. 80.95%,P<0.05),而敏感度较低(76.92% vs. 61.54%,P<0.05),但两种方法ROC曲线下的面积无统计学差异(0.856 vs. 0.899,P>0.05). 结论:运动试验中QTcd与ST段下移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相当.

  • 胺碘酮与索他洛尔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QT离散度改变对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预测价值

    作者:张光明;崔炜;郝玉明;杨秀春;刘凡;都军;祖秀光;谢瑞芹;杨晓红;张辉;刘素云

    目的:通过观察室性早搏(室早)患者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作用机制以及QTd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早患者60例包括Ⅰ组(胺碘酮静脉+口服),Ⅱ组(胺碘酮单纯口服)和Ⅲ组(索他洛尔口服),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用药后5天分别检测QT离散度(包括正常波QTd、室早波QTd及室早波随后正常波QTd),以及用药前、用药后两周分别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正常波QTd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室早波QTd及室早随后正常波QTd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Ⅰ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Ⅱ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Ⅲ组患者总有效11例(55%).Ⅰ组与Ⅱ组疗效较Ⅲ组为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别(P>0.05).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后有效和无效分为两部分,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QTd测定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两部分用药前后QTd差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效果相似,两者均可降低室早患者的QTd.QTd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无预测价值.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QTc、J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夏碧涛;王曼萍;刘尤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QTcd)及JT离散度(JTd)的影响.方法测定33例CABG术前和术后的QTd为CABG组,并以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而暂未行CABG手术和装支架的病人作对照组.结果①CABG前和对照组比较QTd无显著增大(P>0.05).②CABG组术后病人的QTd、QTcd及JTd显著减小(P<0.05).③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QTd、QTcd及JTd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ABG能使QTd、QTcd及JTd减小.

  •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冬眠心肌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李怡;曾武涛;伍贵富;马虹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与冬眠心肌的量化关系.方法53例存在节段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核素心肌显像,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①全组QTd从术前的65.85±25.83ms降至术后的56.79±29.73ms(P<0.001).②有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病人(IP组)QTd显著小于无节段功能改善的病人(NIP组)(P<0.001);术前QTd与术后左心室整体室壁运动指数(WMSI)的变化呈中度负相关(r=-0.48,P<0.001).③术后IP组QTd显著降低(P<0.001),而NIP组无显著变化;术后QTd降低的幅度与wMSI的降低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0.63,P<0.001).④冬眠心肌检测阳性组QTd显著小于检测阴性组(P<0.001).结论QT离散度与冠心病患者的冬眠心肌数量有关,并可预测PTCA术后冬眠心肌的恢复程度.

  •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室肥大和QTd的影响

    作者:蔡巍;单江;陈珊

    目的评价氯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大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大,将5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d,或氯沙坦50mg/d加双氢克尿噻12.5mg/d治疗,共16~1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大小,及QTd改变,并分析LVMI与QTd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LVDd,IVST,PWT,LVMI比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QTd比不伴左心室肥大组大(P<0.01),治疗后则明显减小(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LVMI与QTd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氯沙坦或氯沙坦加双氢克尿噻能逆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并使QTd相应减小.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心肌无复流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作者:赵世源;王怀新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及与无复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心脏病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259例前壁STEMI患者,其中61例无复流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70例有复流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前校正的QT间期的大值(QTcmax)、小值(QTcmin)及QT离散度(QT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PCI术后24 h QTc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QTcmax和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此外,QTcd与无复流呈正相关(r=0.64,P=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QTcd ≥74.5 ms推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60%,曲线下面积为0.76(P =0.001).结论 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的无复流与QTcd增大呈正相关,QTcd增大提示心肌水平存在无复流的可能性大.

  •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其意义

    作者:吴蔚;邵冰;张湘兰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按主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A组(单支病变21例),B组(双支病变20例),C组(三支病变19例).分别测量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三组QTd和QTcd分别为A组54.7±9.2 ms和57.8±8.7 ms,B组62.1±8.1 ms和65.9±9.0 ms,C组70.6±10.1 ms和74.8±9.7 ms.三组QTd均较正常值增加.并且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相比,QTd和QTcd均有显著增大(P<0.01).QTd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加,QTd增大.并且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QTd呈正相关.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的分析

    作者:庄碧珊;侯存月;李锐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期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受累情况与HRV及QTd之间关系.方法 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及不伴有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例,与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hHRV时域指标及室性心律失常,同时进行QTd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低于不伴LVH组(P<0.05).不伴LVH组中: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及24h内连续5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nde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QTd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QTd及校正的QTd(QTcd值)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降低程度、QTd增大及CVA发生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受累程度相一致,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室水平的自主神经调节及心室肌本身的病变状态,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对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孙文莲;刘玉良;李秀平

    目的研究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入选60岁以上369例高血压患者,脉压均大于60mmHg以上进行分析,按平均压<118mmHg和≥118mmHg分为二组,再以脉压60~80mmHg,81~100mmHg,>100mmHg分为3个亚组.结果 (1)随着脉压增加,心肌肥厚,QT离散度,逐渐增加P<0.01.(2)脉压相同而平均压分别<118mmHg与≥118mmHg两组进行比较,心肌肥厚,QT离散度,无明显差异,而平均压≥118mmHg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高于平均压<118mmHg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QT离散度,相关性较收缩压,舒张压更密切.

  •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的变化

    作者:颜昌福;成功;李金生;吴强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n=25),治疗组给予倍他乐克50~200mg/d,共3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3周前后QT参数.结果对照组治疗3周后QTd、QTcd、QTmax、QTmin、HR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3周后QTmax无改变(P>0.05),QTmin延长(P<0.01),HR减慢(P<0.01);QTd、QTcd缩短.结论倍他乐克可延长AMI患者的QTmin,对QTmax无影响,使QTd减小,有利于AMI患者心肌电活动的一致和稳定,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作者:李迪俊;林毓群;何玉珊

    目的为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13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以室性期前收缩Lown's级分组:Ⅰ组:Lown's 0级52例;Ⅱ组:Lown's1~3级54例;Ⅲ组:Lown's4~5级26例;检测各组的HRV时域指标和QTd的测定.结果 (1)Lown's 0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与Lown's 1~3级患者的QTd比较无差异性(P>0.05);而Lown's 4~5级患者的QTd显著增加明显大于Lown's 0级和Lown's 1~3级患者(P<0.001).(2)与Lown's0级和Lown's1~3级患者比较,Lown's4~5级患者的HRV的各项时域参数指标显著降低(P<0.01).结论室性期前收缩Lown's 4~5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QTd明显增大、HRV显著降低;预示其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 运动试验阴性的男性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巩燕;王焱;彭伊;华泽惠;张向阳;杨坤河;洪秀芳

    目的观测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的改变是否能够增加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检出率.方法分析60例因有明显的临床指征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术前患者运动试验均未诱发ST段压低.其中34例为两年期间连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未见显著狭窄者(对照组),26例为两年期间连续冠状动脉狭窄者(实验组).两组分别测量运动试验前及运动试验后1、3、5分钟12导心电图长和短的QT间期的差值,即QT离散度(QTd).结果运动停止即刻实验组QTd明显较对照组大.以运动停止即刻QTd大于60ms为指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76.5%,符合率为87.7%.结论对运动试验未能诱发出ST段压低的人群,以运动停止即刻QTd大于60ms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指标,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979 条记录 3/49 页 « 12345678...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