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汤志铮;卢艳平;陈学平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与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斜视儿童眼外肌及血清中的表达

    作者:陶利娟;罗瑜琳;王平;王曦琅;郭燕;谭艺兰

    目的:探讨正常眼位及斜视儿童眼外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差异,以期进一步认识斜视发病机制与IGF-1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儿的眼位情况及斜视类型分组:共同性内斜视组67例86眼,共同性外斜视组129例183眼,正常眼位组23例23眼,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及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儿童眼外肌及血清中IGF-1的含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IGF-1在眼外肌细胞中主要表达在胞浆,细胞外基质中有少量的表达.正常眼位组眼外肌中IGF-1含量明显多于共同性内斜视组及共同性外斜视组(P <0.05).(2)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眼位组与共同性内斜视组、共同性外斜视组相比较,眼外肌中IGF-1含量明显增多(P<0.05).(3)正常眼位组、共同性内斜视组、共同性外斜视组儿童血清中IGF-1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共同性内斜及共同性外斜等儿童常见单纯眼位异常的发生,可能与眼球血供中IGF-1含量的多少相关性不大,其影响在于控制眼球运动的眼外肌局部IGF-1含量的多少,提示应用IGF-1在眼外肌局部注射对于治疗斜视等眼外肌相关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新进展

    作者:田丽丽;任兵;高晓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这些治疗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在病变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IGF-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朱国强;吴织芬;王勤涛;李袁飞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MSCs)与鸵鸟钙磷陶瓷骨(OTBC)相复合后,MSCs在OTBC上的生长状态.方法:培养大鼠MSCs,以脂质体介导IGF-1基因转染MSCs后,G418筛选体外扩增后,通过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稳定表达细胞克隆,传代与OTBC复合,不同时间点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证实IGF-1基因转染MSCs高表达IGF-1,复合OTBC后生长良好,24 h细胞已贴附、伸展,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生长与增殖明显.结论:IGF-1基因转染MSCs在OTBC上生长良好,IGF-1基因转染MSCs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有望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

  • IGF-1对小鼠牙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葛少华;杨丕山;李纾;赵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牙囊细胞增殖、蛋白含量及分化能力影响.方法:将第3 代小鼠牙囊细胞与不同浓度IGF-1(0.005、0.01、0.05、0.1、0.5 mg/L)共孵育后,测定IGF-1对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并用Von Kossa法检测0.05和0.1 mg/L的IGF-1对牙囊细胞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在0.05~0.1 mg/L的浓度范围内,IGF-1能显著促进牙囊细胞的增殖,使ALP活性及总蛋白含量增加(P﹤0.01),但三者的佳效应浓度有所差异,当浓度升高至0.5 mg/L时,促进效应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0.05和0.1 mg/L的IGF-1均能显著促进牙囊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P﹤0.05,与对照组相比).结论:合适浓度的IGF-1能促进牙囊细胞的增殖,增加蛋白含量及向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的含量变化

    作者:付学锋;吕云利;路逵;廖军;徐文武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确诊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AHIH)患者23(男14,女9)例,年龄(55~73)岁,平均65岁,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出血,病程在2 d以内;均有高血压病史. 出血量≥40 mL者为大出血组9例,<40 mL为中小出血组者14例;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无肝、肾功能损害. 正常对照组系20名健康体检者,男13例,女7例,年龄(55~70)岁,平均63岁.

  • IGF-1对精原细胞MAPK途径信号转导的影响

    作者:沈国球;鲁功成;潘铁军;肖亚军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精原细胞MAPK途径分子Erk1和2磷酸化的影响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精原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IGF-1刺激培养的精原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分子的磷酸化.结果:成功获得体外培养的精原细胞,IGF-1刺激后精原细胞Erk1/2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强.IGF-1浓度与Erk1/2磷酸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GF-1增强Erk1/2分子的磷酸化水平可能是IGF-1促进精原细胞增殖和提高大鼠生精能力的重要分子机制.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小鼠T,B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菲;左永昌;张玮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T,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探究IGF-1治疗应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体外免疫应答中IGF-1对小鼠T细胞分泌白介素-2(IL-2)和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Ig)的影响.结果:小鼠T,B细胞在给予80μg/L IGF-1的条件下培养3 d,其上清的IL-2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366.74 nkat/mL(P<0.01),培养6 d后正常小鼠T,B细胞培养上清和应激小鼠T,B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gG含量均比对照组高,尤其是应激小鼠T,B细胞培养上清的IgG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41μg/L(P<0.01).结论:抗原刺激后的小鼠T,B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在IGF-1存在下T细胞分泌IL-2和B细胞分泌IgG的能力增强,提示IGF-1对机体的免疫应答有调节作用.

  • IGF1对体外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刘刚;胡蕴玉;韩一生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生长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为组织工程构件软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取第3代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培养液DMEM中以终浓度分别为1, 10, 100 μg*L-1的IGF1各作用细胞2,4及6 d,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100 μg*L-1 IGF1作用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 同时,检测基质中糖醛酸的变化反映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 结果结果显示在1~100 μg*L-1浓度下IGF1能明显促进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且以100 μg*L-1作用4 d刺激效果明显;并能显著影响细胞外基质中糖醛酸的含量. 结论 IGF1对培养软骨细胞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刺激其增殖及功能代谢.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徐静;张春虹;王俊宏;王学良;袁晓红;张喜民

    目的 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变化规律,探讨IGF-1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用ELISA法测血清IGF-1水平;用多普勒超声进行双下肢动脉病变检查.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时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且血清IGF-1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③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并有可能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靶点.

  • 奥曲肽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作者:黎彦宏;张小玲;耿园园

    目的:研究奥曲肽(octreotide)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雌性健康 SD大鼠,左眼为对照组,右眼为奥曲肽组,每组再分4、7、14 d共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眼。所有大鼠双眼均通过角膜缝线法建立CNV模型,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滴眼,奥曲肽组术后给予0.1 mg/mL 奥曲肽滴眼。显微镜下观察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时间点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变化。结果奥曲肽组术后4、7、14 d CNV 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VEGF 蛋白和 IGF-1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能下调缝线后角膜组织 VEGF和 IGF-1蛋白的表达,抑制CNV形成。

  •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骨密度及骨折的关系

    作者:武文红;王光哲;王惠芳;李旭;苟寒梅;郭美荣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水平与骨密度、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对照组60例,进行血清IGF-1和IGF-BP-3检测及髋部、腰椎骨密度测定,同时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及既往骨折史调查.结果①骨质疏松组较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明显;③低钙摄入(<500 mg/d)、非负重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和长期吸烟可使骨折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增高;④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与髋部骨密度值呈负相关,血清IGF-1下降幅度与髋部骨密度值呈正相关,血清IGF-BP-3影响不大.结论不良生活方式及血清IGF-1降低,可促进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发生.

  • 人精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及意义

    作者:赵海波;何亚绒;李爱莉;任菊霞

    目的:检测人精浆中是否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并分析其与精子密度、活动率及活力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00对不孕症患者男方精浆IGF-1浓度,对精液分析异常者治疗后再次检测IGF-1,观察治疗前后精浆 IGF-1浓度的变化.结果:精浆中存在IGF-1,但浓度明显低于血清IGF-1水平(P<0.01),精液分析正常者精浆IGF-1浓度高于精液分析异常者(P<0.01),IGF-1浓度与精子密度及活动率呈正相关.结论:精液中存在IGF-1,IGF-1对精子密度及活动率有促进作用.

  • Graves眼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IL-17、IGF-1、ICAM-1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立颖;褚俏梅;李方都

    目的:通过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表达及其相关性,对经131 I治疗的甲亢伴有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眼眶活动性进行评价.方法:88例Graves眼病(GO)患者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分为GO活动期组(活动期组)52例、GO静止期组(静止期组)36例,另设Graves病无眼病组(无眼病组)34例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7、IGF-1、ICAM-1水平,同时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结果:经131 I治疗后,GO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17、IGF-1、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静止期组和无眼病组(P<0.01);静止期组的血清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无眼病组(P<0.05).无眼病组的血清IL-17、IGF-1和ICAM-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血清IL-17与ICAM-1、IGF-1的相关性分别为r=0.847、r=0.806(P<0.01);IGF-1与ICAM-1的相关性分别为r=0.882(P<0.01).结论:Graves眼病患者经131 I治疗后血清IL-17、IGF-1、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组.无眼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三个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GO眼病的病变进展监测和治疗效果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不同康复运动方案对冠心病患者ADP和IGF-1的影响

    作者:周娜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一些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标志着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脂联素是一项重要亚临床冠心病标记物和预测指标,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促炎反应,并与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研究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冠心病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病理过程,是独立和联合造成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运动康复中的有氧运动已被心认为能降低冠心病风险,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对于抗阻训练,目前研究认为,它能改善全身炎症状态,升高脂联素水平和增加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

  • 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阳;李金源;廖囡囡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疾病,其机制极其复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1, IGF-1)是1种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体内IGF-1水平的变化与骨量及骨密度的维持密切相关。本文就IGF-1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关系作一综述。

  • 2型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与骨代谢相关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明祥;朱萍;杨寿辉;李凌梅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BGP)、降钙素(CT)、腰椎2-4骨密度,并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糖尿病痛程、糖尿病患者年龄对IGF-1、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关系.方法 对60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GH、IGF-1、BGP、CT、C-肽(C-P)、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和股骨颈、华氏三角、腰椎2-4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的GH、FBG、HbAIc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NS、C-P、IGF-1、CT和腰椎2-4、华氏三角胺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糖尿病患者病程>6年组的IGF-1、CT、INS、腰椎2-4骨密度均低于病程<5年组,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男性糖尿病患者年龄>61岁组的IGF-1、CT、INS、腰椎2-4骨密度均低于年龄<60岁组患者,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糖尿病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相关性分析,IGF-1与FBG、HbAIc呈显著负相关(r=-0.264、-0.276,P<0.05),与INS、CT、腰椎2-4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9、0.481、0.456,P<0.05).结论 糖尿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以及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及年龄增长,IGF-1相应降低,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减低.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患儿VEGF、IGF-1、GLU的影响

    作者:王改琴;高雪辉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患儿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谷氨酸浓度(GLU)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视网膜病变早产儿80例(16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80眼).对照组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玻璃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VEGF、IGF-1、GLU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IGF-1显著增高,VEGF、GLU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EGF、IGF-1、GLU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血管消退及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好转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网膜纤维增生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P<0.05).结论:玻璃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病变情况,同时能够有效降低VEGF、GLU水平,增加IGF-1浓度,改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 耳针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卫强;罗小光

    目的 观察耳针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取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耳针组、雌二醇组,每组10只.除伪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周开始进行相应治疗,连续12周.12周后取血清,测雌二醇(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单侧股骨测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结果 模型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较伪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耳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E2、IGF-1含量显著低于伪手术组(P<0.01),耳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伪手术组(P<0.01),耳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耳针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一定的预防及延缓骨质疏松进展的作用.

  • 不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脂后生长状态的影响

    作者:刘毅;徐斌;唐军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诱导成脂后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 培养hUCMSCs并传代,将第3代hUCMSCs随机分为5组,成脂肪诱导24h后,分别加入40、60、80、100、120 ng/mL的IGF-1,对5组样本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测量光密度.于第9天行油红O染色.结果 各组细胞生长趋势一致,光密度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组细胞均有红色脂滴形成,80、100、120 ng/mL组成脂数量明显多于40和60 ng/mL组(P <0.01); 80、100、120 ng/mL组3组之间成脂数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浓度IGF-1对hUCMSCs诱导成脂后的生长状态无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IGF-1能明显促进hUC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且以80 ng/mL为适宜浓度.

1103 条记录 54/56 页 « 12...48495051525354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