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普通手术与个性化切削手术视觉效果比较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安全、有效等特点[1],得到大多数近视患者的广泛接受,成为当前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传统的LASIK术后常出现视觉效果的问题,如视敏度下降、眩光、重影等现象,如果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手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矫治屈光不正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视力,更能针对性地去除妨碍患者视力恢复和影响视觉效果的各种高阶像差,从而使术后的视力更清晰,视觉质量更完美.本文收集太原康明眼科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52例104只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资料,对其术后视觉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虹膜识别波前像差引导LASIK 与常规LASIK治疗高度散光眼的疗效分析
本研究应用虹膜识别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散光,并与常规LASIK手术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其对术后裸眼视力、残余散光度、高阶相差的影响,观察治疗高度近视性散光眼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适宜角膜屈光手术人群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适宜角膜屈光手术人群中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的分布及特性,比较与其他相关参数间的关系.方法:收治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60例(120眼),按近视程度分组,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瞳孔6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波前像差(HOA、SA、Coma、Trefoil)的RMS值.结果: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平均值(0.571±0.158)μm,75.7%的眼数在0.2~0.4μm.角膜前表面球差平均值(0.280±0.086)μm,85.3%的眼数在0.1~0.4μm.角膜前表面彗差平均值(0.213±0.124)μm,73.6%的眼数在0.1~0.3μm.彗差和等效球镜呈负相关(R=-0.239,P=0.013).结论: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个体差异较大,近视程度越高,角膜前表面球差越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彗差与近视程度呈负相关.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Canon Staar 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 Staar 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 Staar 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 Staar 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
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的研究
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旨在实现个性化切削,它不仅能进行正常的屈光矫正,而且可以减少高阶的光学像差,能够减少由LASIK手术引起的像差和夜间视物障碍.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包括主观式像差仪进行波前像差的测量、准分子激光系统进行像差矫正两大部分.描述了人眼波前像差的概念、成因以及表示的方法,着重研究了Zernike多项式与人眼波前像差的对应关系,利用主观空间分辨屈光计原理制成的主观式像差仪进行人眼波前像差的测量;研究了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的原理和系统软件控制框图,对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的机理、飞点扫描技术、主动眼球跟踪技术、激光的能量闭环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作了阐述.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已通过动物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实验.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波前像差 Zernike多项式 个性化切削 人眼像差矫正 -
应用Wavescan波前像差检查仪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应用Wavescan波前像差检查仪为患者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我科135例患者(267眼)应用Wavescan波前像差检查仪进行检查并进行心理护理,协助其摆正姿势并充分暴露瞳孔,从而大限度地减少测量结果 的误差.结果 13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并获得佳检查结果 .结论 在Wavescan波前像差检查仪检查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在检查过程中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优质护理配合在波前像差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波前像差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重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32只眼)在波前像差检查过程中对其进行的护理配合指导要点. 结果 16例患者中有15例术后1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UCVA)都达到1. 0以上,屈光矫正在预计矫正屈光度0. 5 D范围内,无一例出现术后佳矫正视力( BCVA)降低. 结论 波前像差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是准分子激光手术成功的基础,优质的护理配合在检查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Q-LASIK手术前后波前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相关关系
目的 探讨低中度近视眼接受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前后在暗环境暗背景下眼波前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低中度近视患者36例取其右眼,用WaveLight Allegretto鹰视波前像差仪检测全眼波前像差,取瞳孔直径为6.5mm时的全眼总像差、高阶像差、第3、4阶像差均方根,以及垂直和水平慧差、球差值进行分析;用多功能视力检查仪在暗环境暗背景下分别测量对比度为100%、25%、10%和5%4种对比度视力(MFVA).观察分析术前术前和术后1,3个月各指标的变化,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对比度视力与高阶像差间相关关系.结果 垂直慧差、总像差术后值比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球差、第4阶像差、总高阶像差值均比术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3月对比度视力均优于术前视力,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垂直慧差值、第3阶像差与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球差值与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1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与总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25%、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3个月,球差值分别与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第4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0% 、25%、10%和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分别与10%、5%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像差与对比度视力的直线相关关系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暗环境下,慧差和球差均是术前影响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角膜屈光手术后球差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LASIK 波前像差 对比度视力 -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矫正散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矫正散光中的疗效.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近视散光患者65例13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33例66只眼,散光(-1.26±0.6)D,采用SMILE矫正屈光不正;对照组患者32例64只眼,散光(-1.34±0.7)D,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Wavefront guided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LASIK).术后常规处理,术后1和7d,1、3和6个月常规复查,记录裸眼视力、非接触式眼压、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散光矫正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佳矫正视力下降、角膜瓣移位、角膜感染、严重的偏中心切削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前散光(-1.26±0.62)D,术后6个月散光(-0.44 ±0.3)D,与术前散光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散光(-1.34±0.7)D,术后6个月散光(-0.42 ±.0.3)D,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散光镜性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安全有效,在矫正散光中能取得与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一致的矫正效果.
-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功能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复明手术逐渐过渡为屈光性手术.白内障手术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人眼正常晶状体的生理功能,进而恢复合乎生理状态的视觉功能.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的指标不仅仅是视力,更重要的是术后的视觉质量,包括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波前像差、视网膜散射光、双眼融合功能等[1-2].白内障术后不但要让患者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晰,看得舒服.这使得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
波前像差技术引导的人工晶体Tecnis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ecnis人工晶体在眼科的应用,研究Tecnis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佳矫正视力、暗视力、色觉、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6月拟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例192只眼,将所选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其中一组行Tecnis人工晶体植入;另一组行普通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量术后佳矫正视力、色觉、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眼具有更好的佳矫正视力,Tecnis人工晶状体具有明显的高视觉质量;与普通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Tecnis人工晶状体可显著改善对比敏感度;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者在视网膜影响对比和视觉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改善。结论:Tecnis人工晶体可显著改善人工晶体眼的视觉质量,与传统的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其可提供更好的功能性视力并改善视觉行为。
关键词: 波前像差 Tecnis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手术 -
波前像差在眼科学中的应用
介绍波前像差的基本概念、分类、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波前像差技术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关注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可用于检查屈光手术前后眼像差的改变,还可以指导个体化切削,提高屈光术后的视觉质量.另外,该技术还可用于评估白内障、青光眼以及其它角膜手术后的波前像差的改变和用于视光学及视觉研究领域等.
-
波前像差的研究进展
像差是指某一光学系统与理想光学系统的光学偏差.人眼并非理想的光学系统,组成这一系统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存在各自的光学缺陷,因此人眼存在像差,而像差的大小直接影响视网膜的成像质量.本文就人眼像差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与调节、近视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
角膜个体化切削
角膜个体化切削方法主要有波前像差引导的、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以及Q值调整、Kappa角补偿的切削模式,这些方法虽在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综合考虑不全、不能同时解决多个问题的缺陷,其有效性和可预测性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
波前像差技术在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中的应用
利用波前像差技术可以对眼屈光力的改变及波前相差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以深入了解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准确地对白内障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后评价.波前像差技术还可用于人工晶状体的质量评价及制作工艺中,使得人工晶状体的光学特性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阐述波前像差技术在临床及人工晶状体制作工艺中的应用.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源性高阶像差的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部分患者产生了眩光、光晕等一系列的光学并发症,引起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研究证实与手术引起高阶像差的增加密不可分.了解手术源性高阶像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设计出更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提高波前像差引导手术的准确性.本文就LASIK手术中角膜瓣制作、激光切削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角膜切削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角膜切削术与常规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比较,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性更好.眼表泪膜、瞳孔大小和调节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影响着像差测量的准确性.制作角膜瓣的过程、激光切削的深度及直径、术后角膜伤口的愈合反应(基质重塑和上皮增生)及生物力学变化均带来新的像差.准分子激光仪眼球跟踪和虹膜识别技术也是影响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术疗效的因素.虽然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获得零像差和超级视力仍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但它能降低部分高阶像差,提高视觉对比敏感度,至少对部分患者有益.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高阶像差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高阶像差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而波前引导手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高阶像差增加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及高阶像差的波前引导矫正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临床进展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是指融合波前技术,检测、分析并引导矫正包括高阶像差在内的屈光不正,改善视网膜成像,增加视网膜处理图像对比度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它能弥补传统屈光手术增加高阶像差的缺陷,是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制约因素等进行综述.
-
LASIK手术角膜瓣厚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治屈光不正的主流手术,手术过程的关键是用显微板层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根据患者术前屈光度和角膜厚度的不同,临床医生会选择制作不同厚度的角膜瓣.角膜瓣厚度决定了切削面的深度,对细胞活性和组织愈合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能影响到术后视觉质量.了解角膜瓣厚度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可为临床角膜刀型号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LASIK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制作对术后视力、屈光度、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等视觉质量指标的影响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