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药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王满元;杨岚;屠呦呦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ide(1),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calceolarioside B)(2),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一antainoside D)(3),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majoside)(4),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scroside E)(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 列当中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作者:张蔷蓉

    为进一步了解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全草的化学成 分.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反相ODS柱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列当O.coerulescens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分离和纯化,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分 离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从列当全草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为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1-O-[(1→3)-O-α-L-鼠李糖 基-4,6-O-二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为新的苯乙 醇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列当苷B.经抑菌活性筛选,列当苷B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列当的主要活 性成分之一,为该药材进一步活性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 RP-HPLC同时测定民族药红药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plantainoside D和毛蕊花糖苷

    作者:王满元;樊媛洁;张静;龚慕辛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民族药红药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plantainoside D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C18(4.6 mm×250 mm,5μm)柱,以乙腈-1%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2 mm,柱温30℃.结果:RP-HPLC测定的plantainoside D和毛蕊花糖昔线性范围分别在6.250~100.0 mg·L-1(r=0.9998)和12.50~500.0mg·L-1(r =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100.8%,RSD分别为2.6%,2.2%(n=9).结论:方法简便,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红药药材及相关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 天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作者:郑晓珂;刘媛媛;冯卫生;王彦志;郭永慧

    天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各国学者从不同植物中不断分离得到该类成分,并且对该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部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该类化合物也因其植物来源广泛且药用价值显著而备受重视.文中对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作一综述,简要介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做了较详细介绍,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肉苁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作者:杨坤;焦智浩;张根发

    肉苁蓉由于采挖过度而濒临灭绝,组织培养是合理利用肉苁蓉,防止其资源枯竭的有效方法.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分别对这两种肉苁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的优化和药用成分的诱导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应用组织培养生产肉苁蓉药用成分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以及利用组织培养进行肉苁蓉快速繁殖的实践意义,浅析了肉苁蓉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产业化前景.

  • 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陈文娟;文永新;陈月圆;黄永林;李典鹏

    目的:研究牛耳朵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EI-MS、1H-NMR、13C-NMR)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牛耳朵中分离得到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3,4-二羟基苯乙醇-3-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inoside)(1)、3,4-二羟基苯乙醇-6-O-葡萄糖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chiritoside C)(2)、3,4-二羟基苯乙醇-2-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ninoside B)(3)、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1→3)-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plantamajoside)(4)、3,4-二羟基苯乙醇-4-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desrh-amnosylverbascoside)(5).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07.23、180.34μmol/L.

  •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作者:薛景;王英爱;贾献慧;杜成林;唐文照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按年份顺序对植物来源进行整合,并按照糖基的个数对其进行了分类,根据结构特征简述了药理活性,以便更为有效地开发利用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靖会;佐建锋;李教社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是一类含有(羟基、甲氧基)取代苯乙基和(羟基、甲氧基)取代肉桂酰基,通常以β-葡萄糖为母核的含有酯键及氧苷键的天然糖苷,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目前从自然界分得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约120多种,大多是从世界各地的民间药用植物中分离出来的.这类化合物结构相似,生物活性很强,受到植物化学及药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对化学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悦;丁晶鑫;陈晨;李文兰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中,在近年,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目标与对象.目的: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阐释其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化学性质、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等一系列药理活性.结果和结论:探究经四氯化碳、酒精等致化学性肝损伤后,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对肝损伤的作用机理与修复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