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晓琴

    目的 探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IABP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并记录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10.00%(5/50)vs 48.00%(24/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30.01±5.87)vs(41.34±7.11),(29.03±5.42)vs(40.87±7.4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8.0%(49/50)vs 90.0%(45/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IABP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帮助病情恢复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仲培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7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其中13例均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进行.术后存活患者均在6、12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gartery angiogrophy,CAG).结果:27例患者中共死亡4例,存活患者中有4例在1年内再次行PCI或接受外科的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CABG),余下患者心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结论:急性广泛前擘心肌梗死(AMI)在IABP支持下PCI,可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近期死亡率,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价值探讨

    作者:何天民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照组采用急诊心脏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心排血量、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皮下血肿及泌尿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扩张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排血量及动脉血压,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近期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杰鸿;刘锦光;申源生

    目的 分析及探讨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108例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分为血小板减少组(74例)及非血小板减少组(34例),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74例患者(68.5%,74/108)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程度随球囊反搏时间延长而加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小板计数是本研究中唯一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P<0.01),两组的死亡率及30 d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的程度与球囊反搏应用时间相关,较低的基线血小板计数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症不影响疾病的近期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邓世磊;彭芝斌;杨泽敏;李波华

    目的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2016年确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愿意原则(考虑因素包括经济状况、身体条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长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长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LVEF和BNP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30 d病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龙舟;徐招柱;石佳泉

    目的 探讨尽早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的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对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IABP组(n=26)及对照组(n=31),并行急诊PCI治疗,比较再灌注后出现低血压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尿量两组间均在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间血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再灌注低血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手术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术中血压、尿量两组间均在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严重并发症IABP组2例,对照组4例;在多巴胺使用时间、加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转换酶受体抑制剂(ARB)的时间、住院天数等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ABP组中出现两例局部并发症.结论 IABP早期用于高危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是可行的并是安全的,对于近期预后是有利的.

  • 冠脉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目的:探究冠脉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规范性护理流程,给予主动性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未发生球囊破裂、严重感染、外周动脉缺血以及血栓栓塞等一系列IABP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发生皮损或者小血肿状况;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显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IABP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冠脉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状况密切相关。

  • 老年急性重症心肌炎1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6岁。主因“反复发热1周,头晕、恶心呕吐伴大汗7小时”于2014年5月13日入院。入院1周前受凉后出现乏力、倦怠、发热,于当地诊所诊治,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7小时前于睡眠时突发头晕、恶心,共呕吐3次,均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物质。伴大汗淋漓,无胸痛,无呼吸困难,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脉搏36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64/46mmHg。精神萎软,一般情况差,四肢肢端冰凉,呼吸音稍粗,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叩诊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36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喝酒20余年,每日约2两。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入院心电图: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 导联可见病理性 Q 波,V1-V4导联 ST-T 改变。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陈国藩;王丽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脏血流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3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SV、NT-proBN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42例

    作者:张冬梅;谢江;王显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42名接受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转归,对不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患者总死亡率为52%,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者占50%;死于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占36%.结论 心源性休克及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应用IABP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的护理

    作者:周彤;刘进军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自身的体会,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经验.结果 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本组9例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均明显好转,3例死于泵衰竭,1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由于监测密切、诊断及时、治疗护理措施恰当,所有患者均未因IABP并发症死亡.结论 通过严密病情监测,周密细致的护理,尤其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同时要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体位的保持、球囊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能帮助病人顺利度过置管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临床护理

    作者:周静;徐静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3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分别于AMI 3、6、8 h后应用IABP,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IABP的运行状况及气囊导管护理等.结果 3例患者于应用IABP后血压回升、心功能改善,IABP撤机时间分别为3,5,8 d.结论 AMI后,根据病情及时采用IABP,可显著提高AMI伴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

  • 心脏辅助装置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金金;刘学刚

    目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内科治疗特别是以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大大延缓了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病理发展过程,提高了患者远期存活率.但内科治疗仍无法阻止患者进展为顽固性HF阶段[1].随着外科技术及器官保护技术的发展,心脏移植技术日益成熟,并成功挽救了部分晚期顽固性HF患者[2],但其无法广泛应用于HF的外科治疗中.心脏辅助装置早期应用于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维持患者基本循环功能.目前应用广泛的是心脏反搏辅助装置,主要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主动脉旁反搏装置(PACD)两种,现就其历史、原理、应用及前景等做一综述.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功抢救心源性休克一例

    作者:葛广豪;杨栓锁;马江伟;郑文权;刘化进;张立;曹华;陶元;乔增勇

    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现将该病例汇报如下,以供参考交流.患者 男,43岁,因"左侧胸背部闷痛9h伴出冷汗"于2010年9月2日下午4时人院,既往体健,有吸烟史10余年,2包/d.入院时查体:体温36.7℃,脉搏142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7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0.79,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全身湿冷,端坐体位,平车推人病房,应答切题,查体合作.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沈鑫;余小林;李国庆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PCI前是否使用IABP分为IABP+PCI组(43例)和直接PCI组(72例),记录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急诊PCI再灌注时情况(心律失常、低血压、无复流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肌酸激酶同工酶MB、吸烟率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BP+PCI组低血压、无复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直接PCI组[11.6%(5/43)比34.7%(25/72)、7.0%(3/43)比22.2%(1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27/43)比63.9%(46/72),P>0.05].IABP + PCI 组术后 2 周 LVEF 明显高于直接 PCI 组[(48.1 ±6.5)%比(4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前应用IABP能减少再灌注时低血压及无复流的发生,但不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应用IABP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 IABP在PCI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刘相勇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循环支持装置,能有效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缺血性胸痛和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随着主动脉内气囊泵的器械和装置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患者,尤其是PCI术前、术中及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尤为重要,但对于在PCI患者中应用IABP的时机及疗效存在分歧.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林虹;王风;林英忠;王虹;覃丽萍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将135例AMI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53例、非休克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结果 休克组有高血压病、年龄>70岁患者显著增多;冠脉多支病变明显高于非休克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多于非休克组;并发急性肺水肿、肺炎、早期急性肾衰竭多;但两组近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以高龄、高血压患者及冠脉多支病变多见,易并发急性肺水肿、肺炎、早期急性肾衰竭,尽早应用IABP及血运重建可改善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张鹏飞;钟志雄;李斌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68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应用IABP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预防性置入组和被动紧急置入组,每组各34例.分析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两组患者中30 d内死亡19例,其中预防性置入组3例(8.82%),被动紧急置入组16例(4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明显出血2.94%(1/34)、血肿2.94%(1/34);被动组明显出血8.82%(3/34)、肢体血运障碍5.88% (2/34)、相关发热2.94% (1/34),预防性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P<0.05);预防性置入组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57.63±13.66)、(54.75±17.68)、(31.83±14.71)、(76.35±27.27)h;被动组分别为(94.63±22.72)、(93.12±32.21)、(89.34±35.17)、(102.41±34.1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高危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LABP可以完全地作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对经大耐受量内科药物治疗后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辅以IABP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缓解及改善作用.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脉介入中应用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吴芳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脉介入中应用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心血管中心共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冠脉介入术后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其监测和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病例;IABP辅助治疗时间为2~10 d,平均(4.5±3.2)d;62例(91.18%)存活出院,6例(8.82%)患者死亡,3例患者于IABP辅助治疗期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而死亡,3例患者于IABP撤离后发生心脏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IABP辅助治疗有效率为95.59%;IABP辅助期间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2%.结论 IABP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进行机械性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疗效较好,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严密监测和护理,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涛;李艳;黄欢;曹学雷;尹作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力衰竭以及需行血管成形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高危患者,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不错的疗效.然而,目前人们对IABP的临床适应证及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对IABP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611 条记录 8/31 页 « 12...567891011...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