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在心脏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杨敏;刘中民;刘泳;郭建华;陈国涵;卢蓉;汪关煜

    1999年3月~2000年2月,我们采用CRRT技术中的一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用于救治4例心脏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CVVHDF前血清肌酐均>320μmol/L,均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并以多巴胺8~10μg*kg-1*min-1维持血压,3例患者同时还需要离心泵左心转流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支持。2.MODS的诊断标准:4例患者均答合盛志勇等拟定的MODS诊断标准[1]。

  • 辅助循环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心搏骤停中的应用

    作者:黄焕雷;肖学钧;吴若彬;章晓华;范瑞新;成安衡;罗征祥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多种辅助循环装置的联合应用在经常规心肺脑复苏方法抢救后无效的心搏骤停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在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82 min~56 h)发生心搏骤停,经常规方法行心肺脑复苏达20 min以上,而未能恢复有效自主循环的16例成人患者中,单独使用急诊体外循环(ECPB)2例,联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8例,急诊体外循环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左心辅助(LVAD)三者联合应用6例.结果 1例患者顺利停机,1例患者死亡.其余14例患者中,13例恢复自主心律,1例反复出现室性心律,均不能撤离体外循环.联合应用IABP和LVAD后,有6例成功撤离辅助循环.复苏成功共7例(43.8%):1例患者于撤离辅助循环装置后第11天再发心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另6例痊愈出院.随访3~49个月,1例因在使用LVAD过程中并发脑栓塞后遗右侧肢体轻度活动受限,其余5例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远期死亡,生存率37.5% (6/16). 结论急诊体外循环可迅速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和供氧,纠正酸中毒,改善内环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左心辅助与急诊体外循环的联合应用,可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提高撤机率和复苏成功率.经常规心肺脑复苏无效的心搏骤停患者,及时采用辅助循环装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作者:朱莹;项美香;马骥;王建安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2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急诊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 min后血流动力学即开始改善,2~6 h达血流动力学稳定.27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均成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1个月死亡1例.术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状态.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马国栋;刘锐锋;丁晓松;梁思文;孙志军;赵慧强;沈爱东;陈晖;李虹伟

    目的 评价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Embase、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4月,收集比较IABP和药物治疗或其他心室辅助装置对AMI并发CS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所有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相关资料,主要预后指标包括30 d全因死亡率、院内卒中、大出血、下肢缺血发生率.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证据质量评价工具对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 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其中比较IABP和药物治疗的有3项研究,共计702例患者;比较IABP和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的有4项研究,共计136例患者.结果显示,对于AMI并发CS的患者: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和单纯药物治疗或者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在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方面没有优势(RR=0.97,95% CI:0.83 ~ 1.15);较低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和单纯药物治疗或者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没有增加院内卒中发生风险(RR =0.81,95% CI:0.26~2.51);亚组分析显示,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明显增加院内大出血风险(RR=0.76,95% CI:0.34 ~ 1.72),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院内大出血风险明显降低(RR=0.28,95% CI:0.14 ~0.56);亚组分析显示,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住院期间下肢缺血风险(RR=1.24,95%CI:0.59 ~2.59),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应用IABP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住院期间下肢缺血风险明显降低(RR=0.27,95% CI:0.08 ~ 0.87).结论 AMI并发CS的患者,应用IABP不能降低30 d全因死亡风险.但是,与应用其他心室辅助装置相比,应用IABP的患者大出血及下肢缺血风险明显降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锐;徐名伟;陈扬波;吴强;邱双平

    目的 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入住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IABP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溶栓后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入院后8 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开通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8 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尽早选择应用IABP联合溶栓治疗,将有助改善此类高危患者的临床预后.

  • 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石丽;霍春颖;刘加林;李庆印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成人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成人心脏术后患者行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观察辅助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辅助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联合辅助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SBP:(110.8±11.8)mm Hg/(76.7±18.1)mm Hg;DBP:(60.3±11.2) mm Hg/(48.5 ±9.5) mm Hg;LVEF:(0.48±0.02) mm Hg/(0.30±0.02)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32,-3.449,-6.192;P<0.05);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显著改善[pH:(7.39±0.18)/(7.28±0.08);PaO2:(132.02±27.96) mm Hg/(82.71±28.3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50,-3.690;P<0.05),24 h尿量显著增加[(2 588.5±1 360.82) ml/(1 254.17±861.1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9,P<0.05).9例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IABP联合ECMO联合辅助为成人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救治提供了新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新型可透视介入裤在心内科介入术后的应用

    作者:任玉娇;朱丽萍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介入手术已成为心内科的常规手术项目。术后介入裤的使用,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介入术类目繁多,个别介入术后患者管道留置及卧床时间长,一般可达3~14 d,且需要长期观察伤口及管道,而目前设计的介入裤都是侧缝开口,采用布带打结或使用暗扣,有一定局限性,仅适用于卧床时间短(24 h)且单纯的经腹股沟介入术。一些复杂手术如临时起搏器安装术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患者,管道常延伸至体外与机器连接,观察伤口则需把系结或暗扣全解开,操作频繁且耗时,又极易受凉,并妨碍了管道的固定和连接。针对以上弊端,我科设计了新型可透视介入裤,应用于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宋燕波;高军;秦文莉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4例,合并有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1例,均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用Detascope system 98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多采用心电触发,选择R波高尖,T波低平的导联.监测动脉压、心电图波形、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变化和升压药使用量等.结果本组病人应用IABP后,血压、心率逐渐平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逐渐减量,使用IABP18~72小时,2例病人术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袁竭死亡.结论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的作用,正确和及时应用IABP多能扶助心脏渡过低心排期,可改善病人预后.在应用IABP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辅助循环的效果,保持导管通畅,应用肝素抗凝,定时观察插管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防止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肾功能损坏等并发症发生,提高IABP的抢救效果.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观察

    作者:陈玉红

    对我院1998年以来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病人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掌握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正确识别报警原因,密切心电监护是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做好全过程监护和观察是IABP成功的基础,阐述了接受IABP术病人护理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泵衰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郭望英;张静;李荣;迟丽娟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出现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和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IABP的疗效.对比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IABP 30 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5~130 mmHg,心脏指数从(1.58±0.21)L·min-1·m-2上升到(2.28士0.22)L·min-1·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6.6±16.5)mmHg上升到(86.6士25.8)mmHg(P<0.001),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总死亡2例,依赖IABP终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一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因此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出现泵衰竭的有效手段.

  • 提高CCU护士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管理能力的培训方法

    作者:李芸;陈凌;陈晓珊;邱俊梅;陈秀梅

    目的提高CCU护士配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工作能力.方法对CCU 32名护士采取讲课、观看录像、护理查房、现场指导及建立长期考核评价制度的方法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前、后32名护士在理论知识测试中答错的题数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CCU工作年限<1年、1~3年2个时间组的护士培训前、后的操作考核平均分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3年的.护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有效教学行为充分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中,才能切实地 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围手术期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宋岩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22例在冠心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生存17例,死亡5例.结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手段,提高护理理论水平,更有利于配合治疗.

  • IABP表格式交接班表在 IABP置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桑海燕;郭惠玲;刘倩;赵冬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患者交接班表在IABP置入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6-12月接受IABP治疗患者7例为对照组,使用统计的口头交接班方式,以2014年1-6月接受IABP治疗患者8例为观察组,使用IABP表格式交接班表,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应用IABP患者交接班表后,观察组护士交接班内容的完整率为100.0%,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率为95.0%,均高于对照组(71.6%,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80,17.32;P<0.01)。观察组应用IABP交接班表后IABP内容交接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IABP患者交接班表,将需要交接的重点内容进行罗列,可以帮助护士掌握交接班要点,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交接班内容完整率,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提高交接班质量。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作者:杨明珠

    目的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47例施行IABP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出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出血23例,其中伤口出血1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泌尿道出血5例,颅内出血、鼻出血、肺咯血各1例.年龄>65岁,IABP放置时间长,抗凝药过量,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血小板减少等因素与出血有关(P<0.05),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与出血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 IABP术后患者出血发生率高,应引起重视,给予相应的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患者的监测与护理

    作者:张学萍;冯春光

    目的 总结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的监测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ULMC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前后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96.12±11.18)比(115.08±15.23)次/min],中心静脉压降低[(13.23±2.74)比(17.16±5.21)cm H2O],舒张压[(65.64±5.26)比(43.23 ±7.91)mm Hg]、平均动脉压[(68.85±3.53)比(49.41 ±7.85)mm Hg]、心排血指数[(2.72±0.81)比(1.91 ±0.34)L/(min·m2)]、尿量[(36.23±5.27)比(15.14 ±3.52) ml/h]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25,21.23,30.53,32.71,18.14,29.37;P <0.05).本组患者好转出院10例(76.9%),死亡3例(23.1%).结论 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早期置入IABP,能迅速改善心肌灌注,使患者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受血管再通治疗.IABP的顺利应用与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密切相关;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IABP各项指标,可以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 IABP用于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AMI合并CS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霞;王学发;杨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3,而这其中约有一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我国AMI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接近甚至赶超国际平均水平。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死因[1],尤其是多见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辅助机械装置, IABP在AMI合并C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患者获益也已得到广泛肯定,但对老年组AMI合并CS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仍然较低[3]。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本院心内科的43例老年女性糖尿病急症AMI合并C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探讨IABP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AMI并发C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焦虑状况的效果分析

    作者:邱小芩;肖熙;岑莉莉;李彩艳;陶艳娇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大于14分的50例AMI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n=25)和综合干预组(n=25)。常规干预组给予含认知行为干预在内的所有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泊酚静脉泵入,Ramsay镇静分级在Ⅱ~Ⅲ级。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第1~5天6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HAMA得分、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干预组干预后多数时间点HAMA得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较干预前降低(P<0.05),未增加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综合干预组恶性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导管移位等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改善AMI行IABP患者的焦虑症状,降低心律失常、血管并发症和IABP导管移位发生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作者:位学佳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8例AMI并发CS患者均置入IABP,应用Data scope system 98型反搏仪,采用34~40毫升型球囊,对其中24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28例患者中死亡15例,死亡率为53.6%,其中行PCI术死亡8例,死亡率为44.4%,未行PCI术死亡7例,死亡率为70%.结论:对AMI合并CS患者,在IABP辅助下,早期及时行PCI术,方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董卫欣;王亚琛;姜妮;陈伟新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IABP的疗效.比较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IABP 30分钟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5~130 mm Hg(1 mmHg=0.133 kPa),心脏指数从(1.60±0.20)L/(min·m)上升到(2.27±0.21)L/(min·m)(P<0.001),平均动脉压从(47.1±16.0)mm Hg上升到(85.3±25.5)mm Hg(P<0.001),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共死亡8例,依赖IABP死亡5例,IABP相关并发症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2例.IABP并发症发生6例.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供氧,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和氧耗,增加心输出量.因此,IABP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的有效手段.

  • IABP在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低下的冠脉搭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许建功;杨增周;刘景春

    目的:对冠脉搭桥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植入,探讨积极植入IABP能否减少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0.30的冠脉搭桥患者给予IABP辅助治疗,分为术前植入和术后植入两组,术前植入14例,术后植入12例,并对这两组进行术后心脏指数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等重要指标监测.结果:在术后心脏指数、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脱机时间、术后ICU时间,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发生率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冠脉搭桥合并严重左室功能低下患者应积极植入IABP,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611 条记录 2/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