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心功能减低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金宏;杨峰;江春景;郝星;刑智辰;徐博;江瑜;杨晓芳;杜中涛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低射血分数(LVEF≤35%)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IABP分为预防应用组(P组,n=108)和对照组(C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9%vs.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8.5(18.25,49.75)小时和8(6,11)天,均较C组53(26,99)小时和10(7,14)天有所缩短,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C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8.71±5.31)个月和(17.66±4.67)个月,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左心功能低下的高危患者在OPCABG术前预防应用IABP可以降低术后病死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手术期IABP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南滨;汪曾炜;王辉山;朱洪玉;姜辉;韩宏光;陶登顺

    随着介入性导管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多数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血管再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从而心外科需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重症高危患者数量增加.部分病例围手术期需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尤其对高危患者手术前给予IABP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我科2001年12月至2005年7月实施CABG手术670例,有57例围手术期应用IABP,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不同时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观察

    作者:邢家林;谢海秀;江瑜;龚庆成;侯晓彤

    目的:比较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不同时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OPCAB围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患者80例,其中术前应用组20例,术中应用组31例,术后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被迫紧急建立心肺转流(CPB)转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的比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三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术后1d、术后2d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术中应用组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改为ONCAB比例高于术前应用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前应用组少于术后组;术前应用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其他两组.术后组术后2d cTnI高于术前应用组;术后1d、2d CKMB水平,术前应用组也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结论:危重患者OPCAB术前应用IABP可以改善围术期的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 冠脉旁路移植围术期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现强;袁昕;武恒朝;孙寒松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围术期、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患者的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规律,明确主要病原体,并对发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有334例患者于我院接受CABG手术、并在围术期接受IABP支持循环.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纪委现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2]2号),对照医院感染报表查阅术后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1.2±8.9岁,女性患者86例(25.7%).术后败血症发生率较高(3.3%),其次为呼吸道感染(2.4%),其他感染部位为切口感染(0.6%)、尿道(0.3%);全部感染患者中,21例患者检出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居于第一位,占1.2%;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0.9%.共有8例联合感染病例,克雷伯菌为为常见菌种.术后临床感染与高龄、糖尿病、肾衰、手术时间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延长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CABG围术期接受IABP支持患者出现败血症几率较高,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高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及呼吸机时间延长等临床因素是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伟民;卢明瑜;吴淳;刘健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7例合并严重泵衰竭甚或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将21例(24%)同时接受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设为IABP组(A组),另66例(76%)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住院期的临床疗效.结果年龄、性别、发病初始至导管室时间、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体梗死相关动脉(IRA)及血管重建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等指标,A、B两组之间元统计学差异.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A组较B组严重;而住院期间,A组死亡率及血管再闭塞事件较B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泵衰竭,尤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行急诊介入时,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住院期死亡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其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 高血压病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佳纬;胡昊;李丹;陈鸿武;马礼坤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oon pump,IABP)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因AMI并发CS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的100例患者.根据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57例)、非高血压病组(4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术后3个月及1年的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再发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死亡、卒中及全因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组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33.3%比14.0%,P=0.027)、卒中史比例(24.6%比2.3%,P=0.002)均大于非高血压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非高血压病组相比,高血压病组围术期、术后3个月及1年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卒中比例、全因死亡率及总MACCE发生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与AMI并发CS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虽然高血压病对AMI并发CS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预后的影响不显著,但仍需对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监护,警惕出血事件和MACCE的发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红;贾若飞;孟帅;屈超;金泽宁

    目的 分析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IABP辅助行PCI的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97例,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62例)和死亡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97例患者平均年龄(57.3±14.7)岁,入院时平均动脉压(53.3±14.6) mmHg(1 mmHg=0.133 kPa).两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酸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存活组患者年龄、2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均P<0.05).IABP置入前后,存活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的升高水平显著大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升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在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完全血管化,TIMI血流Ⅲ级,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罪犯血管在左主干比例、术后24 h CK-MB值、术后24 h cTnI值显著小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大于死亡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床旁血滤、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IABP辅助PCI存在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死亡组患者表现为高龄、合并2型糖尿病及陈旧性心肌梗死,且存在较高的再发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等住院不良事件,对该类患者应强化院内监护,警惕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嵬民;伍海安;梁明;金哲秀;陈国俊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5例,其中IABP组30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35例,单纯行急诊PCI治疗.结果 IABP组患者在IABP支持下,30 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2~8 h血流动力学稳定,均完成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没有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无术中死亡,院内死亡率40%;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74.3%,其中6例在术中死亡.结论 IABP可明显改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IABP可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血管再闭塞事件的发生,降低院内死亡率,明显改善了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评估

    作者: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余强;金贤;尹桂芝;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1AB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41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周、3个月的左窒功能,评价2组术后30天以及3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3.8%±8.2%比39.4%±5.9%,45.5%±6.6%比40.6%±4.6%,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16/41比30/47)、3个月(18/41比33/47)的MACE事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IABP组在降低术后30天、3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尤为明显(30天16/41比对照组30/47,3个月18/41比对照组33/47,P均<0.05).结论 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魏妤;胡大一;崔亮;赵文书;王乐丰;李天昌;杨明;顼志敏;林向敏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8例高危AMI患者在不同的病情及治疗状况下,给予LABP治疗。结果 23例患者(82%)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所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心原性休克患者经IABP辅助治疗存活率为58%。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原性休克的患者,IABP可以完全地使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患者争取了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时间,同时可增加冠脉内血流,减少再闭塞率。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涛;刘晓君;臧晓青;王刚;纪德江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3例 CABG 围术期应用 IABP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IABP 置入的时机、适应证、IABP 辅助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预后等。结果63例患者中,术前置入 IABP 者6例,术中36例,术后21例。 IABP 辅助时间16~196(85.5±33.8)h,均未出现 IABP 相关并发症。 IABP 置入后4 h,患者的桡动脉平均压[(62.7±10.1)mmHg 比(53.6±11.7)mmHg]、尿量[(0.83±0.22) ml/(kg.h)比(0.28±0.13)ml/(kg.h)]较置入前显著上升(均 P <0.05),心率[(96±16)次/ min 比(103±17)次/ min]、中心静脉压[(10.2±2.1) mmHg 比(14.5±2.3) mmHg]、多巴胺用量[(6.5±0.4)μg/(kg.min)比(7.6±0.6)μg/( kg.min)]、肾上腺素用量[(0.050±0.016)μg/( kg.min)比(0.074±0.010)μg/(kg.min)]较置入前显著下降(均 P <0.05)。入住 ICU 时间4~30(13.2±3.8) d,58例康复出院,5例临床死亡,死亡率为7.9%。随访58例患者12个月,存活率为100%。结论在 CABG 围术期使用 IABP 辅助安全有效,能够快速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 体外膜肺氧合在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段大为;刘迎午;胡晓旻;刘博江;吴鹏;张强;李彤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的高危重症冠心病行CABG术患者21例,年龄70~83(75.7±3.6)岁,在ECMO辅助下实施择期心脏不停跳CABG术。结果21例患者中,8例术后即刻顺利脱离ECMO辅助;8例桥血管吻合后ECMO不能立即撤离,继续辅助2.0~4.5 h 后撤离;5例在手术室时 ECMO 不能撤离,关胸后返回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CCU),考虑ECMO辅助时间较长,为克服ECMO非搏动性灌注,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IABP辅助时间76~147(115.2±25.9)h。5例CCU内ECMO辅助患者中:股动静脉插管部位渗血1例,经止血及加压包扎后好转;下肢缺血1例,安装旁路循环后缺血改善;均顺利脱机。2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1~28(17.4±2.8) d。结论 ECMO用于心脏不停跳CABG术可为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支持和保护。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主干分叉病变1例

    作者:杜润;张瑞岩;沈卫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5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1 d"于2017年7月3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口服硝苯地平,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银屑病史20余年,长期外用激素软膏治疗.本次入院3周前自觉染发后面部瘙痒脱屑加重,于就近医院诊治,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具体用药剂量不详),症状有所控制,一周后停药,2 d后患者突发全身皮疹,脱皮,于2017年6月26日转至外院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皮疹有所好转.然2017年7月2日患者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电图提示ST段压低.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9.7 ng/ml,肌钙蛋白I(cTnI)5.71 ng/ml,提示心肌梗死.2017年7月3日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末端、前降支开口、回旋支开口(前三叉)99%狭窄,前降支近中段80%~90%狭窄,回旋支中、远段充盈欠佳;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弥漫性病变,后侧支中段50%狭窄,后降支90%狭窄(图1 A~C).当天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36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8/85 mmHg,神志清,全身皮肤可见大面积皮疹及蜕屑,皮色潮红,口唇不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明显病理性心脏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浮肿. 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NYHA 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银屑病.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价值的再评估

    作者:吴炜;张抒扬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是通过主动脉内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盈和收缩期快速排空的方式,改善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流灌注,同时降低心脏后负荷及心肌耗氧量。早期的多项队列研究提示,IABP有助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心脏和其他各器官的血流灌注和保护[1-3]。同时IABP亦可以作为高风险冠状动脉(如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辅助设施。因此,临床上IABP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于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方面得到了美国心脏协会《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ⅠB级[4]及欧洲心脏病学会《持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ⅠC级[5]的推荐。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许骥;郝恒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置于降主动脉内,外接控制装置,随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进行充气和放气,以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1].1 IABP的原理1.1 IABP的设计思路当患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动脉压力降低,无法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同时造成冠状动脉灌注减少,此时即使给予充分的血管活性药物仍然难以奏效.

  • 1例ECMO联合IABP救治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护理

    作者:何艳丽;王昭昭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急性心梗患者的发生率为1%~3%[1],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患者常因迅速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对AMI合并VSR患者尽早作出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是将一特制的球囊导管经股动脉或髂外动脉置于距左锁骨下动脉远端1~2cm和肾动脉开口近端的降主动脉内,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反搏器,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球囊在心脏收缩期快速放气,既减少了左心室射血阻力,又减少了心室做功和氧耗,并能增加心输出量,早期置入导管并及早地开始使用IABP辅助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为体外生命支持(ECLS),是指心脏功能或肺脏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机械装置进行长时间体外循环支持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原理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至体外,通过氧合器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氧合为动脉血,再用离心泵将血液灌回体内.由此在一段时间内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既可以增加冠脉血流,又可以减轻左心室后负荷,积极推荐联合使用.

  • 年龄≥80岁和年龄<80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沛;戴军;张朝阳;吴元;徐波;尤士杰;吴永健;刘海波;秦学文;颜红兵;姚民;乔树宾;杨跃进;陈纪林;高润霖

    目的:对比评价年龄≥80岁 (老老年)和<80岁 (中老年)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并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01至2015-12因STMEI而行PPCI,并需IABP支持患者的临床、冠脉造影和随访资料.排除标准为术前合并心原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老老年组(≥80岁, n=51)和中老年组(<80岁,n=237).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PPCI术后1个月、1年及2年的死亡和术后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由死亡、心原性休克、新的或加重的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组成的复合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致各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老老年组比中老年组术后1个月的MACCE发生率显著增加(41.2% vs 24.5%,P=0.029),其中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9.8% vs 0.8%,P<0.001).老老年组与中老年组术后1个月(17.6% vs 15.2%)和1年死亡率(25.5% vs 1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术后2年时死亡率显著增高(35.3% vs 20.7%,Log-rank P=0.03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是MACCE的强独立预测因子(HR=3.41, 95%CI: 2.09~5.56, P<0.001),均是各时间点死亡的强独立预测因子(1个月:HR=9.51,95%CI:5.23~17.29;1年:HR=7.24,95%CI:4.13~12.69;2年: HR=5.85, 95%CI:3.45~9.94;P均<0.001).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老老年患者术后2年死亡率显著增高;术后1个月MACCE显著增高,主要为卒中事件显著增加.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Ⅱ风险评分对国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作者:罗晓亮;赵彤;李佳;赵雪燕;赵冬云;袁建松;张峻;吴元;乔树宾;杨跃进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休克(IABP-SHOCK)Ⅱ风险评分对国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06至2017-07在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且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12例,根据IABP-SHOCKⅡ风险评分分为0~2分组(n=106)、3~4分组(n=56)及5~9分组(n=5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住院期间及诊断后30天内死亡率.结果:与0~2分组比,3~4分组和5~9分组的年龄大,合并脑卒中患者比例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恢复3级患者比例低,乳酸、就诊血糖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0~2分组比,5~9分组的男性患者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4分组比,5~9分组合并脑卒中患者比例高,TIMI血流恢复3级患者比例低,乳酸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30天内共累计死亡68例,其中0~2分组7例(6.6%),3~4分组21例(37.5%),5~9分组40例(80.0%),三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SHOCKⅡ风险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853,95%CI:0.796~0.911.结论:IABP-SHOCKⅡ风险评分简单易操作,可适用于中国人群,有助于实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IABP置入术后的分层治疗.

  • 微创循环辅助装置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孔祥;范慧敏;刘中民

    微创循环辅助装置能避免常规心室辅助装置的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建立迅速,价格低廉等优点,近年有很大发展.本文对当前应用于临床的四种微创循环辅助装置的原理、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时机研究

    作者:任海波;许卫江;刘彬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比较术前预防应用、术后积极放置和术后被动放置IABP对于CABG围手术期的影响,为选择放置IABP的时机提供参考。

611 条记录 4/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