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宁美芳;段文昌;李国华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对21支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闭塞时间>1个月)实施冠状动脉旋磨术,包括8例行冠状动脉球囊成行术失败者.TIMI 1级8例,TIMI 0 级13例;闭塞病变位于前降支6例,回旋支7例,右冠状动脉8例.结果:13例患者冠状动脉旋磨术成功,TIMI 1级成功率100%,闭塞时间<3个月者成功率 75%,闭塞时间>3个月者成功率40%,成功者中闭塞时间长16个月,平均8.12个月.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安全有效.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闭塞病变冠心病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徐汇川;邢非;朱聪鸽;陈芙蓉;陈徐旭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闭塞病变冠心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期间许昌地区收治的106例慢性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51例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55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EGF(1.65±0.58)ng/ml、bFGF(1.85±0.65)ng/ml、LVEF(64.25±3.48)%、LVEDD(4.12±0.32)cm、6 min步行距离(531.74±9.85)m、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74±0.53)min/次、心绞痛发作频率(0.69±0.21)次/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闭塞病变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

  • 慢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作者:汪敏;双东思;苏晞

    慢性闭塞病变是介入治疗的后堡垒。慢性闭塞病变(CTO)定义为确定或已知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 TIMI0级血流的病变[1]。在冠心病行冠脉造影中慢性闭塞病变( CTO )的发生率为18.4%~52%[2~5]。

  • 血小板平均体积对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文迪;孙晓斐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非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non-infarct related artery-chronic total occlusion,non-IRA-CTO)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MVP)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ACS患者367例选入组,其中non-IRA-CTO组94例,对照组273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MVP、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既往心肌梗死病史、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红蛋白等特点,并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non-IRA-CTO组MVP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0.8)fL vs.(8.5±0.4)fL,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PV与年龄、血红蛋白等同为AC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MVP是ACS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的预测因子.

  • 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董豪坚;罗建方

    提要: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以多节段及多支血管病变为特征,其中膝下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below-the-knee chronic total occlusion,BTK CTO)是典型的病变特征,同时也是CLI患者中常见的截肢原因.CLI的主要治疗目标是缓解缺血性疼痛,改善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伤口愈合,挽救肢体,以及实现无截肢存活.血管腔内介入医学的进步使BTK CTO介入治疗领域快速发展,成为治疗CLI的重要手段.

  • IABP预处理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肖平喜;李小波;张瑶俊;高应东;葛震;田乃亮

    [目的]探讨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慢性闭塞病变(CTO)PCI过程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预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到2011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因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CTO患者而行PCI及IABP治疗的患者63例,按照IABP置入时间分组为PCI术前IABP预处理组和PCI术后IABP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靶病变成功血运重建率,无复流发生率,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术后一年内全因死亡率.[结果]两组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IABP预处理组为75.2%,术后IABP组为63.2%(P>0.05);IABP预处理组无复流发生率为16.3%,术后IABP组无复流发生率为42.1%(P<0.05);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IABP预处理组为75.6%,术后IABP组为52.6%(P<0.05);术后一年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IABP预处理组为18.6%,术后IABP组为31.6%(P>0.05).[结论]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IABP预处理较术后IABP能显著减少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减轻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对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无显著影响,对一年内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宁美芳;段文昌;李国华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旋磨术对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14例患者14支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闭塞时间)1个月)实施冠状动脉旋磨术,成功后给予低压球囊扩张术,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安装支架.术后持续滴注肝素72小时,并口服阿司匹林及抵克力得.随访1年.结果:8例手术成功,TIMI 1级5例成功率100%,闭塞时间<6个月成功率75%,闭塞时间>6个月者成功率40%,闭塞时间长者为16个月,平均8~12个月.安放支架6枚.随访1年,无1例死亡.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对慢性闭塞冠状动脉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循环microRNA-21水平在预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廖清池;胡艳丽;周胜华

    目的 探讨microRNA-21 (miR-21)在预测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5例冠脉造影提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3例)及侧支循环不良组(42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水平,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21对CTO病变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组相比,冠脉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CTO病变组较正常冠脉组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21水平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804,P<0.05);miR-21 (OR=4.762,95%CI为2.395~6.164,P<0.05)及HIF-1α(OR=12.906,95%CI为11.774~15.048,P<0.05)水平均为CTO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预测因子;miR-21可有效区分CTO病变侧支循环是否良好(AUC为0.93,P<0.05).结论 循环miR-21水平在CTO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升高,可作为区分冠心病CTO病变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生物标志物.

  • 无所畏惧——雅培公司新一代TREK和MINI TREK球囊

    作者:李建平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日臻成熟,临床医生对其疗效的追求也精益求精.但是在临床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慢性闭塞病变和极度狭窄病变的增多;侧支循环的进入;对于适合所有病变的球囊之需求,使得临床医生对球囊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进展与展望

    作者:葛均波;葛雷;黄榕翀

    随着新型介入器械的出现和介入技术的提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仍然是目前介入治疗的难点和热点.现就相关新进展做一综述.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进展

    作者:杨田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抗凝治疗等;进展大的是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但对术者要求高,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被介入心脏病学家称为“后一块前沿阵地”;外科治疗是早期治疗CTO病变的主要方法,经历了静脉桥、部分动脉桥及完全动脉桥3个阶段,本文就其治疗做一综述.

  • 冠状动脉室间隔支影像学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王贺;朱明军;胡天勇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窒间隔支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200例冠脉造影正常而具有某些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76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和28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室间隔支动脉数量、粗细、分布等特点进行分类、相互间比较.结果: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冠心病右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室间隔支动脉显影形态无显著性差异;3种疾病之间的室间隔动脉分类中Ⅰ型均占绝对多数(P <0.05,P<0.01).结论:不同心血管疾病的冠状动脉室间隔支形态、大小、粗细等影像特征相似,可作为右冠状动脉CTO逆行开通的良好途径和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肌化学消融的靶血管.

  • 慢性闭塞病变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疗效分析

    作者:李红;吕树铮;柳弘;苑飞;高铸烨;金泽宁;朱华刚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经验总结探讨开通CTO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左室功能、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心内科病房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其中至少1支冠脉主支血管为CTO并接受PCI的患者,根据PCI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应用正向导丝技术处理病变.出院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的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再次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4名入选患者,CTO介入治疗成功316名,失败118名.PCI失败组患者既往接受PCI手术(P<0.01)或CABG术(P<0.01)显著高于PCI成功组,高龄和吸烟比例也显著高于PCI成功组.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高血脂、陈旧心梗及糖尿病等病史和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差别.PCI失败组两支CTO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病变比率均显著高于PCI成功组患者(均P<0.01).术后1年两组患者在死亡、心梗、中风和再次PCI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失败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高(P<0.01),介入术后进行择期CABG手术比例高于成功组患者(P<0.01).结论:开通CTO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CABG手术率,而死亡、心梗、中风和再次PCI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3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