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秋生;周书明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DM)发病率快速增加,在全球已成流行趋势.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城市中老年人糖尿病及其糖调节异常(IGR)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1,2].

  • 糖化血清白蛋白(GA)在糖耐量受损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范志广;孙磊;朱俊英;马虹宇

    目的:研究糖化血清白蛋白(GA)作为测定指标在区分糖耐量受损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正常人群、糖耐量受损人群及病程在一年以内的单纯糖尿病人群,测定GA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并采用OGTT 2h血糖与GA的比值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 OGTT 2h血糖与GA比值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0.816±0.62与0.493±0.44比较 P<0.01),同时与糖耐量受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6±0.62与0.621±0.25比较 P<0.01).结论:GA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扩展,不仅能够作为糖尿病的筛查指标,同时与OGTT 2h血糖配合,还能进一步区分糖耐量受损人群和糖尿病患者.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婧;周莉;陈慧;陈晨

    目的 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在筛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的PCOS患者糖、脂代谢特点. 方法 纳入符合鹿特丹标准、未经治疗的PCOS患者191例,测定身高、体重、基础生殖内分泌激素、血脂水平,并行OGTT和IRT检测,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稳态指数模型(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参数.根据血糖水平将PCOS分成糖代谢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以及2型糖尿病(T2DM)组,筛查各组的检出情况,并比较各组糖、脂代谢的差异.结果 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24.61%(47/191),其中IFG为3.66%,IGT为18.85%,T2DM为4.19%(其中4例为IFG合并IGT,重复纳入IFG组和IGT组);随着糖代谢紊乱加重,年龄、BMI有上升的趋势(P<0.05).血胰岛素高峰值出现在2h,滞后于血糖高峰值出现的1h.随着糖代谢的恶化,各时相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各组血脂紊乱也逐渐加剧(P<0.05). 结论 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利用OGTT和IRT筛查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 高脂高糖饲料对建立实验糖耐量受损大鼠模型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岩;王竹;向雪松;张雪松;杨月欣

    目的 探讨脂肪和蔗糖对诱导大鼠糖耐量受损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产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两批不同体重的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4组(第2批)和5组(第1批),包括对照组和不同配比的高脂高糖饲料(HFS)组,每组至少10只.喂养8周后,通过测定体重、血糖和血脂变化,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比较脂肪、糖水平对引发大鼠糖耐量受损指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高糖饲料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其增加幅度与鼠龄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肪是引起大鼠体重增长、血糖、血脂异常的主要因素(P<0.05),高脂高糖饲料引起的血糖耐量受损与脂肪摄入量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高糖饲料对血糖的影响主要起到辅助增高的作用,但却可明显升高TG水平(P<0.05),随着饲料中蔗糖水平增高TG上升趋势明显.结论 制造糖耐量受损实验大鼠模型时,应尽量选择低龄大鼠;高脂高糖饲料中的蔗糖和脂肪配比要合理,以10%脂肪、20%蔗糖的比例较好.

  • 社区强化管理在糖耐量受损病人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洪波

    目的:探究社区强化管理在糖耐量受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社区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调查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发现较多居民存在糖耐量受损情况.经全部走访可知,本社区三甲医院确诊的糖耐量受损患者共有137例,故本社区工作人员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健康问题,拟行开展社区管理模式为糖耐量受损患者控制病情.将以上137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观察组69例.对照组不实施社区强化管理,观察组行社区强化管理干预,随访2年内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强化管理应用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健康管理中 ,效果确切.

  • 瑞金社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选择性筛查分析

    作者:马晓萍;沈芸

    目的 探讨临床选择性筛查方法在糖尿病早期发现中的意义.方法 对来我中心接受常规体检、年龄≥45岁的连续门诊病例,进行一般情况、病史及体格检查等资料的收集,按年龄、性别、累计危险因素值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在833名受检者中检出糖尿病12O人,检出率为14.41%,IGT为119人,占14.29%,且不同年龄组间糖尿病患病率及IGR检出率有显著差异.其中,>70岁的老年人的患病率(22.11%)为<50岁的中年人(7.79%)的近3倍.而男女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累计危险因素积分值≥22的高危组糖尿病患病率(20.36%)是积分值<22的对照组(5.20%)的近四倍.结论 对4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临床选择性筛查,可经济有效的为社区糖尿病早期防控提供依据.若与主动性筛查相结合,可较全面准确的评估社区糖尿病的发生情况.

  • 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与趾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元丽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与趾臂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OGTT试验结果、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餐后血糖正常组(Ⅰ组)、餐后高血糖组(Ⅱ组)及新诊断糖尿病组(Ⅲ组)3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趾臂指数测定.结果:Ⅱ组趾臂指数0.64±0.07,显著低于Ⅰ组0.76±0.08,高于Ⅲ组0.61±0.07.Ⅱ组TBI降低率22.03%,显著高于Ⅰ组(X2=12.292,P<0.001),低于Ⅲ组(X2=6.145,P=0.013).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趾臂指数与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731及-0.650,P均<0.001),餐后血糖水平是影响趾臂指数的主要因素.结论:趾臂指数与餐后血糖水平相关,餐后血糖水平是影响趾臂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

  • 不同空腹血糖切点对健康危害和糖尿病筛检效果的评价

    作者:于洋;苏军英;徐爱强;马吉祥;孙晓筠;李维卡;贺桂顺

    目的 从不同空腹血糖(FPG)切点对健康危害和糖尿病(DM)筛检成本效果评价下调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是否适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农村共调查16 341名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对2个县空腹血糖值在5.6~7.0 mmol/L间,6个县空腹血糖值在6.1~7.0 mmol/L者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做不同空腹血糖值对健康的影响分析及比较不同IFG切点筛检糖耐量受损(IGT)和DM的成本效果.结果 肥胖、中心性肥胖及高血压患病率及人体测量参数均随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1 mmol/L以上,患病率及均数升高更加明显.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单纯性IFG(I-IFG)和IFG合并IGT(IFG/IGT)的患病率增加了1.80倍和1.09倍,DM患病率仅增加6.34%.OGTT结果显示,FPG在5.6~6.1 mmol/L的调查对象,其IGT、DM患病率仅是FPG在6.1~7.0 mmol/L间的50%和67%,前者筛检的成本效果比仅是后者1/2和2/3.结论 从不同方面考虑,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IFG切点均有其合理性,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切点.

  • 早期发现中老年人餐后血糖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雪峰;曾平;张毅;张铁梅;王抒

    目的 为了解代谢综合征(MS)、腹部肥胖、空腹血糖升高与餐后血糖异常的关系,提示中老年人餐后血糖异常(AGT)的风险,为早期发现糖尿病提供指导.方法 横断面研究,分别用美国NCEP和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标准诊断MS.结果 共有632例参加者,AGT检测率为34.02%.MS和空腹血糖升高可使AGT的风险增加3倍多,OR (95% CI)分别为3.09 (2.18~4.40)和3.20 (2.24~4.56).腹部肥胖使AGT的风险增加2倍多,OR (95%CI)为2.07 (1.43~2.99).随着MS指标数聚集数的增多,AGT的危险随之增高.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MS指标聚集数依然有增加AGT风险的趋势.结论 MS、空腹血糖升高、腹部肥胖的人群当及时进行餐后血糖检测,以早期发现糖尿病风险.

  • 空腹血糖受损新标准对台州农村居民糖调节受损检出率的影响

    作者:何斐;应素芬;洪丽珍;鲍艳芳;潘瑛瑛;潘大富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以及诊断糖尿病(DM)的FPG理想切点.方法 3 219例台州农村人群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空腹测毛细血管血糖,若≥5.6 mmol/L做OGTT检查.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 mmol/L为10.15%,按原切点6.1 mmol/L为1.2,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按新诊断切点5.6 mmol/L为6.14%,按原切点6.1 mmol/L为3.26%.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JGT检出率明显增加;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7 mmol/L,DM的佳FPG切点为6.6 mmol/L.

  • 睡得好血糖才能控制好

    作者:俞默涵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增加,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于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各种慢性血管并发症,而忽略了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睡眠障碍与糖尿病都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一项对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显示:睡眠持续时间与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流行密切相关.睡眠持续障碍者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而糖尿病患者失眠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 糖耐量受损的病机治法探讨

    作者:王素美;刘蓉;袁敏

    目的 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早期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对其进行正确的辨证诊疗.方法 笔者以中医古训为先导,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IGT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IGT的病机为脾虚肝郁、气滞痰阻,治疗应以健脾疏肝、行气化痰为主.结论 IGT是本虚标实之病,临床灵活运用健脾疏肝行气化痰之法方能获得满意疗效.

  • 健脾疏肝法治疗糖耐量受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素美;赵娟;李慧;袁敏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健脾疏肝法治疗糖耐量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300例糖耐量受损患者,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 =150例)和对照组(n =15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调肝饮治疗,对照组给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甘油三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疏肝法治疗糖耐量受损疗效满意,血糖水平稳定,且无不良反应。

  • 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

    作者:马毅;吴效科;侯丽辉;李素平;行俊秀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是每个孕妇都存在的问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亦称之为胰岛素抵抗(IR).正是妊娠期IR的普遍存在,孕妇糖代谢才容易发生障碍.Cata-lano等[1]、Nicholls等[2]学者早证实了妊娠期IR的存在.研究表明,正常妊娠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但孕晚期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较早期明显减弱,孕妇体内处于一种胰岛素的不敏感状态.

  • 糖耐量受损的蔓延与中医药防治策略

    作者:王亚平;武辉

    糖耐量受损(IGT)是糖尿病重要的前期阶段,近年来患病率急剧上升.本文探讨IGT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及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针对IGT"痰、湿、郁、热、瘀"的发病特点,采用化痰清热、健脾疏肝、活血通络之"加味小陷胸汤"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血糖,起到较好治疗IGT的作用.

  • 不同参数电针刺激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血糖的影响

    作者:孟宏;郝晋东;王宏才;赵嘉勇;赵臣来;翟煦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干预糖耐量受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糖耐量受损患者经糖尿病宣教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组不同频率电针干预治疗组.电针组取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频率分别为5、50、100 Hz,电流强度1mA,连续波,持续2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6个疗程.监测各组治疗前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干预50 Hz、100 Hz组在疗程结束后,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亦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干预5 Hz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糖耐量受损患者在饮食调控、适当运动基础上结合低频电针干预有利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恢复.

  • 电针干预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血糖的影响

    作者:孟宏;翟煦;郝晋东;王宏才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糖耐量受损(IGT)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的干预方法,刺激干预6个疗程;空白对照组未做干预.观察患者电针干预前后及空白对照组同期空腹血糖(FBG)、75 g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疗效.结果:电针组进行6个疗程的电针干预后,总有效率为76.7%(23/30),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的16.7%(5/30),P<0.01,并可显著降低2h PBG[(7.08±0.74) mmol/L]及HbA1c [(5.74±0.35)%],疗效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8.93±1.87) mmol/L、(5.97±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并对患者正常的FBG水平不造成影响.结论:电针干预可以作为IGT人群的临床有效干预方法及糖尿病早期防治手段.

  • 针刺干预对糖耐量受损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会洋;高妍;王婷婷;林娟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以生活方式指导,针刺组加用电针干预12个疗程,取穴肾俞、脾俞、肺腧、足三里、三阴交.评价针刺对IGT患者糖代谢指标的疗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5%(33/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0%(5/20),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HbA1c显著降低[针刺组(5.16±0.42)VS对照组(5.93±0.38)](P<0.05),2h PBG显著降低[针刺组(7.08±0.74)VS对照组(9.93±1.87)](P<0.05),两组FB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干预能够改善IGT人群的糖代谢指标,可作为防治糖尿病前期的重要手段.

  • 温胆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耐量受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马伯艳;宋颖星;郑慧娟;李雨庭;张广庆;牛雯颖;姜广坤;肖洪彬

    目的 观察温胆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耐量受损(IGT)大鼠血糖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20周建立IGT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温胆汤组各6只,另取6只血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0ml/ (kg·d)灌胃,温胆汤组给予温胆汤溶液10ml/ (kg·d)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2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肾周及附睾脂肪重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计算脂肪与体重比重、Lee's指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重、餐后2h血糖、肾周及附睾脂肪重量、脂肪与体重比重、Lee's指数、血清TC及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温胆汤组大鼠的餐后2h血糖、肾周及附睾脂肪重量、脂肪与体重比重、Lee's指数、血清TC及T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温胆汤改善IGT大鼠疾病状态,可能与降低IGT大鼠餐后2h血糖浓度、减少大鼠脂肪堆积、降低血脂浓度有关.

  • 格列吡嗪对糖耐量受损者糖尿病进程的影响

    作者:张健;钟咏红

    目的 为评价药物干预对糖耐量受损(IGT)者的糖尿病进程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80例IGT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对照组仅一般IGT知识宣教.两组均进行3年临床观察.结果 干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对IGT患者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

400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