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香菇多糖增强树突状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峻;周智东;夏大静

    目的 进一步提高树突状细胞(DC)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探索有效的抗肿瘤生物疗法.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黑色素瘤抗原(gp100)转染至DC制备成DC瘤苗,研究不同剂量香菇多糖(lentinan,LNT)单独或联合gp100-DC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结果 LNT联合gp100-DC瘤苗能有效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生长,无瘤生存率达到66.7%.LNT联合gp 100-DC瘤苗治疗后,能显著增强荷瘤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提高脾细胞的干扰素-γ(IFN-γ)和IL-2分泌水平,组织学检查发现瘤体及瘤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坏死.结论 LNT联合gp100-DC瘤苗能有效地增强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作者:

    关键词:
  • 白介素-18对树突状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峻;何炳荣;沈建根;邵传森

    目的:进一步提高树突状细胞(DC)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目的基因至DC,研究DC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分别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IL-18/gp100-DC瘤苗对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IL-18/gp100-DC瘤苗治疗后,能明显增强CTL和NK活性,提高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使体内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坏死,瘤体及瘤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为发挥抗肿瘤作用所必须,NK细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IL-18基因修饰的gp100-DC瘤苗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

  • 白细胞介素-18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瘤苗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峻;何炳荣;孙宏高;邵传森;沈建根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治疗作用,进一步探索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IL-18和/或gp100-DC,制备DC瘤苗,以ELISA、RT-PCR、FACS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所制备的DC瘤苗的效果,以黑色素肿瘤动物模型鉴定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DC瘤苗,IL-18/gp100-DC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明显强于IL-18-DC或gp100-DC瘤苗.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IL-18和gp100共转染能显著增强DC的抗肿瘤作用.

  • 树突状细胞瘤苗预防接种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可提高胰腺癌小鼠模型的生存率

    作者:汪治宇;王聪敏;王娟

    目的 应用胰腺癌小鼠模型来研究吉西他滨是否可以提高树突状细胞瘤苗接种的疗效.方法 C57B L/6小鼠成功负载经紫外线辐射后的PanO2 癌细胞后,从小鼠体内获得骨髓源性DCs然后经皮下给药.预防性接种的小鼠在PanO2癌细胞形成肿瘤威胁前接种瘤苗,每隔一周接种3次,治疗性接种于肿瘤形成可触及结节时开始.吉西他滨经腹腔给药,每周两次.结果预防性DC瘤苗接种可全面阻止皮下及原位肿瘤的发展并且可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CTLs及免疫记忆.对于已形成皮下肿瘤的模型,治疗性DC瘤苗接种与吉西他滨同样有效(肿瘤威胁形成后58天生存率分别为14%和17%,对照组0%).以上两种方法联合可显著提高带瘤小鼠的生存率(肿瘤威胁形成后58天生存率为50%).树突状细胞瘤苗接种也可以预防静脉注射PanO2细胞后肺转移导致的死亡.结论: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不仅可以成功地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还能够有效地预防无瘤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

  • 树突状细胞瘤苗联合吉西他滨对肝癌干细胞的杀伤效应

    作者:王建;任雷;郭源;滕木俭

    目的:探讨负载CD133+肝癌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吉西他滨(GEM)在体外对肝癌干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细胞系Huh-7以CD133作为分子标志进行流式分选,得到肝癌干细胞.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DC负载Huh-7细胞和CD133+细胞抗原后与T细胞共育得到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将CD133+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实验组按处理因素分为:GEM组,CD133+-CTL组,GEM+CD133+-CTL组,Huh7-CTL组和GEM+Huh7-CTL组.CCK-8法检测杀伤率,然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对CD133+细胞的杀伤效应以GEM+CD133+-CTL组强,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独就DC瘤苗杀伤率,CD133+-CTL组高于Huh7-CTL组(P<0 05).结论:CD133+肝癌干细胞裂解产物致敏的DC瘤苗联合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杀伤肝癌干细胞,进而可能降低肝癌术后和肝癌肝移植后的转移和复发率.

  • 自体树突状细胞瘤苗对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常占国;马磊;李媛媛;杨卫;贺利民;徐全晓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 DC)瘤苗对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制备自体DC瘤苗,观察组化疗后采用自体DC瘤苗进行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对照组于化疗后第2、8周、观察组于相应时间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CD3+CD8+、CD4+/CD8+、CD1+9、CD1+6 CD5+6 T细胞亚群。化疗后第8周按RECIST标准评定近期疗效,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NCI-CTC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成功培养成熟的DC并制备DC瘤苗。观察组(75.0%)与对照组(69.8%)总有效率相比,P>0.05。观察组注射DC瘤苗的不良反应为寒战、发热、肌肉酸痛、皮肤瘙痒、胸闷及一过性全身无力,大部分为自限性。化疗后第8周,观察组淋巴细胞绝对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体DC瘤苗可上调Ⅲ期胃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 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产生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 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瘤苗免疫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及免疫学机制探讨

    作者:周涯;任社华;李永菊;张明;周洪练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联合树突状细胞(DC)瘤苗免疫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BALB/c小鼠分为模型组、微波消融组、DC瘤苗免疫组及联合治疗组.将上述小鼠制成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微波消融组于荷瘤14d时给予微波消融治疗,DC瘤苗免疫组于荷瘤7d时给予DC瘤苗免疫,联合治疗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给予DC瘤苗免疫及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存活、肿瘤生长及肺转移情况;于微波消融处理完后第14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CD3+、CD4+ T细胞比例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小鼠存活时间[(56.4±4.3)d]、肿瘤面积[(67.3±6.1)mm2]及肺转移指数(0.6±0.4)均明显优于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P<0.05);联合治疗组脾细胞中CD3+T细胞比例[(27.8±10.3)%]、CD4+T细胞比例[(16.7±8.3)%]均较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明显增加(P<0.05);另外联合治疗组血清中IFN-γ浓度[(41.8±22.9)pg/ml]较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显著升高(P<0.05),而IL-4浓度[(15.4±6.4) pg/ml]则较微波消融组及DC瘤苗免疫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联合采用微波消融及DC瘤苗免疫治疗乳腺癌小鼠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纯微波消融或DC瘤苗免疫比较,该联合疗法能进一步抑制实验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免疫反应有关.

  • 多抗甲素对树突状细胞瘤苗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作者:宫惠琳;徐长福;莫立平;张健

    目的 研究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GM-CSF、IL-4、TNF-α体外诱导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中的DC,24 h后将凋亡、坏死的HeLa、HepG2细胞分别加入CBMCs共孵育,使DC接受肿瘤细胞全抗原刺激,成为DC瘤苗,之后再加入PA刺激活化DC瘤苗,3天后以CBMCs为效应细胞(另设未加PA组为对照),以相应的肿瘤细胞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不同效靶比下效应细胞对HeLa、HepG2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加入PA后,CBMCs对HeLa、HepG2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提高,明显高于未加PA组.结论 PA可增强DC瘤苗对相应肿瘤的杀伤率.

  • 树突状细胞瘤苗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健;陈元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备受关注,其已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后第四种治疗方法.而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也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免疫应答的APC,在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摄取、加工肿瘤抗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提呈,进而激活初始T细胞,使机体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

  • 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肝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裕安;匡志鹏;李媛媛;罗小玲;吴继宁

    目的 探讨pAdBM5-mAFP-DC瘤苗对C57BL/6J小鼠移植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为A组;空pAdBM5质粒免疫为B组;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单纯免疫DC为D组;以注射单纯PBS为对照组的E组.免疫方法:A组和D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5×105个细胞;B组和C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10.0μg质粒;E组仅注射0.1ml PBS.每周注射1次,连续免疫4次.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给所有小鼠移植Hepal-6肝癌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于移植肿瘤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成瘤情况,计算抑瘤率.结果 A组有3只小鼠未长出移植瘤.处死小鼠称瘤重,发现A组瘤重与其他各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C、D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8.31%、13.23%、52.1%和38.54%,A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结论 重组pAdBM5-mAFP-DC瘤苗免疫小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获得免疫保护,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 AFP和IL-18双表达腺病毒转染DC肝癌瘤苗的制备及表达

    作者:张吉成;王弼;贾军;封江南;陈涛;陈燕凌

    目的:制备IL-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AFP瘤苗,探索增强肝癌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效果的新途径. 方法:构建和制备rAd-IL18-AFP双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8和AFP基因在DC中的蛋白表达. 结果:成功制备IL-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AFP瘤苗,rAd-IL18-AFP介导的IL-18和AFP基因能够在DC中进行蛋白表达. 结论:成功制备IL-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AFP瘤苗,为进一步的肝癌免疫基凶治疗研究打下基础.

  • 树突状细胞瘤苗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伦理学研究

    作者:于华;曲萍;刘利兵

    树突状细胞瘤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作者阐述了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机理、树突状细胞瘤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效果,提出树突状细胞瘤苗的临床应用应遵循的医学伦理学原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