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88例临床观察

    作者:马学红;杨秀岩;许珂;潘丽;杨昕婧;王思涵;图娅

    目的 通过采用基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的方式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抗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88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8例,手针组25例,药物组35例.药物组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第1、2天每日10 mg,每日1次,从第3天开始剂量增加到每日20 mg,每日1次,共服用6周.手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主穴:百会、印堂,基本配穴:风府、风池(双侧)、大椎、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电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选穴同手针组,以百会和印堂、双侧风池连接于电针仪正负极,刺激频率选2/15Hz疏密交替波.手针组和电针组均隔天治疗1次,每次针刺30 min,1周治疗3次,疗程6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量表(MYMOP)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28%、手针组为92.00%、药物组为85.71%,电针组和手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MYMOP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组和手针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而电针组和手针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西药可以显著降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HAMD-17及MYMOP评分,改善主要症状、总体健康状况和活动情况,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原发性失眠人群特征、睡眠质量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蕾;和申;余一旻;李妍;闻晖;乔颖;李华芳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人群特征、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原发性失眠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基于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对60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和24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以及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比较.结果 原发性失眠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教育水平、婚姻、居住情况、职业收入、生活习惯、睡眠习惯、家庭关系、存在躯体不适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PSQI各项目得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男性失眠患者相比,女性失眠患者入睡所需时间更长,睡眠效率较差,更容易使用催眠药物(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酒、存在躯体不适、加班或夜班、离异或丧偶、个人年收入(¥5万~10万)、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都是失眠的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失眠患者多伴有躯体不适以及焦虑或抑郁症状.饮酒、加班或夜班、离异或丧偶、个人年收入(¥5万~10万)等都可能是失眠的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