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镫骨肌声反射的建模与仿真初探

    作者:江永全;戴培东;彭强;Jim X.Chen;张天宇

    为了进一步研究镫骨肌声反射的非线性行为,采用控制论的方法对同侧声反射进行了数学建模.针对镫骨肌声反射的声导纳变化曲线,建立声反射动态系统的微分方程,进一步推导出相应的传递函数.该数学模型能描述声反射的潜伏期、上升过程、适应过程等现象.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多个频率的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都比较一致.

  •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镫骨肌声反射消失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曾祥丽;岑锦添;黎志成;王树芳;李鹏;张革化

    目的 探讨部分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HL)镫骨肌声反射(acoustic stapedius reflex,AR)消失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1例(21耳)镫骨肌声反射消失的ALHL患者患耳的声顺值、共振频率、耳蜗电图、DPOAE及ABR的改变,与其健耳以及镫骨肌声反射正常的ALHL患者相应观察值进行对照,并比较患耳上述观察值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LHL镫骨肌声反射消失耳的病变在内耳,其共振频率略高于健耳及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患耳耳蜗电图-SP/AP值高于健耳及对照组,差异显著.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治疗后,听力恢复正常16耳,其中仅4耳AR可引出,12耳仍不能引出;其余5耳听力仅部分恢复,AR仍不能引出.结论 膜迷路积水导致镫骨底板活动受限是AR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膜迷路积水同时引起传声系统质量及劲度的改变,其对共振频率的影响取决于积水对镫骨底板活动度的影响程度.

  • 负压型鼓室压图与中耳积液

    作者:肖娟;罗志强

    负压型鼓室压图是由于咽鼓管障碍导致中耳负压引起,临床该图形多见于分泌性中耳炎.目前,国内学者对负压型鼓室压图与鼓室积液的临床联系仍存有分歧.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负压型鼓室压图的鼓室峰压、镫骨肌声反射、鼓室图宽度及多频率鼓室导抗测试等多项声阻抗指标,试图探讨负压型鼓室压图与中耳积液的内在联系.

  • 外伤性镫骨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张纪帅;王若雅;韩维举

    目的:分析外伤性镫骨骨折患者的听力学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5年1月~2013年10月经鼓室探查术确诊的5例外伤性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采用不同材料行听骨链重建术,比较手术前后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头部外伤后均表现为伤侧耳传导性聋,鼓膜完整,其中3例未引出同侧镫骨肌声反射,术中探查发现镫骨足弓骨折4例,镫骨颈骨折伴颞骨骨折、周围性面瘫1例。2例用自体砧骨、1例用异体砧骨、1例用外耳道前上棘骨片、1例用人工听骨(TORP)重建听骨链,伴面瘫者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患者听力均明显提高,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的61dBHL恢复至30.7dBHL(t=6.725,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38.7dB缩小为18dB(t=3.616,P<0.05)。伴面瘫的患者面瘫等级由HBV级恢复至HBI级。结论镫骨骨折的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聋,同侧镫骨肌声反射可能引出是特别值得注意的特征之一;通过鼓室探查,行听骨链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听力恢复效果。

  • 新生儿226、1000Hz探测音镫骨肌声反射的研究

    作者:李梦茵;郑芸;李刚;王恺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226、1 000 Hz探测音镫骨肌声反射(acoustic stapedial reflex,AR)的引出情况及其在新生儿听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双耳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无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174例2~7天龄的新生儿进行226、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记录其鼓室导抗图分型及AR引出率.结果 174例(340耳)新生儿完成声导抗测试,226、1 000 Hz探测音AR引出率分别为29.71% 、65.29%,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6 Hz探测音单峰型和双峰型鼓室导抗图者AR引出率分别为26.23%、33.76%,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1 000 Hz探测音单峰型和其他型鼓室导抗图者AR引出率分别是67.49%、23.5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宜采用1 000 Hz探测音进行AR测试,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学评估时,AR测试结果应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综合解释.

  • 声场下噪声刺激对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影响

    作者:李伟;钟欣;黄治物;黄娟;李骏;常伟

    目的 研究声场下不同强度的白噪声刺激对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影响.方法 观察80名听力正常受试者在声场方式下给予不同强度(30、40、50和60 dB SL)的白噪声刺激时,1、2和4 kHz频率的声反射幅值的变化.结果 受试者在给予白噪声刺激时声反射幅值较未给予白噪声刺激时明显降低(P<0.01),40 dB SL强度的白噪声刺激时,声反射幅值降低明显,2、4 kHz的声反射幅值降低幅度较1 kHz处明显(P<0.01),而2、4 kHz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声场下白噪声刺激可致镫骨肌声反射幅值降低,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声场下白噪声刺激后镫骨肌声反射幅值的变化评估听觉传出神经的功能.

  • 耳蜗性聋患者镫骨肌声反射潜伏期与正常人的差异

    作者:李松键;王涂路;欧爱华;李云英

    目的 探讨镫骨肌声反射潜伏期测试(acoustic refles latency test,ARLT)初潜伏期(非交叉)对诊断耳蜗性聋的意义.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纳入耳蜗性聋患者152例(208耳),其中老年性聋25例(50耳),梅尼埃病45例(45耳),噪声性聋31例(62耳),突发性聋51例(51耳);正常对照组50例(100耳).ARLT测试采用GSITYMPSTART中耳分析仪,探测音226Hz,刺激频率为1000Hz,刺激强度为高于同侧耳1000Hz声反射阈10dB,大刺激声120dBHL,平均叠加次数为5次,重复检查,取平滑曲线所对应初潜伏期数值.应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病例的声反射潜伏期初潜伏期数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4组耳蜗性聋患者声反射潜伏期(ARLT)非交叉和交叉的平均值均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镫骨肌声反射潜伏期初潜伏期(非交叉)小于正常人,可作为诊断耳蜗性聋的一项客观指标.

  • 声导抗测试在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晓阳;杨爱初;吴银娇;杨丽文;黄丽蓉

    目的 探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声导抗特征,为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70例(140耳)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对象(噪声组),20例(40耳)非接触噪声的听力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对双耳进行声导抗测试,将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噪声组与对照组的镫骨肌声反射引出率各频率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尤以4 000 Hz为明显(P<0.001);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镫骨肌声反射引出率比较,听力损失V级者500~2 000 Hz引出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4 000 Hz引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镫骨肌声反射引出率明显下降;听力损失越严重,镫骨肌声反射的引出率越低,临床可以将镫骨肌声反射作为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 镫骨肌声反射及纯音听阈在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光;姜霞

    目的 探讨纯音听阈及镫骨肌声反射检测在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的64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期间每隔3~7 d对患者进行纯音听阈、镫骨肌声反射联合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记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听纯音阈测试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镫骨肌声反射通过耳数量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镫骨肌声反射及镫骨肌声反射对纯音听阈水平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与纯音听阈测试联合使用可客观评价中重度感音神经性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