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长分化因子15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戈旌;李萌宇;华洪飞;王宁涛;汪湧;张志愿;王绍义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CCK8检测不同浓度rh-GDF15对BM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不同浓度rh-GDF15对B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rh-GDF15对BMSCs中ALP、RunX2、COL-1、VEGF、bFGF和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常氧条件下,GDF15可以在48 h内促进BMSCs的增殖,并上调VEGF的基因表达,且具有浓度相关性,50 μg/L的rh-GDF15可以显著降低BMSCs的G1期,上调S期和G2期细胞比例,促增殖作用显著.结论 GDF15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BMSCs的增殖和VEGF基因表达,其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 生长分化因子15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王宁涛;张晓晨;张文杰;华洪飞;张志愿;王绍义

    目的:构建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GDF15 mRNA 的基因序列,合成GDF15基因,构建至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再进行测序验证。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 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用慢病毒转染293T 细胞,再用Western blot 检测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GDF15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慢病毒转染293T 细胞后,GDF15基因在蛋白质水平上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GDF15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有效增强GDF15基因在293T 细胞中的表达。

  • GDF15对成血管和成骨/破骨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戈旌;郑家伟;杨驰;王绍义

    生长分化因子15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中的一员,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 GDF15可被多种因素(比如缺氧、炎症、射线、急性损伤或癌变)诱导表达,通过 SMAD通路和非 SMAD通路发挥作用。新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微环境下, GDF15对于血管生成,骨代谢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本文就GDF15在不同生物背景下对成骨/成血管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 生长分化因子15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于文敏;丁澍;刘培晶

    目的:评估联合检测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242例住院患者根据终诊断分为3组:ACS组135例,稳定性冠心病组50例(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组),非冠心病对照组57例(对照组).入院48 h内抽取血样,ELISA法检测血清GDF15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sCRP浓度,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ACS组患者血清GDF15和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均<0.001).ACS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17),1年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O1)和SCHD组(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GDF15浓度明显升高,且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并有助于预测1年MACE发生及ACS的预后评估.

  • 血清GDF-1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作者:于文敏;丁澍;刘培晶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入院48 h内检测ACS患者(A组,13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B组,5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C组,57例)血清GDF-15水平,并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血清GDF-15表达和1年MACE发生率均高于B、C组(P<0.05).取血清GDF-15水平1453 ng/L作为临界值,其诊断AC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和73.8%.A组患者GDF-15高表达是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1.00l,P<0.05).A组患者中,血清GDF-15≥2800 ng/L者的1年MACE发生率高于GDF-15<2800 ng/L者(47.4%vs.8.6%)(P<0.01).结论 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为ACS患者1年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

  • 生长分化因子15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秀秀;桂鸣

    目的 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组、H2O2损伤(B)组、低浓度GDF-15+H2O2 (C)组、高浓度GDF-15+ H2O2 (D)组、低浓度GDF-15+H2O2 +LY294002(E)组和高浓度GDF-15+ H2O2+ LY294002 (F)组.采用Hoechst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B组细胞凋亡率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Akt蛋白表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经LY294002预处理后,E组、F组细胞凋亡率增高,p-Akt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GDF-15可拮抗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Akt的表达有关.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生长分化因子15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蒋启荣;周足妹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45例ACS患者的血清GDF-15水平,并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 245例ACS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18.37%(45/245).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GDF-15水平高于氯吡格雷非抵抗患者[(1618.13±47.45)ng/L vs.(616.08±13.70) n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和LDL-C为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而GDF-15为氯吡格雷抵抗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为ACS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保护因素.

  • 血清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于文敏;吕远;周磊;林松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8例分成三组:A组37例,单支病变;B组42例,两支病变;C组39例,多支病变.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手术前血清GDF-15水平,出院后第6、12和24个月电话随访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GDF-15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随访期间,A组无MACE发生,C组MACE发生率15.3%,高于B组的4.7%(P<0.01).C组患者GDF-15高表达是其随访期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1.011,P=0.018).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较重,提示预后较差.

  • GDF15 NT-proBNP ACR水平与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萍;王琴;任谦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100例行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患者血清GDF15、NT-proBNP、ACR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50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其GDF15、NT-proBNP、ACR水平比50例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且GDF15与NT-proBNP(person值0.265,P<0.01)及ACR(person值0.210,P<0.05)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GDF15、NT-proBNP、ACR水平升高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预测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临床随访观察指标。

  • 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GDF-15及suPAR的影响

    作者:李魏;俞兴群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GDF-15及suPAR的影响.方法:纳入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法(参麦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入液静滴,咳喘平口服或鼻饲),2组分别于入院及治疗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的水平,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GDF-15、suPAR水平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GDF-15及suPAR水平,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 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玮;吴继雄;王本芳;蔡鑫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2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25例不稳定型冠心病组(B组),25例心肌梗塞组(C组)及20例正常对比组(D组),每组均测量并比较血清中GDF-15、CRP水平,并且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与GDF-15、CRP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血清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P<0.05),B组血清GDF-15、CRP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D组(P<0.05),C组血清GDF-15、CRP水平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血清GDF-15 、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GDF-15和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斑块越不稳定,病变越重、GDF-15和CRP水平越高,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发展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 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对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GDF-15、NGAL水平的影响

    作者:夏仲旺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对冠心病(CHD)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CHD+HF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罗洛尔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阿罗洛尔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 疗程为3个月.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博指数(SI)、每博输出量(SV)、血清GDF-15和NGAL水平. 结果:与阿罗洛尔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5. 31±6. 73)%比(72. 64±7. 29)%]、MAP[(59. 34±6. 93)mmHg比(75. 61±7. 24)mmHg]、CI[(2. 66±1. 31)L/min2比(3. 12±1. 37)L/min2]、SI[(27. 15±4. 37)ml/m2比(49. 81±5. 79)ml/m2]和SV[(60. 99±5. 13)ml比(71. 24±5. 94)ml]升高更显著, IVSTd[(13. 51±3. 17)mm比(11. 27±7. 26)mm]、血清GDF-15[(1153. 4±153. 7)ng/L比(923. 8±81. 4)ng/L]和NGAL[(112. 52±61. 49)μg/L比(78. 14±35. 74)μg/L]水平降低更显著(P<0. 05或<0. 01).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罗洛尔组(87. 14%比74. 29%), P=0. 007. 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显著降低血清GDF-15和NGAL水平, 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推广.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慎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为一系列具有半胱氨酸结构的二聚体蛋白质,目前拥有超过40位的家族成员,通常被分为生长分化因子家庭(GDFs)家族、骨形成蛋白(BMP)家族、活化素、抑制素、缪勒管抑制质以及TGF-β,这个超家族参与调控多种细胞功能和生物过程,如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外骨架分泌及黏附等[1].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GDF-15、GFAP水平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周静;罗勇;姚珊;张丹丹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及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CY、GDF-15、GFAP水平,比较不同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预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GDF-15、GFAP水平变化,分析血清HCY、GDF-15、GFAP水平与患者脑梗死体积、CSS的关系.结果 卒中组入院时血清HCY、GDF-15、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CSS及脑梗死体积的增加患者血清HCY、GDF-15、GFAP水平升高(P均<0.05).与急性脑卒中存活者相比,死亡者血清HCY、GDF-15、GFAP水平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GDF-15、GFAP水平均与CSS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GDF-15、GFAP水平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增加而升高,可作为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 血清 GDF-15、sST2、BNP 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崔圆;金凤表;孙瓅贤;丁振江;张爱文;巨名飞;张娜;孙宏超;侯维娜;侯瑞田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ST2(sST2)及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慢性心衰患者70例(心衰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Ⅲ级24例、Ⅳ级46例,以同期临床诊断单纯高血压及心律失常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法检测GDF-15、sST2,BNP检测仪床旁测定BNP。结果心衰组GDF-15、sST2、BNP、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和左室质量指数( LVMI)基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左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基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与NYHA Ⅲ级比较,NYHA Ⅳ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GDF-15、sST2、BNP水平及LVEDD、LVMI高,LVEF和RWT低( P均<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ST2、GDF-15、BNP与LVMI、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1、0.236、0.449,0.339、0.305、0.579; P均<0.05),与LVEF、RW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0、-0.255、-0.496,-0.257、-0.298、-0.409;P均<0.05),sST2、GDF-15与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9、0.300,P均<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BNP、GDF-15及sST2区分NYHAⅢ级与NYHAⅣ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2、0.678和0.706(P均<0.05)。结论血清GDF-15、sST2、BNP水平均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且均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三者相比,BNP在判断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军;王苏燕;张勇;王光辉;邝孛;江振涛;文格波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及生长分化因子(GDF15)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49例,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入组患者均在入院后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CP、GDF15.结果 ACS组vWF-CP为(286.22±21.75) pg/mL、SAP组为(357.47±21.98) pg/mL、对照组为(581.85±21.52) pg/mL,组间相比,P均<0.05;ACS组GDF15为(11.30±0.51) ng/mL、SAP组为(8.37±0.54) ng/mL、对照组为(1.35 ±0.45) ng/mL,组间相比,P均<0.01.vWF-CP水平与GDF15水平呈负相关(r=-0.558,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时血浆vWF-CP水平降低、GDF15水平升高,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都与冠心病的病情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好预测冠心病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

  •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GDF-15的影响

    作者:刘红霞;殷春萍;王长垠;宋蕾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hs-CRP、GDF-15的影响.方法:将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分别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的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日1次,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08%,治疗组有效率为88.4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GDF-15含量均有下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调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UAP的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血清hs-CRP、GDF-15的表达水平.

  • 生长分化因子15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状态的关系

    作者:李向阳;蒋莹;李就鸿;祝胜郎;李江;王磊;陈智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水平与铁代谢状态和贫血的关系.方法 32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和24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GDF15及海帕西啶(hepcidin,Hepc)、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1(soluble transferring receptor 1,sTfR1)和血红蛋白水平,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GDF15((4 074.6±1 581.3)ng/L)、Hepc(27.5(18.2,62.0)μg/L、促红细胞生成素(168.0±123.6)u/L、sTfR1((32.6±5.6) nmol/L)水平和sTfR1-铁蛋白指数(15.2±4.2)水平高于对照组((472.8±148.1)ng/L)、18.6(16.0,25.1)μg/L、(5.6±5.5)u/L、(22.5±6.5)nmol/L、9.9(8.5,11.6))(P<0.01);血红蛋白(105.3±11.1)g/L、血清铁(12.5±4.0) μmol/L、转铁蛋白(2.1±0.4)g/L、总铁结合力(51.0±8.7)μmol/L低于对照组((187.4±14.1)g/L、(18.1±5.4)μmol/L、(2.6±0.5)g/L、(62.7±13.9)μmol/L)(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GDF15水平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对照组r=0.810,P=0.000;观察组r=0.428,P=0.014);未发现GDF15与Hepc等主要铁代谢指标或血红蛋白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GDF15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与Hepc等多项铁代谢指标或贫血无明显相关性.

  • 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万智;袁粒星;刘晓丽;张鸽;马志贵;高举

    目的 检测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探讨GDF15与HLH高铁蛋白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集28例HLH患儿(诊断时)(HLH组)和20例健康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美国R&D公司Quantikine 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GDF15水平.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由本院检验科按常规方法检测.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清GDF15水平,统计分析GDF15与Hb、血清铁蛋白、肝肾功能等多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LH组血清GDF15水平(中位水平1710ng/L,范围190 ~2400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位水平260 ng/L,范围104 ~ 649 ng/L)(P <0.001).HLH组GDF15与初诊时以及化疗前低Hb水平无相关性(P>0.05),但与诊断时总胆红素和病程中高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x2 =0.475、0.465,P=0.011、0.019),与病程中低纤维蛋白原和诊断时血清清蛋白水平呈负相关(x2=-0.423、-0.399,P=0.031、0.039).血清GDF15与HLH的病因和病死率无相关关系.结论 GDF15为铁调节激素hepcidin上游抑制分子,巨噬细胞活化时以自分泌方式产生大量GDF15,抑制巨噬细胞进一步活化.HLH患儿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提示与HLH铁稳态调控及高铁蛋白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耿爽;王运良;尹红蕾;李金凤;娄季宇;张玉镇

    目的: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2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 h~7 d内抽取血液标本,放免法测定GDF‐15,分别在7 d和90 d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对神经系统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分为有利(mRS 0或1)或不利(mRS>1)两种。结果症状发作6 h后GDF‐15浓度明显升高,7 d后开始降低。mRS>1的患者第7天和第90天GDF‐15浓度明显高于mRS 0或1的患者。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后6 h~7 d ,患者的GDF‐15浓度与第7~90天的mRS评分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DF‐15浓度升高,可作为神经功能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85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